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因时代、政治、身份及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学“自娱”有不同的理 解。原本“自娱”之文,接受者却能看出善和知识,将其视为严肃的作品。自娱 的曲子词也能从中发现微言大义,“自娱”的戏曲、小说也可经典化、雅化。原 生态的“自娱”之文衍生出其他功能。。 原非“自娱”之文,接受者又从中发现娱乐成分,将经、史、子及正统古文“小 品”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以游戏轻佻态度对待庄严典重的经典之作。如 晚明陆云龙辑《公榖提奇》,以“奇快可喜”为标准看待和选辑儒学经典,原本 用以修身养性、经世致用的高文大典也为我所需,自娱自乐。这是“娱”的“泛 化 原本有“自娱”成分的作品,后人见仁见智,有的只重自娱。从接受心理上看, 普通读者偏嗜接受“自娱”之文 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读者也是各取所需。如明末张大复兼擅古文和小品,但世人 多欣赏其自娱的小品,只求捧腹解颐,而不喜严肃正经的古文。不同文体对“自 娱”有不同的要求。按传统、正统观念,文载道,诗言志。正宗的古文是廊庙文 学、载道文学、事功文学,不是用以自娱的。诗言志抒情,可兴、观、群、怨, 净化心灵,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也不是单纯的自娱。词、曲小说则以自娱为 主。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云:“词曲,金元小技耳。上之不能博功名,次复 不能图显利,拾文人唾弃之余,供间谑浪之具,不过无聊之计,假此以磨岁耳 何关世事。”又说词曲作者是“正业之外,游戏为此”。认为词曲是超功利的纯 然消遣自娱的文体。弁山樵子《红楼梦发微》也说:“夫小说,一茶余酒后之消 闲品耳。”创作小说是消遣自娱,阅读小说也是消遣自娱。 不同文体对“自娱”的不同要求也是相对的。写古文同样可以“自娱”,如韩愈 写《毛颖传》《送穷文》即是自娱。晚明兴盛的小品实是古文的休闲化。汤显祖 《答张梦泽》中将用以“自嬉”的“小文”与“长行文字”“馆阁大记”对举, “小文”只是自娱而已。历代宫体诗、香艳诗、闲适诗也多是自娱。不少小说、 戏曲娱乐与教化功能兼而有之,是“寓教于乐”,有些小说、戏曲政治色彩浓厚, 则完全脱离了自娱功能 正统观念中,某些文体如诗、文、赋地位越髙,则越轻视其“自娱”功能;相反, 某些文体如戏曲、小说地位越低,则越重视其“自娱”功能 任何一种文体于民间初兴时,皆是自娱娱人,文人人偶尔染指,也多是自娱,后 来便逐渐被统治者利用,政治化、功利化,原来的自娱功能反遭贬低排斥。但“自 娱”功能是一脉不断的。这是一种带有普遍规律的文学现象 (摘编自欧明俊《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原生态的“自娱”之文可能衍生出其他功能,例如自娱的诗词、戏曲、小说 等,对接受者而言,可能有潜在的寓意。 B.不同读者对于同一作者作品的阅读接受有所侧重,因自娱文体具有吸引力, 大家都偏好同一作者的自娱性质的作品 C.晚明小品文具有“自娱”特点,它是古文的休闲化,它和不少小说、戏曲 样,寓教于乐,娱乐与教化功能兼而有之
陕西省安康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联考(第二次)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因时代、政治、身份及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文学“自娱”有不同的理 解。原本“自娱”之文,接受者却能看出善和知识,将其视为严肃的作品。自娱 的曲子词也能从中发现微言大义,“自娱”的戏曲、小说也可经典化、雅化。原 生态的“自娱”之文衍生出其他功能。。 原非“自娱”之文,接受者又从中发现娱乐成分,将经、史、子及正统古文“小 品”化、“娱乐化,甚至庸俗化,以游戏轻佻态度对待庄严典重的经典之作。如 晚明陆云龙辑《公穀提奇》,以“奇快可喜”为标准看待和选辑儒学经典,原本 用以修身养性、经世致用的高文大典也为我所需,自娱自乐。这是“娱”的“泛 化”。 原本有“自娱”成分的作品,后人见仁见智,有的只重自娱。从接受心理上看, 普通读者偏嗜接受“自娱”之文。 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读者也是各取所需。如明末张大复兼擅古文和小品,但世人 多欣赏其自娱的小品,只求捧腹解颐,而不喜严肃正经的古文。不同文体对“自 娱”有不同的要求。按传统、正统观念,文载道,诗言志。正宗的古文是廊庙文 学、载道文学、事功文学,不是用以自娱的。诗言志抒情,可兴、观、群、怨, 净化心灵,是一种高雅的审美活动,也不是单纯的自娱。词、曲小说则以自娱为 主。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云:“词曲,金元小技耳。上之不能博功名,次复 不能图显利,拾文人唾弃之余,供间谑浪之具,不过无聊之计,假此以磨岁耳, 何关世事。”又说词曲作者是“正业之外,游戏为此”。认为词曲是超功利的纯 然消遣自娱的文体。弁山樵子《红楼梦发微》也说:“夫小说,一茶余酒后之消 闲品耳。”创作小说是消遣自娱,阅读小说也是消遣自娱。 不同文体对“自娱”的不同要求也是相对的。写古文同样可以“自娱”,如韩愈 写《毛颖传》《送穷文》即是自娱。晚明兴盛的小品实是古文的休闲化。汤显祖 《答张梦泽》中将用以“自嬉”的“小文”与“长行文字”“馆阁大记”对举, “小文”只是自娱而已。历代宫体诗、香艳诗、闲适诗也多是自娱。不少小说、 戏曲娱乐与教化功能兼而有之,是“寓教于乐”,有些小说、戏曲政治色彩浓厚, 则完全脱离了自娱功能。 正统观念中,某些文体如诗、文、赋地位越高,则越轻视其“自娱”功能;相反, 某些文体如戏曲、小说地位越低,则越重视其“自娱”功能。 任何一种文体于民间初兴时,皆是自娱娱人,文人人偶尔染指,也多是自娱,后 来便逐渐被统治者利用,政治化、功利化,原来的自娱功能反遭贬低排斥。但“自 娱”功能是一脉不断的。这是一种带有普遍规律的文学现象。 (摘编自欧明俊《古代文论中的“自娱”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原生态的“自娱”之文可能衍生出其他功能,例如自娱的诗词、戏曲、小说 等,对接受者而言,可能有潜在的寓意。 B. 不同读者对于同一作者作品的阅读接受有所侧重,因自娱文体具有吸引力, 大家都偏好同一作者的自娱性质的作品。 C. 晚明小品文具有“自娱”特点,它是古文的休闲化,它和不少小说、戏曲一 样,寓教于乐,娱乐与教化功能兼而有之
D.在正统观念中,越轻视“自娱”功能的文体地位越高,如诗、文、赋;越重 视“自娱”功能的文体地位越低,如戏曲、小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陆云龙以独特的标准选辑《公穀提奇》,来论证对经典的解读可以 多样化。 B.文章引用《三家村老委谈》和《红楼梦发微》中的话,论述词、曲、小说的 自娱功能 C.文章以韩愈的《毛颖传》等为例,论述不同文体对“自娱”的不同要求也是 相对的。 D.文章开头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时代、政治、身份与审美趣味等的不同,人们对文学“自娱”见仁见智: 所以我们应动态地看“自娱”说的变化。 B.在接受者看来,“自娱”之文与非“自娱”之文并非铁板钉钉,“自娱”之 作可经典化,正统古文也可“娱乐”化。 C.诗用于言志抒情,并非单纯自娱;因此即便宫体诗、香艳诗、闲适诗,虽多 为自娱,但也不排斥某些载道、教化成分。 D.从文体产生与发展角度看,任何一种文体源自民间时,都是自娱娱人,一旦 被统治者利用,其原有自娱功能就会消失。 【答案】1.A2.A3.D 【解析】 1.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 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 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 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因自娱文体具有吸引力,大家都偏好同一作 者的自娛性质的作品”错,应是各有所侧重,有的偏好其自娱性质之作,有的则 青睐其载道寓教之作。C“它和不少小说、戏曲一样,寓教于乐,娱乐与教化功 能兼而有之”理解错误,文中认为“小文”只是自娱而已。D将原文的意思反过 来说,表述绝对化。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 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 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 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 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C曲解文意,D项表述绝对化。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査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 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 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论证对经典的解读可以多样化”错,原文认为这 是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经典,是对经典的庸俗化 3.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 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
D. 在正统观念中,越轻视“自娱”功能的文体地位越高,如诗、文、赋;越重 视“自娱”功能的文体地位越低,如戏曲、小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列举陆云龙以独特的标准选辑《公穀提奇》,来论证对经典的解读可以 多样化。 B. 文章引用《三家村老委谈》和《红楼梦发微》中的话,论述词、曲、小说的 自娱功能。 C. 文章以韩愈的《毛颖传》等为例,论述不同文体对“自娱”的不同要求也是 相对的。 D. 文章开头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 行论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时代、政治、身份与审美趣味等的不同,人们对文学“自娱”见仁见智; 所以我们应动态地看“自娱”说的变化。 B. 在接受者看来,“自娱”之文与非“自娱”之文并非铁板钉钉,“自娱”之 作可经典化,正统古文也可“娱乐”化。 C. 诗用于言志抒情,并非单纯自娱;因此即便宫体诗、香艳诗、闲适诗,虽多 为自娱,但也不排斥某些载道、教化成分。 D. 从文体产生与发展角度看,任何一种文体源自民间时,都是自娱娱人,一旦 被统治者利用,其原有自娱功能就会消失。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 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 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 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 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因自娱文体具有吸引力,大家都偏好同一作 者的自娛性质的作品”错,应是各有所侧重,有的偏好其自娱性质之作,有的则 青睐其载道寓教之作。C“它和不少小说、戏曲一样,寓教于乐,娱乐与教化功 能兼而有之”理解错误,文中认为“小文”只是自娱而已。D 将原文的意思反过 来说,表述绝对化。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 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 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 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 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C 曲解文意,D 项表述绝对化。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 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 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 “论证对经典的解读可以多样化”错,原文认为这 是以不严肃的态度对待经典,是对经典的庸俗化。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 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
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D项“其原有自娱功能就会消失”错, 参见原文“但“自娱’功能是一脉不断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梅花岭记 鲍昌 “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 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 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 珠帘呢!却归于子虚。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 匆”之感,憾哉! 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 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 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 人大无可奈何也。最有趣者,刚听了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 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 州箴》,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它 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 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 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1645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 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尸骸不可得,其义子 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首 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精心美化了 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 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各 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 正义之分。若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靡 有孑遗,善恶在其中是分明的。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 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 今史可法祠墓在扬州博物馆内,祠墓相连,均南向。墓门内为飨堂,堂前有银杏 绿影拂墙,极是幽静。坟之四周杂植松柏,院墙外即梅花岭土阜。岭后有遗 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遗书石刻。祠墓东南,尚有桂花厅、牡丹阁、芍药亭等 这岂是后人以国色天香,恒为史公馨祝耶? 祠墓内楹联甚夥,多名作。如严保庸联:“生自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吴大激联:“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 曾照梅花。”朱武章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一坏土,梅花冷 艳伴孤忠。”均有血有泪,凄恻感人。 史可法殉国百年后,清初学者全祖望有《梅花岭记》之作,备言史可法“其气浩 然,常留天地之间”。我为之感,为之动,亦苦吟良久,成一联以献史公,并草 此《新梅花岭记》。其联语云: 无力挽狂澜,忠魂一逝,泪遮去二分明月 有情萦土阜,雄魄长存,血溅开万树梅花 (选自《鲍昌散文》,有删改)
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D 项“其原有自娱功能就会消失”错, 参见原文“但“自娱’功能是一脉不断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梅花岭记 鲍昌 “骑鹤下扬州”的梦终于实现了。友人相伴,游了纤秀的瘦西湖,登了开敞的平 山堂,闻了个园的桂香,掬了何园的池水;傻里傻气的,我还要寻觅当年的二十 四桥以及杜牧才子咏唱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幻想有多少娉娉袅袅的女儿卷起 珠帘呢!却归于子虚。再加之停留的时日太短,真令人有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 匆”之感,憾哉! 游踪所及,发现现实的扬州与我想象的有差距。原来我的脑子里盛满了绿杨明月, 玉树琼花;隋炀帝的楼船箫鼓,仿佛还隐约地在耳边回响。谁知现在拓宽了几条 马路,修建起若干洋楼,有的中不中,西不西,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令 人大无可奈何也。最有趣者,刚听了段评书,立即被高分贝的迪斯科音乐震得差 点休克;刚在中午品尝了鲥鱼,又在晚间大啖西点。于是我不再去想扬雄的《扬 州箴》,也不再去想姜夔的《扬州慢》。我觉得,扬州变了,变得难以识认。它 的古都风韵,一如真正的《广陵散》琴曲,似乎永远失传了。 扬州给我以深刻印象者,惟史可法祠墓乎。史可法为明末抗清英雄,原为南明礼 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故又称史阁部。1645 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史可 法自请督师,死守扬州。城破被执,大骂多铎而英勇就义。尸骸不可得,其义子 葬其衣冠于广储门外梅花岭上。而清兵遂大肆屠杀十天,是为“扬州十日”。首 恶者,即豫亲王多铎也。我奇怪近日来播映的电视剧《荒唐王爷》,精心美化了 多铎这一血污满身的刽子手,其事要比“荒唐王爷”还要荒唐了。 我自信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者,深知今日之中华民族,系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各 民族间的历史纷争,大都可以不再计较。但是,征伐守卫之间,总还有正义与非 正义之分。若夫“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征伐者杀得血流飘杵,无辜者,靡 有孑遗,善恶在其中是分明的。固然,史可法并非完人,多铎亦未全泯人性,只 是扬州之役,一为英雄,一为屠夫,则是不容争辩的。 今史可法祠墓在扬州博物馆内,祠墓相连,均南向。墓门内为飨堂,堂前有银杏 二,绿影拂墙,极是幽静。坟之四周杂植松柏,院墙外即梅花岭土阜。岭后有遗 墨厅,厅内壁上嵌有史公遗书石刻。祠墓东南,尚有桂花厅、牡丹阁、芍药亭等, 这岂是后人以国色天香,恒为史公馨祝耶? 祠墓内楹联甚夥,多名作。如严保庸联:“生自有来文信国,死而后已武乡侯。” 吴大激联:“何处吊公魂?看十里平山,空余蔓草;到来怜我晚,只二分明月, 曾照梅花。”朱武章联:“时局类残棋,杨柳城边悬落日;衣冠一坏土,梅花冷 艳伴孤忠。”均有血有泪,凄恻感人。 史可法殉国百年后,清初学者全祖望有《梅花岭记》之作,备言史可法“其气浩 然,常留天地之间”。我为之感,为之动,亦苦吟良久,成一联以献史公,并草 此《新梅花岭记》。其联语云: 无力挽狂澜,忠魂一逝,泪遮去二分明月; 有情萦土阜,雄魄长存,血溅开万树梅花。 (选自《鲍昌散文》,有删改)
【注】《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追叙史 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 法慷慨死难的精神。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这一句以俏皮之语嘲讽扬州新建洋楼的不合 宜,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建筑风格的反感 B.文章联想到《荒唐王爷》对多铎的美化,为引出下文“英雄”“屠夫”之议 和对史公忠义的礼赞作铺垫,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C.清代全祖望在史可法殉国百年后写了《梅花岭记》,作者有感于史公,写下 了《新梅花岭记》,末尾拟一联卒章显志。 D.本文借古讽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典 雅、精炼,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 5.文中记史可法祠墓,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析 6.本文题为“新梅花岭记”,文章前两段却叙述游扬州的见闻感受,作者这样 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从行文构思、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D5.①说明了后人对史可法忠义事迹的凭吊、敬仰;②表达了作 者对史公浩然正气的赞颂之情:③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6.①在行文构思上,先抑后扬,由对扬州的感受平平再到留下深刻印象,增添 了文章叙事的波澜,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②在情感表达上,将游扬州时古韵之 末存的遗憾、叹惋,与下文写拜谒史可法祠墓的感动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史可 法赞颂的情感。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借古讽今” 这一分析不当,于原文内容而言缺乏实据,“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这 分析也不准确。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写《新梅花岭记》,表达了游扬州的失落、 遗憾与感动、反思等交集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史可法忠义节操的礼赞之情:而 要理智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之感触只是作者拜谒史可法祠墓的反思,不能视为 全文主旨。 5.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考查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的作用,无论引用的是别 人的对联还是诗词等,首先都是为了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其次能使文章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印象:画龙点睛, 升华主题,使人回味无穷。本文中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的内容都是对史可法事 迹的凭吊、敬仰、赞美,而作者多史可法的事迹也是持这样的态度的,所以作用 就是表达了作者对史公浩然正气的赞颂之情;同时也说明了后人对史可法忠义事 迹的凭吊、敬仰之情。其他作用可从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等 角度分析。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文章的谋篇布局,题干问的很明确,要求从行文构思、 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看法,这样就减轻了考生思考的难度。行文构思可从这 几个方面思考:一、文章的整体构思:1、详略安排:详略、主次。2、行文顺序: 倒叙、插叙、平叙。3、线索设计:单一线索、明暗线索。4、特殊结构:回环复 沓、形散神聚、点面结合。5、整体布局:总分模式、层层深入、一波三折、虚 实结合、蒙太奇法。二、文章的局部构思:照应、过渡、剪裁、伏笔(铺垫)悬 念、抑扬、衔接、对比(反衬)。情感表达可从作者对这扬州和史可法的事件上
【注】《梅花岭记》是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全祖望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追叙史 可法在扬州抗清牺牲的经过以及他的牺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热烈地歌颂了史可 法慷慨死难的精神。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恰似女儿家衣霓裳而裤牛仔”这一句以俏皮之语嘲讽扬州新建洋楼的不合 宜,表达了作者对这类建筑风格的反感。 B. 文章联想到《荒唐王爷》对多铎的美化,为引出下文“英雄”“屠夫”之议 和对史公忠义的礼赞作铺垫,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C. 清代全祖望在史可法殉国百年后写了《梅花岭记》,作者有感于史公,写下 了《新梅花岭记》,末尾拟一联卒章显志。 D. 本文借古讽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语言典 雅、精炼,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 5. 文中记史可法祠墓,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 析。 6. 本文题为“新梅花岭记”,文章前两段却叙述游扬州的见闻感受,作者这样 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从行文构思、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D 5. ①说明了后人对史可法忠义事迹的凭吊、敬仰;②表达了作 者对史公浩然正气的赞颂之情;③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蘊。 6. ①在行文构思上,先抑后扬,由对扬州的感受平平再到留下深刻印象,增添 了文章叙事的波澜,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②在情感表达上,将游扬州时古韵之 末存的遗憾、叹惋,与下文写拜谒史可法祠墓的感动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史可 法赞颂的情感。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D“借古讽今” 这一分析不当,于原文内容而言缺乏实据,“突出了要坚守正义这一主旨”这一 分析也不准确。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写《新梅花岭记》,表达了游扬州的失落、 遗憾与感动、反思等交集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对史可法忠义节操的礼赞之情;而 要理智区分“正义与非正义”之感触只是作者拜谒史可法祠墓的反思,不能视为 全文主旨。 5.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考查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的作用,无论引用的是别 人的对联还是诗词等,首先都是为了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印证了作者的观点。 其次能使文章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言简意赅,增强读者对文章的印象:画龙点睛, 升华主题,使人回味无穷。本文中引用别人写的多副对联的内容都是对史可法事 迹的凭吊、敬仰、赞美,而作者多史可法的事迹也是持这样的态度的,所以作用 就是表达了作者对史公浩然正气的赞颂之情;同时也说明了后人对史可法忠义事 迹的凭吊、敬仰之情。其他作用可从充实了文章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蘊等 角度分析。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章的谋篇布局,题干问的很明确,要求从行文构思、 情感表达两个角度,谈谈看法,这样就减轻了考生思考的难度。行文构思可从这 几个方面思考:一、文章的整体构思: 1、详略安排:详略、主次。2、行文顺序: 倒叙、插叙、平叙。3、线索设计:单一线索、明暗线索。4、特殊结构:回环复 沓、形散神聚、点面结合。5、整体布局:总分模式、层层深入、一波三折、虚 实结合、蒙太奇法。二、文章的局部构思:照应、过渡、剪裁、伏笔(铺垫)悬 念、抑扬、衔接、对比(反衬)。情感表达可从作者对这扬州和史可法的事件上
各持什么样的态度角度分析。所以本题的答案要点有:①在行文构思上,先抑后 扬,由对扬州的感受平平再到留下深刻印象,增添了文章叙事的波澜,增强了文 章的吸引力。②在情感表达上,将游扬州时古韵之末存的遗憾、叹惋,与下文写 拜谒史可法祠墓的感动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史可法赞颂的情感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近年来,无人机开始在民用市场起步,其中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城 表现出对无人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而考虑 到无人机现阶段的技术已可满足需求,故预计供需的契合度较高。在其他相对小 众的民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凭借其优势,预计也将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 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方面一展身手 材料 进入“十三五 我国在无人机作战飞机、 速长航时无人机、超长航时无人 机等中高端无人机关键技术方 面将取得重要突破,中高端无 2014年 人机服务市场必将迎来黄金时 代,产业发展将更趋合理 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民用无人机 2000年以后 市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达到饱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三所航空院校外,中航工业、航 天科工、航天科技、电子科技等 集团公司也开始研制无人机并 取得显著成果,一大批型号相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⑤ 完成研制,众多关键技术取得突 破性进展。 在国家支持和任务带动下,以上 三所航空院校相继立了无人机专 门研发机构,迄今已为国家研发了 上世纪50年代末 十个型号上千架无人机,部分民营企 业对无人机进行探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空航天大学分别开始从事 研究,西北工业大学从60 探家小型无人机研制。 材料三 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獗的今天,及时出台法律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 全刻不容缓,要有效禁止“黑飞”,就必须通过法律明确划定界限,怎样使用无 人机才算合理合法地“白飞”?许多购买无人机的朋友,可能既不清楚如何申请 证照,又不太明白哪些地方是禁区,对于“黑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缺乏认识 些无人机使用者只是觉得机场周边空旷,因此到机场附近放飞无人机。自己觉 得无人机距离机场尚有距离,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航道,给航行安全带来威胁。因 此,法律需要明确划定边界,证照谁来管理,哪些地方可以放心使用无人机。 绑住无人机任性的翅膀,离不开技术创新。例如,技术手段已经证明“电子困栏” 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越界,又例如,一些企业对于售出的每一架无人机都能在云
各持什么样的态度角度分析。所以本题的答案要点有:①在行文构思上,先抑后 扬,由对扬州的感受平平再到留下深刻印象,增添了文章叙事的波澜,增强了文 章的吸引力。②在情感表达上,将游扬州时古韵之末存的遗憾、叹惋,与下文写 拜谒史可法祠墓的感动形成对比,突出作者对史可法赞颂的情感。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无人机开始在民用市场起步,其中农林植保和电力能源巡检这两个领城 表现出对无人机较为迫切的需求趋势,且具备较为可观的市场规模前景,而考虑 到无人机现阶段的技术已可满足需求,故预计供需的契合度较高。在其他相对小 众的民用领域方面,无人机凭借其优势,预计也将在消防救灾、公安系统、国土 测绘、气象环保监测、包裹派送等方面一展身手。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无人机“黑飞”愈发猖獗的今天,及时出台法律和强有力的措施,确保航空安 全刻不容缓,要有效禁止“黑飞”,就必须通过法律明确划定界限,怎样使用无 人机才算合理合法地“白飞”?许多购买无人机的朋友,可能既不清楚如何申请 证照,又不太明白哪些地方是禁区,对于“黑飞”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也缺乏认识。 一些无人机使用者只是觉得机场周边空旷,因此到机场附近放飞无人机。自己觉 得无人机距离机场尚有距离,却不知不觉进入了航道,给航行安全带来威胁。因 此,法律需要明确划定边界,证照谁来管理,哪些地方可以放心使用无人机。 绑住无人机任性的翅膀,离不开技术创新。例如,技术手段已经证明“电子困栏” 可以有效避免无人机越界,又例如,一些企业对于售出的每一架无人机都能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