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不确定的关系》 MYKONGLONG
17.5《不确定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2.了解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 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 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 与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不确定关系的概念 2、难点:对不确定关系的定量应用 MYKONGLONG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 1.了解不确定关系的概念和相关计算. • 2.了解物理模型与物理现象 • (二)过程与方法 •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 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 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 与喜悦。 • 【重点难点】 • 1、重点:不确定关系的概念 • 2、难点:对不确定关系的定量应用
玻恩|M.Bom 玻恩( M. Born 1882-1970)德国物理学 家。1926年提出波函数 的统计意义。为此与博 波( W.G Bothe.1891 1957共享1954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MYKONGLONG
玻 恩 (M. Born. 1882-1970)德国物理 学 家。1926年提出波函数 的统计意义。为此与博 波(W.W.G Bothe. 1891- 1957)共享1954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玻 恩 M. Born
、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1926年,德国物理学玻恩(Bonm,1882-1972) 提出了概率波,认为个别微观粒子在何处出现有 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 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MYKONGLONG
一、德布罗意波的统计解释 1926年,德国物理学玻恩 (Born , 1882--1972) 提出了概率波,认为个别微观粒子在何处出现有一 定的偶然性,但是大量粒子在空间何处出现的空间 分布却服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二.经典波动与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区别 经典的波动(如机械波、电磁波等)是可以测出 的、实际存在于空间的一种波动。 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简单的 说,是为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而引入的一种方 法 MYKONGLONG
二.经典波动与德布罗意波(物质波)的区别 经典的波动(如机械波、电磁波等)是可以测出 的、实际存在于空间的一种波动。 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是一种概率波。简单的 说,是为了描述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而引入的一种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