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基确性工作专项“二五”专项规划 (公示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2年3月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 (公示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2012 年 3 月
目录 、形势和需求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二)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科学考察与调查 二)科技资料整编和科学典籍、志书、图集的编硏………-.7 (三)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 四、保障措施. 10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10 二)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布局 (三)规范评价与激励机制 10 (四)推动成果共享和使用 附件1:《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说明 附件2:参与编制和咨询的专家名单
目 录 一、形势和需求.........................................................................................1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4 (一)总体思路...................................................................................4 (二)发展目标...................................................................................4 三、主要任务.............................................................................................5 (一)科学考察与调查.......................................................................5 (二)科技资料整编和科学典籍、志书、图集的编研.................. 7 (三)标准物质与科学规范研制...................................................... 9 四、保障措施...........................................................................................10 (一)加大经费投入力度.................................................................10 (二)加强统筹协调和宏观布局.................................................... 10 (三)规范评价与激励机制.............................................................10 (四)推动成果共享和使用.............................................................11 附件 1:《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编制说明 附件 2: 参与编制和咨询的专家名单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 (公示稿)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加强“十二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的实施,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 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编 制本规划。 形势和需求 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 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 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 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 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识自然现 象和发现科学规律做岀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 益性等特点。达尔文历时20多年科学考察完成的《物种起源》 我国几代人几百位科学家花费50多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等 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成果,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 观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科技基础性工作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 全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普遍重视科技 基础性工作,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探险
1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 (公示稿) 为 贯 彻 落 实 《 国 家 中 长 期 科 学 和 技 术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06—2020 年)》,加强“十二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 的实施,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 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编 制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 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 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 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 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 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识自然现 象和发现科学规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 益性等特点。达尔文历时 20 多年科学考察完成的《物种起源》、 我国几代人几百位科学家花费 50 多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等 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成果,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 观决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科技基础性工作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 全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普遍重视科技 基础性工作,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探险
家对我国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的科学考察和对南北极的大规 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英国著名的洛桑农业实验站;世界 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全球碳监测网络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建国伊始, 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就把资源环境 综合科学考察列为重要内容,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综 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 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 了南北极、青藏高原、海洋和沙漠等科学考察,建设了一批长期 定位观测站,系统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 程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9年,科技部还组织召开了全国 野外科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六十年野外科技工作的发展 历程和科技成就。 从“十五”开始,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科技基础性工 作专项,围绕国家发展重大需求,重点支持了一批对经济社会和 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 祁连山冰川的科学考察成果为我国关于碳排放的国际谈判提供 了重要科学依据;对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建立 了我国高精度数字土壤数据库;首次对俄、蒙等中高纬度地区进 行综合科学考察;建立的新“金钉子”被列入全球地质年表等。 这些成果对支撑学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家对我国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的科学考察和对南北极的大规 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英国著名的洛桑农业实验站;世界 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全球碳监测网络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建国伊始, 在《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就把资源环境 综合科学考察列为重要内容,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综 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 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 了南北极、青藏高原、海洋和沙漠等科学考察,建设了一批长期 定位观测站,系统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 程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9 年,科技部还组织召开了全国 野外科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六十年野外科技工作的发展 历程和科技成就。 从“十五”开始,科技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科技基础性工 作专项,围绕国家发展重大需求,重点支持了一批对经济社会和 科技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 祁连山冰川的科学考察成果为我国关于碳排放的国际谈判提供 了重要科学依据;对全国土壤普查数据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建立 了我国高精度数字土壤数据库;首次对俄、蒙等中高纬度地区进 行综合科学考察;建立的新“金钉子”被列入全球地质年表等。 这些成果对支撑学科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大型远洋科考船、低空多用途航空飞行器 尖端观测仪器等新设备,以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 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发展,大幅提高了科技基础性工作 的质量和水平,对科技基础性工作的能力、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支撑;全球联网观测、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跨国(地区) 协同科学考察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欧美等发 达国家纷纷采用这些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的全球性 的、长期的、有影响力的科学考察。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科技 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増强,这对我囯科技基础性工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整体上仍然相 当薄弱,离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社会对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 不够;宏观协调和整体规划布局不足;经费投入不够;符合科技 基础性工作特征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措施不到位等 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地区,有不同的经 费渠道进行支持。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主要支持那些没有专门的 经费支持渠道,但对于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 不可替代作用的科技基础性工作。已有专项经费渠道支持的其他 科技基础性工作,本专项规划不再描述。 “十二五”是我国科技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 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
3 进入 21 世纪,大型远洋科考船、低空多用途航空飞行器、 尖端观测仪器等新设备,以及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信息处理 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发展,大幅提高了科技基础性工作 的质量和水平,对科技基础性工作的能力、广度和深度提供了有 利的条件支撑;全球联网观测、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跨国(地区) 协同科学考察等,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欧美等发 达国家纷纷采用这些现代化的先进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的全球性 的、长期的、有影响力的科学考察。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科技 发展势头迅猛,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这对我国科技基础性工 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整体上仍然相 当薄弱,离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全社会对科技基础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认识 不够;宏观协调和整体规划布局不足;经费投入不够;符合科技 基础性工作特征的评价机制不完善,激励措施不到位等。 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分布在不同的部门和地区,有不同的经 费渠道进行支持。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主要支持那些没有专门的 经费支持渠道,但对于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 不可替代作用的科技基础性工作。已有专项经费渠道支持的其他 科技基础性工作,本专项规划不再描述。 “十二五”是我国科技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 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