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一中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石光中学2016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二次联合考试试卷(语文科)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 大众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 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 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 成,开辟了现实途径。 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 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此外,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农 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 宋代童蒙教育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 强化以外,童蒙教育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 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 往也随之发生变化。袁采在《袁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 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童蒙教育出现了事 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 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 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是人数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他们的天职 无非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因此,他们所读之书系杂字、《百家姓》之类。广大 中下层平民及其子弟在常读熟记中了解五谷杂粮、农什器具、日用家什以及生产、生活方面 的基本技能,进而达到上账不难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的目的 此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等,在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 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闻的儿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宋代童蒙教育内容中不仅有“云维何兴,以水之生。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等自然常识,也 出现了以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 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 宋代童蒙教育凭借其大众化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整个宋代社会文化的相对普及和下层 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层精英文化向下层大众文化的传播和转 变,对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的稳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发挥了独有的文化效应。同时,宋代童蒙教 育的大众化,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童蒙教育社会化普及化发展的先河 (摘编自郭 娅《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永春一中 培元中学 季延中学 石光中学 2016 届高三年毕业班第二次联合考试试卷(语文科) 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宋代童蒙教育与前朝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级制度,呈现出 大众化的趋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宋代土地私有制的进一步强化,促进了庶族地主阶级与小 农经济主体地位的确立,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趋势的形成,奠定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 宋代最高统治者提倡的‚兴文教,用文人,改革科举制度,为宋代童蒙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形 成,开辟了现实途径。 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除了赵宋宗室子孙和一般官僚地主家庭的子弟以外,相当一部分 是出身于平民的农家子弟。此外,历来位居四民之末的商人也非常重视对其子弟的教育。农 工商各教子读书成为宋代社会的一道独特风景。 宋代社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童蒙教育目的多元化趋向的形成。 宋代童蒙教育除了以理学为核心的道德教化目的进一步彰显,以及为科举之预备目的进一步 强化以外,童蒙教育为生计和职业准备的目的初步显现。由于科举考试竞争十分激烈,能及 第者毕竟是少数,当人数众多的农工商子弟的科举之梦在屡试屡败中破灭时,其读书目的往 往也随之发生变化。袁采在《袁氏家训》中明确指出: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 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 宋代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促使童蒙教育重心下移至民间,童蒙教育出现了事 实上的双轨制,即一是包括专为皇室、贵族子弟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二是包括专门为广大 中下层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塾、义学、家塾以及其他民间教化形式在内的私学 教育系统。私学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的主要是人数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他们的天职 ‚无非辟土植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因此,他们所读之书系杂字、《百家姓》之类。广大 中下层平民及其子弟在常读熟记中了解五谷杂粮、农什器具、日用家什以及生产、生活方面 的基本技能,进而达到上账不难等基本技能的掌握的目的。 此外,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吕祖谦等,在重视伦理道德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 视对蒙童进行一些自然、科学常识的教育,以培养博学、广闻的儿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宋代童蒙教育内容中不仅有“云维何兴,以水之生。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等自然常识,也 出现了以欧阳修的《州名急就章》、方逢辰的《名物蒙求》等为代表的专讲名物制度、自然 常识及科技知识的童蒙教材。 宋代童蒙教育凭借其大众化的特点,不仅促进了整个宋代社会文化的相对普及和下层 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上层精英文化向下层大众文化的传播和转 变,对维护封建宗法社会的稳固和延续封建统治发挥了独有的文化效应。同时,宋代童蒙教 育的大众化,也开启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童蒙教育社会化普及化发展的先河。 (摘编自郭 娅《试论宋代童蒙教育的大众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童蒙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教育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 级制度,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B.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渐渐地发生变化,其原因之一是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大多数农 工商子弟根本无法实现一举成名的梦想。 C.宋代童蒙教育体系包括为皇室和贵族子弟等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及面向广大中下 层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学教育系统 D.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对童蒙教育做出过贡献,如袁采、朱熹、欧阳修等人,他们或提 出过童蒙教育的理论主张,或编写过相关教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统治者对教育的大力提倡,激发了宋代人教育子女的热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教育 的需求不断增加,形成了宋代童蒙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虽然仍包括道德教化和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更加重视自然 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授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C.“农工商各教子读书”反映了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非常广,除了赵宋宗室子孙、 般官僚地主的子弟外,还有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的子弟。 D.宋代以《百家姓》《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之类的书作为童蒙教育的教材,帮 助孩子们识字、认识名物,并且普及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宋代童蒙教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教育 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逐渐由单一走向多样 宋代的童蒙教育不仅保障了官僚贵族子弟能够读书,而且为平民百姓子弟也提供了 上学读书的机会,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 C.宋代童蒙教育在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宋代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宋代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D.宋代童蒙教育促进了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因而上层精英文化在一定程度 上得以向下层大众传播,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 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慊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 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 “慊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垩? 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慊。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 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 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 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 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诠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 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
A.宋代童蒙教育呈现出大众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教育突破了门阀士族严格的等 级制度,普通百姓有了更多的受教育的机会。 B.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渐渐地发生变化,其原因之一是科举考试竞争激烈,大多数农 工商子弟根本无法实现一举成名的梦想。 C.宋代童蒙教育体系包括为皇室和贵族子弟等设立的官学教育系统,及面向广大中下 层知识分子、普通百姓子弟设立的私学教育系统。 D.宋代许多著名学者对童蒙教育做出过贡献,如袁采、朱熹、欧阳修等人,他们或提 出过童蒙教育的理论主张,或编写过相关教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统治者对教育的大力提倡,激发了宋代人教育子女的热情,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教育 的需求不断增加,形成了宋代童蒙教育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B.宋代童蒙教育的目的虽然仍包括道德教化和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但是更加重视自然、 科学常识教育,注重传授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C. “农工商各教子读书”反映了宋代童蒙教育对象非常广,除了赵宋宗室子孙、一 般官僚地主的子弟外,还有众多的田夫牧子和工商小民的子弟。 D.宋代以《百家姓》《州名急就章》《名物蒙求》之类的书作为童蒙教育的教材,帮 助孩子们识字、认识名物,并且普及自然常识和科技知识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变化,宋代童蒙教育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教育 目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逐渐由单一走向多样。 B.宋代的童蒙教育不仅保障了官僚贵族子弟能够读书,而且为平民百姓子弟也提供了 上学读书的机会,客观上推动了教育的大众化。 C. 宋代童蒙教育在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为宋代培养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宋代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D.宋代童蒙教育促进了下层民众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因而上层精英文化在一定程度 上得以向下层大众传播,维护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封常清,蒲州猗氏人也。外祖教其读书,多所历览。外祖死,常清孤贫,年三十馀, 未有名,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颇有材能,每出军,奏傔从三十馀人,衣服鲜明。常清 慨然发愤,投牒请预。常清细瘦,脚短而跛,仙芝见其貌寝,不纳。明日复至,仙芝谢曰: “傔已足,何庸复来!”常清怒曰:“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以貌取人,恐失之子羽,公其念之!”仙芝不得已,补为傔。 会达奚部落背叛,自黑山北向,西趣碎叶。仙芝以二千骑追蹑。常清于幕中潜作捷书, 具言次舍井泉,遇贼形势,克获谋略,事颇精审。仙芝所欲言,无不周悉,仙芝大骇异之。 即用之,遂知名。以功授叠州地戍主。仙芝每出征讨,常令常清知留后事。常清有才学,果 决。知留后时,仙芝委家事于郎将郑德诠,其乳母子也,威动军中。德诠见常清始贵,素易 之,自后走马突常清而去。常清命左右密引德诠至庭中,因杖死,以面仆地曳出之。仙芝妻 及乳母于门外号哭救之,不得,因以其状上仙芝。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
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 私厩才二马,赏罚严明 元宝末入朝,时禄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人 不知战。然裹有逆顺贽有奇变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骁勇挑马鑲渡河计貝取逆胡之首悬于 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 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 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 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 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 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令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 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取材于《新唐书忖常清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 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筻渡河/计日 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筻/渡河计日/ 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鑲渡河/计日 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 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 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 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官阙之下,文中借指皇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常清出身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 让高仙芝非 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角。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诠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 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清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 洛阳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淸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 但也胜过死于敌手受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清亦不之谢。会大将有罪者,又杀二人,军中莫不股栗。常清性勤俭,耐苦劳,出军乘骡, 私厩才二马,赏罚严明。 元宝末入朝,时禄山已叛,帝引见,何方诛讨?常清见帝忧,因大言:“太平斯久,人 不知战。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 阙下。”玄宗壮其言。翌日,以常清为范阳节度,乘驿赴东京,募兵六万,皆庸保市井之流。 乃斫断河阳桥,于东京为固守之备。十二月,禄山渡河,常清使骁骑拒之,杀柘羯数十百人。 贼大军继至,常清退入上东门,又战不利,贼鼓而进,杀掠人吏。常清又战于都亭驿,不胜。 退守宣仁门,又败。乃语仙芝曰:“贼锐甚。难与争锋,潼关无兵,一夫奔突则京师危,不 如急守潼关。”仙芝从之。败书闻,帝令边令诚以诏书至,示之,常清曰:“吾所以不死者, 不忍污国家节,受戮贼手,讨逆无效,令死乃甘心。”又表言:“臣死后,望陛下无轻此贼, 则社稷安。”是日临刑,以表授令诚而死。人多哀之。 (取材于《新唐书·封常清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取 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B 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 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C.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 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D.然事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赴东京/开府库/募骁勇/挑马箠渡河/计日 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左右”是多义词,有方位“左边右边”之意,有动词“支配”之意,也有副词“反 正”之意,文中指跟随的人。 B.“牒”指用竹片制成的短简,将短简编连在一起也称为牒。“投牒”在文中指呈递文 书。 C.“子羽”是孔子弟子,因为相貌和体型都不好看被孔子认为没有前途,但其刻苦学习, 终成大器。文中借此典故希望高仙芝不要以貌取人。 D.“阙”指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建筑。“阙下”即官阙之下,文中借指皇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封常清出身贫苦,相貌丑陋,开始并不受赏识,但他锲而不舍,抓住时机写出一篇 让高仙芝非 常赏识的战报,从而崭露头角。 B.封常清执法严明,因郑德诠故意纵马冲击他的侍从,就依法处死了他;后又斩杀两 名犯罪的大将,于是军中人都很怕他。 C.封常清大声向皇帝进言,提出大的战略方针,皇帝很赏识,派他前往迎敌,他到达 洛阳后,招募军队,截断河阳桥据守。 D.封常清认为,据守潼关,能够守护京师长安,自己虽可能被临阵逃脱的罪名杀死, 但也胜过死于敌手受辱。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小题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瘌。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仼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 8.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2)苏轼《赤壁赋》指出“ ,而从不变的角度来 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两句,分别从听 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慘切的战地气氛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李斯拣了一条腐败狗 万芊 ①李斯去牌友刘渊家打牌回来时在那边的小区里拣了一条狗,一条似乎有着很纯血统的棕色 沙皮狗。李斯是开着新买的“雪佛兰 SPARK”迷你车去的,那车正散发着高贵的皮革味道。 那狗是在李斯开车门之际趁李斯毫无防备的时候,从花丛中很敏捷地蹿出来钻进李斯爱车 的,怡然自得地趴在副驾驶座上,一副死皮赖脸的模样。李斯先是吃了一惊,继而试图赶那 狗儿下车,可那狗儿贪婪地嗅着车厢里浓重的皮革味道,愣是不肯下车,那眼神充满着哀怜 与乞求,那小小的尾巴使劲摇着,一副谄媚的样子 ②刘渊接了李斯的电话赶紧下楼来,说那是条人家的弃狗,已经在小区里转悠一二天了。只 要一见新车,就拼命往里钻,若是没车的人逮它,它就发了狂地乱叫乱蹿。几个驾摩托、骑 单车的牌友,在一旁掇弄着李斯说:“这狗一定是条富贵人家的狗,像我们这些没有轿车的 主儿,它还看不上呢!李斯你就带它回去吧,你好歹也是有车有房奔小康的人,没有一条贵 气一点的宠狗,还真缺点啥呢!” ③李斯想想也是,家里妻子女儿早就嚷嚷着要养条有点品位的狗,这沙皮狗,虽然是条弃狗
(1)慕公高义,愿事鞭辔,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2)仙芝惊,及见常清,惮其公,不敢让。常清亦不之谢。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小题。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①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 方用忧人瘼,况自抱微痾。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 [注] ①这首诗写于唐建中四年(783 年),诗人由比部员外郎升任滁州刺史,感秋而有此作。 8. 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 分) 9.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屈原在《离骚》中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 , ”。 (2)苏轼《赤壁赋》指出“ , ”,而从不变的角度来 看,我们和万物一样都是永恒的。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分别从听 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乙 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目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李斯拣了一条腐败狗 万 芊 ①李斯去牌友刘渊家打牌回来时在那边的小区里拣了一条狗,一条似乎有着很纯血统的棕色 沙皮狗。李斯是开着新买的“雪佛兰 SPARK”迷你车去的,那车正散发着高贵的皮革味道。 那狗是在李斯开车门之际趁李斯毫无防备的时候,从花丛中很敏捷地蹿出来钻进李斯爱车 的,怡然自得地趴在副驾驶座上,一副死皮赖脸的模样。李斯先是吃了一惊,继而试图赶那 狗儿下车,可那狗儿贪婪地嗅着车厢里浓重的皮革味道,愣是不肯下车,那眼神充满着哀怜 与乞求,那小小的尾巴使劲摇着,一副谄媚的样子。 ②刘渊接了李斯的电话赶紧下楼来,说那是条人家的弃狗,已经在小区里转悠一二天了。只 要一见新车,就拼命往里钻,若是没车的人逮它,它就发了狂地乱叫乱蹿。几个驾摩托、骑 单车的牌友,在一旁掇弄着李斯说:“这狗一定是条富贵人家的狗,像我们这些没有轿车的 主儿,它还看不上呢!李斯你就带它回去吧,你好歹也是有车有房奔小康的人,没有一条贵 气一点的宠狗,还真缺点啥呢!” ③李斯想想也是,家里妻子女儿早就嚷嚷着要养条有点品位的狗,这沙皮狗,虽然是条弃狗
看上去还是挺体面的。李斯心一软,也就把这人家的弃狗带回了家 ④女儿自然喜欢,还专门为它起了个挺洋气的名字,叫拉克。 ⑤可拉克进了家,李斯的妻子便发现这狗其实很特别,骨子里有一种特别的贵气。洗澡,它 拼命挣着不愿洗盆浴,犟着偏要洗上淋浴才舒坦,况且近不得低档的洗涤品,喷点普通的香 水还老打喷嚏,一换上名贵的香水,它就跟你耍嗲。拉屎呢,它自个会像模像样地蹲在抽水 马桶上,如是洗手间关着,它宁可憋着满屋子转。睡觉呢,不是软和的床毯或沙发巾,它根 本不睡。那吃呢,更是让李斯他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小店里买了便宜的香肠它嗅也不嗅, 那牛奶,它也是尽挑口味可口的喝,最气人的是,自来水,它是滴水不沾的,就是纯净水,它 还挑着喝呢。那贵气、那娇气、那挑剔,李斯自叹就是他们一家人加起来也没有它这般。它最大 的本领就是能察言观色,整天变着法子讨主人们的喜欢,以至更宠它,更怜它 ⑥于是,李斯打电话给牌友刘渊,问刘渊:“知道不,这狗是谁家 抛弃的,咋这般贵气,简直是腐败。”过了几天,刘渊那里还真有了回话:“说你知道?!市 里的那个权力挺大的头头和他太太一起被人告发了,这狗原本是他太太的宠物,平常时家里 雇的人有一半时间就在伺候着这宝贝,这么由着性子宠着,不腐败才怪呢!” ⑦一听说这个,李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当年他和妻子想从北方工作的城市迁回老家来, 因为这位权力挺大的头头,不知托了多少人,求了多少情,送了多少礼,好不容易才把这天 大的事给办成了。但李斯因此却倍觉得心里累得慌,而眼下却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 里更不是滋味。 ⑧于是,李斯跟妻子女儿商议说,把那狗远远地送人吧。为了不再能看到它,李斯开着车, 带着它到了郊外一处朋友的鱼塘,骗下拉克。鱼塘上原本有几条草狗,突然见到了这条陌生 而贵气的狗便狂吠不止,正当拉克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斯蓦然上车启动,而当拉克发觉自己 再次被人遗弃时,便发了疯似地跟着李斯的车,凄厉地叫着拼命追赶 ⑨看着拉克孤立无助的可怜模样,李斯几次心软,想停下车来,但一想起那贪得无厌的人 心一横,油门一加,便驾车飞驶而去,那再次被遗弃的拉克,便在后视镜中渐渐缩小,渐渐 消失。 ⑩李斯很快跟鱼塘的朋友打电话,央他把拉克唤回鱼塘,好生照料它。朋友告诉他,那狗还 在路边发呆,凄凄地叫唤着,那模样确实挺可怜的,但狗毕竟是狗,没人宠它照样能活着。 ①半年过后,李斯在鱼塘边的草棚附近,见到了那条曾经被唤作拉克的沙皮狗。半年多来最 大的改变,便是不知是哪条草狗,玷污了拉克高贵的血统,而拉克竞然还为它生下了一群怪 模怪样的小杂种。做了母亲的拉克,神圣而又警觉,它那鼓胀的奶头正任由着小杂种们吸吮, 而为了护卫那些小杂种,拉克完全是一副不容侵犯的样子。 ①李斯见了,不由得生出一份同情来,叫了声“拉克”,可对于曾经献媚以博一爱的它,拉 克现在竟是一副漠视的样子。李斯这才知道,那狗早已淡忘了他,早已淡忘了以前曾经贵气 的生活习性,看上去它早已不需要名贵的洗涤用品、香肠、牛奶和纯净水,更不需要抽水马 桶和柔软的被褥,它已经回到它的同类当中,它已不需向任何人献媚、乞求收留。而当李斯 试图接近它,试图对它有所亲近,试图唤起它曾经有过的殷勤时,拉克竟然冲他大声吠叫, 并护着其胯下的小杂种们,并且越吠越凶,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直到李斯退到远得再 也不可能对它们构成威胁的时候,拉克才转为平静
看上去还是挺体面的。李斯心一软,也就把这人家的弃狗带回了家。 ④女儿自然喜欢,还专门为它起了个挺洋气的名字,叫拉克。 ⑤可拉克进了家,李斯的妻子便发现这狗其实很特别,骨子里有一种特别的贵气。洗澡,它 拼命挣着不愿洗盆浴,犟着偏要洗上淋浴才舒坦,况且近不得低档的洗涤品,喷点普通的香 水还老打喷嚏,一换上名贵的香水,它就跟你耍嗲。拉屎呢,它自个会像模像样地蹲在抽水 马桶上,如是洗手间关着,它宁可憋着满屋子转。睡觉呢,不是软和的床毯或沙发巾,它根 本不睡。那吃呢,更是让李斯他们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小店里买了便宜的香肠它嗅也不嗅, 那牛奶,它也是尽挑口味可口的喝,最气人的是,自来水,它是滴水不沾的,就是纯净水,它 还挑着喝呢。那贵气、那娇气、那挑剔,李斯自叹就是他们一家人加起来也没有它这般。它最大 的本领就是能察言观色,整天变着法子讨主人们的喜欢,以至更宠它,更怜它。 ⑥ 于 是 , 李 斯 打 电 话 给 牌 友 刘 渊 , 问 刘 渊 :“ 知 道 不 , 这 狗 是 谁 家 抛弃的,咋这般贵气,简直是腐败。”过了几天,刘渊那里还真有了回话:“说你知道?!市 里的那个权力挺大的头头和他太太一起被人告发了,这狗原本是他太太的宠物,平常时家里 雇的人有一半时间就在伺候着这宝贝,这么由着性子宠着,不腐败才怪呢!” ⑦一听说这个,李斯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想当年他和妻子想从北方工作的城市迁回老家来, 因为这位权力挺大的头头,不知托了多少人,求了多少情,送了多少礼,好不容易才把这天 大的事给办成了。但李斯因此却倍觉得心里累得慌,而眼下却收留着那贪婪人家的宠物,心 里更不是滋味。 ⑧于是,李斯跟妻子女儿商议说,把那狗远远地送人吧。为了不再能看到它,李斯开着车, 带着它到了郊外一处朋友的鱼塘,骗下拉克。鱼塘上原本有几条草狗,突然见到了这条陌生 而贵气的狗便狂吠不止,正当拉克不知所措的时候,李斯蓦然上车启动,而当拉克发觉自己 再次被人遗弃时,便发了疯似地跟着李斯的车,凄厉地叫着拼命追赶。 ⑨看着拉克孤立无助的可怜模样,李斯几次心软,想停下车来,但一想起那贪得无厌的人, 心一横,油门一加,便驾车飞驶而去,那再次被遗弃的拉克,便在后视镜中渐渐缩小,渐渐 消失。 ⑩李斯很快跟鱼塘的朋友打电话,央他把拉克唤回鱼塘,好生照料它。朋友告诉他,那狗还 在路边发呆,凄凄地叫唤着,那模样确实挺可怜的,但狗毕竟是狗,没人宠它照样能活着。 ⑪半年过后,李斯在鱼塘边的草棚附近,见到了那条曾经被唤作拉克的沙皮狗。半年多来最 大的改变,便是不知是哪条草狗,玷污了拉克高贵的血统,而拉克竟然还为它生下了一群怪 模怪样的小杂种。做了母亲的拉克,神圣而又警觉,它那鼓胀的奶头正任由着小杂种们吸吮, 而为了护卫那些小杂种,拉克完全是一副不容侵犯的样子。 ⑫李斯见了,不由得生出一份同情来,叫了声“拉克”,可对于曾经献媚以博一爱的它,拉 克现在竟是一副漠视的样子。李斯这才知道,那狗早已淡忘了他,早已淡忘了以前曾经贵气 的生活习性,看上去它早已不需要名贵的洗涤用品、香肠、牛奶和纯净水,更不需要抽水马 桶和柔软的被褥,它已经回到它的同类当中,它已不需向任何人献媚、乞求收留。而当李斯 试图接近它,试图对它有所亲近,试图唤起它曾经有过的殷勤时,拉克竟然冲他大声吠叫, 并护着其胯下的小杂种们,并且越吠越凶,一副神圣不可侵犯的架势。直到李斯退到远得再 也不可能对它们构成威胁的时候,拉克才转为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