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五校联盟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吴国梁审核人:张玉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亨血食, 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 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裡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 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 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 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 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 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 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 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 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
河北省五校联盟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命题人:吴国梁 审核人:张玉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只收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关羽崇拜 李国文 ①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感到奇怪:“鬼神之享血食, 其盛衰久暂,亦若有运数而不可意料者。凡人之殁而为神,大概初殁之数百年,则灵著显赫, 久则渐替。独关壮缪在三国、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尤其怪的,由于崇拜,其身 份也由侯而王而帝,一路上升,到清代达到最高峰。据说满清未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 一书译成满文,以为从政规范。 ②中国人好绝对化,好则全好,坏则全坏。伟大的人物绝对要一无瑕疵,而被否定的角 色则一无是处,哪怕有一点点对的地方也是错的。一些历史人物总是盖棺论定不了,就因为 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卷进了太多的感情用事的成分。欲美化者,恨不能连伟人放个屁也是 香的,其错当然也就错得正确;同样,欲丑化者,那个绑在耻辱柱上的人,肯定是头顶生疮, 脚底流脓,坏透了的货色了。 ③应该看到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因为《三国演义》把他写成能敌 万人,是仁义之师,是必胜之将。老百姓深知对付万恶的作威作福的统治者,还是青龙偃月 刀最为管用。降魔压邪,扶善反恶,需要关羽这样有力量的神。二,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 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的神。在书中,他是“义”的化身,这个“义”,在老百姓看来,更
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 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 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 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岀身家性命, 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霈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 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 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 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个人物, 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 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 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 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 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 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 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年10月19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 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 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 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
多的是江湖义气的“义”。施之以恩,报之以德,款之以情,还之以义,这“义”,正是那 些毫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的相互之间的盟契基础。三,关羽的“义”与正义、大义, 不完全是同一范畴的概念,而是以自身的价值观、利害观为标准的。无论你是谁,刘备也好, 曹操也好,只要一片真心,以诚相待过我,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豁出身家性命, 虽万死而不辞来回报。这也正是人们不敬别的神,独敬关羽的缘故。 ④从帝王的角度,需要这样忠心不二的神,来鼓舞民心,激励士气,实施统治;从百姓 的角度,需要这样仗义正直的神,庇护弱者,保佑良善,得到信仰的力量。由此,也可以了 解这部古典文学永盛不衰的原因了。“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的公案,已经是昨天的 事情了,但是,小说造神,只有这部《三国演义》是当之无愧的成功范例。小说的一个人物, 能够跳出小说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 世,不能不说是作家创造出来的文字奇迹。 ⑤近数百年间,中国人信关帝、关圣、关公菩萨者,几乎与崇敬孔夫子的人数等量。全 国各地都有关帝庙,但未必都有文庙。而一般人家礼拜孔夫子的,远远没有供奉关羽的多。 这种被万民景仰的程度,真使那些生前恨不能成为上帝、死后便被人努力忘记者,在九泉下 难以瞑目。造神,本是中国人最爱玩的一种骗人游戏。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造神来愚弄老 百姓,或者索性造自己为神,鼓吹个人迷信,让大家顶礼膜拜。但不论造得多么神乎其神, 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1 年 10 月 19 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在中国根深蒂固,清人赵翼也感到奇怪,在其书《陔余丛考》一书中说,许 多神刚开始时很受人崇拜,但到后来就衰微了,但关羽却不是这样。 B、满清入关前,就将《三国演义》一书译成了满文,并将其作为从政规范,关羽的地位 也因此而达到了最高峰。 C、中国人喜欢绝对化地看人,要么全好,要么就全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有许多感情 用事的成份,这不是一种理性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 D.中国许多历史人物无法盖棺论定,与中国人看问题绝对化的方法有关,欲美化者就一
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 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 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 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对这个人物的塑造,跳出小说了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 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 推崇与造神 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 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 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类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 国的普遍程度。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坟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 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 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 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 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叡相及。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 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 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 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士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
切都好,欲丑化者就一切都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能说明“关羽所以成神是有相当群众基础”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把关羽塑造成能敌万人,仁义而必胜,老百姓可以用他这样强有力的神 来降魔压邪,扶善反恶。 B. 在中国人的神鬼文化中,关羽是最具有人间色彩,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义”正是那些毫 无安全感的小民们所期求拥有的。 C.无论你是谁,只要对我真心相待,那你在危急中,我必能拔刀相助,这其实体现的是人 与人的一种利害观,也是人们独敬关羽的缘故。 D.《三国演义》对这个人物的塑造,跳出小说了文本,变成一个远比书本上所刻画的那 个形象更高大、更威武的神灵,名垂万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帝崇拜可以历经几百年而不衰,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的,不能仅仅归结于统治者的 推崇与造神。 B.关羽成神,既要看到历代统治者的需要,也要看到老百姓的心理依托,不能简单地把关 帝崇拜归结为封建迷信而加以全盘否定。 C.在封建社会中,不论神造得多么神乎其神,终究有倒牌子的一天,从这一点上讲,关羽 成神也是他自己的一种悲哀。 D.近数百年间,信奉关公的人类几乎与崇敬孔圣人的人数相同,这也体现了关帝崇拜在中 国的普遍程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 4~7 题。 王懿,字仲德,太原祁人。仲德少沉审,有意略,事母甚谨,学通阴阳,精解声律。苻 氏之败,仲德年十七。及兄睿同起义兵,与慕容垂战,败,仲德被重创走,与家属相失。路 经大泽,困未能去,卧林中。有一小儿青衣,年可七八岁,骑牛行,见仲德惊曰:“汉已食 未?”仲德言饥,小儿去,须臾复来,得饭与之。食毕欲行,而暴雨莫知津径。有一白狼至 前,仰天而号,号讫衔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随后得济,与叡相及。 因至姑孰投桓玄。值玄篡,见辅国将军张畅,言及世事。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 济大事。”元德果劲有计略,宋武帝甚知之,告以义举,使于都下袭玄。仲德闻其谋,谓元 德曰:“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事泄,元德为玄诛,仲德窜走。 武帝欲迁都洛阳,众议咸以为宜。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 帝深纳之。元嘉中,到彦之北侵,仲德同行。魏弃河南,司、兖三州平定,三军咸喜,而仲 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诸军进屯灵昌,魏军于委粟津渡河,虎
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 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 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 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孑坛,每祭必祠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可七八岁 可:大约。 B.号讫衔仲德 讫:完毕。 C.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 济:成就。 D.虎牢、洛阳并不守 并:并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懿“沉审,有意略”的一组是(3分) ①与慕容垂战,败 ②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 ③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 ④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 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 ⑥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②④⑤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懿年纪轻轻就与兄长一起起兵,但遭到惨败,与家属失散,被困于大泽中,要不是有 骑牛小儿救助,恐怕就此命休矣。 B.王懿投奔了桓玄,却赶上桓玄要谋反,宋武帝了解王懿很有计谋,还很果断,就派他袭 击桓玄,结果事情败露,王懿不得不逃走 C.彦之听说虎牢、洛阳失守,想烧毁船只逃跑,王懿表示反对,不应该在这时丢弃船只逃 跑。后来虽然返回到彭城,依然受到牵连而被免官 D.王懿的威德在彭城很有名,他建立了佛寺,因为他在河北遇险时受到过童子与白狼的恩 惠,于是寺内塑成白狼与童子的像,这也体现了他不忘恩惠,懂得感恩的一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 (2)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睛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8.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牢、洛阳并不守。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仲德曰:“今贼去我犹自千里,滑台尚有 强兵。若便舍舟,士卒必散。”乃回军沿济南历城步上,焚舟弃甲,还至彭城。仲德坐免官。 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自是复失河南。 九年,又为徐州刺史。仲德三临徐州,威德著于彭城。立佛寺,作白狼、童子像于塔中, 以在河北所遇也。进号镇北大将军。卒,谥曰桓侯。亦于庙立白狼、童子坛,每祭必祠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可.七八岁 可:大约。 B.号讫.衔仲德 讫:完毕。 C.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 济:成就。 D.虎牢、洛阳并.不守 并:并且。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懿“沉审,有意略”的一组是(3 分) ①与慕容垂战,败 ②仲德曰:“今之起者恐不足以济大事。” ③玄无远虑,好冒夜出入,今取之正须一夫力耳 ④三军咸喜,而仲德有忧色 ⑤ 彦之闻二城并没,欲焚舟步走 ⑥寻与檀道济救滑台,粮尽乃归 A.①②④ B. ②③④ C.②④⑤ D. 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王懿年纪轻轻就与兄长一起起兵,但遭到惨败,与家属失散,被困于大泽中,要不是有 骑牛小儿救助,恐怕就此命休矣。 B.王懿投奔了桓玄,却赶上桓玄要谋反,宋武帝了解王懿很有计谋,还很果断,就派他袭 击桓玄,结果事情败露,王懿不得不逃走。 C.彦之听说虎牢、洛阳失守,想烧毁船只逃跑,王懿表示反对,不应该在这时丢弃船只逃 跑。后来虽然返回到彭城,依然受到牵连而被免官。 D.王懿的威德在彭城很有名,他建立了佛寺,因为他在河北遇险时受到过童子与白狼的恩 惠,于是寺内塑成白狼与童子的像,这也体现了他不忘恩惠,懂得感恩的一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仲德曰:“今暴师经载,士有归心,故当以建邺为王基。”帝深纳之 (2)仲德有忧色,曰:“诸贤不谙北土情伪,必堕其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8.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5 分)
9.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 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西当太白有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 死, 。(李白《蜀道难》)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韩愈《马说》) (3) 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柳宗 元《小石潭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 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 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裏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 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 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 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岀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
9.关于此诗,有人说“夕”字统领全篇,有人说“望”字统领全篇,你的看法呢?请结合 全诗作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 1 ) 西 当 太 白 有 鸟 道 , 。 地 崩 山 摧 壮 士 死, 。(李白《蜀道难》)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韩愈《马说》) (3) ,皆若空游无所依, ,影布石上。(柳宗 元《小石潭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 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胖子和瘦子 契诃夫 在尼古拉铁路①的一个火车站上,两位朋友,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相遇了。胖子刚刚 在火车站餐厅里用过午餐,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身上有一股核烈斯酒② 和橙花的气味。瘦子刚从车厢里下来,吃力地提着箱子、包裹和硬纸盒。他身上有一股火腿 肠和咖啡渣的气味。在他背后,有个下巴很长的瘦女人不时探头张望——那是他的妻子, 还有一个眯着一只眼的中学生,他的儿子。 “波尔菲里!”胖子看到瘦子大声喊道,“是你吗?我亲爱的!多少个冬天,多少个夏 天没见面啦!”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从哪儿来?” 两位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人都感到又惊 又喜。 “我亲爱的!”接吻后瘦子开始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哎,你倒是仔细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