《电动力学》教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2012年版3013年修订(1)给出了真空中点电荷之间:a)有作用;b)作用的大小和方向(2)没有揭露电荷间作用的本质:即如果作用的?(3)两种观点的较量:电场概念出现。2.电场的特性,描述。(1)电场强度:体现电场的特性。(2)电场线:形象描述场3.电场的源特性(1)通量:体现宏观上对“源”的追踪,即体现源的特性(2)高斯定理:通量与电量之间的关系。宏观上揭示电荷是电场的源。(理解性讲解)(3)电场的散度:V·E(J)=P()。60a)微观、局域地给出电场的源是电荷。即电荷与它邻近的电场的关系;b)无电荷的地方电场可以存在,说明某点电场跟临近点的电场之间的作用关系;C)具有普遍性(变化的电荷电场)4.静电场的结构特征(1)环量:体现宏观上场的结构特征。(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宏观上体现静电场的无涡旋特征。(3)静电场的旋度:√×E(x)=0。局域、微观地说明静电场无旋5.结论:电场是有源场,静电场是无旋场。6.附录: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见讲义)【例题】<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作业】1.亲手推导: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2.复习本节内容,用同样的思路(实验定律出发推导微分关系)预习下节内容- 5 -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5 - (1)给出了真空中点电荷之间:a)有作用;b)作用的大小和方向 (2)没有揭露电荷间作用的本质:即如果作用的? (3)两种观点的较量:电场概念出现。 2.电场的特性,描述。 (1)电场强度:体现电场的特性。 (2)电场线:形象描述场 3.电场的源特性 (1)通量:体现宏观上对“源”的追踪,即体现源的特性 (2)高斯定理:通量与电量之间的关系。宏观上揭示电荷是电场的源。(理解性讲解) (3)电场的散度: 0 ( ) ( ) x E x = 。 a)微观、局域地给出电场的源是电荷。即电荷与它邻近的电场的关系; b)无电荷的地方电场可以存在,说明某点电场跟临近点的电场之间的作用关系; c)具有普遍性(变化的电荷电场) 4.静电场的结构特征 (1)环量:体现宏观上场的结构特征。 (2)静电场的环路定理:宏观上体现静电场的无涡旋特征。 (3)静电场的旋度: E(x) = 0 。局域、微观地说明静电场无旋 5.结论:电场是有源场,静电场是无旋场。 6.附录: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见讲义) 【例题】 <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 【作业】 1.亲手推导: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 2.复习本节内容,用同样的思路(实验定律出发推导微分关系)预习下节内容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2012年版3013年修订《电动力学》教案郭志荣【课后记】1.教材关于静电场有源、无旋的推导重点讲解物理含义、本质,不再板书推导2.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效果更好!-6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6 - 【课后记】 1.教材关于静电场有源、无旋的推导重点讲解物理含义、本质,不再板书推导 2. 静电场有源、无旋的直接证明效果更好!
《电动力学》教案2012年版3013年修订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授课时间】第7-8课时【章节名称】第一章电磁场的普遍规律$2电流和磁场【教学目标】[[掌握】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环量、旋度和散度;[理解]磁场无源有旋的特性,体会电流产生磁场涡旋的局域性;[知道]磁场散度、旋度的直接证明;[培养]由实验定律出深入认识磁场的特性的意识。【教学内容】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的环量、旋度和散度;磁场的散度稳恒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旋度;V·B=0和V×B=μoJ的直接证明。【教学重点】电荷守恒定律;√.B=O与V×B=μJ的推导、理解、证明。【教学难[】 1. 7-α5-- I,vV , 在稳恒、无穷大区域两种情况下的讨论。2.Idi与Jdv的统一。3 . 失势 (x,1)=给(d的引入,注意示与刘的区别。4.稳恒电流其失势有V.A=0,V×B=J的证明【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教学过程】引言:电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电磁场。电磁场是如何产生的?这节课我们讨论磁场。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板书设计】1.电荷守恒定律(自然界普遍规律之一):(1)电流密度:a)定义J=_gdn。,精确描述电流的分布=ds!dsidt"-7-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7 - 【授课时间】 第 7-8 课时 【章节名称】 第一章 电磁场的普遍规律 §2 电流和磁场 【教学目标】 [掌握] 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尓定律,磁场的环量、旋度和散度; [理解] 磁场无源有旋的特性,体会电流产生磁场涡旋的局域性; [知道] 磁场散度、旋度的直接证明; [培养] 由实验定律出深入认识磁场的特性的意识。 【教学内容】 电荷守恒定律,毕奥-萨伐尓定律,磁场的环量、旋度和散度; 磁场的散度 稳恒电流产生的磁场的旋度; B = 0 和 B J = 0 的直接证明。 【教学重点】 电荷守恒定律; B = 0 与 B J = 0 的推导、理解、证明。 【教学难点】 1. = − S V dV dt d J dS ,在稳恒、无穷大区域两种情况下的讨论。 2. Idl 与 Jdv 的统一。 3.矢势 ' ( ' , ) 4 ( , ) 0 dV r J x t A x t = 的引入,注意 x 与 x' 的区别。 4.稳恒电流其矢势有 A = 0 , B J = 0 的证明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讲授,课后自学、巩固 【教学过程】 引言:电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电磁场。电磁场是如何产生的?这节课我们讨论磁场。 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板书设计】 1.电荷守恒定律(自然界普遍规律之一): (1)电流密度:a)定义 0 n0 ds dI n ds dt dQ J ⊥ ⊥ = = ,精确描述电流的分布;
《电动力学》教案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2012年版3013年修订b)与电流的关系:dl=J·ds=I=[J·dsc)带电粒子运动的电流密度:J=Zp.D,(2)电荷守恒定律:a)·ds=-pdV,区域不变时有·s=-l%dV;dtyatb)全空间中有alpdv=0c)积分区域任意,有VJ+%=0;atd)恒定电流有V.J=0。2.毕奥-萨伐尔定律。(1)磁场:a)特性:对载流导线有作用:b)描述:安培定律dF=Idi×B。(2)毕奥-萨伐尔定律:a)恒定电流激发的磁场B(I)=岩[()xa;r34元JVB)细导线上恒定电流激发的磁场B(x)=ldixr34元3.磁场的特性:旋度和散度(1)安排环路定理:fB.dl=Ml=uJJ·ds(2)磁场的旋度:V×B=HJ(恒定磁场),反映了电流与它邻近的磁场的关系。(3)磁场的散度:√.B=0。a)微观、局域地给出磁场的无源特性;b)某点上的磁场跟临近点上的磁场的关系,磁场传播特性:C)具有普遍性(变化的电流激发的磁场)4.用毕奥萨伐尔定律直接证明磁场散度和旋度问题;已知磁场为B()=会[,)XdV,证明(1)-B=0 (2)×B=AJ。r34元JV证明略(见讲义)5.结论:磁场是无源、有旋场。-8-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8 - b)与电流的关系: = = S dI J dS I J dS ; c)带电粒子运动的电流密度: = i i i J 。 (2)电荷守恒定律:a) = − S S dV dt d J dS ,区域不变时有 = − S V dV t J ds ; b)全空间中有 = 0 S dV dt d c)积分区域任意,有 = 0 + t J ; d)恒定电流有 J = 0 。 2. 毕奥-萨伐尓定律。 (1)磁场:a)特性:对载流导线有作用;b)描述:安培定律 dF Idl B = 。 (2)毕奥-萨伐尓定律:a)恒定电流激发的磁场 = V dV r J x r B x ' ( ') 4 ( ) 3 0 ; B)细导线上恒定电流激发的磁场 = L r Idl r B x 3 0 4 ( ) 。 3.磁场的特性:旋度和散度 (1)安排环路定理: = = L S B dl I J dS 0 0 (2)磁场的旋度: B J = 0 (恒定磁场),反映了电流与它邻近的磁场的关系。 (3)磁场的散度: B = 0 。 a)微观、局域地给出磁场的无源特性; b)某点上的磁场跟临近点上的磁场的关系,磁场传播特性; c)具有普遍性(变化的电流激发的磁场) 4.用毕奥萨伐尓定律直接证明磁场散度和旋度 问题:已知磁场为 = V dV r J x r B x ' ( ') 4 ( ) 3 0 ,证明(1) B = 0 ;(2) B J = 0 。 证明略(见讲义) 5.结论:磁场是无源、有旋场
《电动力学》教索2012年版3013年修订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郭志荣【例题】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13例题。【课后记】直接证明V×B=oJ时,将.=-48()代=-[,()d中rs4元JA并利用(F)函数的性质[(x)(-元)d=(x)可得2A=-o. J(x")8(r)dx'=-μof. J(X-P)8(r)d(-r)= HoJ(x)- 9 -
《电动力学》教案 石河子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郭志荣 2012 年版 3013 年修订 - 9 - 【例题】郭硕鸿著《电动力学》(第三版),2008 年,北京,高教出版社:P.13 例题。 【课后记】 直接证明 B J = 0 时,将 4 ( ) 3 r r r = − 代入 = − V dV r r A J (x') ' 4 3 2 0 中, 并利用 (r) 函数的性质 ( ) ( ) ( ) 0 0 f x x x dx f x − = 可得 ( ') ( ) ' ( ) ( ) ( ) ( ) 0 0 0 2A J x r dx J x r r d r J x V V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