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形势与需求 发展电动汽车是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 经济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将是电动汽车研发与产业化的战略机遇 期。“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将加大力度,持续支持电动汽车科 技创新,把科技创新引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组织实施电 动汽车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发展形势 从囯际发展趋势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金融危机 油价攀升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2008年以来,以美国、日本、 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 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日 本以产业竞争力为第一目标,全面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 种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以能源安全为首 要任务,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发展;欧盟以CO2排放法规为主驱动 力,重视发展纯电驱动汽车,仅德国国家电动汽车平台计划就投入近 50亿欧元。 从技术层面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
— 1 — 附件: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形势与需求 一、形势与需求 一、形势与需求 发展电动汽车是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和发展低碳 经济的重要途径。未来五年将是电动汽车研发与产业化的战略机遇 期。“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将加大力度,持续支持电动汽车科 技创新,把科技创新引领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组织实施电 动汽车科技发展专项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形势 (一)发展形势 从国际发展趋势看,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突破,面对金融危机、 油价攀升和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压力,2008 年以来,以美国、日本、 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发布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 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明显加大了研发投入与政策扶持力度。日 本以产业竞争力为第一目标,全面发展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 三种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国以能源安全为首 要任务,强调插电式电动汽车发展;欧盟以 CO2排放法规为主驱动 力,重视发展纯电驱动汽车,仅德国国家电动汽车平台计划就投入近 50 亿欧元。 从技术层面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
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其中, 日本市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达到汽车销量的10%左右;纯电动汽 车电池技术进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插电式电动汽 车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 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 进展,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率先上市的 日产LEAF车型销售势头良好,各大汽车公司多种小型纯电动轿车将 在2013-2015年密集上市;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通用汽 车公司轿车燃料电池发动机贵金属催化剂Pt的用量从上一代的80克 降低到30克,并计划2015年降至10克,燃料电池轿车在动力性 安全性、续航里程、低温启动等性能指标方面已接近汽油车水平,燃 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丰田公司宣布,2015年将实现燃料 电池车零售价格为5万美元辆的目标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 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年),在依靠内燃机汽车技术 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油耗和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 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 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期(2015-2020年),在混 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高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 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中远期(2020 年以后),各种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进一步发展 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石油消耗和CO2排放
— 2 — 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其中, 日本市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已达到汽车销量的 10%左右;纯电动汽 车电池技术进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插电式电动汽 车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 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 进展,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率先上市的 日产 LEAF 车型销售势头良好,各大汽车公司多种小型纯电动轿车将 在 2013-2015 年密集上市;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通用汽 车公司轿车燃料电池发动机贵金属催化剂Pt的用量从上一代的80克 降低到 30 克,并计划 2015 年降至 10 克,燃料电池轿车在动力性、 安全性、续航里程、低温启动等性能指标方面已接近汽油车水平,燃 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丰田公司宣布,2015 年将实现燃料 电池车零售价格为 5 万美元/辆的目标。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 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 年),在依靠内燃机汽车技术 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油耗和排放的同时,为满足更为严格 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 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中期(2015-2020 年),在混 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提高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 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中远期(2020 年以后),各种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进一步发展 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石油消耗和 CO2排放
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不同类型的电动汽 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交通出行适用范围。对于城市短途出行需求 小型纯电动汽车具有优势;对长途出行需求,适合采用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十五”期间,启动了863计 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三纵三横”(三纵: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的研发布局, 取得了一大批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 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聚焦动力系统技术平合和关键 零部件研发。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 博会、深圳大运会、“十城千辆”等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从 无到有,在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技术标准、测试技术、示 范运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已申 请专利3000余项,颁布电动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56项,建成30多 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合。科技创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既面临重大的发展机 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 的问题,例如核心技术还不具竞争优势,企业投入不足,政府的协调 统筹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等。总体看,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不晚 发展不慢,但由于传统汽车及相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投入不足,差 距仍在,中高端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大攻坚力度
— 3 — 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等不同类型的电动汽 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交通出行适用范围。对于城市短途出行需求, 小型纯电动汽车具有优势;对长途出行需求,适合采用混合动力汽车、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十五”期间,启动了 863 计 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确立了“三纵三横”(三纵:混合动力汽车、 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三横:电池、电机、电控)的研发布局, 取得了一大批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成果。“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了 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聚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和关键 零部件研发。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的科技攻关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 博会、深圳大运会、“十城千辆”等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从 无到有,在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技术标准、测试技术、示 范运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已申 请专利 3000 余项,颁布电动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 56 项,建成 30 多 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 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已进入关键时期,既面临重大的发展机 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电动汽车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 的问题,例如核心技术还不具竞争优势,企业投入不足,政府的协调 统筹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等。总体看,我国电动汽车研发起步不晚, 发展不慢,但由于传统汽车及相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投入不足,差 距仍在,中高端技术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大攻坚力度
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新能源汽 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变革,确保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重大需求 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和培育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 现自主创新与科技跨越的历史任务,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我国重大的 科技战略需求与战略重点 1产业升级的需求 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趋势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 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从2000年开始进入汽车产销快速发展期, 新车年销售量从209万辆増加到2011年的1851万辆,12年间增长 了将近8倍。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生产国 和消费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増长,道路交通燃料消耗量也持续 上升,导致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全国原油年消费量从2000年 的23亿吨增长到2011年的42亿吨,对外进口依存度超过55% 我国面临着汽车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产业技术升级。 为了使我国2020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平均 油耗应降至5升/百公里以内,采用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重大汽车节 能技术势在必行。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可带动传统汽车节 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 2技术转型的需求 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 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
— 4 — 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向创新驱动转型,抢占技术制高点,培育新能源汽 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变革,确保我国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家重大需求 (二)国家重大需求 (二)国家重大需求 (二)国家重大需求 面对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和培育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实 现自主创新与科技跨越的历史任务,发展电动汽车已成为我国重大的 科技战略需求与战略重点。 1.产业升级的需求 产业升级的需求 产业升级的需求 产业升级的需求 从汽车行业节能减排趋势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进步与产 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我国从 2000 年开始进入汽车产销快速发展期, 新车年销售量从 209 万辆增加到 2011 年的 1851 万辆,12 年间增长 了将近 8 倍。自 2009 年以来已连续 3 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车生产国 和消费国。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道路交通燃料消耗量也持续 上升,导致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全国原油年消费量从2000 年 的 2.3 亿吨增长到 2011 年的 4.2 亿吨,对外进口依存度超过 55%。 我国面临着汽车节能减排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产业技术升级。 为了使我国 2020 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同期水平,平均 油耗应降至 5 升/百公里以内,采用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重大汽车节 能技术势在必行。同时,以混合动力技术为龙头,可带动传统汽车节 能减排技术的综合集成与全面进步。 2.技术转型的需求 技术转型的需求 技术转型的需求 技术转型的需求 从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看,发展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技术转 型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历史机遇
从车用能源角度看,电可以作为我国车用主体替代能源之一。预 计到2020年和2030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15亿辆和25亿 辆的规模,假设这些车辆全部使用电力驱动,所使用总电量低于电网 总发电量的10%。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后,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 常规充电,对电网起到“填谷”作用,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起 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我国在锂离子动 力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 势。我国具有巨大的、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优势,而且在电动汽车基础 设施建设方面有后发优势。我国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电动汽车充 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的资源状况、市场特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状 适合推动汽车动力电气化技术转型。 3科技跨越的需求 从国际新一轮低碳科技竞争角度看,“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 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科技跨越的攻坚战 我国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技术方面总体上尚未形成竞争 优势。在电池成组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车用电机电力电子集 成技术、强混合动力机电耦合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 差距 同时,我国在整车动力系统发展方面也面临着国际新一轮低碳科 技竞争压力。针对能源及环境的压力,各国纷纷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
— 5 — 从车用能源角度看,电可以作为我国车用主体替代能源之一。预 计到 2020 年和 2030 年我国乘用车保有量将会达到 1.5 亿辆和 2.5 亿 辆的规模,假设这些车辆全部使用电力驱动,所使用总电量低于电网 总发电量的 10%。电动汽车大规模应用后,可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段 常规充电,对电网起到“填谷”作用,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率,起 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我国发展电动汽车具有独特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我国在锂离子动 力电池、永磁电机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资源优 势。我国具有巨大的、多元化的汽车市场优势,而且在电动汽车基础 设施建设方面有后发优势。我国城镇化、城市化过程中,电动汽车充 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我国的资源状况、市场特点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现状, 适合推动汽车动力电气化技术转型。 3.科技跨越的需求 科技跨越的需求 科技跨越的需求 科技跨越的需求 从国际新一轮低碳科技竞争角度看,“十二五”电动汽车自主创新 是中国汽车工业实现科技跨越的攻坚战。 我国在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高端技术方面总体上尚未形成竞争 优势。在电池成组技术、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车用电机电力电子集 成技术、强混合动力机电耦合技术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 差距。 同时,我国在整车动力系统发展方面也面临着国际新一轮低碳科 技竞争压力。针对能源及环境的压力,各国纷纷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