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雷雨》不免要涉及“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旧话题。一言以蔽之:一个性 格十分复杂的反面人物而已。他像康大叔那样凶残,像葛朗台那般贪婪,他也有鲁四老爷似 的道貌岸然,但他又不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重合。特别是“周鲁相认”那一场, 周朴园对鲁侍萍那种似爱非爱的感情和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 30年来,周朴园有如叶公,把他和侍萍这一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画” 在他的记忆中。这体现在他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比如他保留了侍萍“从前顶喜欢的东西” (家具等〕,保留了她“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他甚至念念不忘“那 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旧衬衣以及那件旧雨衣……作者让周补园如此念 “旧”恋“旧”,是颇具苦心的。善良的读者和观众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原谅。可不,连鲁 侍萍不也几乎被软化了么 但即使痴情至此,细心的读者仍不难看出,周朴园画的“龙”,只是为了供自己在灵魂 空虛、感情寂寞时咀嚼。一旦“生龙”降临,他决不会用这张旧船票重登当年的客船。 把握了这一点,认识“相认”的戏就不困难了,从周鲁相遇到相认,周朴园发问四次: “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你、你、你是一一”精明的周朴园 问得怯,聪明的鲁侍萍答得巧,情节一波四折,事态则越来越明朗,周朴园的语气也越来越 迫切。真相大白后,周朴园的态度、话言陡变,但变而不离其宗。他首先要弄清“你来干什 么?”“谁指使你来的?”两大问题。答案是令他放心的:这纯属邂逅。于是他用30年“画 龙”的良苦用心暂时稳住了侍萍的情绪。周朴园毕竟不是叶公,他老谋深算,伺机岀击,力 图将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带“好”字的七段台词:“那更好 了。”“那双方面都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也好,我们暂且不 提这一层。”“好得很。”“妤,妤,妤,”“很好,”鲁侍萍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債,也不 要他以金钱抵偿,更“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周补园最后的威胁全部解除,对他确实再 “好”不过。 在这一过程中,周补园到底给了鲁侍萍什么呢?一,让她“看一看“儿子周萍,这一点 做到了 给了她一张5000块钱的支票(被侍萍当面撕了),5000块钱值多少?有一个 参照数据,当年周补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一”“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
陕西省商洛市 2018-2019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雷雨》不免要涉及“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旧话题。一言以蔽之:一个性 格十分复杂的反面人物而已。他像康大叔那样凶残,像葛朗台那般贪婪,他也有鲁四老爷似 的道貌岸然,但他又不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重合。特别是“周鲁相认”那一场, 周朴园对鲁侍萍那种似爱非爱的感情和前后判若两人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叶公好龙式的 “爱”。 30 年来,周朴园有如叶公,把他和侍萍这一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画” 在他的记忆中。这体现在他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比如他保留了侍萍“从前顶喜欢的东西” (家具等),保留了她“因为生萍儿,受了病,总要关窗户”的习惯,他甚至念念不忘“那 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旧衬衣以及那件旧雨衣……作者让周补园如此念 “旧”恋“旧”,是颇具苦心的。善良的读者和观众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原谅。可不,连鲁 侍萍不也几乎被软化了么? 但即使痴情至此,细心的读者仍不难看出,周朴园画的“龙”,只是为了供自己在灵魂 空虚、感情寂寞时咀嚼。一旦“生龙”降临,他决不会用这张旧船票重登当年的客船。 把握了这一点,认识“相认”的戏就不困难了,从周鲁相遇到相认,周朴园发问四次: “你——你贵姓?”“你姓什么?”“你是谁?”“你、你、你是——”精明的周朴园 问得怯,聪明的鲁侍萍答得巧,情节一波四折,事态则越来越明朗,周朴园的语气也越来越 迫切。真相大白后,周朴园的态度、话言陡变,但变而不离其宗。他首先要弄清“你来干什 么?”“谁指使你来的?”两大问题。答案是令他放心的:这纯属邂逅。于是他用 30 年“画 龙”的良苦用心暂时稳住了侍萍的情绪。周朴园毕竟不是叶公,他老谋深算,伺机出击,力 图将 30 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带“好”字的七段台词:“那更好 了。”“那双方面都好。”“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也好,我们暂且不 提这一层。”“好得很。”“好,好,好,”“很好,”鲁侍萍既不要他偿还感情债,也不 要他以金钱抵偿,更“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周补园最后的威胁全部解除,对他确实再 “好”不过。 在这一过程中,周补园到底给了鲁侍萍什么呢?一,让她“看一看“儿子周萍,这一点 做到了:二,给了她一张 5000 块钱的支票(被侍萍当面撕了),5000 块钱值多少?有一个 参照数据,当年周补园“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叫江堤出险,—”“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
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这么一比,鲁付萍30年受的苦只值这笔“收 入”的1/720!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和“爱”! (摘编自吕厚泽《叶公好龙似的情和爱一周朴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朴园像康大叔般凶残又如葛朗台般贪婪,还像鲁四老爷似的道貌岸然,其他文学作品 中的反面形象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 B.周朴园处心积虑,30年如一日,把他与鲁待萍的那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 画”在他的记忆里,以博取鲁侍萍的原谅。 C.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遇到相认,周朴园连续发问了四次,真相大白后,周朴园从态度到 语言都似乎陡变,但答案却让他放心。 D.周鲁相认过程中,周朴园让鲁侍萍与儿子周萍相认,又给了鲁侍萍一张5000块钱的支票 作为赔偿,30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在提出“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周朴园对鲁侍萍那种似爱非爱的感情与叶公好龙作类比。 C.文章第一段总述,本论部分结合《雷雨》内容进行论证,全文层次分明,思路十分清晰 D.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言,有力支撑了论点,令人信 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补园用他30年来种种“念”旧“恋“旧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读者和观众,并取 得了他们的原谅 B.把握住周朴园决不会因鲁侍萍的再次出现而接受她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认识 “周鲁相认 C.周朴园保留了鲁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了她的一些习惯等,这些都只是他空虚寂寞时的 一种自我安慰 D.鲁侍萍当面撕了周朴园给她的支票,并非嫌钱太少,而是对周朴园对她的“情”和“爱 的一种否定 【答案】1.C2.D3.A 【解析】 【1题详解】
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这么一比,鲁付萍 30 年受的苦只值这笔“收 入”的 1/720!这就是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和“爱”! (摘编自吕厚泽《叶公好龙似的情和爱一周朴园》,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朴园像康大叔般凶残又如葛朗台般贪婪,还像鲁四老爷似的道貌岸然,其他文学作品 中的反面形象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 B. 周朴园处心积虑,30 年如一日,把他与鲁待萍的那段恋情作为“龙”的形象,牢牢地 “画”在他的记忆里,以博取鲁侍萍的原谅。 C. 从周朴园与鲁侍萍相遇到相认,周朴园连续发问了四次,真相大白后,周朴园从态度到 语言都似乎陡变,但答案却让他放心。 D. 周鲁相认过程中,周朴园让鲁侍萍与儿子周萍相认,又给了鲁侍萍一张 5000 块钱的支票 作为赔偿,30 年的积案了断于瞬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段在提出“周朴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B. 文章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周朴园对鲁侍萍那种似爱非爱的感情与叶公好龙作类比。 C. 文章第一段总述,本论部分结合《雷雨》内容进行论证,全文层次分明,思路十分清晰。 D. 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 的 语言,有力支撑了论点,令人信 服。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周补园用他 30 年来种种“念”旧“恋“旧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读者和观众,并取 得了他们的原谅。 B. 把握住周朴园决不会因鲁侍萍的再次出现而接受她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准确深入地认识 “周鲁相认”。 C. 周朴园保留了鲁侍萍喜欢的家具,保留了她的一些习惯等,这些都只是他空虚寂寞时的 一种自我安慰。 D. 鲁侍萍当面撕了周朴园给她的支票,并非嫌钱太少,而是对周朴园对她的“情”和“爱” 的一种否定。 【答案】1. C 2. D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査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 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 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 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 等等。 A项,“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说法过于绝对,因为每一个人物 都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那么多的反面形象不可能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原文说的是“但他 又不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重合” B项,“以博取鲁侍萍的原谅”分析错误,周朴园做这些并不知道有一天会与鲁侍萍相遇, 从下文的“只是为了供自己在灵魂空虚、感情寂寞时咀嚼”也可看出。 D项,“让鲁侍萍与儿子周萍相认”错误,只是让她“看一看”,并未相认:“30年的积 案了断于瞬间”也只是周朴园的想法。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 言”分析错误,“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言”属于引用论证。不是举例论证。故选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项,“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读者和观众,并取得了他们的原谅” 说法错误,原文是“善良的读者和观众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原谅”,选项忽略了“ 许”“有所”等词语。故选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 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 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 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 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 等等。 A 项,“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说法过于绝对,因为每一个人物 都具有复杂的性格特征,那么多的反面形象不可能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原文说的是“但他 又不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中的反面形象重合”。 B 项,“以博取鲁侍萍的原谅”分析错误,周朴园做这些并不知道有一天会与鲁侍萍相遇, 从下文的“只是为了供自己在灵魂空虚、感情寂寞时咀嚼”也可看出。 D 项,“让鲁侍萍与儿子周萍相认”错误,只是让她“看一看”,并未相认:“30 年的积 案了断于瞬间”也只是周朴园的想法。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 项,“文章运用了举例论证,如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 言”分析错误,“第四段列举周朴园发问四次的语言”属于引用论证。不是举例论证。故选 D。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 项,“深深地打动了善良的读者和观众,并取得了他们的原谅” 说法错误,原文是“善良的读者和观众也许会因此对他有所原谅”,选项忽略了“也 许”“有所”等词语。故选 A。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 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2017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 全新的制度环境。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 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 我国志愿服务在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作为政府 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 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2016年至2018年7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 91541104人,志愿团体总数达470846个,服务总时长共计960886172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 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 量 (摘编自《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8》 材料 672%16.56% 500% 且置置置 000% 图1您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志愿服务方面的信息? 外部 朋友影响1467% 建要求后13y 家人响 能够帮助到需要帮助的群体,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利社会 传递正能址,通过身体力行影响吏多的人参 89% 为家人树立好的榜 利自己 丰富人生阅历,开阔视擊 扩大社会关系网络,结交新的则 38.22% 有机会展示自我能力,实现个人价值 55.11% 能增强员L的集体荣昝感,提高公司团队凝聚力 52.67% 利企业 有利于形成和保持更健康的合业文化 加强公可内部的交流,互动 59 促进企业与所在社区的关系融洽 47.33 图2你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4)因果颠倒 。 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 年以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及政策文件,为慈善和志愿服务的发展创造了 全新的制度环境。2018 年 2 月 4 日,中央一号文件对外发布,意见指出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吸引支持各类人才通过各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社会各 界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也在加深,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逐渐被更多的人认识。 我国志愿服务在公益事业中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作为政府 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补充,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为 初心,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数据显示,从 2016 年至 2018 年 7 月,全国志愿者总数达 91541104 人,志愿团体总数达 470846 个,服务总时长共计 960886172 小时。这说明我国志愿 服务在近两年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逐渐成为我国社会治理和慈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 量。 (摘编自《中国企业志愿服务发展报告 2018》) 材料二: 材料三:
现阶段,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存在政策保障 不够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在总体上也存 在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亟需转 型。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 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民政部 明确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志愿服务数据共 享与汇聚的目标。此文件为未来三年“互联网十”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对 “互联网十”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调查显示,在18-69岁的调查对象中,有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 有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8-69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 断我国18-69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396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 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2.65亿人。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志愿服务,活跃 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 总体上看,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 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但我们在推动 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时,需注意分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志愿服务参与的不平衡和 不充分问题,要在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可重点发展“老年关怀”“医疗护理”“扶贫济 困”等志愿服务领城;也要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时点地提供培训 机会,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网络化;还要整合现有的各类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 个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效用最优化。同时,需要 加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增加志愿服务对民众的吸引力。 (摘编自《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志愿服务的社会整体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 改善 B.我们对志愿服务方面信息的了解有多种渠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是通过网络方式 得到的 C.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需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发展已进入深水区,存在政策保障 不够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志愿服务组织在总体上也存 在数量不足、能力不强、发展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亟需转 型。目前,我国志愿服务平台广泛,类型多样,全国有几十个不同类型的志愿者平台,平台之间 由于各种原因互相独立,信息难以共享,极大地制约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互联互通”。民政部 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志愿服务大数据资源库,实现相关部门间的志愿服务数据共 享与汇聚的目标。此文件为未来三年“互联网十”志愿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对 “互联网十”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摘编自北国网) 材料四: 调查显示,在 18-69 岁的调查对象中,有 38.2%的人曾经有过志愿服务经历;近一年以来 有 25.5%的人参加了志愿服务活动。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 18-69 岁人口的占比情况,可推 断我国 18-69 岁的人群中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大约有 396 亿人,其中近一年来参与志愿服务的 志愿者(简称活跃志愿者)大约有 2.65 亿人。非群众身份的居民更倾向于参与志愿服务,活跃 志愿者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比最高,活跃志愿者的经济条件也相对更好。 总体上看,我国志愿服务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其队伍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他们不仅创造 了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还具有美好的社会心态,是社会正能量的积极传播者。但我们在推动 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时,需注意分步骤、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解决志愿服务参与的不平衡和 不充分问题,要在全面发展志愿服务的同时可重点发展“老年关怀”“医疗护理”“扶贫济 困”等志愿服务领城;也要加强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时点地提供培训 机会,推动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和网络化;还要整合现有的各类志愿者管理和服务平台,形成一 个全国性的统一管理服务平台,从而实现志愿者资源的利用和管理的效用最优化。同时,需要 加大政府对志愿服务的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增加志愿服务对民众的吸引力。 (摘编自《中国志愿服务参与状况调查报告》)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志愿服务的社会整体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的 改善。 B. 我们对志愿服务方面信息的了解有多种渠道,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信息是通过网络方式 得到的。 C. 现阶段,我国志愿服务还存在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传统的以政府推动型的志愿服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