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 2011届高三年级仿真(三) 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刘淑丽安芳审定教师:卓素娟王红心 说明: 本试卷共8页,包括七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试卷分卷I、卷Ⅱ两部分。其中卷I 三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2.卷I在机读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卷Ⅱ答在答题纸上,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将答案写在相应题号内,在答题区域之 外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剥(b)皮嬗(shan)变拗(ao)口令奴颜婢(bi)膝 B.毗(pi)邻耄耋(de)黑魃魃(xu)叱咤(zha)风云 C.可汗(ke)龃龉(yu)发疟(yao)子自怨自艾(yi) D.口讷(ne)弹劾(he)解人颐(yi)呶(mu)呶不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香港房价虽然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但对香港普通市民来说,似乎威胁并不大,在高房 价面前,他们依旧能处之泰然。 B.即将粉墨登场的全国厨艺大赛,成为年轻人聚会时的新话题 C.今年的双节(中秋节、国庆节)接连不断地放了十几天的假,一向不瘟不火的商场销售一下子 火爆起来。 D.在春节到来之际,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市民,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 室行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欧盟国家领导人在欧盟峰会上就在欧元区实行严格规定以避免再次 发生金融危机 B.美国政府出于国内政局和经济利益考虑,无视其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和美元作为国际汇率体 系锚定器的地位,乐见甚至蓄意推动“弱势”美元的出现。 C.“禁查乙肝”之所以禁而不止,是由于违规成本太低的原因所造成的。国家出台的反乙肝歧视 法规,在许多人眼里不过是薄薄的一张纸 D.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其中,提高个税征收点和调整税率差成 了代表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这联系到千家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①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②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
1 唐山一中 2011 届高三年级仿真(三) 语 文 试 题 命题教师:刘淑丽 安芳 审定教师:卓素娟 王红心 说明: 1.本试卷共 8 页,包括七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150 分。试卷分卷 I、卷 II 两部分。其中卷 I 三道大题(10 个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2.卷 I 在机读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卷 II 答在答题纸上,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将答案写在相应题号内,在答题区域之 外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剥(bō)皮 嬗(shàn)变 拗(ào)口令 奴颜婢(bì)膝 B.毗(pí)邻 耄耋(dié) 黑魆魆(xū) 叱咤(zhà)风云 C.可汗(kě) 龃龉(yǔ) 发疟(yào)子 自怨自艾(yì) D.口讷(nè) 弹劾(hé) 解人颐(yí) 呶(nǔ)呶不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香港房价虽然位居世界各大城市前列,但对香港普通市民来说,似乎威胁并不大,在高房 价面前,他们依旧能处之泰然 ....。 B.即将粉墨登场 ....的全国厨艺大赛,成为年轻人聚会时的新话题。 C.今年的双节(中秋节、国庆节)接连不断地放了十几天的假,一向不瘟不火 ....的商场销售一下子 火爆起来。 D.在春节到来之际,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市民,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 ... 室.行窃。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欧盟国家领导人在欧盟峰会上就在欧元区实行严格规定以避免再次 发生金融危机。 B.美国政府出于国内政局和经济利益考虑,无视其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和美元作为国际汇率体 系锚定器的地位,乐见甚至蓄意推动“弱势”美元的出现。 C.“禁查乙肝”之所以禁而不止,是由于违规成本太低的原因所造成的。国家出台的反乙肝歧视 法规,在许多人眼里不过是薄薄的一张纸。 D.今年 3 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其中,提高个税征收点和调整税率差成 了代表们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为这联系到千家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 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 , , 。 , 。 ①旨在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②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从长远看,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④是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全新变革
⑤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种经济形态 ⑥也是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A.⑤①④⑥③②B.②③④⑥⑤①C.⑥④⑤③②①D.⑥④①⑤②③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历史文人笔下的居庸关 在万里长城的关隘中,“九关第一数居庸”。在著名的燕京八景里,“山城薄日照居庸,抗岭回峦 紫翠重”。千百年来,居庸关的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而今它成为中外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 居庸关,自古为天下九塞之一。它位于北京城西北百余里的崇山峡谷之间,素有“绝险”之称。 至少于居庸之名,则起于秦代。而设景“叠翠”,为骚客文人所瞩目,则始于金代章宗年间。据史书 载录,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是唐代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实,与高适同时代的祖咏 的《望蓟门》比高适还要早些时候。居庸关,唐代又称蓟门关,或军都关。《望蓟门》描绘了边塞 军营景象,作者并没有描述美隘的地势风光,却展示了雄浑壮丽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生动感人。 高适在《入居庸》三首中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诗中险峻、荒凉的古塞风光。正是当时居庸关的 真实面貌。 在此之前,从汉至隋的八百多年间,居庸关虽“常宿重兵,以谨管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 由于战事频仍,朝代多变,居庸关的战略作用也常有变异。汉代的居庸关,主要是沟通中原和塞外 的要道。二陀魏把它同卢龙塞作为二险,据“以杜贼出入之路”。北齐改为纳款关,成为査缴赋税的 关口,那时。居庸关的景物风光,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目。最早的记述,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其中的描写,颇有诗情画意,把它当作最早描绘居庸的诗句,也未尝不可。 在唐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情况则大不相同。从辽、金在北京建都时起,居庸关作为都城的西北 门户,其战略地位跃居关隘之首。《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随 后,又命名为“居庸叠翠”’,列入燕京八景之一。文人墨客对它的赋咏开始多了起来,著名诗人刘迎 的诗作具有代表性。从刘迎的笔下可以发现,当时的居庸关,尽管精锐据守,军事设施加强,但仍 然保持着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 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因作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其建设规模之 大,大大超过以往历代。诗人陈子龙说:“险到居庸地脉分,何须长戍羽林军”。其实,居庸关设置 卫所,储备武器粮草,倒是常备不懈的。居庸关对于北京的防护,起了重要作用。明成祖朱棣肇建 北京城以后,诗人邹缉作诗倡议重设北京八景,其中歌咏八景之首的“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多歌功 颂德、粉饰太平之辞,但对居庸的险和翠则描写得比较成功。从此,诗人笔下的居庸关,险中蕴秀, 翠衬险奇,多姿多彩,分外妖娆 康熙掌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主张对边远民族实行“怀柔”、“德化”,故对长城及其关隘采 取保而不修的方针。在其影响之下,清代描写居庸关的诗歌,一扫明人华丽、颂扬之风。大文学家 朱彝尊在《百字令·居庸关》一词中以沉郁的心.情描述了景物的荒凉。万里长城一居庸关,作为军 事工程,已经结東它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山河胜迹,则千秋壮丽,永放光芒! 5.下列各项对“居庸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居庸关,名称起于秦代,素有“绝险”之称,且有“九关第一数居庸”的美誉。 B.居庸关在战事频仍、朝代多变的汉至隋八百多年间,其战略作用却一直未变 C.居庸关设景“叠翠”始于金代章宗年间,“居庸叠翠”在明代成为燕京八景之首。 D.居庸关历史上既是军事工程,又是山河胜迹:而今成为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 6.下列关于历代文人对“居庸关”所进行的描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代诗人高适的《入居庸》描述了居庸关险峻、荒凉的风光:祖咏的《望蓟门》则把壮丽 雄浑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展示了出来,生动感人
2 ⑤涵盖了低碳能源、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多种经济形态 ⑥也是从化石燃料为特征的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又一次巨大进步 A.⑤①④⑥③② B.②③④⑥⑤① C.⑥④⑤③②① D.⑥④①⑤②③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历史文人笔下的居庸关 在万里长城的关隘中,“九关第一数居庸”。在著名的燕京八景里,“山城薄日照居庸,抗岭回峦 紫翠重”。千百年来,居庸关的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而今它成为中外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 居庸关,自古为天下九塞之一。它位于北京城西北百余里的崇山峡谷之间,素有“绝险”之称。 至少于居庸之名,则起于秦代。而设景“叠翠”,为骚客文人所瞩目,则始于金代章宗年间。据史书 载录,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是唐代高适的《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实,与高适同时代的祖咏 的《望蓟门》比高适还要早些时候。居庸关,唐代又称蓟门关,或军都关。《望蓟门》描绘了边塞 军营景象,作者并没有描述美隘的地势风光,却展示了雄浑壮丽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生动感人。 高适在《入居庸》三首中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诗中险峻、荒凉的古塞风光。正是当时居庸关的 真实面貌。 在此之前,从汉至隋的八百多年间,居庸关虽“常宿重兵,以谨管钥”,为兵家必争之地,但是, 由于战事频仍,朝代多变,居庸关的战略作用也常有变异。汉代的居庸关,主要是沟通中原和塞外 的要道。二陀魏把它同卢龙塞作为二险,据“以杜贼出入之路”。北齐改为纳款关,成为查缴赋税的 关口,那时。居庸关的景物风光,尚未能引起人们的注目。最早的记述,是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 其中的描写,颇有诗情画意,把它当作最早描绘居庸的诗句,也未尝不可。 在唐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情况则大不相同。从辽、金在北京建都时起,居庸关作为都城的西北 门户,其战略地位跃居关隘之首。《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随 后,又命名为“居庸叠翠”,列入燕京八景之一。文人墨客对它的赋咏开始多了起来,著名诗人刘迎 的诗作具有代表性。从刘迎的笔下可以发现,当时的居庸关,尽管精锐据守,军事设施加强,但仍 然保持着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 明代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因作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其建设规模之 大,大大超过以往历代。诗人陈子龙说:“险到居庸地脉分,何须长戍羽林军”。其实,居庸关设置 卫所,储备武器粮草,倒是常备不懈的。居庸关对于北京的防护,起了重要作用。明成祖朱棣肇建 北京城以后,诗人邹缉作诗倡议重设北京八景,其中歌咏八景之首的“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多歌功 颂德、粉饰太平之辞,但对居庸的险和翠则描写得比较成功。从此,诗人笔下的居庸关,险中蕴秀, 翠衬险奇,多姿多彩,分外妖娆。 康熙掌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主张对边远民族实行“怀柔”、“德化”,故对长城及其关隘采 取保而不修的方针。在其影响之下,清代描写居庸关的诗歌,一扫明人华丽、颂扬之风。大文学家 朱彝尊在《百字令·居庸关》一词中以沉郁的心.情描述了景物的荒凉。万里长城一居庸关,作为军 事工程,已经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而作为山河胜迹,则千秋壮丽,永放光芒! 5.下列各项对“居庸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居庸关,名称起于秦代,素有“绝险”之称,且有“九关第一数居庸”的美誉。 B.居庸关在战事频仍、朝代多变的汉至隋八百多年间,其战略作用却一直未变。 C.居庸关设景“叠翠”始于金代章宗年间,“居庸叠翠”在明代成为燕京八景之首。 D.居庸关历史上既是军事工程,又是山河胜迹;而今成为来京人士必游的胜地。 6.下列关于历代文人对“居庸关”所进行的描写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高适的《入居庸》描述了居庸关险峻、荒凉的风光;祖咏的《望蓟门》则把壮丽 雄浑的古战场的战斗气氛展示了出来,生动感人
B.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最早的对居庸关景物风光进行记述的著作,其中的描写很有诗情 画意,应该可以把它们当作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句。 诗人刘迎的诗作在金代诸多文人墨客对居庸关的赋咏中具有代表性,从刘迎的笔下能够看出, 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仍在居庸关上存留着。 D.明代诗人邹缉歌咏“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对居庸的险和翠进行描写,却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之辞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千百年来,居庸关凭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从唐代诗人祖咏开始,许多诗人写诗描 绘过居庸关,而唐时居庸关是以“蓟门关”、“军都关”之名出现在诗中的。 B.《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可见金代居庸关的战略地位之 重,那时的居庸关,应该既有精锐部队据守,又在军事设施上有所强化。 明朝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又一次成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至此 居庸关的战略地位跃居众关隘之首,其建设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D.康熙执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对长城及其关隘采取保而不修的方针。因为,在他看来 居庸关在历史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只是被作为山河胜迹予以保留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 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Φ是擢为诸曹、侍中、 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 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 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 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风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③城郭。今政治和平,世 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 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 匡衡为丞相,益封千户,天子甚尊任之。为人多质有威重。 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 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③不下,凤重以是怨商, 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 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 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风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 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 辜,陷于大辟。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 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繇,you,古同“由”。②颛, zhua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 姻亲。⑤寝,搁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财以分异母诸弟推:让出 商部属按问 按:按照
3 B.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最早的对居庸关景物风光进行记述的著作,其中的描写很有诗情 画意,应该可以把它们当作最早描绘居庸关的诗句。 C.诗人刘迎的诗作在金代诸多文人墨客对居庸关的赋咏中具有代表性,从刘迎的笔下能够看出, 汉唐以来的雄浑、苍莽、荒疏的自然风貌仍在居庸关上存留着。 D.明代诗人邹缉歌咏“居庸叠翠”的诗作虽对居庸的险和翠进行描写,却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 之辞。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千百年来,居庸关凭险和翠驰名世界,誉满人间。从唐代诗人祖咏开始,许多诗人写诗描 绘过居庸关,而唐时居庸关是以“蓟门关”、“军都关”之名出现在诗中的。 B.《金史》记载:“中都之有居庸,犹秦之崤函,蜀之剑门也。”可见金代居庸关的战略地位之 重,那时的居庸关,应该既有精锐部队据守,又在军事设施上有所强化。 C.明朝永乐迁都北京之后,居庸关又一次成为都城的西北门户,受到朝廷的极大重视。至此, 居庸关的战略地位跃居众关隘之首,其建设规模之大,远远超过以往各代。 D.康熙执政以后,从历史经验出发,对长城及其关隘采取保而不修的方针。因为,在他看来, 居庸关在历史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只是被作为山河胜迹予以保留。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王商字子威。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 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繇①是擢为诸曹、侍中、 中郎将。 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②权,行多骄僭。商 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踩躏、老 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 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③城郭。今政治和平,世 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 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明年,商代 匡衡为丞相,益封千户,天子甚尊任之。为人多质有威重。 初,大将军凤连昏④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 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⑤不下,凤重以是怨商, 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会日有蚀之,太中大夫蜀郡张匡,其人佞巧,上书愿对近臣陈日蚀咎。曰:“窃见丞相商作威作 福,性残贼不仁,天下患苦之。执左道以乱政,诬罔悖大臣节,故应是而日蚀,宜究竟考问。商视 事五年,官职陵夷而大恶著于百姓,甚亏损盛德,有鼎折足之凶。臣愚以为尤宜诛讨不忠。” 上素重商,知匡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 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 之辜,陷于大辟。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 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注】①繇,yóu,古同“由”。②颛,zhuān,通“专”,专擅。③冒,覆盖。④连昏:“昏”同“婚”, 姻亲。⑤寝,搁置。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推.财以分异母诸弟 推:让出 B.商部属按.问 按:按照
C.阴求其短 短:短处 D.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言:揭发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商不阿附权贵的一组是() ①商论议不能平风②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③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④为人多 质有威重⑤商不听,竟奏免肜⑥下其事司隶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②⑤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B.王商因为得罪了权臣王凤,王凤就暗地里搜集王商的罪状,但王商清廉,无懈可击,于是王 凤就从私生活上做文章来罗织罪名。 C.建始三年秋天,京城老百姓无故惊慌,传言洪水将至,极度混乱。王风推波助澜。唯独王商 坚持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査证,果如其言。王商因此深得皇帝信任。 D.日食发生,时人以为凶相,奸佞张匡趁机归罪王商,汉成帝一听,就罢免了王商的丞相之 职,罢相三日后,王商即悲愤而死 卷Ⅱ(共120分) 四、(23分)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舟中夜起① 苏轼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注:①作于元丰二年(1079)由徐州调赴湖州知州途中。 (1)清人査慎行认为此诗境界“俱从静中写出”。请结合开头四句,简析作者是如何写“夜静”的。 (4分) (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独学而无友,。(《礼记》) ,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沙上并禽池上暝,。(张先《天仙子》) 桂棹兮兰桨, 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到酒家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仰观宇宙之大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0分) 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 袁浩 ①那一年的那一天,我记忆犹新
4 C.阴求其短. 短:短处 D.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 言:揭发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商不阿附权贵的一组是( ) ①商论议不能平凤 ②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③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 ④为人多 质有威重 ⑤商不听,竟奏免肜 ⑥下其事司隶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②⑤ D.①③⑤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肃敬敦厚,自小就有很好的名声,于是被荐入朝为官,得以成为皇帝的近臣。 B.王商因为得罪了权臣王凤,王凤就暗地里搜集王商的罪状,但王商清廉,无懈可击,于是王 凤就从私生活上做文章来罗织罪名。 C.建始三年秋天,京城老百姓无故惊慌,传言洪水将至,极度混乱。王风推波助澜。唯独王商 坚持认为这是谣言,后经查证,果如其言。王商因此深得皇帝信任。 D.日食发生,时人以为凶相,奸佞张匡趁机归罪王商,汉成帝一听,就罢免了王商的丞相之 职,罢相三日后,王商即悲愤而死。 卷 II(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僚,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舟中夜起① 苏轼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注:①作于元丰二年(1079)由徐州调赴湖州知州途中。 ⑴清人查慎行 认为此诗境界“俱从静中写出”。请结合开头四句,简析作者是如何写“夜静”的。 (4 分) ⑵“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4 分) 13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独学而无友,____。(《礼记》) 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 沙上并禽池上暝,____。(张先 《天仙子 》) 桂棹兮兰桨,____。____,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到酒家。____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 ,____ 。 (李煜《虞美人》) 仰观宇宙之大, ,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20 分) 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 袁 浩 ①那一年的那一天,我记忆犹新
②那一年的那一天是春末夏初,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阳光说不出的灿烂。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麦子 在乡村母性的田野里一个劲地疯长。我,还有和我年岁相当的几个乡野少年聚守一起。那一年的那 天,我们几个青春少年说得最多的是跟小虎队和港台流行歌曲有关的话题。《青苹果乐园》、《逍 遥游》和《蝴蝶飞啊》让我们一帮青春的心灵渴望飞翔。青春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无论何时提起 那段成长旺盛期的话题我们都记忆如初。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 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③那一年那一天的正午,母亲站在我现在应该叫故乡的小村家门口大声地喊着我的乳名。那喊 声与我们正在谈论的所有事物无关。母亲的喊声将小村中的狗都给惊吠了,于是我扬了扬手,将 段白色的确良衬衫的袖子捋了捋,终于,我的手腕上显现出了那块上海牌手表,我瞟了一眼说,时 间不早了,我得回家吃饭了。其实,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吃晌饭跟那块手表没有一丝 毫的关联 ④那一年那一天的中午,我回到家。父亲正在收听我家那台“樱花”牌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机里 那个叫刘兰芳的著名评书艺人绘声绘色地播讲着传统评书《杨家将》。我一到家,母亲便开饭了。 我,弟弟,妹妹,还有父亲,母亲,我们围坐在一起。母亲将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面条是母亲忙 活了大半天亲手擀制的豆麦面,菜也是母亲冬日里腌制的咸菜。于是我们一家人就着咸菜,听着刘 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我们每一个的嘴里都发出“吱吱”不停地吸食面条的唏嘘的声音。那一 天的中午,我们·家人吃面条的声音不绝于耳,酣畅淋漓。咸菜和豆麦面条吃得我这个乡村少年鼻 尖直冒汗。那声音嘈杂而馨香,那场景也已成为一幅我永世不忘的温馨画面。 ⑤那一年那一天的下午,我在家实在没事,爹就让我下地给花生薅草。春末夏初,花生正在开 花。花生花是黄褐色的,花生苗是绿油油的,很是喜人。我跟在爹娘的身后,挥锄落汗。乡村里的 天空最是明净,不远处还有几只斑鸠鸟在叫唤。花生地旁边的麦子即将接近熟稔的味道漫溢了过来, 还有小村路口旁的老槐树上飘散着的槐花的清香。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崭新 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牛命的释放。 ⑥日暮的时候,我荷锄而归,村道上鱼贯着我的乡邻和不同辈分的族人。田间地头农家放工的 路上,其实是乡村讯息最传统最原始的交流与发布的场所。今晚的小村又要放露天电影了,这是我 这样的少年走在放工之后的村道上,获取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这足以使我顷刻间化解半天的辛劳和 疲惫。那一年那一天的晩饭我吃得略显仓促,因为那一晚上传岀的电影里的热闹声响最是撩拨一颗 颗拥有好奇之心的乡野少年。那一年那一天晚上的电影格外好看!一部叫做《少林寺》的彩色宽银 幕武打片看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唏嘘不已。那一天那一晚的如水月色何时散尽我们不得而知, 李连杰还有那来自远古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更是我们的最爱。一时间我们在电影散去后竟久久不愿 离散,我们一个个仿佛还沉浸在一段抗暴助义历史故事和杂糅进去的少林功夫的美轮美奂、博大精 深里。那一天那一晚的电影是现今我在城里的家中打开那个叫做CCIV-6的电影专题频道所永远找 寻不到的一种绝妙视听盛宴 ⑦二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⑧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那一年那一天青春少年的清心寡欲的心态了。故乡,记忆中美好故事的背 景也已成为了梦境。时光就是这么残酷地将一个人拉入尘世的风尘,逼你不得不就范。不由得又想 起了海子的那首诗来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⑨就这样,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被我写进了记忆,记忆也便甘之如饴。 (《散文百家》2010年第9期) 14品味第③段中画线词语,指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15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分) 1)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 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2)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5 ②那一年的那一天是春末夏初,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阳光说不出的灿烂。那一年的那一天的麦子 在乡村母性的田野里一个劲地疯长。我,还有和我年岁相当的几个乡野少年聚守一起。那一年的那 一天,我们几个青春少年说得最多的是跟小虎队和港台流行歌曲有关的话题。《青苹果乐园》、《逍 遥游》和《蝴蝶飞啊》让我们一帮青春的心灵渴望飞翔。青春真是一个美好的词汇,无论何时提起 那段成长旺盛期的话题我们都记忆如初。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 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③那一年那一天的正午,母亲站在我现在应该叫故乡的小村家门口大声地喊着我的乳名。那喊 声与我们正在谈论的所有事物无关。母亲的喊声将小村中的狗都给惊吠了,于是我扬了扬手,将一 段白色的确良衬衫的袖子捋了捋,终于,我的手腕上显现出了那块上海牌手表,我瞟了一眼说,时 间不早了,我得回家吃饭了。其实,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什么时候回家吃晌饭跟那块手表没有一丝一 毫的关联。 ④那一年那一天的中午,我回到家。父亲正在收听我家那台“樱花”牌半导体收音机。收音机里 那个叫刘兰芳的著名评书艺人绘声绘色地播讲着传统评书《杨家将》。我一到家,母亲便开饭了。 我,弟弟,妹妹,还有父亲,母亲,我们围坐在一起。母亲将热腾腾的面条端上桌。面条是母亲忙 活了大半天亲手擀制的豆麦面,菜也是母亲冬日里腌制的咸菜。于是我们一家人就着咸菜,听着刘 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我们每一个的嘴里都发出“吱吱”不停地吸食面条的唏嘘的声音。那一 天的中午,我们一家人吃面条的声音不绝于耳,酣畅淋漓。咸菜和豆麦面条吃得我这个乡村少年鼻 尖直冒汗。那声音嘈杂而馨香,那场景也已成为一幅我永世不忘的温馨画面。 ⑤那一年那一天的下午,我在家实在没事,爹就让我下地给花生薅草。春末夏初,花生正在开 花。花生花是黄褐色的,花生苗是绿油油的,很是喜人。我跟在爹娘的身后,挥锄落汗。乡村里的 天空最是明净,不远处还有几只斑鸠鸟在叫唤。花生地旁边的麦子即将接近熟稔的味道漫溢了过来, 还有小村路口旁的老槐树上飘散着的槐花的清香。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一个崭新 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 ⑥日暮的时候,我荷锄而归,村道上鱼贯着我的乡邻和不同辈分的族人。田间地头农家放工的 路上,其实是乡村讯息最传统最原始的交流与发布的场所。今晚的小村又要放露天电影了,这是我 这样的少年走在放工之后的村道上,获取的最感兴趣的信息。这足以使我顷刻间化解半天的辛劳和 疲惫。那一年那一天的晚饭我吃得略显仓促,因为那一晚上传出的电影里的热闹声响最是撩拨一颗 颗拥有好奇之心的乡野少年。那一年那一天晚上的电影格外好看!一部叫做《少林寺》的彩色宽银 幕武打片看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唏嘘不已。那一天那一晚的如水月色何时散尽我们不得而知, 李连杰还有那来自远古源远流长的中华武术更是我们的最爱。一时间我们在电影散去后竟久久不愿 离散,我们一个个仿佛还沉浸在一段抗暴助义历史故事和杂糅进去的少林功夫的美轮美奂、博大精 深里。那一天那一晚的电影是现今我在城里的家中打开那个叫做 CCTV-6 的电影专题频道所永远找 寻不到的一种绝妙视听盛宴。 ⑦二十多年就这么过去了。 ⑧现在的我再也没有那一年那一天青春少年的清心寡欲的心态了。故乡,记忆中美好故事的背 景也已成为了梦境。时光就是这么残酷地将一个人拉入尘世的风尘,逼你不得不就范。不由得又想 起了海子的那首诗来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⑨就这样,那一年那一天的幸福被我写进了记忆,记忆也便甘之如饴。 (《散文百家》 2010 年第 9 期) 14.品味第③段中画线词语,指出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 分) 15.解释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6 分) 1)那一年的那一天我们每个人身上的那股子当初我们并没有感觉的青春气息和整个乡村葳蕤生 长的气息交融在一起。 (2)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期待之感,期待着—个崭新的季节临近,还有喧嚣生命的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