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2019531)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是近年来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 首先在电视文化中形成潮流,继而影响带动网络等新媒体的相应表现,常常形成“热 点”和“焦点”,这既说明社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需求日趋强烈,也体现 出综艺节目等大众文化形态新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让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进一步“活化”,将成为今后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的重要增长点 但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一是表现失当,对传统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有 时还出现“戏说”、过度阐释等情况,一些未必与当下时代契合的趣味时有出现。二 是千人一面、重复单调,一窝蜂追逐同一题材主题,如不少传统诗词类节目形式相似, 表现方式雷同,影响传播效果和公众接受。三是创新不足,缺乏更有效展示传统知识 和价值的新手段、新方式,简单直接搬用传统知识,节目本身缺乏吸引力。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入地“流行化”,还需在以下几方 面做出努力 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高度尊重。在活化和通俗化的过程中避免“戏说”和过 度发挥,避免对传统价值的通俗化变为庯俗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更接近其本质, 开掘凸显其内在的真正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有魅力、有活力的故事, 真正把传统的内涵发掘妤、把传统的精神把握好,本身就是吸引力所在。 二是在综芑模式上推陈出新。充分研究电视和网络等新兴媒体规律和观众接受习 惯,在汲取近年创新经验基础上大胆开拓。传播力是真正影响力的保障,影响力是真 正接受度的前提。让传统“流行”起来,一定要让媒介特点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影像 和声音的丰富立体达到事半功倍的展现,通过让人耳目一新的设置、让人充满美的享 受的环节使观众得到陶冶。 三是在“融媒体”传播上下功夫。利用多种媒体互动互渗,在传统电视媒体之外 通过多样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更丰富的吸引力。比如最
高三年考前适应性训练-语文(2019.5.31)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是近年来大众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这一趋势 首先在电视文化中形成潮流,继而影响带动网络等新媒体的相应表现,常常形成“热 点”和“焦点”,这既说明社会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价值的需求日趋强烈,也体现 出综艺节目等大众文化形态新的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让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进一步“活化”,将成为今后文化内容创作生产的重要增长点。 但问题和挑战仍然不少。一是表现失当,对传统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有 时还出现“戏说”、过度阐释等情况,一些未必与当下时代契合的趣味时有出现。二 是千人一面、重复单调,一窝蜂追逐同一题材主题,如不少传统诗词类节目形式相似, 表现方式雷同,影响传播效果和公众接受。三是创新不足,缺乏更有效展示传统知识 和价值的新手段、新方式,简单直接搬用传统知识,节目本身缺乏吸引力。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手段,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深入地“流行化”,还需在以下几方 面做出努力: 一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持高度尊重。在活化和通俗化的过程中避免“戏说”和过 度发挥,避免对传统价值的通俗化变为庸俗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更接近其本质, 开掘凸显其内在的真正魅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有许多有魅力、有活力的故事, 真正把传统的内涵发掘好、把传统的精神把握好,本身就是吸引力所在。 二是在综艺模式上推陈出新。充分研究电视和网络等新兴媒体规律和观众接受习 惯,在汲取近年创新经验基础上大胆开拓。传播力是真正影响力的保障,影响力是真 正接受度的前提。让传统“流行”起来,一定要让媒介特点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影像 和声音的丰富立体达到事半功倍的展现,通过让人耳目一新的设置、让人充满美的享 受的环节使观众得到陶冶。 三是在“融媒体”传播上下功夫。利用多种媒体互动互渗,在传统电视媒体之外, 通过多样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更丰富的吸引力。比如最
近流行的“短视频”,是与电视综艺节目有差异的新“节目”,对于电视传播具有丰 富攴撑作用。利用好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当代人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可以为当代中国人深入理 解的表达,尤其让当代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需要持续付出艰苦努力的工作。让博 大精深和生动活泼对接,让深厚沉雄和感性活跃对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求对传 统文化的“可释性”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从综艺节目 到“短视频”,这些可贵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传承提供有益经验,为未来 继续前行提供坚实基础 (摘编自张颐武《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助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已形成发展趋势 B.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能够形成潮流,表明社会对它的精神价值存在需求 C.受单调雷同表现方式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因传播效果存在问题而让公众无法接受。 D.优秀文化传统要获得当代人的理解,需要探讨其“可释性”,探索其传承传播方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按摆问题、提措施的顺序,论证了如何更深入λ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的 论题 B.文章从解读失当、方式雷同、创新不足等角度,论证“流行化”中存在的问题与挑 战 C.对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手段更深入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文章从三个方面加 以阐述分析。 D.文章例举“短视频”之例,意在论证更深入地“流行化”需在“融媒体”传播上下 功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进一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才可获得新的增长点。 B.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戏说”与过度阐释,导致了对它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 C.如果能充分发挥影像、声音等媒介的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的呈现将会更接近其本质。 D.多种媒体互动互渗的传播方式,可提高传播效果,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近流行的“短视频”,是与电视综艺节目有差异的新“节目”,对于电视传播具有丰 富支撑作用。利用好这些新的传播方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有重要意义。 如何让当代人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可以为当代中国人深入理 解的表达,尤其让当代年轻人更好地了解传统,需要持续付出艰苦努力的工作。让博 大精深和生动活泼对接,让深厚沉雄和感性活跃对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要求对传 统文化的“可释性”进行深入探讨,不断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从综艺节目 到“短视频”,这些可贵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传承提供有益经验,为未来 继续前行提供坚实基础。 (摘编自张颐武《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借助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已形成发展趋势。 B. 优秀传统文化进入大众文化领域能够形成潮流,表明社会对它的精神价值存在需求。 C. 受单调雷同表现方式的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因传播效果存在问题而让公众无法接受。 D. 优秀文化传统要获得当代人的理解,需要探讨其“可释性”,探索其传承传播方式。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文章按摆问题、提措施的顺序,论证了如何更深入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的 论题。 B. 文章从解读失当、方式雷同、创新不足等角度,论证“流行化”中存在的问题与挑 战。 C. 对如何利用新兴媒体手段更深入地让优秀传统文化“流行化”,文章从三个方面加 以阐述分析。 D. 文章例举“短视频”之例,意在论证更深入地“流行化”需在“融媒体”传播上下 功夫。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只有进一步“活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文化内容的创作生产才可获得新的增长点。 B.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戏说”与过度阐释,导致了对它的发掘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 C. 如果能充分发挥影像、声音等媒介的特点,优秀文化传统的呈现将会更接近其本质。 D. 多种媒体互动互渗的传播方式,可提高传播效果,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行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村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不仅走进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更早已走进了校园的各 个角落。多媒体教学、交互式学习在各类学校屡见不鲜,早教机、学习机、学生平板电脑等 也已成为各年龄段学生的“手头必备”。现如今,网上借书、二维码考勤甚至手机远程开教 室门、开多媒体设备这样的“神操作”陆续出现,让更多师生认识并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教 育和学习便利。智慧校园作为应运而生的一个“热词”,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 之义。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 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 下,师生们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更不用为查找一篇文章而翻遍群书,只需在 电子设备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题目解析、课本原文都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已出现的 “未来教室”更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室概念,不需书本黑板,只需一个超大屏幕,轻轻一指 来自全世界的教学资源就会伴随着教程一起,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 学习的方式简单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智慧校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学生们在学校 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学校里难查询到的信息、难处理的琐事却往往 给师生们增添了许多学业之外的负担。现如今,借助网络的信息联动,课表、学分等数据信 息都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借助网络的万物联通,生活、教学设施使用也只需动动手指即可操 作。不必要的时间省下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摘自2019年3月1日光明网《智慧校园,未来可期》 村料二
材料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不仅走进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更早已走进了校园的各 个角落。多媒体教学、交互式学习在各类学校屡见不鲜,早教机、学习机、学生平板电脑等 也已成为各年龄段学生的“手头必备”。现如今,网上借书、二维码考勤甚至手机远程开教 室门、开多媒体设备这样的“神操作”陆续出现,让更多师生认识并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教 育和学习便利。智慧校园作为应运而生的一个“热词”,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 之义。 智慧校园建设主要依托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 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 下,师生们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更不用为查找一篇文章而翻遍群书,只需在 电子设备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题目解析、课本原文都会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现已出现的 “未来教室”更是颠覆了传统的教室概念,不需书本黑板,只需一个超大屏幕,轻轻一指, 来自全世界的教学资源就会伴随着教程一起,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 学习的方式简单了,学习的动力自然也就更大了。 智慧校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学生们在学校 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学校里难查询到的信息、难处理的琐事却往往 给师生们增添了许多学业之外的负担。现如今,借助网络的信息联动,课表、学分等数据信 息都可以通过手机查询;借助网络的万物联通,生活、教学设施使用也只需动动手指即可操 作。不必要的时间省下了,学习的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摘自 2019 年 3 月 1 日光明网《智慧校园,未来可期》 材料二
350.00 20000 5000 0.00 201112012年2013年2014年205年2016年 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亿元164681995923988288293362139989 同比增长:% 21%2019%2018%1572%1986% 2011-2016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 智研咨询网 村料三 “每年毕业时,很多学生要到图书馆来盖章,证明他借的书还清了。一万个毕业生里只 有一百个欠了书没有还,为什么叫其他学生陪他一起来呢?”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建设管理处 处长张建平在报告中说起一个在高校司空见惯的“小事”。他认为,信息化不是买硬件,不 是买一个软件,也不是订一个合同。 “并不是说用了计算机或者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称作‘智慧校园’的。”金智教育首 席运营官黄坚对记者说。前两年金智教育做过100多个高校的移动校园,在看似不错的数据 面前,θE0史鸣杰却认为它“非常糟糕”——这100多个移动校园的活跃度很差。史鸣杰认 为,该现象的原因在于过去提供的产品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任何C端(用户)不喜欢的东 西都不是好产品”。 真正的智慧校园是以学生、老师、家长和校园生活的视角,以人为中心,构建一个承载 海量微服务的校园智慧开放平台服务师生。史鳴杰称,今年要发布的新一代智慧系统会更多 考虑C端的看法。“我们不再独立跟网络中心谈,我们会跟很多C端谈,跟很多95后谈 听听他们需要什么。比如,大一新生可能最关心是课表安排,学校所在城市的美食、旅游景 点等,但对于一个大三学生来说,他的需要则跟就业相关。”史鸣杰说。 摘自《“智慧校园”建设亟须转变观念》,2017年5月27日《科技 日报》
2011—2016 年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 ——智研咨询网 材料三 “每年毕业时,很多学生要到图书馆来盖章,证明他借的书还清了。一万个毕业生里只 有一百个欠了书没有还,为什么叫其他学生陪他一起来呢?”南京师范大学信息建设管理处 处长张建平在报告中说起一个在高校司空见惯的“小事”。他认为,信息化不是买硬件,不 是买一个软件,也不是订一个合同。 “并不是说用了计算机或者用了物联网技术就可以称作‘智慧校园’的。”金智教育首 席运营官黄坚对记者说。前两年金智教育做过 100 多个高校的移动校园,在看似不错的数据 面前,CEO 史鸣杰却认为它“非常糟糕”——这 100 多个移动校园的活跃度很差。史鸣杰认 为,该现象的原因在于过去提供的产品是为管理者服务的,“任何 C 端(用户)不喜欢的东 西都不是好产品”。 真正的智慧校园是以学生、老师、家长和校园生活的视角,以人为中心,构建一个承载 海量微服务的校园智慧开放平台服务师生。史鸣杰称,今年要发布的新一代智慧系统会更多 考虑 C 端的看法。“我们不再独立跟网络中心谈,我们会跟很多 C 端谈,跟很多 95 后谈, 听听他们需要什么。比如,大一新生可能最关心是课表安排,学校所在城市的美食、旅游景 点等,但对于一个大三学生来说,他的需要则跟就业相关。”史鸣杰说。 ——摘自《“智慧校园”建设亟须转变观念》,2017 年 5 月 27 日《科技 日报》
村料四 腾讯智慧校园是面向各类学校的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打造基于云计算、物 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冋步学习 的更开放融合、智慧生态的学习方式。用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将学生、家长、老师、 学校四类角色进行有效连接。此外,腾讯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继续优化和发挥大数据、云 计算方面的能力,为腾讯智慧校园产品提供开放接口,在腾讯智慧校园平台中集成其它应用 功能,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福州市携手騰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理念,按照需求导向、应用驱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学校发展和师生 教育的需求为本,力求在移动办公、在线学习、移动端教育管理上取得实际成效。腾讯智慧 校园还将与福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统一认证、教 育资源互通、人人通空间互通要求。 摘自2018年9月21日腾讯教育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 理服务的智能化。智慧校园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B.智慧校园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得简单了,学习的动力变得更大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效率。不仅如此,它还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帮学生们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C.腾讯智慧校园打造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 慧教育模式。福州市携手腾讯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力求取得实际成效。 金智教育CEO史鸣杰发现了目前高校移动校园存在的很多问题,他细致地分析了其中 的原因,更新了经营观念,计划在新一代智慧系统中更多参考用户的看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智慧校园中,师生们之所以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只需在电子设备 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清晰地呈现题目解析,是因为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使然。 B.我们可以以选定的特定年份作为样本年份,通过对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以及同比增长 的统计来把握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的相关情况。材料二采取了这种硏究视角。 C.从图表可见,在2011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说明相 关方较为重视开发中国智慧校园市场。但是,这阶段相应年份同比增长下滑 D.腾讯智慧校园努力打造它所期待的智慧教育模式,通过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
材料四 腾讯智慧校园是面向各类学校的移动端校园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打造基于云计算、物 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慧教育模式,逐步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学习 的更开放融合、智慧生态的学习方式。用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将学生、家长、老师、 学校四类角色进行有效连接。此外,腾讯公司将充分发挥优势,继续优化和发挥大数据、云 计算方面的能力,为腾讯智慧校园产品提供开放接口,在腾讯智慧校园平台中集成其它应用 功能,并利用大数据分析增强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福州市携手腾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双方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理念,按照需求导向、应用驱动、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学校发展和师生 教育的需求为本,力求在移动办公、在线学习、移动端教育管理上取得实际成效。腾讯智慧 校园还将与福州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管理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对接,实现统一认证、教 育资源互通、人人通空间互通要求。 ——摘自 2018 年 9 月 21 日腾讯教育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智慧校园建设通过人、设备和社会因素之间互动的智能化,实现学校改革、教学和管 理服务的智能化。智慧校园正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 B.智慧校园让学生学习的方式变得简单了,学习的动力变得更大了,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效率。不仅如此,它还为师生们解除了“后顾之忧”,帮学生们节省不必要的时间。 C.腾讯智慧校园打造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学校管理、学校教育深度融合的智 慧教育模式。福州市携手腾讯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力求取得实际成效。 D.金智教育 CEO 史鸣杰发现了目前高校移动校园存在的很多问题,他细致地分析了其中 的原因,更新了经营观念,计划在新一代智慧系统中更多参考用户的看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在智慧校园中,师生们之所以不用再为攻克一道题目而苦思冥想,只需在电子设备 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就能清晰地呈现题目解析,是因为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作用使然。 B. 我们可以以选定的特定年份作为样本年份,通过对智慧校园市场规模以及同比增长 的统计来把握中国智慧校园行业发展规模的相关情况。材料二采取了这种研究视角。 C. 从图表可见,在 2011 年至 2015 年期间,中国智慧校园市场规模逐年增长,说明相 关方较为重视开发中国智慧校园市场。但是,这阶段相应年份同比增长下滑。 D.腾讯智慧校园努力打造它所期待的智慧教育模式,通过符合校园场景化的呈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