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兽共患病:来自动物朋友的威胁 H7N9禽流感的疫情再次拉响了人兽共患病的警笛。其实这些年人们对人 兽共患病并不陌生,从疯牛病到狂犬病,从SARS到禽流感……据统计,全球近 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源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伴随着发病率的提 高,人善共患病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是 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相互关联的、对人类和动物同时造成严重 危害的一类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细茵性和寄生虫性等病原体所引起。 为什么有些疾病人类和动物不会互相感染,而有些疾病就可以跨物种传 播呢?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景志忠指出,一方面,由于动物物种 间以及人类间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其差异性即种属特异性,就形成了疲病发 生的种间屏障,即不同动物物种或人类有不同的疫病。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与 动物在遗传上十分接近,理论上讲动物发生的瘦病一般都能感染人类,而且遗传 关系越近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灵长类动物的疫病就易感染人类。 科学地讲,物种间屏障仅是一个相对概念,能否突破种间屏障,还与 病原体及其生态环境相关。” 由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千差万别,因此其致病机制各不相同,相当复杂 不能一概而论。以禽流感为例,景志忠说,人有人流感,动物有禽流感、猪流感 和马流感等,但禽流感的一些亚型能感染人类,如HIN、H5N和H7N9。HIN 之所以能感染人类,原因是病原的核酸有其特殊性,RNA核酸片段中可能含有人 的部分片段序列,而且通过了由禽到猪到人类的逐渐演化和适应过程。 据有关文献记栽,动物传染病有200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 人,另有100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 病共有250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90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 有40多种。在我国所列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中,人兽共患病至少有18种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频频暴发。为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及动 物的健康环境还如此脆弱?有人说,人类盲目追赶现代化的同时大规模地破坏了 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使许多原本与世隔绝的病原与人类接触,从而造成 了目前的局面。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3年4月10日) 下列关于“人兽共患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近10年出现了大量的新发传染病,如疯牛病、狂犬病、SARS, 禽流感等。 B.全球近10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属于人兽共患病。 C.人兽共患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人类被迫为其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 D.H7N9禽流感是一种能对人类和禽类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洛阳市 2012-2013 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人兽共患病:来自动物朋友的威胁 H7N9 禽流感的疫情再次拉响了人兽共患病的警笛。其实这些年人们对人 兽共患病并不陌生,从疯牛病到狂犬病,从 SARS 到禽流感……据统计,全球近 10 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源自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伴随着发病率的提 高,人善共患病已成为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是 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相互关联的、对人类和动物同时造成严重 危害的一类疾病,主要由病毒性、细茵性和寄生虫性等病原体所引起。 为什么有些疾病人类和动物不会互相感染,而有些疾病就可以跨物种传 播呢?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景志忠指出,一方面,由于动物物种 间以及人类间的遗传及其生物学特性有其差异性即种属特异性,就形成了疲病发 生的种间屏障,即不同动物物种或人类有不同的疫病。而另一方面,由于人类与 动物在遗传上十分接近,理论上讲动物发生的瘦病一般都能感染人类,而且遗传 关系越近发生疫病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灵长类动物的疫病就易感染人类。 “科学地讲,物种间屏障仅是一个相对概念,能否突破种间屏障,还与 病原体及其生态环境相关。” 由于病原的生物学特性千差万别,因此其致病机制各不相同,相当复杂, 不能一概而论。以禽流感为例,景志忠说,人有人流感,动物有禽流感、猪流感 和马流感等,但禽流感的一些亚型能感染人类,如 H1N1、H5N1 和 H7N9。H1N1 之所以能感染人类,原因是病原的核酸有其特殊性,RNA 核酸片段中可能含有人 的部分片段序列,而且通过了由禽到猪到人类的逐渐演化和适应过程。 据有关文献记栽,动物传染病有 200 余种,其中有半数以上可以传染给 人,另有 100 种以上的寄生虫病也可以感染人。目前,全世界已证实的人兽共患 病共有 250 多种,其中较为重要的有 90 多种,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存在并流行的 有 40 多种。在我国所列的一、二、三类动物疫病中,人兽共患病至少有 18 种。 近年来,人兽共患病频频暴发。为何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及动 物的健康环境还如此脆弱?有人说,人类盲目追赶现代化的同时大规模地破坏了 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与平衡,使许多原本与世隔绝的病原与人类接触,从而造成 了目前的局面。 节选自《科技日报》(2013 年 4 月 10 日) 1.下列关于“人兽共患病”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全球近 10 年出现了大量的新发传染病,如疯牛病、狂犬病、SARS, 禽流感等。 B.全球近 10 年出现的新发传染病中,75%属于人兽共患病。 C.人兽共患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人类被迫为其投入更多的金钱和精力。 D.H7N9 禽流感是一种能对人类和禽类同时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种间屏障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疾病都会传染给人类 B.动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客观上对各物种起到了保护作用。 C.面对不同的病原体,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对各物种的保护效果差别很大。 D.当今高度发达的科技并没有给人类的健康环境带来任何改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灵长类动物的疫病理论上讲一般都能使人类受到感染,形成人兽共患 病 B.人兽共患病病原的RNA核酸片段中都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 C.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并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人兽共患病有近40种。 D.人兽共患病出现的原因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凋与平衡被破坏,许多原 本与世隔绝的病原开始与人类接触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唐重,字圣任,眉州彭山人。少有大志。大观三年进士。授蜀州司理参 军。先是,朝廷以拓土为功,边帅争兴利以徽赏,皆诱近边蕃夷献其地之不可耕 者,谓之纳土,因置州县,所至骚然。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因是荐之,召对。 迁吏部员外郎。金人入京师,或献议远避,重闻卫士语,以告于朝,始定守城之 计。擢右谏议大夫,时宰执各主和战二议,重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又言:“近 世不次用人,其间致身宰辅,有未尝一日出国门者。乞先补外,以为之倡。”上 开纳,而宰相执奏以为不可。明日,台谏皆得罪,重落职知同州。金人将及同 重度不能守,乃开门纵州人使出,自以残兵数百守城。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提五路 兵勤王,至陕州。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髙宗即 位,重上疏论今急务有四,大患有五。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 正赏刑。长安谋帅,乃以天章阁直学士知京兆府。重前在同州,凡三疏上大元帅 府,乞早临关中以符众望。且画三策,又六上疏,皆以车驾幸关中为请,朝廷未 有所处。又乞节制五路兵,俱不报。金将陷韩城,重度势不可支,以书别其父克 臣曰:“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徇国,吾 含笑入地矣。”及金人入境,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曰:“重平生忠义,不敢辞难。 今关陕又无重兵,虽竭智力何所施,一死报上不足惜。”及金兵围城,城中兵不 满千,固守逾旬,外援不至。而副使傅亮以精锐数百夺门出降,城陷,重以亲兵 百人血战。战不已,众溃,重中流矢死。上哀悼之,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唐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开纳 开:开怀 B.重落职知同州 落:下降 C.朝廷未有所处 处:处置 D.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遗: 留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唐重在抗金斗争中的忠义言行的一组是(3 分) ①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②始定守城之计③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 ④乃开门纵州人使出⑤一死报上不足惜⑥重以亲兵百人血战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种间屏障的存在,并不是所有的动物疾病都会传染给人类。 B.动物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客观上对各物种起到了保护作用。 C.面对不同的病原体,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对各物种的保护效果差别很大。 D.当今高度发达的科技并没有给人类的健康环境带来任何改善。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灵长类动物的疫病理论上讲一般都能使人类受到感染,形成人兽共患 病。 B.人兽共患病病原的 RNA 核酸片段中都可能含有人的部分片段序列。 C.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并给人类带来巨大损失的人兽共患病有近 40 种。 D.人兽共患病出现的原因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凋与平衡被破坏,许多原 本与世隔绝的病原开始与人类接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唐重,字圣任,眉州彭山人。少有大志。大观三年进士。授蜀州司理参 军。先是,朝廷以拓土为功,边帅争兴利以徽赏,皆诱近边蕃夷献其地之不可耕 者,谓之纳土,因置州县,所至骚然。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因是荐之,召对。 迁吏部员外郎。金人入京师,或献议远避,重闻卫士语,以告于朝,始定守城之 计。擢右谏议大夫,时宰执各主和战二议,重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又言:“近 世不次用人,其间致身宰辅,有未尝一日出国门者。乞先补外,以为之倡。”上 开纳,而宰相执奏以为不可。明日,台谏皆得罪,重落职知同州。金人将及同, 重度不能守,乃开门纵州人使出,自以残兵数百守城。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提五路 兵勤王,至陕州。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高宗即 位,重上疏论今急务有四,大患有五。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 正赏刑。长安谋帅,乃以天章阁直学士知京兆府。重前在同州,凡三疏上大元帅 府,乞早临关中以符众望。且画三策,又六上疏,皆以车驾幸关中为请,朝廷未 有所处。又乞节制五路兵,俱不报。金将陷韩城,重度势不可支,以书别其父克 臣曰:“忠孝不两立,义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报之曰:“汝能以身徇国,吾 含笑入地矣。”及金人入境,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曰:“重平生忠义,不敢辞难。 今关陕又无重兵,虽竭智力何所施,一死报上不足惜。”及金兵围城,城中兵不 满千,固守逾旬,外援不至。而副使傅亮以精锐数百夺门出降,城陷,重以亲兵 百人血战。战不已,众溃,重中流矢死。上哀悼之,谥恭愍。 (节选自《宋史·唐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开纳 开:开怀 B.重落职知同州 落:下降 C.朝廷未有所处 处:处置 D.重遗书转运使李唐孺 遗: 留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唐重在抗金斗争中的忠义言行的一组是(3 分) ①重以其利害白之宰相②始定守城之计 ③上疏乞命其廷辨得失 ④乃开门纵州人使出 ⑤一死报上不足惜 ⑥重以亲兵百人血战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朝廷扩张疆域,导致当地不安。边关的将帅为求奖赏,诱骗蕃夷献出 他们的土地,禁止他们耕作,趁机设置州县,引起当地人的情绪波动。 B.唐重直言不讳,论及用人之法。他认为,近代的用人程序不当,有些 身处高位的人,从来也没有到过外地;要求让这些官员先到外地任职 C.唐重行事执着,遇事敢于担当。他在同州时,曾屡次上疏,请求皇帝 驾临关中;又请求由自己统领五路的军队,但都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唐重誓死报国,其父深明大义。在危难之际,唐重在给父亲的信中表 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自己绝不苟且偷生;他父亲对此深表赞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 (2)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 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8.首联中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颔联中“知浪静”“觉潮生” 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6分) 9.“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这 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5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6分 10.(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受中 赏②难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白居易《琵琶行》)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苏轼《水调歌 头》) 乙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沉默者 陈毓 我表婶对我说,她看见我表叔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表叔,往后五十年, 这喜欢都没减去一分。表婶说,一个女人嫁给啥样的男人,是天注定的 沉默一会儿,表婶叹息一般地说,其实你表叔也喜欢我。 要不他能那样对我笑? 咋样对你笑? 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一门心思地看着我 我表婶就这样对表叔一见钟情
A.朝廷扩张疆域,导致当地不安。边关的将帅为求奖赏,诱骗蕃夷献出 他们的土地,禁止他们耕作,趁机设置州县,引起当地人的情绪波动。 B.唐重直言不讳,论及用人之法。他认为,近代的用人程序不当,有些 身处高位的人,从来也没有到过外地;要求让这些官员先到外地任职。 C.唐重行事执着,遇事敢于担当。他在同州时,曾屡次上疏,请求皇帝 驾临关中;又请求由自己统领五路的军队,但都没有得到朝廷的答复。 D.唐重誓死报国,其父深明大义。在危难之际,唐重在给父亲的信中表 示,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自己绝不苟且偷生;他父亲对此深表赞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致虚锐于出师,为金将所败,重募人间道走京城归报。 (2)欲救此者,宜守祖宗成宪,登用忠直,大正赏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8-9 题。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注】①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②估客:商贾。③ 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 8.首联中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颔联中“知浪静”“觉潮生” 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6 分) 9.“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这 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5 分) (三)名篇名句填空。(6 分) 10.(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受中 赏;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2)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 难。 , 。(白居易《琵琶行》)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苏轼《水调歌 头》)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沉默者 陈毓 我表婶对我说,她看见我表叔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表叔,往后五十年, 这喜欢都没减去一分。表婶说,一个女人嫁给啥样的男人,是天注定的。 沉默一会儿,表婶叹息一般地说,其实你表叔也喜欢我。 要不他能那样对我笑? 咋样对你笑? 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一门心思地看着我! 我表婶就这样对表叔一见钟情
表叔呢?当他得知这个对母亲殷勤备至的女子就是母亲为他挑选的未来 媳妇时,他急了,怒了,气了。他反抗,他即刻返回部队,两年都不回家。两年, 他以为自己扭转了局面,但是,当看见母亲带着那姑娘找到远在新疆的部队,才 知道自己的细胳膊拗不过强硬的母亲。 你和部队首长的女儿自由恋爱啦?老母亲大声嚷嚷。首长的女儿咋能不讲 道理呢?咋能仗自己当宫的爹欺压老百姓的闺女呢? 几句话,就让我那可怜的表叔复员了。 表叔即刻恢复了农民身份。 重新挑起扁担,上岭,下河。表叔沉默得像他的影子。 母亲看中的姑娘进了门,表叔和没说过一句话的表婶拜天地。婚礼的气 氛热烈,却又怪异。所有的热情遇上表叔的冷脸,都变潮湿了,试图解读表叔的 目光穿不过他的脸皮,没人看见他的心。他不对生活做一句点评,表叔的沉默又 使看他的人心生同情,觉得他是委屈的。 现在,即便我的表叔是农民了,他和周围的芸芸众生自然区分。他有见 过大世面的气质,连他的沉默,也似乎格外有力量。他娶的媳妇美、贤惠,但她 没惫过几天书,她还是不能和部队首长的女儿比嘛。 他的老妈,真是糊涂哇。 我袁奶在二十年后离世时总结表叔的婚姻,她说,你们当初都怨我糊涂 做了糊涂事,你们看我为我儿子挑了一个多好的媳妇:部队首长的女儿,不行的 还是说表婶吧。哪怕爱表叔爱得委屈,表婶却说,表叔是她的命。一个 人,要听命。表婶从不灰心。她心劲十足地相信,表叔已经是她的人了,表叔的 身与心,迟早也是她的。急啥?不急。 表叔伺候地里的庄稼.格外尽心用力,茄子几行、辣椒几行、豆角几行、 大葱几行……列队成行的庄稼阵,挂紫披红,绿意深浓,仿佛精神气十足的兵阵, 随时可以正步前进。能发出嘹亮的呐喊。表叔只有在看他侍弄的那些庄稼时,目 光里盛满无限深情。 表叔在庄稼地里,表婶早早提一个竹篮来,竹篮里是葱油的煎饼,一碟 成菜;另一只手上,是一小罐米粥。走到地头,表婶向地深处呼喊,开饭喽。之 后表婶坐回到树荫里,目光里波光潋滟,就那样看着表叔,直到表叔走出他的庄 稼方阵,走到她的竹篮跟前。看着表叔吃光喝净,袁婶脸上的满足和欣慰野草都 动容。 黄昏不到,表婶又会走到地里迎接表叔,地有多远,表婶就走多远。她 等地里的表叔在地边的水渠里洗了手,荷上锄头,就跟在表叔身后,腰肢一扭 扭地回家去。 看见表婶那么夸张地扭腰送胯,旁边的媳妇偷笑,扭得再欢,你的肚子 也是平平的,咋不鼓起采?表婶哪管谁人笑,依然扭哇扭 终于表婶的细腰某一天粗壮起来,肚子越来越圆 表婶笑眯眯,她修正一句谚语,她说.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痴心妄 想.我看哪,这癞蛤蟆只要心思用够了,天会落下一只天鹅到癞蛤蟆嘴里。 关。新生儿庆满月的那天,表婶第二次看见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 这明亮落在表婶心里,使她的心地一片光明
表叔呢?当他得知这个对母亲殷勤备至的女子就是母亲为他挑选的未来 媳妇时,他急了,怒了,气了。他反抗,他即刻返回部队,两年都不回家。两年, 他以为自己扭转了局面,但是,当看见母亲带着那姑娘找到远在新疆的部队,才 知道自己的细胳膊拗不过强硬的母亲。 你和部队首长的女儿自由恋爱啦?老母亲大声嚷嚷。首长的女儿咋能不讲 道理呢?咋能仗自己当宫的爹欺压老百姓的闺女呢? 几句话,就让我那可怜的表叔复员了。 表叔即刻恢复了农民身份。 重新挑起扁担,上岭,下河。表叔沉默得像他的影子。 母亲看中的姑娘进了门,表叔和没说过一句话的表婶拜天地。婚礼的气 氛热烈,却又怪异。所有的热情遇上表叔的冷脸,都变潮湿了,试图解读表叔的 目光穿不过他的脸皮,没人看见他的心。他不对生活做一句点评,表叔的沉默又 使看他的人心生同情,觉得他是委屈的。 现在,即便我的表叔是农民了,他和周围的芸芸众生自然区分。他有见 过大世面的气质,连他的沉默,也似乎格外有力量。他娶的媳妇美、贤惠,但她 没惫过几天书,她还是不能和部队首长的女儿比嘛。 他的老妈,真是糊涂哇。 我袁奶在二十年后离世时总结表叔的婚姻,她说,你们当初都怨我糊涂, 做了糊涂事,你们看我为我儿子挑了一个多好的媳妇;部队首长的女儿,不行的! 还是说表婶吧。哪怕爱表叔爱得委屈,表婶却说,表叔是她的命。一个 人,要听命。表婶从不灰心。她心劲十足地相信,表叔已经是她的人了,表叔的 身与心,迟早也是她的。急啥?不急。 表叔伺候地里的庄稼.格外尽心用力,茄子几行、辣椒几行、豆角几行、 大葱几行……列队成行的庄稼阵,挂紫披红,绿意深浓,仿佛精神气十足的兵阵, 随时可以正步前进。能发出嘹亮的呐喊。表叔只有在看他侍弄的那些庄稼时,目 光里盛满无限深情。 表叔在庄稼地里,表婶早早提一个竹篮来,竹篮里是葱油的煎饼,一碟 成菜;另一只手上,是一小罐米粥。走到地头,表婶向地深处呼喊,开饭喽。之 后表婶坐回到树荫里,目光里波光潋滟,就那样看着表叔,直到表叔走出他的庄 稼方阵,走到她的竹篮跟前。看着表叔吃光喝净,袁婶脸上的满足和欣慰野草都 动容。 黄昏不到,表婶又会走到地里迎接表叔,地有多远,表婶就走多远。她 等地里的表叔在地边的水渠里洗了手,荷上锄头,就跟在表叔身后,腰肢一扭一 扭地回家去。 看见表婶那么夸张地扭腰送胯,旁边的媳妇偷笑,扭得再欢,你的肚子 也是平平的,咋不鼓起采?表婶哪管谁人笑,依然扭哇扭。 终于表婶的细腰某一天粗壮起来,肚子越来越圆。 表婶笑眯眯,她修正一句谚语,她说.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痴心妄 想.我看哪,这癞蛤蟆只要心思用够了,天会落下一只天鹅到癞蛤蟆嘴里。 新生儿庆满月的那天,表婶第二次看见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 笑。 这明亮落在表婶心里,使她的心地一片光明
婴孩一天天长大,我表叔却变成了另一个孩子,他和女儿一起嬉闹;他 手艺精巧地编织各种小猫小狗:他糊风筝,那风筝能飞到白云身边;池放烟灯, 烟灯能摇摇摆摆,像是飞进了月宫。 表婶在表叔的手艺前目瞪口呆,表婶这时想,难怪首长的女儿也爱他。 表婶感叹,自己是一个多有福的人啊。 现在时间过得似乎格外快,小孩大了,离开家了,漂洋过海去了很远的 地方。现在,那个安静的小院只剩下表叔表婶两个老人,像两只老鸟,半天都不 弄出一声扑棱。 表婶现在走路慢腾腾.表叔呢?他很久不能自己走路了。 表叔再走,就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表婶没有掉泪,她嘴唇翕动,听清她那句话的晩辈复述表婶的话,表婶 说的是,死老头子,我可是稀罕了你一辈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3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篇叙述表婶五十年一直喜欢表叔.结尾写表婶说稀罕了表叔 辈子,首尾照应,结构圆合,写尽了表婶一生的辛酸和无奈。 B.表婶相信天命,认为自己嫁给表叔是天注定的,她要听命,所以她只 好听天由命,去真爱着丈夫,对丈夫极尽体贴,无怨无悔。 C.表婶对于谚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修正,表现了她为自己的付出换来 丈夫爱的回报感到欣慰,同明表现了她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D.小说两次写到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笑,都是从表婶的视角 来写的,第一次是表婶的错觉,第二次是表叔真情的流露 E.小说讲究修辞,例如“目光里波光潋滟”运用比喻手法,“表婶脸上 的满足和欣慰野草都动容”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富有文采 (2)小说以“沉默者”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的表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表叔和表婶的结合,有人说喜多于悲,有人说悲多于喜,你怎么认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些忧郁的碎屑 回忆沈从文表叔 黄永玉 从文表叔死了。他活了八十六岁 切都成为过去 表叔真的死了。 三十多年来,我时时刻刻想从文表叔会死。清苦的饮食,沉重的工作, 精神的磨难,脑子、心脏和血管的毛病……看到他蹒跚的背影,我不免祈祷上苍: “让他活得长些吧!” 他毕竟“撑”过来了。足足八十六岁 我是特别喜欢从文表叔写的《长河》的。要写历史,恐怕就是这种“长 河”式的历史吧?我发现这是他与故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第一本知心的书。 写《长河》的时候,从文表叔是四十岁上下年纪吧?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 它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啊!我不清楚从文表叔当时身边有多少
婴孩一天天长大,我表叔却变成了另一个孩子,他和女儿一起嬉闹;他 手艺精巧地编织各种小猫小狗;他糊风筝,那风筝能飞到白云身边;池放烟灯, 烟灯能摇摇摆摆,像是飞进了月宫。 表婶在表叔的手艺前目瞪口呆,表婶这时想,难怪首长的女儿也爱他。 表婶感叹,自己是一个多有福的人啊。 现在时间过得似乎格外快,小孩大了,离开家了,漂洋过海去了很远的 地方。现在,那个安静的小院只剩下表叔表婶两个老人,像两只老鸟,半天都不 弄出一声扑棱。 表婶现在走路慢腾腾.表叔呢?他很久不能自己走路了。 表叔再走,就走到另一个世界去了。 表婶没有掉泪,她嘴唇翕动,听清她那句话的晚辈复述表婶的话,表婶 说的是,死老头子,我可是稀罕了你一辈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3 年第 2 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小说开篇叙述表婶五十年一直喜欢表叔.结尾写表婶说稀罕了表叔一 辈子,首尾照应,结构圆合,写尽了表婶一生的辛酸和无奈。 B.表婶相信天命,认为自己嫁给表叔是天注定的,她要听命,所以她只 好听天由命,去真爱着丈夫,对丈夫极尽体贴,无怨无悔。 C.表婶对于谚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修正,表现了她为自己的付出换来 丈夫爱的回报感到欣慰,同明表现了她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D.小说两次写到表叔牙齿那么白、眼睛那么亮的笑,都是从表婶的视角 来写的,第一次是表婶的错觉,第二次是表叔真情的流露。 E.小说讲究修辞,例如“目光里波光潋滟”运用比喻手法,“表婶脸上 的满足和欣慰野草都动容”运用拟人和夸张手法,富有文采。 (2)小说以“沉默者”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3)小说中的表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4)表叔和表婶的结合,有人说喜多于悲,有人说悲多于喜,你怎么认为?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这些忧郁的碎屑 ——回忆沈从文表叔 黄永玉 从文表叔死了。他活了八十六岁。 一切都成为过去。 表叔真的死了。 三十多年来,我时时刻刻想从文表叔会死。清苦的饮食,沉重的工作, 精神的磨难,脑子、心脏和血管的毛病……看到他蹒跚的背影,我不免祈祷上苍: “让他活得长些吧!” 他毕竟“撑”过来了。足足八十六岁。 我是特别喜欢从文表叔写的《长河》的。要写历史,恐怕就是这种“长 河”式的历史吧?我发现这是他与故乡父老子弟秉烛夜谈的第一本知心的书。 写《长河》的时候,从文表叔是四十岁上下年纪吧?为什么浅尝辄止了呢? 它该是《战争与和平》那么厚的一部东西啊!我不清楚从文表叔当时身边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