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一中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三)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共7页,包括七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试卷分卷I、卷Ⅱ两部分 其中卷I三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卷I在机读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卷Ⅱ答在答题纸上,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将答案写在相应题号内,在答 题区域之外作答无效。 卷I(共30分) 、(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叶韵(xie)应(ying)届嘈(cao)杂瑕瑜互见(jian) B.懵懂(meng)框架( kuang)训诂(gu) 刀耕火种( zhong) C.炮烙(luo)翘楚(qiao)剽(piao)窃锲而不舍(qi) D.揶(ye)揄奢靡(mi) 兴(xing)奋恬不知耻(tid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赋予 急功尽利 因地制宜 沉湎其中 B.戡乱 山洪爆发 喧宾夺主 人所不耻 C.忍奈 出人投地 大声疾呼 面授机意 D.震撼 久负胜名 点一柱香 兵慌马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岀,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 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新版《红楼梦》、《西游记》未播先热,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造型几乎颠覆了大部分 读者对原著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因为来自于对名著翻拍的普遍关注。 C.“中学校长推荐制”是北京大学在2010年即将推行的一种自主招生政策,目的为进
唐山一中 2010 年高考模拟试卷(三)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本试卷共 7 页,包括七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150 分。试卷分卷 I、卷 II 两部分。 其中卷 I 三道大题(10 个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卷 I 在机读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卷 II 答在答题纸上,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将答案写在相应题号内,在答 题区域之外作答无效。 卷 I(共 30 分) 一、(共 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叶.韵(xié) 应.(yīng)届 嘈.(cáo)杂 瑕瑜互见.(jiàn) B.懵.懂(měng) 框.架(kuāng) 训诂.(gǔ) 刀耕火种.(zhòng) C.炮烙.(luò) 翘.楚(qiáo) 剽.(piāo)窃 锲.而不舍(qì) D.揶.(yé)揄 奢靡.(mí) 兴.(xìng)奋 恬.不知耻(tiá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赋予 急功尽利 因地制宜 沉湎其中 B.戡乱 山洪爆发 喧宾夺主 人所不耻 C.忍奈 出人投地 大声疾呼 面授机意 D.震撼 久负胜名 点一柱香 兵慌马乱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 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新版《红楼梦》、《西游记》未播先热,这不仅是因为人物的造型几乎颠覆了大部分 读者对原著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因为来自于对名著翻拍的普遍关注。 C.“中学校长推荐制”是北京大学在 2010 年即将推行的一种自主招生政策,目的为进 一
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 D.杨毅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的主要精力并没有聚焦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而此 次访华将对奥巴马最终制定自己的对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有些职能部门吃喝之风盛行,“一瓶酒一月粮”已是普遍现象,吃饭更是讲究, 食不重味,甚至一顿饭可以吃掉万元。 B.黄某下车后发现陈某被压在车下伤势严重,遂与李某立即逃离现场,并订立攻守同 盟,但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最终在十天后成功告破。 C.最近很多媒体指出,以色列之所以敢于在加沙“大开杀戒”,滥杀无辜,其根源是 美国的一味袒护,甚至是暗送秋波 D.本·拉登传出风声说要行刺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又几乎没有获得有关本拉登下落的 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因此美国人陷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恐怖之中 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 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 政策,采取科举取土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 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土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 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
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 条件。 D.杨毅认为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以来的主要精力并没有聚焦在与中国的关系上,而此 次访华将对奥巴马最终制定自己的对华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现在有些职能部门吃喝之风盛行,“一瓶酒一月粮”已是普遍现象,吃饭更是讲究, 食不重味 ....,甚至一顿饭可以吃掉万元。 B.黄某下车后发现陈某被压在车下伤势严重,遂与李某立即逃离现场,并订立攻守同 ... 盟.,但这起交通肇事逃逸案最终在十天后成功告破。 C.最近很多媒体指出,以色列之所以敢于在加沙“大开杀戒”,滥杀无辜,其根源是 美国的一味袒护,甚至是暗送秋波 ....。 D.本·拉登传出风声说要行刺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又几乎没有获得有关本·拉登下落的 任何有价值的情报,因此美国人陷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的恐怖之中。 二、(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 建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 政策,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 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制度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 袭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未,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土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的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 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同时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以孝道之 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 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由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 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的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 在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同时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以孝道之 教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 家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 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 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 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时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 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 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 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 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孑而侮段规。智国 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日:“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 彼狃②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 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孑欲弗与。任章曰 伺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 成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 来,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三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 政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汉魏六朝时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 家宗室的教材,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 的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 输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 育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三、(共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 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得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 彼狃②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 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 “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
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 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出,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③;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要以亡人国也。”恒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 可以灌安邑④,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締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 ?”締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 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締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日:"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 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締疵 入日:“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日:“子何以知之?”对日:“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 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締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日:“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 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日:“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 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 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 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 【注】①智襄子:即智伯,“襄子”是他死后的谥号。②狃(ni):习惯。③版:表示 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这一版。④安邑:魏的都城,下文的“平阳”是 韩的都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不备,难必至矣 难:灾难、灾祸 B.智伯不悛,繙疵请使于齐 悛:悔改
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 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出,走晋阳。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③;沉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 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要以亡人国也。”恒子肘康子,康子履桓子之跗,以汾水 可以灌安邑④,绛水可以灌平阳也。絺疵谓智伯曰:“韩、魏必反矣。”智伯曰:“子何以知 之?”絺疵曰:“以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以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 而三分其地,城不没者三版,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二子无喜志,有忧色。是非反而何?” 明日,智伯以絺疵之言告二子,二子曰:“此夫谗臣欲为赵氏游说,使主疑于二家而懈于攻 赵氏也。不然,夫二家岂不利朝夕分赵氏之田,而欲为危难不可成之事乎?”二子出,絺疵 入曰:“主何以臣之言告二子也?”智伯曰:“子何以知之?”对曰:“臣见其视臣端而趋疾, 知臣得其情故也。”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而攻赵,赵亡则 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 “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 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 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一) 【注】①智襄子:即智伯,“襄子”是他死后的谥号。②狃(niǔ):习惯。③版:表示 墙的高度和长度。一般认为高二尺、长八尺这一版。④安邑:魏的都城,下文的“平阳”是 韩的都城。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主不备,难.必至矣 难:灾难、灾祸 B.智伯不悛.,絺疵请使于齐 悛: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