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三种形态 毛胜 摘要: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 处理了中国的宗教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 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来考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 观、历史观、价值观,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 展党同宗教界的统一战线、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等方针政策,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的实践形态;实行政教分离,以宪法相关规定为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 针对具体宗教问题而建立的体制机制,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制度形态。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宗教观的三种形态,相互依存、相互衔接、辫证统一,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理论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 作者毛胜,1982年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并使之马 克思主义化,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总体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方面内涵,以及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表 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学术界并无分歧。比如,该研究领域的龚学增①、何虎生②等皆持这 种观点。但是,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到底包括哪些成果,以及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类分析 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当然,这种不同指的是对内容结构的认识,而不是对历史形态的认识。如果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分为毛泽 东宗教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可以再细分为邓小平宗教思想、江泽民宗教思想、胡锦涛 宗教思想等),学术界也没有多少分歧;而且,龚学增③、牛苏林④等都进行过较为系统的梳理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文献研究”(11C7003)的阶段性成果 ①参见龚学增:《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思考》,载曾传辉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0年专 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1页。 ②参见何虎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前言第1-2页。 ③参见龚学增等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④参见牛苏林:《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形态与中国化的当代趋向》,载曾传辉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 究(2010年专辑)》第75-79页
论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宗 毛 胜 教 观 的三种 形态 摘要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 中,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和 处理 了中国的宗教 问题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中国化 ,形成 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 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来考察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 观、历史观 、价值观 ,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 展党同宗教界 的统一战线、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等方针政策,可视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的实践形态 ;实行政教分离,以宪法相关规定为 中心的一系列宗教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以及 针对具体宗教 问题而建立的体制机制,可视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制度形态。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宗教观 的三种形态,相互依存、相互衔接 、辩证统一,构成 了 “三位一体” 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理论形态 实践形态 制度形态 作者 毛胜,1982年 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一 、 问题 的提 出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 ,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 、建设和改革 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为指导,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 的历史过程 ;也是 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 ,并使之马 克思主义化 ,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 。 总体而言,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方面内涵,以及用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表 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学术界并无分歧。比如 ,该研究领域的龚学增①、何虎生②等皆持这 种观点。但是 ,对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到底包括哪些成果 ,以及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归类分析, 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当然,这种不同指的是对内容结构的认识 ,而不是对历史形态的认识。如果 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分为毛泽 东宗教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可以再细分为邓小平宗教思想、江泽民宗教思想、胡锦涛 宗教思想等),学术界也没有多少分歧;而且,龚学增③、牛苏林④等都进行过较为系统的梳理。 本文系 国家社科基金项 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文献研究 ” (11CZJO03)的阶段 性成 果。 ① 参见龚学增:《关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思考》,载曾传辉主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2010年专 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 41页。 ② 参见何虎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前言第 1—2页。 ③ 参见龚学增等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④ 参见牛苏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发展形态与中国化的当代趋向》,载曾传辉主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 究 (2010年专辑)》第 75—79页。 · 1 ·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1期 那么,这种内容结构上的不同认识体现在哪里呢?纵观学术界的已有成果,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数量”上。比如,方立天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宗教本质、 宗教价值、宗教历史等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以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 适应”的论断,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历史观、价值观、适应观。①何虎生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历史观、价值观、 政教观、安全观、适应观、和谐观。② 二是“层次”上。比如,宫玉宽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 发展,有三个路径:直接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宗教的观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中 国的宗教问题,并提出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方式方法;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或者已经中国化的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宗教问题,并提出宗教政策。③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成果之一)时,沈桂萍也将其内容分为三部分:关于宗教本质及 其表现的理论;关于宗教工作根本宗旨的理论;关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④这种观点,可 以概括为龚学增的这个表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关于宗教、宗教问题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的一系列基本观 点、原则的总和。”⑤与此相反,陈荣富则认为宗教观是一种理论抽象,而具体的宗教政策属于 行政法规的范畴,所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念的外延不包括党和政府的具体宗教政策。⑥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两种不同认识也可合二为一。因为“数量”上的不同,往往正是差异 在“层次”上,即是将一些方针政策升格为“观”的层面,从而纳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之中。所以,问题的关键就是能否将一些方针政策作为“观”来看待。其实,细读陈荣富关于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包含具体宗教政策的论述,会发现他始终强调这些宗教政策是“具体的 而且“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更,甚至随着领导人的变更而不断变化和变更”,乃至“有可能 背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⑦。那么,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稳定的宗教政策,比如中国共产党关 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能不能视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组成部分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正如 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界定及其与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的区分一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 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⑧可见,毛泽东思想既有理论原则,也有经验总 结(包括政策和策略);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正确的;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是他个人 的错误认识,不属于也不能归入毛泽东思想。同样,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既有理论原则,也有经验总结;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 正确的;正确的经验总结,通常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稳定的宗教方针和政策。 如果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可以视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组成部分,我们又该如何将它 们与基本理论观点相区别呢?对此,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一段讲话 ①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②参见何虎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 ③参见宫玉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中的六个关系问题》,载曾传辉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2010年专辑)》,第62页。 ④参见沈桂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载曾传辉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0年专辑)》,第 110页。 ⑤龚学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几个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年第3期。 ⑥参见陈荣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9-50页。 ⑦同上,第50页。 ⑧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页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 1期 那么,这种内容结构上的不同认识体现在哪里 呢?纵观学术界的已有成果 ,主要有两方面。 一 是 “数量”上。比如 ,方立天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宗教本质 、 宗教价值 、宗教历史等问题上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观点,以及 “积极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 适应”的论断 ,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 、历史观 、价值观、适应观。① 何虎生在此基础 上 ,进一步提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包括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历史观 、价值观、 政教观 、安全观、适应观、和谐观。② 二是 “层次”上。比如 ,宫玉宽认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和 发展,有三个路径 :直接继承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关于宗教的观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分析中 国的宗教问题 ,并提出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方式方法;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或者已经中国化的科 学社会主义理论)来分析 中国的宗教问题 ,并提出宗教政策。③ 在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 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成果之一 )时,沈桂萍也将其 内容分为三部分 :关于宗教本质及 其表现的理论 ;关于宗教工作根本宗 旨的理论 ;关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的理论。④ 这种观点 ,可 以概括为龚学增的这个表述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为指导的,关于宗教 、宗教 问题 以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宗教问题 的一系列基本观 点、原则的总和。”⑤ 与此相反 ,陈荣富则认为宗教观是一种理论抽象 ,而具体 的宗教政策属于 行政法规的范畴 ,所以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念的外延不包括党和政府的具体宗教政策。⑥ 从一定意义上说 ,这两种不 同认识也可合二为一。因为 “数量 ”上的不 同,往往正是差异 在 “层次”上 ,即是将一些方针政策升格 为 “观” 的层面,从而纳入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之中。所以,问题 的关键就是能否将一些方针政策作为 “观”来看待。其实 ,细读陈荣富关于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包含具体宗教政策 的论述 ,会发现他始终强调这些 宗教政策是 “具体 的”, 而且 “会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变更 ,甚至随着领导人 的变更而不断变化和变更”,乃至 “有可能 背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⑦。那么 ,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稳定的宗教政策 ,比如 中国共产党关 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能不能视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组成部分呢?答案应该是肯定 的。正如 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界定及其与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的区分一样。“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 列宁主义在 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 和经验总结 ,是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⑧ 可见 ,毛泽东思想既有理论原则,也有经验总 结 (包括政策和策略 );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都是正确的;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是他个人 的错误认识 ,不属于也不能归人毛泽东思想。同样 ,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 :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既有理论原则 ,也有经验总结 ;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都是 正确 的;正确的经验总结 ,通常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相对稳定 的宗教方针和政策。 如果基本方针、基本政策可以视作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组成部分 ,我们又该如何将它 们与基本理论观点相区别 呢?对此 ,胡锦涛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 90周年大会上 的一段讲话 , ① 方立天 :《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 4期。 ② 参见何虎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 ③ 参见宫玉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中的六个关系问题》,载曾传辉主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2010年专辑)》,第 62页。 ④ 参见沈桂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载曾传辉主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2010年专辑)》,第 110页。 ⑤ 龚学增:《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几个问题》,《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7年第 3期。 ⑥ 参见陈荣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第 49—50页。 ⑦ 同上,第 5O页。 ⑧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第5页。 · 2 ·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三种形态◎ 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在这次讲话中,他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指出:“经过90年的奋 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①毋庸置疑 这些成就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取得的,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成果。如果我们也从道路(实践)、理论、制度三种形态来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不仅 能够使上述争论迎刃而解—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各就各位”,而且能够取得新 的收获—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制度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从实践、理论、制度三种形态的视角来考察“中国化”问题,在宗教研究 领域已有成功的先例。比如,在佛教中国化的研究中,方立天就指出:漫长的佛教中国化的历史 进程,带来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构成为中国化佛教的基本内涵。概括起来,这些内涵的要点 有五个方面:中国化的佛教义理,中国化的佛教神灵信仰结构,中国化的佛教伦理道德,中国化 的佛教文学艺术,中国化的佛教制度、教仪和生活。②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 首先要说明的是,既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其本身 就是一个“理论”,而我们又要从理论、实践、制度三种形态来认识和分析这个“理论”,那么 所谓的“理论形态”自然要从狭义上来理解。因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在 这里特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可见,要理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前提是梳理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 原理,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纵观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大致上都从本质、 历史、价值三方面来概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 比如,方立天在界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就指出:“一般而言,宗教观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 方面:一是宗教本质观,即关于宗教的内在联系及其性质的观点;二是宗教价值观,即关于宗教 的社会功能、作用和意义的观点;三是宗教历史观,即关于宗教的起源、演化及其规律的观点。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阐述了宗教的本质、根源、作 用和演化规律,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③ 又如,王作安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宗教问题的论述,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 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宗教的本质,宗教的社会作用,无产阶 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基本原则④如前所说,这里的“理论形态”须从狭义上理解。因此, 基于前三个观点而形成的“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基本原则”,可以视作无产阶级政党 关于宗教的基本方针政策,也就是下面将要论述的“实践形态” 再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课题组” 通过摘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相关论述,认为“论认识宗教问题的方法”、“论宗教的本 质”、“论宗教的发生与发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构成了“基本理论”部分。⑤其中,“论 ①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7页。 ②参见方立天:《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一—以汉传佛教为中心》,载《方立天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9年版,第317-328页 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32-66页。 参见唐晓峰摘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人民出版社2010年
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三种形态◎ 有着重要 的启发意义。在这次讲话中,他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指 出: “经过 90年的奋 斗 、创造 、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 、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① 毋庸置疑 , 这些成就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而取得的 ,都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的 成果。如果我们也从道路 (实践 )、理论 、制度三种形态来认识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不仅 能够使上述争论迎刃而解——使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 “各就各位”,而且能够取得新 的收获——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制度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 ,从实践 、理论 、制度三种形态 的视角来 考察 “中国化 ” 问题 ,在宗教研究 领域已有成功的先例。比如,在佛教 中国化的研究中 ,方立天就指出:漫长的佛教中国化的历史 进程 ,带来 了丰硕 的成果 ,这些成果构成为中国化佛教的基本 内涵。概括起来 ,这些内涵的要点 有五个方面:中国化的佛教义理 ,中国化的佛教神灵信仰结构 ,中国化的佛教伦理道德 ,中国化 的佛教文学艺术 ,中国化的佛教制度、教仪和生活。② 二、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宗教 观的理论形态 首先要说明的是 ,既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 ,其本身 就是一个 “理论”,而我们又要从理论 、实践 、制度 三种形态来认识 和分析这个 “理论”,那么 所谓的 “理论形态” 自然要从狭义上来理解。因此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的理论形态 ,在 这里特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基本原理在 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可见 ,要理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 ,前提是梳理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 原理 ,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纵观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大致上都从本质 、 历史 、价值三方面来概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 的基本理论。 比如 ,方立天在界定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时就指 出:“一般而言 ,宗教观的内容主要包含三个 方面:一是宗教本质观 ,即关于宗教的内在联系及其性质的观点 ;二是宗教价值观 ,即关于宗教 的社会功能、作用和意义的观点 ;三是宗教历史观 ,即关于宗教 的起源、演化及其规律的观点。 l9世纪中叶,马克思 、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 ,阐述了宗教的本质 、根 源、作 用和演化规律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⑧ 又如 ,王作安根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有关宗教 问题 的论述 ,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主要 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宗教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 ,宗教的本质 ,宗教的社会作用 ,无产阶 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基本原则 。④ 如前所说 ,这里 的 “理论形态”须从狭义上理解 。因此 , 基于前三个观点而形成的 “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和基本原则”,可以视作无产阶级政党 关于宗教的基本方针政策,也就是下面将要论述的 “实践形态”。 再如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课题组” 通过摘编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的相关论述 ,认为 “论认识宗教 问题 的方法”、 “论 宗教的本 质”、“论宗教的发生与发展”、“论宗教的社会作 用”构成了 “基本理论”部分。⑤ 其中, “论 ①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o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11年版,第 7页。 ② 参见方立天:《佛教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以汉传佛教为中心》,载 《方立天 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 版社 2009年版,第 317—328页。 ③ 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 4期。 ④ 王作安:《中国的宗教问题和宗教政策》,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2年版,第 32—66页。 ⑤ 参见唐晓峰摘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人民出版社 2010年版。 · 3 ·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1期 认识宗教问题的方法”充分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宗教的方法论,但它本身并 不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宗教后得出的基本观点。与此类似,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对马克 思、恩格斯、列宁有关宗教问题论述的选编,认为“论认识宗教的科学方法”、“论宗教现象的 本质”、“论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论宗教的社会作用”、“论宗教的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构 成了“如何认识宗教”部分。①显然,“认识宗教的科学方法”属于观察宗教的方法论,“宗教 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和“宗教的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则可整合为“宗教的发生和发展”。所以,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仍然是“本质”、“发生与发展”、“社会作用”三个方面。 既然宗教本质观、宗教历史观、宗教价值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那么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也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了。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 质观、历史观、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方立天②、何虎生③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诸多创新 点的认识,从而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全球宗教治理中发出有建设性的中国声音。这些创新点包 括:宗教是文化,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宗教的长期性,促进宗教关系和 谐,等等。 举例来说,关于“宗教是文化”的观点,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并观察人类历史而得出的 重要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重要发展。1947年10月,毛泽东参观陕西佳县白云 山寺院古迹后,明确表示:“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保存,不要把它毁坏 了。④1952年10月,他在接见西藏致敬团时,谈到西藏地大人稀,人口、经济和文化都要发 展,也明确地说:“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等,宗教也在内。”⑤在经历了包括“文化大 革命”浩劫在内的种种“左”的错误后,中国共产党痛定思痛,更加珍惜并继续发扬“宗教 是文化”的认识。1986年9月,习仲勋在接见中国道教协会第四届会议代表时,指出:道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积累了大量 的经籍和文献资料,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⑥1993年10月,李瑞环在接 见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成员时,指出:“讲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的一部分就是佛 教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⑦2001年12月,江泽民在全国宗教工作会 议上指出:“我国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与我国文化的发展相互交融,吸取了我国建 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哲学、医学当中的不少优秀成分,可以研究和发掘其中的精 华。”⑧显而易见,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是文化的认识,是早已有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越 发坚定的。 学术界关于宗教是文化的探讨,更是收获颇丰。比如,吕大吉把宗教定义为“关于超人间 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 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⑨并得到学界同仁的赞赏。又如,陈麟书结合世界宗教 的发展状况,分析指出:“必须随着境遇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 ①参见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选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年版。 ②参见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3参见何虎生:《中国化马克主义宗教观研究》,华文出版社2007年版。 ④《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⑤《西藏工作文献选编(1949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87页。 ⑥《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155页 ⑦同上,第244页。 ⑧《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88-389页。 ⑨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9页
《世界宗教研究》2013年第 1期 认识宗教问题的方法”充分反映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宗教的方法论 ,但它本身并 不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宗教后得 出的基本观点。与此类似,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 中心对 马克 思、恩格斯 、列宁有关宗教 问题论述的选编,认为 “论认识宗教 的科学方法 ”、 “论宗教现象 的 本质”、“论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论宗教的社会作用”、“论宗教的发展和消亡 的规律”构 成了 “如何认识宗教”部分。① 显然 ,“认识宗教 的科学方法”属于观察宗教的方法论 ,“宗教 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和 “宗教的发展和消亡 的规律”则可整合为 “宗教的发生和发展”。所 以,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仍然是 “本质”、“发生与发展”、“社会作用”三个方面。 既然宗教本质观 、宗教历史观、宗教价值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理论 ,那么中国 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也就可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认识 了。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本 质观、历史观 、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方立天②、何虎生(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论形态”诸多创新 点的认识 ,从而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全球宗教治理中发出有建设性 的中国声音。这些创新点包 括 :宗教是文化 ,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宗教 的长期性 ,促进宗教关系和 谐 ,等等。 举例来说 ,关于 “宗教是文化” 的观点 ,是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并观察人类历史而得出的 重要结论 ,是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本质观的重要发展 。1947年 10月 ,毛泽东参观陕西佳县 白云 山寺院古迹后 ,明确 表示 : “这 些东 西 ,都 是历 史文 化遗产 ,要好 好保 存 ,不要 把它毁 坏 了。”④ 1952年 10月,他在接见西藏致敬团时,谈 到西藏地大人稀 ,人 El、经济和文化都要发 展 ,也明确地说 :“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等 ,宗教也在内。”⑤ 在经历 了包括 “文化大 革命 ”浩劫在 内的种种 “左” 的错误后 ,中国共产 党痛定思痛 ,更加珍惜并 继续发扬 “宗教 是文化” 的认识 。1986年 9月 ,习仲勋在接见 中国道教协会第 四届会议代表时 ,指 出:道教 “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对我国政治 、经济 、文化思想都发生过深刻的影 响,积累了大量 的经籍和文献资料 ,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⑥ 1993年 10月 ,李瑞环在接 见中国佛教协会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成员时 ,指 出: “讲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 中的一部分就是佛 教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是分不开的。”⑦ 2001年 12月 ,江泽 民在全 国宗教工作会 议上指出 :“我 国宗教在其产生和发展 的过程 中 ,与我国文化 的发展相互交融 ,吸取了我国建 筑 、绘画、雕塑、音乐 、文学 、哲学 、医学 当中的不少优秀成分 ,可以研究 和发 掘其 中的精 华。”⑧ 显而易见 ,中国共产党对宗教是文化 的认识 ,是早已有之的 ,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越 发坚 定 的。 学术界关于宗教是文化 的探讨 ,更是收获颇丰。比如 ,吕大吉把宗教定义为 “关于超人间、 超 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 ,以及 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 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⑨ 并得到学界 同仁的赞赏。又如 ,陈麟书结合世界宗教 的发展状况 ,分析指出 :“必须随着境遇的变化而与时俱进地来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宗教 ① 参见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选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宗教》,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年版。 ② 参见方立天:《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 4期。 ③ 参见何虎生:《中国化马克主义宗教观研究》,华文出版社 2007年版。 ④ 《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下卷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年版,第 246页。 ⑤ 《西藏工作文献选编 (1949-2005年)》,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年版,第 87页。 ⑥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宗教文化出版社 1995年版 ,第 155页。 ⑦ 同上 ,第 244页 。 ⑧ 《江泽民文选》第 3卷,人民出版社 2006年版,第388—389页。 ⑨ 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第 79页。 · 4 ·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三种形态◎ 本质观”;“把宗教纳入文化的范畴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实际情况,也同样适合于国际的实际情 况。”①又如,卓新平立足于中国宗教研究历史的大视野,高度肯定地指出:“宗教作为文化的 思想,以及将宗教作为文化现象而展开的研究探讨乃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评价宗教时所迈出的具有 决定意义的一步。其目的乃是在世界范围文化交流的现代气氛中加深对宗教的理解。只有这种新 的探究才可能为寻求认知宗教本质之新共识创造条件。”②再如,方立天鲜明地提出:“在宗教 多元化的发展总趋势中,走文化宗教之路,可能是也应当是各宗教内涵建设、阐扬与彰显的一个 重要方面。”“‘文化宗教’是对宗教的文化解读、诠释与文化整合、构建,是对宗教文化的创造 性转换。‘文化宗教’概念展现了宗教的文化自觉,彰显了宗教的文化意义,有助于发挥宗教的 文化功能和文化作用。”③ 可以说,宗教是文化的观点,已经成为中国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的一个理解共识,对于中 国宗教工作、各宗教的发展、宗教问題研究,都有着重要意义。除了上面所述,另一个有说服力 的例证,就是赵朴初提出“佛教是文化 宗教是文化”、在宗教“五性”特征上再加一个 文化性”等观点后,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响应。④因此,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不断发展这 个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形态 简单地说,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处理宗教 问题而形成的方针政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熟知的“四句话”,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宗 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 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先回顾一下这个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形成过程。在这“四句话”中,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 自由,是最重要的一条,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一贯主张;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主 要是对基督教和天主教提出来的,这在新中国成立后显得尤为重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 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明确提出来的。宗教工作基本 方针的雏形,是江泽民在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 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应。”⑤到了2002年的十六大,有关宗教工作的表述在“三句话”基础上增加了一句话,即: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⑥这是中央第一次把“四句话”放在一起,但没有明确这就是党的宗 教工作基本方针。2003年底,中央在有关宗教工作的内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把“四句话”称作党 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把第三句话与第四句在前后次序上做了调整。⑦在2007年的十七大上, ①陈麟书:《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若干问题的讨论》,载曾传辉主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2010 年专辑)》,第7-8页 ②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72页。 方立天:《文化宗教的理论探讨》,《中国宗教》2005年第1l期。 ④参见叶小文:《当前我国的宗教问题—关于宗教五性的再探讨》,《世界宗教文化》199年第1-2期;余 世磊:《誓续慧灯无尽际——赵朴初对“佛教是文化”的论述及其贡献》,《佛教文化》2007年第6期;方 立天:《总结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法音》2010年第6期;等等 ⑤《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253页。 《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554页。 ⑦参见王作安:《谈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中国宗教》200年第2期
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三种形态◎ 本质观”; “把宗教纳入文化 的范畴不仅适合于中国的实 际情况 ,也 同样适合于 国际 的实 际情 况 。”① 又如 ,卓新平立足于 中国宗教研究历史 的大视野 ,高度肯定地 指出: “宗教作为文化 的 思想 ,以及将宗教作为文化现象而展开的研究探讨乃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评价宗教时所迈出的具有 决定意义的一步。其 目的乃是在世界范围文化交流的现代气氛中加深对宗教的理解 。只有这种新 的探究才可能为寻求认知宗教本质之新共识创造条件 。”② 再如 ,方立天鲜 明地提出 : “在宗教 多元化的发展总趋势 中,走文化宗教之路 ,可能是也应当是各宗教内涵建设 、阐扬与彰显的一个 重要方面。”“‘文化宗教 ’是对宗教的文化解读、诠释与文化整合 、构建 ,是对宗教文化的创造 性转换 。‘文化宗教 ’概念展现了宗教的文化 自觉 ,彰显了宗教的文化意义 ,有助于发挥宗教的 文化功能和文化作用 。”③ 可 以说 ,宗教是文化的观点 ,已经成为中国政界、宗教界、学术界的一个理解共识 ,对于中 国宗教工作 、各宗教的发展 、宗教问题研究 ,都有着重要意义。除了上面所述 ,另一个有说服力 的例证 ,就是赵朴初提出 “佛教是文化 ”、 “宗教是文化”、在宗教 “五性 ”特征上再加一个 “文化性”等观点后 ,得到了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响应 。④ 因此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不断发展这 个来之不易的理论成果。 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的实践形态 简单地说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实践形态 ,就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处理宗教 问题而形成的方针政策。其 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们熟知的 “四句话”,也就是 中国共产党关于宗 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 自主 自办的 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先 回顾一下这个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形成过程。在这 “四句话” 中,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 自由,是最重要的一条 ,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的一贯主张 ;坚持独立 自主 自办的原则 ,主 要是对基督教和天主教提出来的,这在新 中国成立后显得尤为重要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积极引 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则是 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 明确提出来的。宗教工作基本 方针的雏形 ,是江泽民在 1993年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 “三句话”:“一是全面 、正确地贯 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 ,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应 。”⑤ 到了2002年 的十六大 ,有关宗教工作 的表述在 “三句话”基础上 增加了一句话 ,即 :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坚持独立 自主 自办的原则。”⑥ 这是中央第一次把 “四句话”放在一起 ,但没有明确这就是党 的宗 教工作基本方针。2003年底 ,中央在有关宗教工作 的内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把 “四句话”称作党 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并把第三句话与第 四句在前后次序上做 了调整 。⑦ 在 2007年的十七大上 , ① 陈麟书:《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若干问题的讨论》,载曾传辉主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2010 年专辑)》,第7—8页。 ② 卓新平:《“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版,第 372页。 ③ 方立天:《文化宗教的理论探讨》,《中国宗教》2005年第 11期。 ④ 参见叶小文:《当前我国的宗教问题——关于宗教五性的再探讨》,《世界宗教文化》1997年第 1—2期;余 世磊:《誓续慧灯无尽际——赵朴初对 “佛教是文化”的论述及其贡献》,《佛教文化》2007年第 6期;方 立天:《总结赵朴老的宗教思想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法音》2010年第 6期 ;等等。 ⑤ 《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 253页。 ⑥ 《江泽民文选》第 3卷,第 554页。 ⑦ 参见王作安:《谈谈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中国宗教》2009年第 2期。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