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新的医学模式立足于躯体、社会和心理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从完整人的角度赋予了健康概念更为丰 富的含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完 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或不虚弱。”因此,健康是 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化不止的 生物和社会环境
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新的医学模式立足于躯体、社会和心理因素之间 的相互作用,从完整人的角度赋予了健康概念更为丰 富的含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完 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或不虚弱。”因此,健康是 一个动态的适应性过程,意味着不断适应变化不止的 生物和社会环境
(二)从人类对健康的需求,研究健康概念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发生的变化,五个层次: 1.最低层次的保障生命 2.维持生计 3.促进发展 4.享受生活 5.和睦共处(与社会、环境、大自然等)
(二)从人类对健康的需求,研究健康概念的发展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发生的变化,五个层次: 1.最低层次的保障生命 2.维持生计 3.促进发展 4.享受生活 5.和睦共处(与社会、环境、大自然等)
1947年,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 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1948年在宪章中提出的健康概念是:不仅是没有 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 会上完全安宁状态。 1957年,WHO又提出健康是个体在一定环境遗传条 件下能够恰当地表达其行为功能,正式提出行为功能 为健康的重要标准。 (三)从WHO对健康的定义看健康概念的发展
1947年,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 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1948年在宪章中提出的健康概念是:不仅是没有 疾病和虚弱,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 会上完全安宁状态。 1957年,WHO又提出健康是个体在一定环境遗传条 件下能够恰当地表达其行为功能,正式提出行为功能 为健康的重要标准。 (三)从WHO对健康的定义看健康概念的发展
1984年,WHO的专家组推荐自理能力的丧失作为 1985年WHO 又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 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 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 (三)从WHO对健康的定义看健康概念的发展
1984年,WHO的专家组推荐自理能力的丧失作为 1985年WHO 又提出了健康的新概念:除了躯体健 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外,还要加上道德健 康,只有这四个方面的健康才算是完全的健康。这 是最新的最具有权威性的关于健康的概念。 (三)从WHO对健康的定义看健康概念的发展
(四)健康概念的内涵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 基础,身体健康是人生完全健康的基石。躯体健康即人们 所说的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的结构完整而又健全,生理功 能正常而又完善。躯体健康是指身体处于无疾病的良好状 态
(四)健康概念的内涵 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 基础,身体健康是人生完全健康的基石。躯体健康即人们 所说的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的结构完整而又健全,生理功 能正常而又完善。躯体健康是指身体处于无疾病的良好状 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