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2014—2015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A)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 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第l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世界的青花瓷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 未来的发展。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 宝。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 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 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 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 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 的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 了基础:1219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 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 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 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 于装饰。这种钻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伊 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 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可能为波斯语“ Samar 或“ solaymn”的音译。 “二元配方”的优势之一是高温烧造提升胎体韧性,以便制作大器,加上钴蓝釉下彩的 本卷第1页(共12页)
本卷第1页(共12页) 洛阳市 2014——2015 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A) 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非选择题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卷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 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上交。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世界的青花瓷 在历史长河的演变中,艺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璀璨结晶,不仅映照历史的风貌,也会引领 未来的发展。在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中华文明,更是创造出无数令人称赞的艺术瑰 宝。中华文明曾多次遭遇异域文明,相互间既有碰撞,更有融合。从大艺术史的角度观察, 不同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不仅可造成社会、经济运行结构上的变化,亦必激起艺术创新的波澜。 以青花瓷为例,诸多学术研究和考古发掘均表明,它的创造和发展历程,深受伊斯兰文化因 素的影响。 从汉代开始,因商贸活动而兴起的丝绸之路断断续续地联系着中华文明与两河流域文 明。唐代制作的三彩陶器中便拥有大批异域商队的形象。南宋时期,由于陆路丝绸之路通道 被切断,海上开辟的贸易通道更加昌盛。据记载,海上贸易带来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 的 20%,广州和泉州成为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这种基于经济需求而开展的贸易交流,为中国与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奠定 了基础;1219 年开始的蒙古汗国第一次西征,亦间接地推动了两种文化的进一步交流。此 间,伊斯兰文化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本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璀璨的元代青花 瓷得以崭露头角,正是受惠于对两种不同文明先进技艺的撷取。 早在两宋时期,江西的景德镇在漫长的技术演变中便开创了瓷土加高岭土的“二元配 方”,伊斯兰世界受到宋瓷影响,也开始改良釉面和纹饰。在伊斯兰世界,钴料被大批量用 于装饰。这种钴蓝不仅仅是基于审美和自然资源的差异,更包含了浓厚的宗教色彩。由于伊 斯兰世界对于中国瓷器的需求,新的器型和纹饰日益被景德镇的工匠熟练掌握,钴料也经由 不同通道进入中国市场。这种青蓝色的颜料被称之为“苏麻离青”,可能为波斯语“Samawi” 或“solaymn”的音译。 “二元配方”的优势之一是高温烧造提升胎体韧性,以便制作大器,加上钴蓝釉下彩的
工艺,使得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大增,且颇受皇家器重。帖木儿帝国的统治 者便拥有为数可观的中国瓷器。奥斯曼帝国的皇室更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托普卡帕皇宫瓷器 收藏。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 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 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 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 艺术往往互融互鉴。正是就此意义而言,青花瓷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 史的结晶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不属于“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一项是 A.制作青花瓷用的颜料“苏麻离青”在伊斯兰世界中先被大量使用 B.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很大,且颇受皇家器重。 C.中国传统瓷器相对小巧,青花瓷中却有一类装饰用的大型盘、碗 D.青花瓷中描绘的图案有些以同心圆形态排列,并呈放射性展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多次遭遇异域文明,中国艺术也不断借鉴吸收异域文明,掀起创新的波澜。 B.不同文明间的碰撞和融合都是相互的,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C.广州和泉州是南宋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其创造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20% D.贸易交流和蒙古汗国的西征,影响了中国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元青花的出 3.下列现象,不属于“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的一项 A.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体现出西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融合。 B.龙门石窟中卢舍那雕像造型具有浓烈的汉民族风格,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佛教的影响 C.现如今日本文字中仍然保留了大量汉字,表明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 D.为世界性运动会建造的体育馆“鸟巢”和“水立方”,蕴含了“天圆地方”的中国哲 学思想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 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 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 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 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 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日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 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栗,置常平之官,开 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 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裁,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 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日:“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 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 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遺使请援 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汘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 本卷第2页(共12页)
本卷第2页(共12页) 工艺,使得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大增,且颇受皇家器重。帖木儿帝国的统治 者便拥有为数可观的中国瓷器。奥斯曼帝国的皇室更是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托普卡帕皇宫瓷器 收藏。元代之后,青花工艺日渐成熟,器型纹饰渐渐融合,元曲故事和祥瑞图纹等开始出现 于青花瓷之上,青花瓷成为世界文明融合的重要体现。 今天,我们驻足青花瓷前,依然可以追寻当年文明交流的踪影:大盘、大碗等器型皆源 于伊斯兰世界,又在中国瓷器上发扬光大;以同心圆放射性展开的布局,用几何图形模仿金 属器、玻璃器、染织、缠枝花卉、团花纹等多层次装饰绘画的技巧也和伊斯兰文明密不可分。 中国在历史上曾经闭关自守,但是中国艺术却从不孤单。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 艺术往往互融互鉴。正是就此意义而言,青花瓷艺术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更是世界文明 史的结晶。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表述,不属于“青花瓷‘深受伊斯兰文化因素的影响’”的一项是 A.制作青花瓷用的颜料“苏麻离青”在伊斯兰世界中先被大量使用。 B.中国出产的瓷器在伊斯兰世界需求量很大,且颇受皇家器重。 C.中国传统瓷器相对小巧,青花瓷中却有一类装饰用的大型盘、碗。 D.青花瓷中描绘的图案有些以同心圆形态排列,并呈放射性展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多次遭遇异域文明,中国艺术也不断借鉴吸收异域文明,掀起创新的波澜。 B.不同文明间的碰撞和融合都是相互的,在影响对方的同时也会受到对方的影响。 C.广州和泉州是南宋陶瓷出口的重要港口,其创造的收益至少占南宋经济收入的 20%。 D.贸易交流和蒙古汗国的西征,影响了中国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潮流并推动了元青花的出 现。 3.下列现象,不属于“在文明的碰撞下,不同地区的艺术往往互融互鉴”的一项 A.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小说,体现出西方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学的融合。 B.龙门石窟中卢舍那雕像造型具有浓烈的汉民族风格,反映了中华文明对佛教的影响。 C.现如今日本文字中仍然保留了大量汉字,表明日本文化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 D.为世界性运动会建造的体育馆“鸟巢”和“水立方”,蕴含了“天圆地方”的中国哲 学思想。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 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 潜 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 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 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 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日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 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栗,置常平之官,开 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 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裁,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 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日:“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 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 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 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
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 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问数年,会正月十五日 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释褐卫王侍读释褐:担任官职 B.遣平驰驿往代之驰驿:兼程而进。 C.自是州里丰衍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 大戏:非常高兴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B.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C.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D.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平颇有才千,深得上司信任。他在北周为官时,就受到当时丞相杨坚的礼遇:及 至尉迥等人起兵作乱时,他果断擒拿了贺若弼,解除了杨坚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应对各地灾荒。他倡建义仓,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 节,无论贫富,均交一石以下的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 C.长孙平为人正直,敢于犯言进谏。当皇帝想要杀掉被人诬告的大臣邴绍时,他能站 出来晓之以理,劝谏皇帝要宽宏大量:否则,恐今后有损仁德之名 D.长孙平为官称职,善于排忧解难。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突厥两部落的争 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时武帝适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主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 2)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惠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Φ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本卷第3页(共12页)
本卷第3页(共12页) 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 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问数年,会正月十五日, 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 官。 (节选自《隋书·长孙平传》) 【注】高祖龙潜:指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释褐..卫王侍读 释褐:担任官职. B.遣平驰驿..往代之 驰驿:兼程而进。 C.自是州里丰衍.. 丰衍:充足富裕。 D.百姓大戏.. 大戏:非常高兴。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B.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C.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D.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 赐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长孙平颇有才干,深得上司信任。他在北周为官时,就受到当时丞相杨坚的礼遇;及 至尉迥等人起兵作乱时,他果断擒拿了贺若弼,解除了杨坚的大患。 B.长孙平深谋远虑,应对各地灾荒。他倡建义仓,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 节,无论贫富,均交一石以下的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 C.长孙平为人正直,敢于犯言进谏。当皇帝想要杀掉被人诬告的大臣邴绍时,他能站 出来晓之以理,劝谏皇帝要宽宏大量;否则,恐今后有损仁德之名。 D.长孙平为官称职,善于排忧解难。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突厥两部落的争 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武帝适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主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 (2)然经国之道,义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 8~9 题。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惠潜从物外 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 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黄景亻(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 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作者自安徽归家 后所作。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8.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辛酸”,这在《癸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 样的体现?请简要赏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强调只要内心世界超脱了世俗,就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感觉 是身处僻壤的名句是“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 两句来表明自己的情趣 不在于喝酒,而是欣赏此间的山光水色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大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l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募捐 望无尽的长安街安详地躺在朝雾里,冷风从街两旁的屋顶上一阵阵地往下倾扫,稀疏 的人影远远地蠕动着。一阵风来,又把黄沙飞腾起来,遮蒙了视线。天空像被寒气凝冻得青 紫,街旁矮树的叶落得快完了,有些秃枝在寒风中摇曳着 慧走在前面,她是自告奋勇地把干粮斜挂在身上,我们的捐册和几个充饥的馒头都放在 那干粮袋里。她算是我们这个小队里的队长,我和老熊并着肩默默地跟着走。 这是南城的一个市集。我和老熊随着慧走到一家小店门前去,慧把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 的大红印的捐册从干粮袋里取了出来,我把我衣袋里的募捐宣传单也掏了出来 “掌柜的,日本兵在打我们的绥远了,我们的中国兵冰天雪地里保护着我们的国土。要 晓得我们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 慧把话停了停,望望站在柜台前的店老板,只见一道惊惶的神色掠过了店老板的脸孔 忽地围在店门前的买客中的一个发出沙哑的声音: “我们的绥远失掉了么? “如果我们老百姓不帮助我们的守兵,绥远是要失掉的!绥远一失掉,我们在北京城里 的人不但不能做买卖,日本兵还要砍杀我们哩!” 慧又望了望众人的惊怕的脸色: 我们不要怕,只要我们全国老百姓肯出力帮忙,不单我们绥远不会失掉,就是驻扎在 我们北京城周围的日本兵也要给我们赶走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好的帮忙法子,就是捐钱给 我们绥远的守兵买皮衣,我们打算买一万件皮衣运到绥远去!” 万件!”老熊把一只指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柜台。 我把募捐宣传单一边分发给众人,一边念着: 本卷第4页(共12页)
本卷第4页(共12页) 【注】①黄景仁(1749~1783):清乾隆年间诗人,科举屡挫,一生未仕,为生计四方奔 波,目睹“盛世”表象下的种种社会疮痍。此诗为乾隆三十八年(癸巳年)作者自安徽归家 后所作。②物外:世俗人情之外。③阑干:纵横交错,参差错落。 8.郁达夫说黄景仁的诗“语语沉痛,字字辛酸”,这在《癸巳除夕偶成、》的前两句中有怎 样的体现?请简要赏析。(5 分) 9.两首诗都写到“星”,这两处“星”在诗中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说明。(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强调只要内心世界超脱了世俗,就能做到在任何地方都感觉 是身处僻壤的名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明自己的情趣 不在于喝酒,而是欣赏此间的山光水色。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际的两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涂黑所选大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募捐 碧野 一望无尽的长安街安详地躺在朝雾里,冷风从街两旁的屋顶上一阵阵地往下倾扫,稀疏 的人影远远地蠕动着。一阵风来,又把黄沙飞腾起来,遮蒙了视线。天空像被寒气凝冻得青 紫,街旁矮树的叶落得快完了,有些秃枝在寒风中摇曳着。 慧走在前面,她是自告奋勇地把干粮斜挂在身上,我们的捐册和几个充饥的馒头都放在 那干粮袋里。她算是我们这个小队里的队长,我和老熊并着肩默默地跟着走。 这是南城的一个市集。我和老熊随着慧走到一家小店门前去,慧把盖了全市学生募捐团 的大红印的捐册从干粮袋里取了出来,我把我衣袋里的募捐宣传单也掏了出来。 “掌柜的,日本兵在打我们的绥远了,我们的中国兵冰天雪地里保护着我们的国土。要 晓得我们失掉了绥远,我们就再不能在这北京城里做买卖了!” 慧把话停了停,望望站在柜台前的店老板,只见一道惊惶的神色掠过了店老板的脸孔。 忽地围在店门前的买客中的一个发出沙哑的声音: “我们的绥远失掉了么?” “如果我们老百姓不帮助我们的守兵,绥远是要失掉的!绥远一失掉,我们在北京城里 的人不但不能做买卖,日本兵还要砍杀我们哩!” 慧又望了望众人的惊怕的脸色: “我们不要怕,只要我们全国老百姓肯出力帮忙,不单我们绥远不会失掉,就是驻扎在 我们北京城周围的日本兵也要给我们赶走的!我们老百姓现在最好的帮忙法子,就是捐钱给 我们绥远的守兵买皮衣,我们打算买一万件皮衣运到绥远去!” “一万件!”老熊把一只指头重重地敲了一下柜台。 我把募捐宣传单一边分发给众人,一边念着:
“多捐一大枚,多打死一个敌人!” 店老板最先拿出两角票来,买客中的一个老太婆也把篮筐里的一张三十枚的铜子票,颤 动着手摊在慧手里的捐册上 “女先生,我的孩子也当兵,只要那些打鬼子的兵哥哥不要冻出病来!我虽然老不中用 了,不过您女先生要叫人缝皮衣的时候,请到那对直的胡同里叫一声老二姆!”老太婆细小 的眼睛里蓄着无限悲悯和温情 谢谢您,好太婆!”慧用钢笔在募捐册上划了一阵子后,嘶的一声把收条撕下来给店 主人和老太婆。 接着我.们又移近一家油盐店去。 突然一种皮靴声向我的身边冲了过来,我把头一抬,看见一个警官站在我的身旁边,用 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接着像觉察出我的什么似的,把眼皮一皱,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 色 “浑蛋!谁叫你们捐钱给人家?” 慧走上警官的身边去,温和地说: “官长,我们学生是出来捐些钱给绥东的抗敌弟兄的……” “谁跟你说话!”警官粗暴地叫了一声,接着又冲过两三间店前去: “谁敢捐钱的,我就要带他上区署里去!” “汉奸!”一声孩子的尖叫。 我们三个冲出了围看热闹的人群,一直向街的那头走去,当我们走了一百步脚远的时候 慧挡住了一辆洋车: “先生,请捐些钱给绥东的守土官兵吧!” 我只剩下还车钱呵。”坐在车上的西装青年红了红脸。向车夫: 跑吧,尽站着干吗?” 车夫反而把洋车停放在地上,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一边问: “是不是打日本鬼子?” “打日本鬼子!我们绥东的守兵在战壕里又寒又饿……” “呵!”车夫兴奋着,把血红的眼睛睁得大大,回转头去对车上: “先生,请先把车钱给我吧!” 车夫接过了车钱,又从踏板下拾起四个铜板: “呵……让我来捐吧……一毛又四个大子……”车夫咧着嘴巴,作着胜利的笑。 慧刚收下钱在动笔写收条,突然先前的那个警官又追了过来,抡动着臂膀: “走干吗?我愿意捐钱救中国!”车夫跳起来嚷着。 “浑蛋!你敢?”警官把拳头在车夫的面门上摇了摇,突地一手来夺慧手里头的捐册, 老熊捉住了警官的胳膊。 “你有良心么?你有良心么?”慧在老熊的掩护下伤心地哭了 这时在铁桶般围着的观众中,挤出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后面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 弟弟,移近慧的身边: 姊姊!姊姊!”小女孩摇着慧的身子,把手里的几个铜板塞在慧的手里,后面的小弟 弟也争了上来,把小手里的一个铜板高高地举了上来 慧很快地从小弟妹的手里接过钱来,低下头去在两人的小手上轻轻地吻了两下,晶莹的 目珠滴落在两只小手心上。 警官茫然地呆望着,观众们的眼睛里炽燃着愤怒和爱怜。 (原载1936年《生活星期刊》第27期;选自《百家散文名作鉴赏》,有删改) 本卷第5页(共12页)
本卷第5页(共12页) “多捐一大枚,多打死一个敌人!” 店老板最先拿出两角票来,买客中的一个老太婆也把篮筐里的一张三十枚的铜子票,颤 动着手摊在慧手里的捐册上: “女先生,我的孩子也当兵,只要那些打鬼子的兵哥哥不要冻出病来!我虽然老不中用 了,不过您女先生要叫人缝皮衣的时候,请到那对直的胡同里叫一声老二姆!”老太婆细小 的眼睛里蓄着无限悲悯和温情。 “谢谢您,好太婆!”慧用钢笔在募捐册上划了一阵子后,嘶的一声把收条撕下来给店 主人和老太婆。 接着我.们又移近一家油盐店去。 突然一种皮靴声向我的身边冲了过来,我把头一抬,看见一个警官站在我的身旁边,用 狐疑的眼睛打量着我,接着像觉察出我的什么似的,把眼皮一皱,做出一种鄙夷而讽刺的神 色。 “浑蛋!谁叫你们捐钱给人家?” 慧走上警官的身边去,温和地说: “官长,我们学生是出来捐些钱给绥东的抗敌弟兄的……” “谁跟你说话!”警官粗暴地叫了一声,接着又冲过两三间店前去: “谁敢捐钱的,我就要带他上区署里去!” “汉奸!”一声孩子的尖叫。 我们三个冲出了围看热闹的人群,一直向街的那头走去,当我们走了一百步脚远的时候, 慧挡住了一辆洋车: “先生,请捐些钱给绥东的守土官兵吧!” “我只剩下还车钱呵。”坐在车上的西装青年红了红脸。向车夫: 一“跑吧,尽站着干吗?” 车夫反而把洋车停放在地上,一边擦着头上的汗珠,一边问: “是不是打日本鬼子?” “打日本鬼子!我们绥东的守兵在战壕里又寒又饿……” “呵!”车夫兴奋着,把血红的眼睛睁得大大,回转头去对车上: “先生,请先把车钱给我吧!” 车夫接过了车钱,又从踏板下拾起四个铜板: “呵……让我来捐吧……一毛又四个大子……”车夫咧着嘴巴,作着胜利的笑。 慧刚收下钱在动笔写收条,突然先前的那个警官又追了过来,抡动着臂膀: “走,走!” “走干吗?我愿意捐钱救中国!”车夫跳起来嚷着。 “浑蛋!你敢?”警官把拳头在车夫的面门上摇了摇,突地一手来夺慧手里头的捐册, 老熊捉住了警官的胳膊。 “你有良心么?你有良心么?”慧在老熊的掩护下伤心地哭了。 这时在铁桶般围着的观众中,挤出了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后面还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 弟弟,移近慧的身边: “姊姊!姊姊!”小女孩摇着慧的身子,把手里的几个铜板塞在慧的手里,后面的小弟 弟也争了上来,把小手里的一个铜板高高地举了上来。 慧很快地从小弟妹的手里接过钱来,低下头去在两人的小手上轻轻地吻了两下,晶莹的 泪珠滴落在两只小手心上。 警官茫然地呆望着,观众们的眼睛里炽燃着愤怒和爱怜。 (原载 1936 年《生活星期刊》第 27 期;选自《百家散文名作鉴赏》,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