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2020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 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 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 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 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 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 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 即注重“天人合 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 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 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 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 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 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 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 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 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 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 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 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 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 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 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 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 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 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 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 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一自然一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福建省永安 2020 届高三(3 月)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 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 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 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 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 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 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 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 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 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 “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 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 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 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 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 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 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 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 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 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 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 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 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 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 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 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 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 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 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 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 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 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 C.“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 D.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的重要概念,为论证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做准备。 B.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 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 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 C.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 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 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今天揭晓的“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确认自己是改革 开放受益者,在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方面打分都在7.5分以上(满分10 分)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深化了我们对 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青年中,80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更高,90后幸福感 更高。90后的获得感、安全感低而幸福感高,或因获得感和安全感跟个人阅历 有关,年长者因有在不同年龄段的阅历,纵向对比会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而90后因生活阅历,对比感受不明显,但他们活在当下,觉得很幸福。90后的 幸福感更强,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父母通常是70后,给他们创 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属于消费的一代。90后的安全感稍弱,因为他们处在 奋斗的起点,获得的社会资本、保障性要素和支撑性条件都还不够多,还没到真 正拥有自己一方天地的时候,相对来说安全感会弱些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 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 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 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 的。 C.“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 次。 D.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的重要概念,为论证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做准备。 B.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 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 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 C.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 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 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今天揭晓的“改革开放 40 年” 大型青年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确认自己是改革 开放受益者,在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方面打分都在 7.5 分以上(满分 10 分)。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并列提出,深化了我们对 改革目的和发展归宿的认识。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青年中,80 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更高,90 后幸福感 更高。90 后的获得感、安全感低而幸福感高,或因获得感和安全感跟个人阅历 有关,年长者因有在不同年龄段的阅历,纵向对比会有更明显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而 90 后因生活阅历,对比感受不明显,但他们活在当下,觉得很幸福。90 后的 幸福感更强,因为他们是改革开放后的独生子女,父母通常是 70 后,给他们创 造较好的生活条件,他们属于消费的一代。90 后的安全感稍弱,因为他们处在 奋斗的起点,获得的社会资本、保障性要素和支撑性条件都还不够多,还没到真 正拥有自己一方天地的时候,相对来说安全感会弱些
(摘编自黄冲杜园春《“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查发布:当代青年是改革 开放的充分受益者》,《中国青年报》2018年12月11日)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 持续”。本省原创材料,仅供省内研用。“三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 展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三感”,将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基本指标。 影响“三感”的因素有很多,但只有弄清哪些因素对“三感”有显著影响,我们 才能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三感”,提出切中要害、更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中 国青年报社进行“改革开放40年”大型青年调査,对诸多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显 示,调査的已有因素中,最影响获得感的因素是“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 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最影响安全感的 因素是“未来生活保障” (摘编自黄冲杜园春《当代青年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中国青年报》2018年 12月11日) 材料三 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虹曾在访谈中说到改革开放对他那一代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他1978年时21岁,做过知青,赶上恢复高考。他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周晓虹及同时代人经历的命运改变, 可称为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解除压抑”版本,其特征是恢复高考使很 多人进大学入体制,通过体制的资源配置获得阶层和命运的跃升。如今高考制度 虽已寻常化,是国家的正常阶层流动方式,且更多人通过获得大学文凭进入的是 市场而非体制,但仍可视为该版本的发展延续。如今对压抑的解除仍有很大潜力 空间,这也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应有之义。 第二版本可称为引导能量。最典型的是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引导农民“离 土不离乡”,剩余劳动力投入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导出的能量改变了很多人的 命运,如“万元户”和乡镇企业主。能量一旦被引导到改变自身命运,它就极大 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仅解除压抑和引导能量还不够,还需通过制度、政策等组织投入到特定领域和方 向。这构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第三版本一一组织能量。如20世纪 80年代成立经济特区,给出各种政策:90年代后全面开放;如地方政府竞争成 为中国经济髙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如积极给出优惠政策扶持各类髙科技企业;如 1998年至今的房地产。对能量的组织,引发巨大的财富规模效应,在相应的利 益结构上,使处于该结构各种位置的人受益,实现阶层攀升。 个有机体的高速发展还需要激发出它巨大的潜力。这是改变命运的第四版本 这类例子如互联网、高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在改革开放对中国这个有机体巨 大潜能的激发中,很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被创造出来,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了蛋糕。能吃到这些蛋糕的人实现命运的巨变。 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使中国这个有机体焕发巨大活力 这正是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 (摘编自石勇《改革关乎国运》,《南风窗》2018年11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既是国家推 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在,也是国家发展的归宿
(摘编自黄冲杜园春《“改革开放 40 年”大型青年调查发布:当代青年是改革 开放的充分受益者》,《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二: 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 持续”。本省原创材料,仅供省内研用。“三感”是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整体性 展示。能否提高人民群众的“三感”,将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基本指标。 影响“三感”的因素有很多,但只有弄清哪些因素对“三感”有显著影响,我们 才能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的“三感”,提出切中要害、更具体且可操作的建议。中 国青年报社进行“改革开放 40 年”大型青年调查,对诸多影响因素深入分析显 示,调查的已有因素中,最影响获得感的因素是“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 最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是“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最影响安全感的 因素是“未来生活保障”。 (摘编自黄冲杜园春《当代青年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中国青年报》2018 年 12 月 11 日) 材料三: 教育部长江学者周晓虹曾在访谈中说到改革开放对他那一代人命运的巨大影响。 他 1978 年时 21 岁,做过知青,赶上恢复高考。他认为他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 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和拥护者。周晓虹及同时代人经历的命运改变, 可称为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解除压抑”版本,其特征是恢复高考使很 多人进大学入体制,通过体制的资源配置获得阶层和命运的跃升。如今高考制度 虽已寻常化,是国家的正常阶层流动方式,且更多人通过获得大学文凭进入的是 市场而非体制,但仍可视为该版本的发展延续。如今对压抑的解除仍有很大潜力 空间,这也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应有之义。 第二版本可称为引导能量。最典型的是 20 世纪 80 年代农村改革,引导农民“离 土不离乡”,剩余劳动力投入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导出的能量改变了很多人的 命运,如“万元户”和乡镇企业主。能量一旦被引导到改变自身命运,它就极大 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仅解除压抑和引导能量还不够,还需通过制度、政策等组织投入到特定领域和方 向。这构成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命运改变的第三版本——组织能量。如 20 世纪 80 年代成立经济特区,给出各种政策;90 年代后全面开放;如地方政府竞争成 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强大动力;如积极给出优惠政策扶持各类高科技企业;如 1998 年至今的房地产。对能量的组织,引发巨大的财富规模效应,在相应的利 益结构上,使处于该结构各种位置的人受益,实现阶层攀升。 一个有机体的高速发展还需要激发出它巨大的潜力。这是改变命运的第四版本。 这类例子如互联网、高科技等领域的创新创业。在改革开放对中国这个有机体巨 大潜能的激发中,很多改变社会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商品、服务被创造出来, 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大了蛋糕。能吃到这些蛋糕的人实现命运的巨变。 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使中国这个有机体焕发巨大活力。 这正是中国人改变命运的方式,每个人都在和改革开放一起成长。 (摘编自石勇《改革关乎国运》,《南风窗》2018 年 11 月 21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既是国家推 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所在,也是国家发展的归宿
B.80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高而幸福感较低,是因为幸福感与个人阅历无关, 无法通过身处不同年龄段的纵向对比来感知。 C.能否确保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及未来生活保 障,是衡量“三感”高低及改革成败的主要指标 D.改革开放通过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的方式改变国运, 也改变了很多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个体的命运。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今高考制度虽然已经常态化,但多数大学毕业生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因 此,他们潜在的压抑并未得到解除。 B.国家通过引导能量的方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生产方式获成功,助推社会 变革,说明个人命运与国运密切相关 C.顺应制度政策的人把握时代机遇,在特定领域相应利益结构中获益,改变阶 层固化现象,体现出改革带动的活力 D.改革开放激发国家发展潜能,创新创业时代到来促进相关产业从业者改变自 身命运,个人和国家在改革中共同成长。 6.如何才能使当代青年成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拥护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 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 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 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 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 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 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 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本省原创材料,仅供省内研用.打乱,官找 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 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 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 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 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 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 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 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 了吗?
B.80 后受访者获得感和安全感高而幸福感较低,是因为幸福感与个人阅历无关, 无法通过身处不同年龄段的纵向对比来感知。 C.能否确保工作稳定和收入提升、社会公平正义和人们身体健康及未来生活保 障,是衡量“三感”高低及改革成败的主要指标。 D.改革开放通过解除压抑、引导能量、组织能量、激发能量的方式改变国运, 也改变了很多与改革开放同行的个体的命运。 5.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今高考制度虽然已经常态化,但多数大学毕业生进入的是市场而非体制,因 此,他们潜在的压抑并未得到解除。 B.国家通过引导能量的方式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变生产方式获成功,助推社会 变革,说明个人命运与国运密切相关。 C.顺应制度政策的人把握时代机遇,在特定领域相应利益结构中获益,改变阶 层固化现象,体现出改革带动的活力。 D.改革开放激发国家发展潜能,创新创业时代到来促进相关产业从业者改变自 身命运,个人和国家在改革中共同成长。 6.如何才能使当代青年成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拥护者?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7—9 小题。 伏击(节选) 徐贵祥 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 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 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 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 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 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 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 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本省原创材料,仅供省内研用.打乱,官找 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 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 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 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 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 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 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 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 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 了吗?
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 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 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 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 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 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 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 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 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 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 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 震坏了……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 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 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査他· 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 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一一假的,特 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 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 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 嚅动。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我借 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 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 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 是打不死的……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 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 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 辞 (选自《当代》 2020年第1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 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B.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但乔东山的讲述内容过去与现 在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讲故事,双线交织,一条是乔东山对“凌云峰”态度 条是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叙述灵活,结构紧凑。 D.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 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却又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
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 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 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 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 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 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 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 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 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 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 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 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 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 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 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 震坏了……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 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 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 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 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畔一片轰鸣——假的,特 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 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 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 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 嚅动。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我借 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 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 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 是打不死的……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 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他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 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 辞…… (选自《当代》 2020 年第 1 期,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 识地摸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 B.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但乔东山的讲述内容过去与现 在交织,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时空,也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讲故事,双线交织,一条是乔东山对“凌云峰”态度,一 条是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叙述灵活,结构紧凑。 D.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 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却又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