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7年,7.71亿人次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平均毎%6.6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科普网站 科普类微博和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渠道触达人次超过60亿—一不久前公布的这份中国科普 统计数据,呈现出人们内心科学梦的快速生长、公众科学素质的日益提升。 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不断增强公众科学素质的背后,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期冀和创新的 渴求。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恢复生机并蓬勃发展,公众科学素质的城 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到2018年,具备 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8.47%,为实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的战 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科普自身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高。2013年6月20日,离地球300 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神舟十号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一同领略奇妙的 太空世界,激发了孩子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科普活动参与度越髙,越有助于 科学素质的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越高,越能够推动科普事业的水涨船高。二者的良性循环, 无疑会涵养出科学事业和创新驱动战略的一片沃土,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创新大 从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到尊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的提升既关系每个人 成长,也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意识到人类在“宇宙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才出现在 地球,或许就会多一分对生命的理解;认识到从发明天文望远镜到在月球踩下脚印只用了几 百年时间,可能会更深刻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并对创新旅程充满信心。实际上,只有公众科学 素质的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才会获得更牢固和广泛的社会基 础。就像有调查显示,尽管人们担忧人工智能会带来潜在风险,但依然有超过9%的被访者赞 成“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类工作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这说明, 公众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才能够在有关科学伦理等争议性事件中明辨是非。 科技的发展没有止境,科学素质的进步也不会停歇。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 的当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星际探索、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浪潮,正不断刷新着原有知识
2019 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的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2017年,7.71亿人次参加各类科普活动,平均每96.6万人拥有一个科普场馆;科普网站、 科普类微博和公众号等互联网传播渠道触达人次超过 60 亿——不久前公布的这份中国科普 统计数据,呈现出人们内心科学梦的快速生长、公众科学素质的日益提升。 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不断增强公众科学素质的背后,是一个民族对未来的期冀和创新的 渴求。改革开放 40 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恢复生机并蓬勃发展,公众科学素质的城 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的实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到 2018 年,具备 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达到 8.47%,为实现 2020 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0%”的战 略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科普自身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质量越来越高。2013 年 6 月 20 日,离地球 300 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神舟十号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带来神奇的太空一课,一同领略奇妙的 太空世界,激发了孩子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与梦想。科普活动参与度越高,越有助于 科学素质的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越高,越能够推动科普事业的水涨船高。二者的良性循环, 无疑会涵养出科学事业和创新驱动战略的一片沃土,培育出更多的创新人才和高素质创新大 军。 从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到尊崇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的提升既关系每个人 成长,也关乎国家乃至人类的共同命运。意识到人类在“宇宙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才出现在 地球,或许就会多一分对生命的理解;认识到从发明天文望远镜到在月球踩下脚印只用了几 百年时间,可能会更深刻了解科学的重要性,并对创新旅程充满信心。实际上,只有公众科学 素质的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才会获得更牢固和广泛的社会基 础。就像有调查显示,尽管人们担忧人工智能会带来潜在风险,但依然有超过 90%的被访者赞 成“人工智能的发展有助于提高人类工作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这说明, 公众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才能够在有关科学伦理等争议性事件中明辨是非。 科技的发展没有止境,科学素质的进步也不会停歇。尤其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 的当下,生命科学、人工智能、星际探索、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浪潮,正不断刷新着原有知识
体系和认知维度。科学突破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新发现、新突破,很可能就会改写教科书。 因此,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有科技人士指出,公众科学素质总体水 平不高仍然是我国创新发展的“短板”,同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优质科普資源 明显供给不足,传播方式和能力还有待提升,科学精神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未来进一步推动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让更多人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仍是一个长期 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教育界、科学共同体和企业、媒体 等形成有效协同的社会网络,加上运用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机制,发展科普产 业,拓展社会公众参与、互动、体验渠道,相信全民科学素质将会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活力 会进一步激发,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摘编自余建斌《让科学素质跟上科技发展步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一个 较高的阶段。 B.只有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科普事业水涨船高。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 的创新人才。 C.科学素质的提升关系着每个人的成长,能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理解,所以关乎国家乃至人 类的共同命运。 D.我们只有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才能使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获得 更好的社会基础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前两段列举数字,说明近年来人们内心科学梦在快速生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 快速提升的阶段 B.有调査证明,尽管人们担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但绝大部分被访者依然赞成人工智能的 发展有益于社会 C.第四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子的方法,告诉读者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具 体的方法和途径。 D.文章指出,目前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存在诸多不足。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方可进一步提 升全民科学素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体系和认知维度。科学突破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新发现、新突破,很可能就会改写教科书。 因此,科学素质的提升需要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有科技人士指出,公众科学素质总体水 平不高仍然是我国创新发展的“短板”,同时面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优质科普资源 明显供给不足,传播方式和能力还有待提升,科学精神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未来进一步推动 我国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让更多人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仍是一个长期 的、富有挑战性的过程。 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教育界、科学共同体和企业、媒体 等形成有效协同的社会网络,加上运用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有机结合的机制,发展科普产 业,拓展社会公众参与、互动、体验渠道,相信全民科学素质将会进一步提升,创新发展活力 会进一步激发,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摘编自余建斌《让科学素质跟上科技发展步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 40 年来,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一个 较高的阶段。 B. 只有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科普事业水涨船高。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 的创新人才。 C. 科学素质的提升关系着每个人的成长,能让我们对生命多一份理解,所以关乎国家乃至人 类的共同命运。 D. 我们只有大力提升和普遍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才能使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获得 更好的社会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前两段列举数字,说明近年来人们内心科学梦在快速生长,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进入了 快速提升的阶段。 B. 有调查证明,尽管人们担忧人工智能的潜在风险,但绝大部分被访者依然赞成人工智能的 发展有益于社会。 C. 第四段采用正反对比论证和举例子的方法,告诉读者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以及具 体的方法和途径。 D. 文章指出,目前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存在诸多不足。社会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方可进一步提 升全民科学素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下,科技浪潮不断刷新着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维度,这使得科学素质的提升要及时跟上 科技发展的步伐 B.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科学突破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新发现、新突破往往可 能改写教科书。 C.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更多人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是我们未 来要应对的挑战 D.如果人们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就能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提供坚实支撑。 【答案】1.D2.C3.D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截至2017年底,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41亿,约占总人口的17.3%。2016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 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共约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8.3%。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 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使得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摘编自《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趋势》,《中国人口报》2018年7月5日第3版) 材料二 2012-2017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 18000 5830.06 16000 127<14386 14000+2分413161 12000醫一國 8000 6000 200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 人匹人◇增速[%]
A. 当下,科技浪潮不断刷新着原有知识体系和认知维度,这使得科学素质的提升要及时跟上 科技发展的步伐。 B.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孕育兴起,科学突破的周期越来越短,一次新发现、新突破往往可 能改写教科书。 C. 推动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使更多人具备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是我们未 来要应对的挑战。 D. 如果人们充分理解和广泛参与科学,就能进一步提升科学素质,从而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提供坚实支撑。 【答案】1. D 2. C 3. D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截至 2017 年底,中国 60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 2.41 亿,约占总人口的 17.3%。2016 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 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共约 4063 万人,占老年人口的 18.3%。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基数大、 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使得养老问题异常严峻。 (摘编自《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趋势》,《中国人口报》2018 年 7 月 5 日第 3 版) 材料二:
我国65岁以上老人选择的养老方式 414 1785 1163% 5806 ①机构养老《如养老院)②家庭养老 社区养老 ⑤异地(候鸟式)养老 ⑤饱方式 (摘编自《我国老年人口加剧,养老面临挑战》,《华经情报网》2018年11月19日) 材料三: 如何养老呢?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种方式。但受 儒家思想影响,老年人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子孙绕膝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因此,传统沿 袭下的家庭养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重要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就是以家庭 为单位,由子女对老人进行赡养,满足老人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养老方式,它的特点 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相结合。即便如此,可如今的“4-2-1”家庭结构模式,意 味着一对夫妇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加之工作、教育孩子,子女对老人的照顾分身乏 术。再之,有些老人久病卧床,常年照顾老人的子女或媳娇难免心存间隙,矛盾不断。值得 提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且有46%的老年人同时 患有两种以上疾病,一旦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子女不在家,且医疗条件不足,将很难得 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摘编自《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年04期) 材料四: 北京大学表方教授认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的养老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整 合医院、社区、机构、家庭资源,构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机构保障相统一的“三位一体” 的新型养老模式。在构建过程中,首先,政府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资 金上应给予大力扶持,让中国式养老变得更加便捷、精准。其次,须将社区医院的人员编制 完全归入大型医院,使社区医院成为大型医院的下属网点,由大型医院定期或轮流向社区医 院派医生和护士,以此大幅提高社区医院的医护水平;也可采取医社合作形势,即大型医院
(摘编自《我国老年人口加剧,养老面临挑战》,《华经情报网》2018 年 11 月 19 日) 材料三: 如何养老呢?在当前形势下,出现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各种方式。但受 儒家思想影响,老年人把家庭成员共同生活、子孙绕膝作为幸福生活的象征,因此,传统沿 袭下的家庭养老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是重要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就是以家庭 为单位,由子女对老人进行赡养,满足老人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养老方式,它的特点 是“在家养老”和“子女养老”相结合。即便如此,可如今的“4-2-1”家庭结构模式,意 味着一对夫妇要承担赡养四个老人的义务,加之工作、教育孩子,子女对老人的照顾分身乏 术。再之,有些老人久病卧床,常年照顾老人的子女或媳娇难免心存间隙,矛盾不断。值得 一提的是,65 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患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且有 46%的老年人同时 患有两种以上疾病,一旦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子女不在家,且医疗条件不足,将很难得 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摘编自《中国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年 04 期) 材料四: 北京大学表方教授认为解决中国老龄化的养老问题单靠某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需整 合医院、社区、机构、家庭资源,构建居家养老、医养结合、机构保障相统一的“三位一体” 的新型养老模式。在构建过程中,首先,政府在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和资 金上应给予大力扶持,让中国式养老变得更加便捷、精准。其次,须将社区医院的人员编制 完全归入大型医院,使社区医院成为大型医院的下属网点,由大型医院定期或轮流向社区医 院派医生和护士,以此大幅提高社区医院的医护水平;也可采取医社合作形势,即大型医院
向社区医院派专家坐诊,同时社区医院派医生到大型医院进修,以传帮带的方式快速提升社 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最后,在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中,意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因此,在养 老机枃选派生活护理員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社区医院也应选派医疗、医护人员共同前 往,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及时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 (摘编自《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税务与经济》2019年第2期)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2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2714万人,经过5年,2017年则达到15831万人 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B.2017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速为5.52%,较2016年增长了820余万人,是所有年份中 增速最快、最迅猛的一年 C.2012年——2017年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增速从整体来看, 也呈现上涨趋势。 D.我国的养老方式呈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异地养老等多元化格势,但老人们更多选择的 是居家养老的方式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具有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 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B.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出现了多种养老方式,但居家老人由子女养老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 间内还是重要的养老方式 C.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患有两种以上疾病。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如果身边无人,将很难 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D.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好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必然会长远解决我国老 龄化社会存在的养老问题 6.家庭养老存在哪些弊端?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答案】4.D5.B 6.(1)①加重了子女的负担;②容易产生家庭纠纷;③医疗条件不充足。(2)①政府在政 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②大型医院与社区医院应进行人员整合:③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 应加强合作
向社区医院派专家坐诊,同时社区医院派医生到大型医院进修,以传帮带的方式快速提升社 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最后,在老年人居家护理服务中,意外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因此,在养 老机构选派生活护理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时,社区医院也应选派医疗、医护人员共同前 往,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就可以及时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 (摘编自《新常态下我国养老模式的创新》,《税务与经济》2019 年第 2 期) 4.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 年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为 12714 万人,经过 5 年,2017 年则达到 15831 万人, 老年人口数量增长迅速。 B. 2017 年我国 65 岁以上人口增速为 5.52%,较 2016 年增长了 820 余万人,是所有年份中 增速最快、最迅猛的一年。 C. 2012 年——2017 年间,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持续、稳定增长,增速从整体来看, 也呈现上涨趋势。 D. 我国的养老方式呈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异地养老等多元化格势,但老人们更多选择的 是居家养老的方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大国,具有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空巢化、城乡差 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B. 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出现了多种养老方式,但居家老人由子女养老的方式在相当长的时 间内还是重要的养老方式。 C. 将近一半的老年人患有两种以上疾病。老年人在家中突发病情,如果身边无人,将很难 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 D. 整合多方资源,构建好相统一的“三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必然会长远解决我国老 龄化社会存在的养老问题。 6. 家庭养老存在哪些弊端?如何构建“三位一体”的养老模式? 【答案】4. D 5. B 6. (1)①加重了子女的负担;②容易产生家庭纠纷;③医疗条件不充足。(2)①政府在政 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②大型医院与社区医院应进行人员整合;③社区医院与养老机构 应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