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探测射线 的方法》 MYKONGLONG
19.3《探测射线 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 些现象;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 当的仪探测到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 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MYKONGLONG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 (1)知道放射线的粒子与其他物质作用时产生的 一些现象; • (2)知道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放射线可以用适 当的仪器探测到; • (3)了解云室、气泡室和计数器的简单构造和基 本原理。 • 2、过程与方法 • (1)能分析探测射线过程中的现象; • (2)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结论正确类比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 事物是箱臣联萘的唯粉主义点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向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眢种运动粒子。 ·教学难点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 伺种粒驴 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 本质是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 MYKONGLONG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分析问题的品质; • (2)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 (3)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教学重点:根据探测器探测到的现象分析、探知各种运动粒子。 • 教学难点 • (1)探测器的结构与基本原理。 • (2)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粒子的带电、 动量、能量等特性,从而判断是何种射线,区分射线的本质是 何种粒子。 •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 教学用具: • (1)挂图,实验器材模型,课件等; •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 等
复习回顾: 名称带电电离穿透构成速度 性能力能力 实质 囚无法显示该图片 c 正强弱4 He C/10 氦核流 2 负弱强0。接近C电子流 中最弱极强光子C 光子流 MYKONGLONG
带电 性 氦核流 穿透 能力 名称 构成 速度 实质 正 强 弱 C/10 电离 能力 负 弱 强 接近C 电子流 中 最弱 极强 光子 C 光子流 He 4 2 e 0 −1 复习回顾:
例:天然放射性元素mh(钍)经过一系列a 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82(踏).下列论 断中正确的是(BD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衰变和8次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衰变和4次β衰变 MYKONGLONG
例: 天然放射性元素 (钍)经过一系列α 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 (铅).下列论 断中正确的是( ) A.铅核比钍核少24个中子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8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Th 232 90 Pb 208 8 2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