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超过5%。新兴市场危机最常见的模式是经济高速增长使进口扩大,导致更高 的经常账户赤字。经济高速增长是因为政府支出(1991年的印度和1980年代 的拉美地区)或私人支出(1990年代后期的亚洲和2000年代的欧洲新兴国 家)的扩大。相反地,经济增速下滑会导致进口削减,从而改善经常账户状 况。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在印度发生, 图2印度增速放缓,而经常账户赤字扩大 GDP growth (at factor cost)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2005-062006-072007-082008-092009-102010-11|2011-122012-13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figure with a negative sign suggests a surplus 图3显示,财政赤字并不一定恶化国际收支赤字。经常账户自2003年开 始恶化,尽管在2007年以前,财政赤字一直在缩减。2009年之后,财政赤字 在波动,而经常账户赤字急剧扩大 图3财政赤字并不一定加剧国际收支赤字 ( of GDP) General government fiscal deficit Current account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figure with a negative sign suggests a surplus
8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超过 5%。新兴市场危机最常见的模式是经济高速增长使进口扩大,导致更高 的经常账户赤字。经济高速增长是因为政府支出(1991 年的印度和 1980 年代 的拉美地区)或私人支出(1990 年代后期的亚洲和 2000 年代的欧洲新兴国 家)的扩大。相反地,经济增速下滑会导致进口削减,从而改善经常账户状 况。但这种情况并没有在印度发生。 图 2 印度增速放缓,而经常账户赤字扩大 图 3 显示,财政赤字并不一定恶化国际收支赤字。经常账户自 2003 年开 始恶化,尽管在 2007 年以前,财政赤字一直在缩减。2009 年之后,财政赤字 在波动,而经常账户赤字急剧扩大。 图 3 财政赤字并不一定加剧国际收支赤字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事实上,如图4所示,从2000年代初开始,通货膨胀和经常账户赤字之 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该相关性并不是伪相关,因为高通胀会减少储蓄和增加 黄金进口,导致经常账户严重失衡。2007-2009年,家庭储蓄占GDP的比重由 12%下降到9% 图4经常账户失衡与高通胀密切相关 ( of GDP) 12.5 10.0 CPI Inflation 7.5 average) 5.0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2.5-11⊥⊥⊥⊥⊥⊥L⊥⊥⊥L⊥L⊥⊥⊥⊥L⊥⊥⊥ m∞~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figure with a negative sign suggests a surplus 如果持续的高通胀是罪魁祸首,那么政府就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快速有效地 降低通胀,但这并不容易。三个因素表明,公众对温和通胀的偏好已消失。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选民关心价格稳定,一旦通胀率超过5%,在任政 府都会十分紧张。但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 当然,仅凭目前印度的通胀水平高于其他国家的事实并不能证明该社会偏 好已经消失。然而,过去印度出现高通胀都是在全球高通胀时期,输入型通货 膨胀不可避免。而当前的状况并不相同一—2008年印度首次出现真正的内生性 通胀危机,并延续至今,而政府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治理措施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Milan vaishnav的最近研究表明,在1980至1990 年代,国家大选结果和通胀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通胀水平越高,在位者下台的 可能性越大。但是在2000年代,选民似乎更关注经济增速,对高通胀毫不关 心。提高支持率的改革都是关于如何维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是如何重回温和 通胀时期
9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事实上,如图 4 所示,从 2000 年代初开始,通货膨胀和经常账户赤字之 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该相关性并不是伪相关,因为高通胀会减少储蓄和增加 黄金进口,导致经常账户严重失衡。2007-2009 年,家庭储蓄占 GDP 的比重由 12%下降到 9%。 图 4 经常账户失衡与高通胀密切相关 如果持续的高通胀是罪魁祸首,那么政府就应该重点关注如何快速有效地 降低通胀,但这并不容易。三个因素表明,公众对温和通胀的偏好已消失。在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选民关心价格稳定,一旦通胀率超过 5%,在任政 府都会十分紧张。但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 当然,仅凭目前印度的通胀水平高于其他国家的事实并不能证明该社会偏 好已经消失。然而,过去印度出现高通胀都是在全球高通胀时期,输入型通货 膨胀不可避免。而当前的状况并不相同——2008 年印度首次出现真正的内生性 通胀危机,并延续至今,而政府几乎没有采取任何治理措施。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Milan Vaishnav 的最近研究表明,在 1980 至 1990 年代,国家大选结果和通胀水平呈负相关关系:通胀水平越高,在位者下台的 可能性越大。但是在 2000 年代,选民似乎更关注经济增速,对高通胀毫不关 心。提高支持率的改革都是关于如何维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不是如何重回温和 通胀时期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通胀是只不叫的狗。从2008年开始,虽然有零星的声音抱怨蔬菜和洋葱 价格飞涨,但高通胀并没有引发民怨。精英阶层重点关注的是经济增长而不是 通胀问题。可能是因为农村收入增长快于通胀,贫困阶层也没有过多表示不 满。显然,实际上通胀使很多人受害,但极少有人察觉 过去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央行,RBI)行长的工作相对简单,执行央行的命 令,为抑制通货提供政治和社会支持。但2000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改变了这 切,加速经济增长被放在第一位。去年8月,印度增速下降到5-6%,而且 经济将持续下滑,决策者不得不进行改革 但印度一直没有采取相对强硬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持续的高通胀。上周央行 行长的声明较少提及通胀问题,而数据显示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在最近的高 通胀时期,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利率一直为负,表明难回低通胀时期。 那么现在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抑制通胀呢?前提条件是要更严格控制财政 赤字,尤其是财政支出。但这还不够。如果政府和社会没有意识到治理通胀的 重要性,印度央行缺少实行低通胀目标的动力。问题是:如果低通胀不合社会 和政治需要,印度央行还愿意治理通胀吗? 本文原题名为“ The reserve bank' s Mission Impossible?”。 Arvind subramanian是彼得森 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本文于2013年11月18日刊于PIE网站。单击此处可以 访问原文链接
10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通胀是只不叫的狗。从 2008 年开始,虽然有零星的声音抱怨蔬菜和洋葱 价格飞涨,但高通胀并没有引发民怨。精英阶层重点关注的是经济增长而不是 通胀问题。可能是因为农村收入增长快于通胀,贫困阶层也没有过多表示不 满。显然,实际上通胀使很多人受害,但极少有人察觉。 过去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央行,RBI)行长的工作相对简单,执行央行的命 令,为抑制通货提供政治和社会支持。但 2000 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改变了这 一切,加速经济增长被放在第一位。去年 8 月,印度增速下降到 5-6%,而且 经济将持续下滑,决策者不得不进行改革。 但印度一直没有采取相对强硬的政策措施来应对持续的高通胀。上周央行 行长的声明较少提及通胀问题,而数据显示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在最近的高 通胀时期,经通胀调整后的实际利率一直为负,表明难回低通胀时期。 那么现在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抑制通胀呢?前提条件是要更严格控制财政 赤字,尤其是财政支出。但这还不够。如果政府和社会没有意识到治理通胀的 重要性,印度央行缺少实行低通胀目标的动力。问题是:如果低通胀不合社会 和政治需要,印度央行还愿意治理通胀吗? 本文原题名为“The Reserve Bank's Mission Impossible?”。Arvind Subramanian 是彼得森 国际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本文于 2013 年 11 月 18 日刊于 PIIE 网站。单击此处可以 访问原文链接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为什么新兴市场经济增速趋于放缓? Anders aslund/文刘兴坤/编译 导读:2000-012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实现了非凡地高速增长。本文作者从多个方面解释 了为什么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将会放缓。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很多方面已实现了对发达 国家的赶超,但是在将来的赶超过程中也将面临诸多瓶颈。相反地,发达经济体以本次金 融危机为契机深化了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这将促进其未来实现较快的经济増长。编译 如下 20002012年,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 长,这些国家经济总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62%,而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仅为 19‰。2003年高盛一篇极具影响力的论文曾预测,金砖国家经济的超常增长将 会一直持续到2050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新的常 态现象。同时,一种新的常规观念也正在形成,即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之间经济增长正在趋于收敛,并且中国经济将很快超过美国,并主导世界经 济。 然而,1981-1999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却截然不同,这20年间 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3.6%,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为34%。考虑到美国 的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很多,美国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经 济增长收敛现象。 在始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人均GDP水平基本相似, 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因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19世纪和20世纪,三股势力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分离。第一股势 力是正面的,即产业革命。它促进了民主政治、法制、私有财产权、技术进步 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在产业革命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 也开始领先。第二股势力是负面的,即殖民主义。殖民主义统治压抑了世界大 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60年代。第三股势力也是负面 的,即社会主义。它使前苏联和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贫困和孤 立状态,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 如果某些国家获得政治上的独立,拥有实施相同经济政策的健全政府,拥 有相似的资本和资源禀赋,并采用同样的技术,那么他们之间的人均GDP将会 再次趋于收敛。但是,要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并非易事,并且即使能够满足这些 前提条件,要真正实现经济收敛也需要花费数10年的时间
11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为什么新兴市场经济增速趋于放缓? Anders Aslund/文 刘兴坤/编译 导读:2000-2012 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实现了非凡地高速增长。本文作者从多个方面解释 了为什么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将会放缓。虽然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很多方面已实现了对发达 国家的赶超,但是在将来的赶超过程中也将面临诸多瓶颈。相反地,发达经济体以本次金 融危机为契机深化了财政整顿和结构性改革,这将促进其未来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编译 如下: 2000-2012 年,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尤其是金砖国家实现了持续的高速增 长,这些国家经济总体的年均增长率达到 6.2%,而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仅为 1.9%。2003 年高盛一篇极具影响力的论文曾预测,金砖国家经济的超常增长将 会一直持续到 2050 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速增长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新的常 态现象。同时,一种新的常规观念也正在形成,即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之间经济增长正在趋于收敛,并且中国经济将很快超过美国,并主导世界经 济。 然而,1981-1999 年,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发展速度却截然不同,这 20 年间 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 3.6%,而同期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速为 3.4%。考虑到美国 的初始经济发展水平要高很多,美国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经 济增长收敛现象。 在始于 18 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各国的人均 GDP 水平基本相似, 其中中国和印度两国因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三股势力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出现分离。第一股势 力是正面的,即产业革命。它促进了民主政治、法制、私有财产权、技术进步 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在产业革命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 也开始领先。第二股势力是负面的,即殖民主义。殖民主义统治压抑了世界大 部分国家的经济增长,并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60 年代。第三股势力也是负面 的,即社会主义。它使前苏联和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一直处于贫困和孤 立状态,并一直持续到 20 世纪 90 年代。 如果某些国家获得政治上的独立,拥有实施相同经济政策的健全政府,拥 有相似的资本和资源禀赋,并采用同样的技术,那么他们之间的人均 GDP 将会 再次趋于收敛。但是,要满足这些前提条件并非易事,并且即使能够满足这些 前提条件,要真正实现经济收敛也需要花费数 10 年的时间
GEEM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本文假设20002012年期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非常快,并且足以使我们 回想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经济形势。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12年的高速增 长既不具有持续性也不具有长久性。曾经出现的若干经济周期远远长于既存的 经济周期。一是信贷周期, Claudio borio(2012)曾估计此周期为15-20年。二是 商品周期,此周期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最长,约为30-40年。三是投资周期 或库兹涅茨周期,其与信贷周期和商品周期均有关联。四是改革周期,其与康 德拉耶夫周期似乎相一致。 本文作者并非试图证明这些经济周期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是否存 在,甚至并没有讨论这些周期的持续时间。本文的讨论面临诸多限制条件:多 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这四个经济周期中的拐点处较为接近。当经济危机发生 时,信贷周期、商品周期和投资周期均转入下滑周期,而改革周期却相反,转 入上升周期,并且需要重新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启动、设计和实施通常需要花 费10年或20年的时间。本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新兴市场经济体 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结束。 1最大的信贷繁荣已经结束。长期以来极低的利率已无法继续维持,回归 常态已是大势所趋。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体制非常脆弱,同时面临着严 重的财政赤字、公共债务、经常账户赤字以及较高的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2极大的商品繁荣已经结束,高价格和低速经济增长并存将会抑制需求, 同时高价格将会引发新一轮激烈的供给冲击。 3.投资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已转入下滑周期。中国很高的投资率转而下 降,实际利率转而上升。 4随着多年持续的髙速经济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赶超潜力已开始下 降,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速开始下滑。 5.1980-2000年,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了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在 2002012年,却几乎没有实施任何经济改革。因此,剩余的支撑经济增长的政 府潜能已经削弱。 6更糟糕的是,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中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诸多经济思想表示,资本主义和产业政策的效果被证明优 于自由市场和个人企业。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改良既定的经济政策,而只 是一味的推进了这些经济政策。 7最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单方面从发达国家不断推进的市场开放中得到诸 多好处,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实现双方利益互补。西方国家不断转向有选择性的 区域贸易协定,而不是普遍的贸易自由化 12
12 CEEM 全球智库半月谈 全球治理 本文假设 2000-2012 年期间,新兴市场经济增速非常快,并且足以使我们 回想到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经济形势。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过去 12 年的高速增 长既不具有持续性也不具有长久性。曾经出现的若干经济周期远远长于既存的 经济周期。一是信贷周期,Claudio Borio (2012)曾估计此周期为 15-20 年。二是 商品周期,此周期在 20 世纪 80 年代达到最长,约为 30-40 年。三是投资周期 或库兹涅茨周期,其与信贷周期和商品周期均有关联。四是改革周期,其与康 德拉耶夫周期似乎相一致。 本文作者并非试图证明这些经济周期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发展过程中是否存 在,甚至并没有讨论这些周期的持续时间。本文的讨论面临诸多限制条件:多 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在这四个经济周期中的拐点处较为接近。当经济危机发生 时,信贷周期、商品周期和投资周期均转入下滑周期,而改革周期却相反,转 入上升周期,并且需要重新启动。新一轮改革的启动、设计和实施通常需要花 费 10 年或 20 年的时间。本文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新兴市场经济体 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结束。 1.最大的信贷繁荣已经结束。长期以来极低的利率已无法继续维持,回归 常态已是大势所趋。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体制非常脆弱,同时面临着严 重的财政赤字、公共债务、经常账户赤字以及较高的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2.极大的商品繁荣已经结束,高价格和低速经济增长并存将会抑制需求, 同时高价格将会引发新一轮激烈的供给冲击。 3.投资周期或库兹涅茨周期已转入下滑周期。中国很高的投资率转而下 降,实际利率转而上升。 4.随着多年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赶超潜力已开始下 降,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增速开始下滑。 5.1980-2000 年,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实施了激进的改革措施,但是在 2000-2012 年,却几乎没有实施任何经济改革。因此,剩余的支撑经济增长的政 府潜能已经削弱。 6.更糟糕的是,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政府从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中 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诸多经济思想表示,资本主义和产业政策的效果被证明优 于自由市场和个人企业。因此,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改良既定的经济政策,而只 是一味的推进了这些经济政策。 7.最后,新兴市场经济体单方面从发达国家不断推进的市场开放中得到诸 多好处,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实现双方利益互补。西方国家不断转向有选择性的 区域贸易协定,而不是普遍的贸易自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