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OH COOH CHOH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CHO-PO:H2 Mg2+ CH2O-PO,H2 CH2OH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9)2一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在烯醇化酶催化下,2一磷酸甘油酸脱水 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脱水反应可引起分 子内部的电子重排和能量的重新分布,从而形 成一个高能磷酸键。 COOH COOH 烯醇化酶 CHOPO H2 Mg2+或Mn2+ C-O~POH2 +H2O CHOH CH2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1 (9)2 –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在烯醇化酶催化下,2 –磷酸甘油酸脱水 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此脱水反应可引起分 子内部的电子重排和能量的重新分布,从而形 成一个高能磷酸键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 在丙酮酸激酶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 生成ATP和丙酮酸。这是糖酵解过程中 生成的第2个ATP。 COOH COOH C-O~PO:H2 +ADP 丙酮酸激酶 Mg2+,K+ C-0 ATP CH2 CHa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11)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丙酮酸被还原 为乳酸。还原所需的H由第6步生成的 NADH+H+提供。 22
22 (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 在丙酮酸激酶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 酮酸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 生成ATP和丙酮酸。这是糖酵解过程中 生成的第2个ATP。 (11)丙酮酸还原为乳酸 在乳酸脱氢酶催化下,丙酮酸被还原 为乳酸。还原所需的H由第6步生成的 NADH+H+提供
COOH COOH C=0 +NADH+H+ 乳酸脱氢酶 CHOH +NAD+ CH3 CH3 丙酮酸 乳酸 糖酵解的总反应如下: [C6H12O6]n+3H3P04→ 2乳酸+3ATP+ [C6H1206]n-1 C6H1206+2H3P04 → 2乳酸+2ATP 此外,其它的己糖也可转变为磷酸己糖而 进入酵解途径如果糖经己糖激酶催化变为1-磷 酸果糖,后同分异构化为6-磷酸果糖;半乳糖 先变为1-磷酸半乳糖,进一步转变为1-磷酸葡 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等。 23
23 糖酵解的总反应如下: [C6H12O6 ]n + 3H3PO4 2乳酸+3ATP+ [C6H12O6 ]n -1 C6H12O6 + 2H3PO4 2乳酸+2ATP 此外,其它的己糖也可转变为磷酸己糖而 进入酵解途径如果糖经己糖激酶催化变为1-磷 酸果糖,后同分异构化为6-磷酸果糖;半乳糖 先变为1-磷酸半乳糖,进一步转变为1-磷酸葡 萄糖和6-磷酸葡萄糖等
HO-CH2 葡萄糖 CH2-0-® H-C=0 VOH 磷酸二羟丙酮C=0 CH-OH3-磷酸甘油醛 H OH -ATP CH2OH CH2-0-® ADP P ◆NAD+ ®-0-CH2 NADH+H+- 0=C-0~© NOH H 6确酸葡萄糖 CH-0H1,3-二磷酸甘油酸 /OH CH20-® A C00 CH2OH CH-OH3-磷酸甘油酸 C=0 CH2-0-® HO-C-H H-C-0H6磷酸果糖 H-C-0H C00 CH20-® CH-0-®2-骥酸甘油酸 -ATP ADP CH2-OH CH20-© H20 C=0 C00 H0-C-H1,6-双膜酸果糖 g-0~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H-C-OH CH2 -ADP H-C-OH ATP CH20-⊙ NADH+H*NAD*CH3 C=0 CHOH乳酸 丙酮酸 COOH COOH
24
二、 糖酵解的反应特点 1)反应部位胞液,起始物是葡萄糖或糖原,终产物 是乳酸。 2)无需氧的参与。 3)能量(AT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产生位置 是①1,3-二磷酸甘油酸一→3-磷酸甘油酸,②磷酸烯 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故产生4分子ATP;能量消 耗情况是葡萄糖磷酸化与6-磷酸果糖磷酸化(分别 由ATP提供磷酸基)。因此,1分子葡萄糖可净生 成2ATP,若从糖原开始,可生成3ATP。 25
25 二、糖酵解的反应特点 1)反应部位胞液,起始物是葡萄糖或糖原,终产物 是乳酸。 2)无需氧的参与。 3)能量(ATP)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产生位置 是①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②磷酸烯 醇式丙酮酸→丙酮酸,故产生4分子ATP;能量消 耗情况是葡萄糖磷酸化与6-磷酸果糖磷酸化(分别 由ATP提供磷酸基)。因此,1分子葡萄糖可净生 成2ATP,若从糖原开始,可生成3A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