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 霸权的印象管理 地位信号、地位困境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蒲晓宇 【内容提要】霸权的兴衰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能 否维持其霸权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一个重要的争议问题。对美国霸权的研究有不同的 理论角度。围绕一个霸权国在国际秩序变动中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 象这一问题,作者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例,分析美国作为霸权国的行为模式。通 过亚太再平衡战略,奧巴马政府试图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美国亚太再平衡面临不同 观众的期待,这些观众主要包括中国、美国的亚太盟友和美国的国内观众。在信号传 导过程中,针对一类目标观众的信号可能被另一类目标观众冋时接受并做出不同的解 读。同时,中美关系面临地位困境的挑战:一方试图维持其相对位置的行为,导致另 方做出对应反应,双方耗费不必要的资源展开竞争但并不改变原有的地位排序。美国 对于维护既有霸权地位具有强烈的偏好,而一个不够自信的美国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 新的风险。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包容彼此的角色,需要两国持续探索。 【关键词】霸权;印象管理;地位信号;地位困境;亚太再平衡战略 【作者简介】蒲晓宇,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中图分类号】D815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 (2014)09-0034-16 本文英文初稿曾于2014年3月在多伦多举办的“国际研究协会”(ISA)年会上宣读,感谢戴尔·科普兰 ( Dale. Copeland)教授的点评。感谢理查德·贝茨( Richard K.Bets)教授柯庆生( Thomas J. Christensen)教 授、罗伯特·杰维斯( Robert Jervis)教授、杰克·斯奈德( Jack Snyder)教授就有关问题接受笔者的深度访谈。在 中文稿修订过程中,杨原、尹继武、左希迎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匿名评审专家提供了批评与建议,董柞壮 协助文字校订,在此一并致谢。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霸权的印象管理* ———地位信号、地位困境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蒲晓宇 揖内容提要铱 霸权的兴衰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能 否维持其霸权成为国际关系学界一个重要的争议问题。 对美国霸权的研究有不同的 理论角度。 围绕一个霸权国在国际秩序变动中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 象这一问题,作者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为例,分析美国作为霸权国的行为模式。 通 过亚太再平衡战略,奥巴马政府试图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亚太再平衡面临不同 观众的期待,这些观众主要包括中国、美国的亚太盟友和美国的国内观众。 在信号传 导过程中,针对一类目标观众的信号可能被另一类目标观众同时接受并做出不同的解 读。 同时,中美关系面临地位困境的挑战:一方试图维持其相对位置的行为,导致另一 方做出对应反应,双方耗费不必要的资源展开竞争但并不改变原有的地位排序。 美国 对于维护既有霸权地位具有强烈的偏好,而一个不够自信的美国可能给中美关系带来 新的风险。 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包容彼此的角色,需要两国持续探索。 揖关键词铱 霸权;印象管理;地位信号;地位困境;亚太再平衡战略 揖作者简介铱 蒲晓宇,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 揖中图分类号铱 D815 C91 揖文献标识码铱 A 揖文章编号铱 1006 -9550 (2014)09-0034-16 * 本文英文初稿曾于 2014 年 3 月在多伦多举办的“国际研究协会冶 ( ISA) 年会上宣读,感谢戴尔·科普兰 (Dale C. Copeland)教授的点评。 感谢理查德·贝茨(Richard K. Betts)教授、柯庆生(Thomas J. Christensen)教 授、罗伯特·杰维斯(Robert Jervis)教授、杰克·斯奈德(Jack Snyder)教授就有关问题接受笔者的深度访谈。 在 中文稿修订过程中,杨原、尹继武、左希迎以及《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匿名评审专家提供了批评与建议,董柞壮 协助文字校订,在此一并致谢。 文中错漏由笔者负责。 ·34· 国际安全 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喝台沿2014年第9期 霸权的印象管理 霸权的兴衰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能否长期维持其霸 权地位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一个重要问题。国际关系理论一般认为追求安全是大国外 交政策的根本动机。但是,狭义的安全动因很难解释美国当前的大战略。美国战略学 者理查德·贝茨( Richard K.Bet)指出,“当美国变得更为安全的时候,却更强化其 武力”。①冷战结束后,美国自身安全环境大为改善,但美国并没有实施战略克制与战 略收缩,反而推行了比冷战时代更具扩张性的大战略。②当前,美国的战略家们激烈 地争论着如何评估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与角色。一些分析家认为,既然美 国实力的相对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有必要实施自我限制与战略收缩。③然而,其 他学者却并不认为美国的实力在衰落,他们认为美国应该继续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领导 作用。 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如何管理其超级大国地位,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首要问题。 换言之,未来美国大战略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做一个“节俭的超级大国”。⑤借鉴社会心 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国际秩序变动 过程中,一个霸权国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象?国际政治中的霸权既有 物质实力基础,也有社会心理基础,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所不同。比如,美国一方面要 巩固自己的物质实力基础,另一方面又力图在国际体系中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印象。印 象管理的视角主要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研究霸权的行为规律。就霸权护持来讲,印象管 理具体通过地位信号释放来实现。在国际关系领域,地位信号释放指的是政府或领导 o Richard K. Betts, American Force: Dangers, Delusions, and Dilemmas in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 P 3 者对美国采取的扩张战略持强烈批评。比如,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最 多维持其区域霸权地位,在全球范围要有所克制。参见 John j. Mearsheimer,“ Imperial by Design," National In erests,No.11l,2011,pp16-34。对美国霸权战略的反思与批判,还可参见 Barry r. Posen, restraint:ANe Foundation for U.S. Grand Strateg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4: Simon Reich and Richard Ned Leb- Good-Bye Hegemony Power and influence in the Global Syste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6 Paul K. MacDonald and Joseph M. Parent,"Graceful Decline? The Surprising Success of Great Po Retrenchm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5, No. 4, 2011, p 7: Barry R. Posen, Restraint: A New Foundation for U.s. Grand Strategy, 2014 4 Stephen G. Brooks, G. John Ikenberry and William C. Wohlforth,"Dont Come Home, America: The Case against Retrenchment,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7, No. 3, 2012/2013, Pp 7-51 hael Mandelbaum, The Frugal Superpower: America's Global Leadership in a Cash-Strapped Era,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1
2014 年第 9 期 一 霸权的印象管理 霸权的兴衰是国际关系的一个核心问题。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能否长期维持其霸 权地位成为国际关系领域一个重要问题。 国际关系理论一般认为追求安全是大国外 交政策的根本动机。 但是,狭义的安全动因很难解释美国当前的大战略。 美国战略学 者理查德·贝茨(Richard K. Betts)指出,“当美国变得更为安全的时候,却更强化其 武力冶。淤 冷战结束后,美国自身安全环境大为改善,但美国并没有实施战略克制与战 略收缩,反而推行了比冷战时代更具扩张性的大战略。于 当前,美国的战略家们激烈 地争论着如何评估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实力、地位与角色。 一些分析家认为,既然美 国实力的相对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美国有必要实施自我限制与战略收缩。盂 然而,其 他学者却并不认为美国的实力在衰落,他们认为美国应该继续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领导 作用。榆 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如何管理其超级大国地位,成为美国外交战略的首要问题。 换言之,未来美国大战略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做一个“节俭的超级大国冶。虞 借鉴社会心 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本文提出一个尚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在国际秩序变动 过程中,一个霸权国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象? 国际政治中的霸权既有 物质实力基础,也有社会心理基础,二者相互关联但又有所不同。 比如,美国一方面要 巩固自己的物质实力基础,另一方面又力图在国际体系中维持其霸权地位的印象。 印 象管理的视角主要从社会心理层面来研究霸权的行为规律。 就霸权护持来讲,印象管 理具体通过地位信号释放来实现。 在国际关系领域,地位信号释放指的是政府或领导 ·35· 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淤 于 盂 榆 虞 Richard K. Betts, American Force: Dangers, Delusions, and Dilemmas in National Securit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1, p. 3. 有些学者对美国采取的扩张战略持强烈批评。 比如,进攻性现实主义者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最 多维持其区域霸权地位,在全球范围要有所克制。 参见 John J. Mearsheimer, “Imperial by Design,冶 National In鄄 terests, No. 111, 2011, pp. 16-34。 对美国霸权战略的反思与批判,还可参见 Barry R. Posen, Restraint: A New Foundation for U. S. Grand Strategy,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2014; Simon Reich and Richard Ned Leb鄄 ow, Good鄄Bye Hegemony: Power and Influence in the Global Syste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Paul K. MacDonald and Joseph M. Parent, “Graceful Decline? The Surprising Success of Great Power Retrenchment,冶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5, No. 4, 2011, p. 7; Barry R. Posen, Restraint: A New Foundation for U. S. Grand Strategy, 2014. Stephen G. Brooks, G. John Ikenberry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Don蒺t Come Home, America: The Case against Retrenchment,冶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7, No. 3, 2012 / 2013, pp. 7-51. Michael Mandelbaum, The Frugal Superpower: America蒺s Global Leadership in a Cash鄄Strapped Era,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11
霸权的印象管理 人运用一些行为或言辞,传递一个国家希望获得或已经获得的特定国际地位的若干信 息。换言之,地位信号释放旨在改变或者维持国内观众和国际观众对相关国家的国际 地位所持有的看法。D地位信号不同于国际政治领域的其他信号传导模式:地位信号 传导的目的不是传导一种良性意图或可信的威慑。地位信号挑战了国际政治中象征 模式和理性模式的两分法,体现了建构主义与理性主义路径具有对话和合作的 空间。② 本文首先回顾对美国霸权研究的不同视角,然后提出国际政治领域有关印象管理 和地位信号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美国重返亚太作为案例来说明相关的理论机制。 有关美国霸权的学理争论 美国霸权是否衰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霸权”在中文叙述中通常是指用实 力控制别国的行为模式。霸权常常跟“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在政治上具有一定贬 义。而国际关系的英文文献中,霸权( hegemony)是一个相对中立的概念,指一个国家 所处的超群的优势地位或能力。③本文讨论霸权的印象管理,主要将霸权作为一个分 析性的概念来使用 概括起来,现有文献对美国霸权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如何判断美国霸权的实力基础是一个焦点。霸权的实力变化是国际秩序变 动的重要动因,因此,物质实力是研究美国霸权的逻辑起点。当前美国大战略的核心 问题是美国是否要实施战略收缩,而讨论战略收缩的前提是讨论美国的物质实力是否 相对衰落。④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使我们关注美国的印象管理,讨论其物质实力仍然 是必要的。二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学界先后出现过几波美国衰落论,比如,苏联军事 ①对地位信号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讨论,参见 Xiaoyu Pu,“ Limited Rebranding: Status signaling, Multiple Audiences, and the Incoherence of China's Grand Strategy,"Ph. D.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2 chapter 2: Xiaoyu Pu and Randall Schweller, "Status Signaling, Multiple Audiences, and China,'s Blue-Water Na- val Ambition." in T.V. Paul. Deborah Welch Larson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eds.. Status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141-16 2) James Fearon and Alexander Wendt,Rationalism V. Constructivism? A Skeptical View," in Walter Carlsnaes, Thomas Risse and Beth A. Simmons, eds.,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Sage, 2002 pp.52-72.对象征现象做出理性选择的解释,参见 Barry o'neill, Honor, Symbols and War,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1: Michael Suk-Young Chwe, Jane Austen, Game Theoris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③对“霸权 义的不同解读,参见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载《美国研究》,203年第3期,第7-8页。 ④对美国战略收缩的讨论,参见左希迎:《美国战略收缩与亚太秩序的未来》,载《当代亚太》,2014年第4 期(即将刊发)
人运用一些行为或言辞,传递一个国家希望获得或已经获得的特定国际地位的若干信 息。 换言之,地位信号释放旨在改变或者维持国内观众和国际观众对相关国家的国际 地位所持有的看法。淤 地位信号不同于国际政治领域的其他信号传导模式:地位信号 传导的目的不是传导一种良性意图或可信的威慑。 地位信号挑战了国际政治中象征 模式和理性模式的两分法,体现了建构主义与理性主义路径具有对话和合作的 空间。于 本文首先回顾对美国霸权研究的不同视角,然后提出国际政治领域有关印象管理 和地位信号的分析框架,最后运用美国重返亚太作为案例来说明相关的理论机制。 二 有关美国霸权的学理争论 美国霸权是否衰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问题。 “霸权冶在中文叙述中通常是指用实 力控制别国的行为模式。 霸权常常跟“霸权主义冶联系在一起,在政治上具有一定贬 义。 而国际关系的英文文献中,霸权(hegemony)是一个相对中立的概念,指一个国家 所处的超群的优势地位或能力。盂 本文讨论霸权的印象管理,主要将霸权作为一个分 析性的概念来使用。 概括起来,现有文献对美国霸权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如何判断美国霸权的实力基础是一个焦点。 霸权的实力变化是国际秩序变 动的重要动因,因此,物质实力是研究美国霸权的逻辑起点。 当前美国大战略的核心 问题是美国是否要实施战略收缩,而讨论战略收缩的前提是讨论美国的物质实力是否 相对衰落。榆 从这个角度来讲,即使我们关注美国的印象管理,讨论其物质实力仍然 是必要的。 二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学界先后出现过几波美国衰落论,比如,苏联军事 ·36· 霸权的印象管理 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淤 于 盂 榆 对地位信号在国际关系领域的讨论,参见 Xiaoyu Pu, “ Limited Rebranding: Status Signaling, Multiple Audiences, and the Incoherence of China蒺s Grand Strategy,冶 Ph. D.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2012, chapter 2; Xiaoyu Pu and Randall Schweller, “Status Signaling, Multiple Audiences, and China蒺s Blue鄄Water Na鄄 val Ambition,冶 in T. V. Paul, Deborah Welch Larson and William C. Wohlforth, eds. , Status in World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pp. 141-162。 James Fearon and Alexander Wendt, “ Rationalism V. Constructivism? A Skeptical View,冶 in Walter Carlsnaes, Thomas Risse and Beth A. Simmons, eds. ,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Sage, 2002, pp. 52-72. 对象征现象做出理性选择的解释,参见 Barry O蒺Neill, Honor, Symbols and War,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1; Michael Suk鄄Young Chwe, Jane Austen, Game Theoris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4。 对“霸权冶一词含义的不同解读,参见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载《美国研究》,2003 年第3 期,第7-8 页。 对美国战略收缩的讨论,参见左希迎:《美国战略收缩与亚太秩序的未来》,载《当代亚太》,2014 年第 4 期(即将刊发)
喝台沿2014年第9期 实力的崛起、日本经济崛起与海外商业扩张等曾经对美国构成冲击,推动了当时“美 国衰落论”的兴起。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相对实力远远超过其 他国家。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以后,美国被两场反恐战争拖累,2008年发源于 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实力。随着新兴国家的迅猛发 展,美国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成为一个新的讨论焦点。①单从经济 指标来看,随着新兴国家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它们必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更为重 要的位置,也必然要求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但是,在中短期内, 美国的综合实力仍具有较为全面的优势,尤其在军事、科技、地缘政治、人口结构等方 面的优势最为明显。2与此同时,美国未来还面临不少挑战,仍可能长期受内部改革 乏力、财政赤字严重等问题的困扰。美国能否维持优势地位,除了依赖其是否执行明 智的对外战略,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能否成功推动内部改革。 其次,霸权的护持机制是研究美国霸权的另一个角度。在冷战时代,美国的海外 军事干预行为最根本的动机是霸权护持,美国的目的是遏制可能对其霸权地位形成挑 战的一个或多个国家。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安全环境大为改善,但美国并没有实 施战略收缩,而是继续探寻巩固其霸权地位的模式。1999年,威廉·沃尔福思(wil- liam C. Wohlforth)在《国际安全》杂志发表文章,全面阐释了“单极稳定论”的观点。 美国主导的单极结构具有独特性。不同于两极或多极引发大国制衡行为,由于冷战后 美国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没有大国有意愿和能力联合起来制衡美国。因此,美 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美国霸权除了物质实力的基础,更取决于美国在 战以后创建的各种国际机制。③即使美国的硬实力相对衰落,美国也可以通过其构 建的自由主义国际制度和联盟体系,继续维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⑥美国处于世界 政治各种关联性议题的核心地位,这个优势也有利于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在金融 o Robert A. Pape,Empire Falls, The National Interest, Vol 99, 2009, pp 21-34 ②李晓、李俊久:《美国的霸权地位评估与新兴国家的应对》,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第1期,第114 141 31: Robert J. Lieber, Poucer and Willpower in the American Future: Why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Destined to and the Tension betueen Rivalry and Restraint, Washington, D. 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4 ③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 William C. Wohlforth, "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4, No. I 1999,pp.5-41 ⑤门洪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第74-88页 6G. John Ikenberry,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Can the Liberal System Survive?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2008, pp 23-37 Slaughter, "America's Edge: Power in the Networked Century, Foreign Affairs, January/
2014 年第 9 期 实力的崛起、日本经济崛起与海外商业扩张等曾经对美国构成冲击,推动了当时“美 国衰落论冶的兴起。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相对实力远远超过其 他国家。 在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结束以后,美国被两场反恐战争拖累,2008 年发源于 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的经济实力。 随着新兴国家的迅猛发 展,美国未来能否继续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成为一个新的讨论焦点。淤 单从经济 指标来看,随着新兴国家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它们必将在国际经济格局中占有更为重 要的位置,也必然要求在国际经济治理结构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 但是,在中短期内, 美国的综合实力仍具有较为全面的优势,尤其在军事、科技、地缘政治、人口结构等方 面的优势最为明显。于 与此同时,美国未来还面临不少挑战,仍可能长期受内部改革 乏力、财政赤字严重等问题的困扰。 美国能否维持优势地位,除了依赖其是否执行明 智的对外战略,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它能否成功推动内部改革。 其次,霸权的护持机制是研究美国霸权的另一个角度。 在冷战时代,美国的海外 军事干预行为最根本的动机是霸权护持,美国的目的是遏制可能对其霸权地位形成挑 战的一个或多个国家。盂 冷战结束之后,美国的安全环境大为改善,但美国并没有实 施战略收缩,而是继续探寻巩固其霸权地位的模式。 1999 年,威廉·沃尔福思(Wil鄄 liam C. Wohlforth)在《国际安全》杂志发表文章,全面阐释了“单极稳定论冶的观点。 美国主导的单极结构具有独特性。 不同于两极或多极引发大国制衡行为,由于冷战后 美国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没有大国有意愿和能力联合起来制衡美国。 因此,美 国主导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榆 美国霸权除了物质实力的基础,更取决于美国在 二战以后创建的各种国际机制。虞 即使美国的硬实力相对衰落,美国也可以通过其构 建的自由主义国际制度和联盟体系,继续维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愚 美国处于世界 政治各种关联性议题的核心地位,这个优势也有利于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舆 在金融 ·37· 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淤 于 盂 榆 虞 愚 舆 Robert A. Pape, “Empire Falls,冶 The National Interest, Vol. 99, 2009, pp. 21-34. 李晓、李俊久:《美国的霸权地位评估与新兴国家的应对》,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 年第 1 期,第 114- 141 页;Robert J. Lieber, Power and Willpower in the American Future: Why the United States Is Not Destined to Declin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Bruce Jones, Still Ours to Lead: America, Rising Powers, and the Tension between Rivalry and Restraint, Washington, D. 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14。 秦亚青:《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William C. Wohlforth, “ 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冶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4, No. 1, 1999, pp. 5-41. 门洪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载《美国研究》,2001 年第 1 期,第 74-88 页。 G. John Ikenberry,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Future of the West: Can the Liberal System Survive?冶 Foreign Affairs, January / February 2008, pp. 23-37. Anne鄄Marie Slaughter, “America蒺s Edge: Power in the Networked Century,冶 Foreign Affairs, January / February 2009, pp. 94-113
霸权的印象管理 危机的背景下,美国继续通过国际金融贸易制度护持其霸权地位。①霸权护持离不开 霸权的思想逻辑和意识形态。2除了有物质实力和制度做支撑,霸权往往还掌握着某 些象征权力,通过控制这些象征、符号、观念等,霸权的主导地位得以长期维持。③ 最后,针对霸权的抗争行为与霸权的相对衰落,是研究美国霸权不可回避的角度。 保罗·肯尼迪( Paul Kennedy)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与 海外过度扩张,主导性大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④新现实主义学者从权力制衡的角 度指出美国的霸权地位必然受到新兴大国的反抗和制衡。在单极体系下,即使其他 国家不能采用军事制衡的方式对付美国霸权,这些国家可以采取“软制衡”或其他非 暴力的抗争方式来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⑥九一一事件之后,学术界兴起对美国霸权 正当性的反思和批判。在国际政治中,霸权不仅意味着超强的实力,还意味着一种权 威,这种权威依赖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的认可。美国过度滥用其超群的实力,则会带 来一种国际正当性困境,即美国霸权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可能下降。同时,考 虑到美国霸权相对衰落的长期趋势,一些美国学者主张美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大战略, 实施自我克制和战略收缩。⑧ 在国际秩序变动中,美国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是研究美国霸 权尚待开发的新角度。如果霸权国占据一种独有的国际地位,这种国际地位既有物质 实力的层面,也有社会心理属性的层面。⑨换言之,霸权需要有物质实力做基础,但其 ①李巍:《霸权护持:奥巴马政府的国际经济战略》,载《外交评论》,2013年第3期,第51-6页。 ②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载《美国研究》,2003年第3期,第7-29页;张宇燕、高程:《美国行为的信仰 根源》,载《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4期,第47-52页 C Randall L. Schweller and Xiaoyu Pu,"After Unipolarity: Chinas Visions of Intemational Order in an Era of US Decline,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6, No I, 2011, pp 41-72: Steven Weber and Bruce Jentleson,The End of Arrogance: America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of Idea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Charles A. Kupchan,"The Normative Foundations of Hegemony and the Coming Challenge to Pax Americana, "Security Studies,vol.23,No.2,2014,pp.219-257 4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nders, Vancouver: Vintage, 1989 6 Kenneth N. Waltz,"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5, No I 2000,P.5-41 6 T V. Paul, "Soft Balancing in the Age of US Primacy,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0,No.1,2005 pp. 46-71: Randall L. Schweller and Xiaoyu Pu,"After Unipolarity: China's Visions of Intermational Order in an Era of US Decline,”四.41-72;蒲晓宇:《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再思考: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载《世界经济与政 治》,2010年第1期,第23-36页。 ⑦张睿壮:《美国霸权的正当性危机》,载《国际问题论坛》,2004年夏季号,第56页;刘丰:《美国霸权与全 球治理——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困境》,载《南开学报(晢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第9-16页。 8 Barry R. Posen, Restraint; A Nen Foundation for U.S. Grand Strategy, 2014 ⑨对霸权的物质因素与观念因素常常缺乏一种综合的分析,对此的批评参见 Ted Hopf,“ Common -sens Constructivism and Hegemony in World Politic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67, No 2, 2013, Pp. 317-354
危机的背景下,美国继续通过国际金融贸易制度护持其霸权地位。淤 霸权护持离不开 霸权的思想逻辑和意识形态。于 除了有物质实力和制度做支撑,霸权往往还掌握着某 些象征权力,通过控制这些象征、符号、观念等,霸权的主导地位得以长期维持。盂 最后,针对霸权的抗争行为与霸权的相对衰落,是研究美国霸权不可回避的角度。 保罗·肯尼迪(Paul Kennedy)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不平衡与 海外过度扩张,主导性大国的衰落是不可避免的。榆 新现实主义学者从权力制衡的角 度指出美国的霸权地位必然受到新兴大国的反抗和制衡。虞 在单极体系下,即使其他 国家不能采用军事制衡的方式对付美国霸权,这些国家可以采取“软制衡冶或其他非 暴力的抗争方式来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愚 九一一事件之后,学术界兴起对美国霸权 正当性的反思和批判。 在国际政治中,霸权不仅意味着超强的实力,还意味着一种权 威,这种权威依赖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的认可。 美国过度滥用其超群的实力,则会带 来一种国际正当性困境,即美国霸权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可能下降。舆 同时,考 虑到美国霸权相对衰落的长期趋势,一些美国学者主张美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大战略, 实施自我克制和战略收缩。余 在国际秩序变动中,美国如何管理其在国内外观众心目中的印象,是研究美国霸 权尚待开发的新角度。 如果霸权国占据一种独有的国际地位,这种国际地位既有物质 实力的层面,也有社会心理属性的层面。俞 换言之,霸权需要有物质实力做基础,但其 ·38· 霸权的印象管理 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試 淤 于 盂 榆 虞 愚 舆 余 俞 李巍:《霸权护持:奥巴马政府的国际经济战略》,载《外交评论》,2013 年第 3 期,第 51-66 页。 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载《美国研究》,2003 年第 3 期,第 7-29 页;张宇燕、高程:《美国行为的信仰 根源》,载《国际经济评论》,2007 年第 4 期,第 47-52 页。 Randall L. Schweller and Xiaoyu Pu, “After Unipolarity: China蒺s 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Order in an Era of US Decline,冶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6, No. 1, 2011, pp. 41-72; Steven Weber and Bruce Jentleson, The End of Arrogance: America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of Ideas,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Charles A. Kupchan, “The Normative Foundations of Hegemony and the Coming Challenge to Pax Americana,冶 Security Studies, Vol. 23, No. 2, 2014, pp. 219-257.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Vancouver: Vintage, 1989. Kenneth N. Waltz, “ Structural Realism after the Cold War,冶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5, No. 1, 2000, pp. 5-41. T. V. Paul, “Soft Balancing in the Age of US Primacy,冶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30, No. 1, 2005, pp. 46-71; Randall L. Schweller and Xiaoyu Pu, “After Unipolarity: China蒺s Visions of International Order in an Era of US Decline,冶 pp. 41-72;蒲晓宇:《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再思考: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载《世界经济与政 治》,2010 年第 1 期,第 23-36 页。 张睿壮:《美国霸权的正当性危机》,载《国际问题论坛》,2004 年夏季号,第 56 页;刘丰:《美国霸权与全 球治理———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及其困境》,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3 期,第 9-16 页。 Barry R. Posen, Restraint: A New Foundation for U. S. Grand Strategy, 2014. 对霸权的物质因素与观念因素常常缺乏一种综合的分析,对此的批评参见 Ted Hopf, “Common鄄Sense Constructivism and Hegemony in World Politics,冶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67, No. 2, 2013, pp. 317-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