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衡水一中2013届高三3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文人画”的概念首先在新,新旧文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分段 在中国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开端的依据。因此,当时那些新文化 的倡导者、建设者,都应列为新文化人。此后凡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 识分子也都应属于新文化人之列。这些人当中的画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画。如果 把古代的文人之画称为文人画,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 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丰子 恺、黄宾虹、潘天寿,石魯、李苦禅、钱松岩、李可染、陆俨少等都应被看作新 文人画的代表。 新文人的产生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站在世界文化和人类命运的高 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新文人中最早提出改革中国画的是康有为,1917年 他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急矣”,并主 张“复古为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1918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 志上以《美术革命》为题,主张“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 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显然,康、陈的主张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来思考中 国画的发展方向的。1919年,蔡元培曾特别指出:“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 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 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 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 较之康、陈从文化的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之必要,蔡元培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指出 了中国画革新的途径。 此后的徐悲鸿、林风眠无不受其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仅以各自不同的方 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现内 容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如“愚公移山”这一来自 《列子》的寓言所凸显的人格尊严和进取意识,与中国文人画含蓄幽婉的隐逸境 界大相径庭,却与西方人文精神旁通。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这一题材本身, 即已表明他拥有20世纪人文主义者的眼光,在表现形式也借鉴西洋画解剖和明 暗法,通过塑造人物健康体魄恰当地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林风眠长期被 其反对者和极左势力贬斥为形式主义者,其实他在自身苦心经营的艺术语言中, 真切地表达了历经磨难而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尤其他早年积极响应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的召唤,创作了《摸索》《痛苦》《人道》《十字街头》等颂 扬人文先驱、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在暮年寓居香江时期 他又重拾早年油画主题,创作了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具有鲜明反 思意识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半个世纪过去了,大师的理想仍然停留在理想之中。文化大革命对文化 和文人的摧残使得中国画面临一次灭顶之灾,改革开放使中国画又面临市场经济 和西方文化两个方面的冲击,各种文艺思潮的涌入和绘画市场的诱惑进一步加深 了绘画界的浮躁、急功近利等混乱状态。中国画未来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选自《文艺评论》2012第8期)
河北省唐山一中、衡水一中 2013 届高三 3 月联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新文人画”的概念首先在新,新旧文人划分的主要标准是时间分段。 在中国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开端的依据。因此,当时那些新文化 的倡导者、建设者,都应列为新文化人。此后凡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 识分子也都应属于新文化人之列。这些人当中的画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画。如果 把古代的文人之画称为文人画,那么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 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现代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丰子 恺、黄宾虹、潘天寿,石鲁、李苦禅、钱松岩、李可染、陆俨少等都应被看作新 文人画的代表。 新文人的产生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站在世界文化和人类命运的高 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新文人中最早提出改革中国画的是康有为,1917 年 他在《万木草堂藏画目》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近世之画衰败急矣”,并主 张“复古为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1918 年陈独秀在《新青年》杂 志上以《美术革命》为题,主张“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发挥自己的天才,画自 己的画,不落古人的窠臼。”显然,康、陈的主张是基于大的文化背景来思考中 国画的发展方向的。1919 年,蔡元培曾特别指出:“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 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 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 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 较之康、陈从文化的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之必要,蔡元培从美术教育的角度指出 了中国画革新的途径。 此后的徐悲鸿、林风眠无不受其思想的影响,他们不仅以各自不同的方 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现内 容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如“愚公移山”这一来自 《列子》的寓言所凸显的人格尊严和进取意识,与中国文人画含蓄幽婉的隐逸境 界大相径庭,却与西方人文精神旁通。徐悲鸿创作《愚公移山》这一题材本身, 即已表明他拥有 20 世纪人文主义者的眼光,在表现形式也借鉴西洋画解剖和明 暗法,通过塑造人物健康体魄恰当地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林风眠长期被 其反对者和极左势力贬斥为形式主义者,其实他在自身苦心经营的艺术语言中, 真切地表达了历经磨难而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尤其他早年积极响应蔡元培 “以美育代宗教”的召唤,创作了《摸索》《痛苦》《人道》《十字街头》等颂 扬人文先驱、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在暮年寓居香江时期, 他又重拾早年油画主题,创作了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具有鲜明反 思意识和人文精神的作品。 半个世纪过去了,大师的理想仍然停留在理想之中。文化大革命对文化 和文人的摧残使得中国画面临一次灭顶之灾,改革开放使中国画又面临市场经济 和西方文化两个方面的冲击,各种文艺思潮的涌入和绘画市场的诱惑进一步加深 了绘画界的浮躁、急功近利等混乱状态。中国画未来该如何发展,值得深思。 (选自《文艺评论》2012 第 8 期)
1.下列与“新文人画”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中的画 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画。 B.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 文化精神的现代画家的画就是新文人画 C.新文人的产生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一些新文人站在世界文化和 人类命运的高度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反思。 D.“新文人画”的作者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主 张“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康有为并主张“复古为新”,“合中西为画学新纪元”,是基于大的 文化背景来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的 B.陈独秀主张的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画自己的画,同时他也认为要从 文化的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的必要。 C.蔡元培曾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林风眠积极响应,创作了颂扬人文 先驱、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 D.徐悲鸿、林风眠不仅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 现内容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中国绘画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人画开端的依据。其后的画 家如徐悲鸿、林风眠等等是新文人画的代表。 B.和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含蓄幽婉的隐逸理念相比,新文人画作者拥有 20世纪人文主义者的眼光和变革、创新的意识。 C.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表明,这幅画作不仅借鉴了西洋画的表现 形式,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 D.林风眠创作的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真切地表达了历 经磨难而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 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 骑常侍。咸煕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 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 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 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 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 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 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 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 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 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髙望城,讨吴
1.下列与“新文人画”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拥护并积极参与新文化建设的知识分子中的画 家之作品即是新文人画。 B.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一些接受过新思想、新文化洗礼但又继承了传统 文化精神的现代画家的画就是新文人画。 C.新文人的产生是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期,一些新文人站在世界文化和 人类命运的高度对传统绘画进行了反思。 D.“新文人画”的作者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之长,主 张“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康有为并主张“复古为新”,“合中西为画学新纪元”,是基于大的 文化背景来思考中国画的发展方向的。 B.陈独秀主张的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画自己的画,同时他也认为要从 文化的层面指明中国画革新的必要。 C.蔡元培曾主张“以美育代宗教”,林风眠积极响应,创作了颂扬人文 先驱、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生疾苦的巨幅油画。 D.徐悲鸿、林风眠不仅对中国画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并且通过表 现内容的变革,为中国画注入了时代精神和人文主义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中国绘画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新文人画开端的依据。其后的画 家如徐悲鸿、林风眠等等是新文人画的代表。 B.和中国古代文人画家含蓄幽婉的隐逸理念相比,新文人画作者拥有 20 世纪人文主义者的眼光和变革、创新的意识。 C.徐悲鸿创作的《愚公移山》表明,这幅画作不仅借鉴了西洋画的表现 形式,更重要的是揭示了寓言蕴涵的人文精神。 D.林风眠创作的彩墨画《痛苦》《噩梦》《耶酥》等,真切地表达了历 经磨难而不失终极追问的人文情怀。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王浑,字玄冲,太原晋阳人也。浑沈雅有器量。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 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参文帝安东军事,累迁散骑黄门侍郎、散 骑常侍。咸熙中为越骑校尉。武帝受禅,加扬烈将军,迁徐州刺史。时年荒岁饥, 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泰始初,增封邑千八百户。久之,迁东中郎将,监淮北 诸军事,镇许昌。数陈损益,多见纳用。 转征虏将军、监豫州诸军事、假节,领豫州刺史。浑与吴接境,宣布威 信,前后降附甚多。吴将薛莹、鲁淑众号十万,淑向弋阳,莹向新息。时州兵并 放休息,众裁一旅,浮淮潜济,出其不意,莹等不虞晋师之至。浑击破之,以功 封次子尚为关内侯。迁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镇寿春。吴人大佃皖城,图 为边害。浑遣扬州刺史应绰督淮南诸军攻破之,并破诸别屯,焚其积谷百八十余 万斛、稻苗四千余顷、船六百余艘。浑遂陈兵东疆,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 察攻取之势。 及大举伐吴,浑率师出横江,遣参军陈慎、都尉张乔攻寻阳濑乡,又击 吴牙门将孔忠,皆破之,获吴将周兴等五人。又遣殄吴护军李纯据高望城,讨吴
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 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 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 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虚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传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 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 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 裁:通“才”,仅仅 B.监淮北诸军事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C.吴人大佃皖城 佃:耕作,引申“屯田 D.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 绥:安抚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①浑沈雅有器量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③宣布威信,前 后降附甚多 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 是旧典,皆令皂服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 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 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 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 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5分) (2)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其一)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 7.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选了怎样的意境?(5分) 8.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说“往来泛宅浮家”?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将俞恭,破之,多所斩获。吴历武将军陈代,平虏将军朱明惧而来降。吴丞相张 悌、大将军孙震等率众数万指城阳,浑遣司马孙畴、扬州刺史周浚击破之,临阵 斩二将,及首虏七千八百级,吴人大震。 转征东大将军,复镇寿阳。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时吴人新附,颇怀 畏惧。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虚无空席,门不停宾。于是江东之士莫不悦附。 太熙初,迁司徒。惠帝即位,加传中,又京陵置士官,如睢陵比。及诛 杨骏,崇重旧臣,乃加浑兵。浑以司徒文官,主史不持兵,持兵乃吏属绛衣,自 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是旧典,皆令皂服。论者美其谦而识体。 浑所历之职,前后著称,元康七年薨,时年七十五。 《晋书·王浑传》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时州兵并放休息,众裁一旅 裁:通“才”,仅仅 B.监淮北诸军事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C.吴人大佃皖城 佃:耕作,引申“屯田” D.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 绥:安抚 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现王浑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 分)( ) ①浑沈雅有器量 ②时年荒岁饥,浑开仓振赡,百姓赖之③宣布威信,前 后降附甚多 ④视其地形险易,历观敌城,察攻取之势⑤自以偶因时宠,权得持兵,非 是旧典,皆令皂服 ⑥浑不尚刑名,处断明允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王浑深沉儒雅有器量,承袭了父亲爵位。武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扬烈将军,迁 任徐州刺史,当时遇上灾荒饥饿,他开仓赈济百姓。 B.王浑的辖区与吴边境相连,他宣布威信,使得吴人纷纷来降。他善于作战, 曾以一旅军队偷袭吴军,打败了数量众多的吴军。 C.王浑转任征东大将军,镇守寿阳。他不崇尚刑法,处事公正,客客气气对待 刚刚归附他的吴国人,江东人士心悦诚服地依附他。 D.太熙初年,王浑为文官主掌国史,受惠帝重视,惠帝加授他军职统率军队。 他认为皇上因一时的宠幸让文官统军,非常不妥。 7.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袭父爵京陵侯,辟大将军曹爽掾,爽诛,随例免。 (5 分) (2)浑抚循羁旅,虚怀绥纳,座无空席,门不停宾。 (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题米元晖①潇湘图二首(其一)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 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①米元晖,米友仁,字元晖,是宋代杰出书画家米芾之子,画史上与其父并称“二 米”。 7.这首诗歌描绘了画面上的哪些景物?营选了怎样的意境?(5 分) 8.这首诗歌作者为什么说“往来泛宅浮家”?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 赋》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 山西村》)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与陌生人交流 ①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一。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一入学便 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次要。只有一门叫做“农业”的课,老师再三强调, 这是为着我们将来上山下乡而设的。但是这些来自书本的乡村知识并不能激发我 真正的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真正的农民吧。我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 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②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 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早点。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 得吱吱叫着。 ③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 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 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 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粟 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在我当时的年岁,没有恰当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成 年女人的美,但她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④以后的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 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的一切。我学着她的样子,当寒冷的冬季我 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 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自己正在身上诞生。是啊, 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⑤后来我搬了家。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下乡。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偶然路 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她还在。大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 里拨弄。她的粟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抬起 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 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嘴里满 不在乎地嚼着什么。我站在锅前,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她从锅里 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 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来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 ⑥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的“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告知他人 的往事,还似乎害怕被人识破心思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 1 分)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 赋》) (2)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 山西村》)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 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与陌生人交流 ①那年我十三岁,念初一。正是“深挖洞,广积粮”的时候,一入学便 开始了挖防空洞,功课倒成了次要。只有一门叫做“农业”的课,老师再三强调, 这是为着我们将来上山下乡而设的。但是这些来自书本的乡村知识并不能激发我 真正的兴趣,或者我也不甘做一名真正的农民吧。我的身体乐观地承受着强重的 体力劳动,而我的脑子则空空荡荡。 ②每个清晨,我就带着一副空荡的脑子走在上学的路上,走到那家小吃 店门前。我要在这里吃早点。一口大锅支在门前,滚沸的油将不断下锅的面团炸 得吱吱叫着。 ③站在锅前的是位年轻姑娘,她手持一双长的竹筷,不失时机地翻动着, 将够了火候的成品夹入锅旁的铜丝笸箩。她用不着看顾客,只低垂着眼睑做着自 己的事,但她是愉快的,身形也因了这愉快的劳作而显得十分灵巧。当她偶尔因 擦汗把脸抬起时,我发现她长得非常好看,新鲜的肤色,从白帽沿下掉出来的粟 色头发,纯净、专注的眼光……在我当时的年岁,没有恰当的语言去形容一个成 年女人的美,但她的美却真实地震动着我,使我对自己充满自卑,又充满希冀。 ④以后的早晨,我总是刻意靠近她,对她作细致入微的观察。观察她那 两条辫子的梳法,她站立的姿态,她的一切。我学着她的样子,当寒冷的冬季我 戴上围巾又故意拉下几缕头发散出来时,我的内心立刻充满愉快。日子在我对她 的模仿中生着情趣,脑子不再空荡,我觉出一个新的自己正在身上诞生。是啊, 一个新的自己竟在模仿中产生,这是我事先完全没想到的。 ⑤后来我搬了家。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下乡。几年后我返回城市,偶然路 过那家小吃店时,发现她还在。大铁锅仍旧沸腾着,她仍旧手持细长的竹筷在锅 里拨弄。她的粟色头发已经剪短,短发在已染上油斑的白帽子边沿纷飞,她抬起 脸来,脸色使人分不清是自然的红润,还是被炉火烤得通红。她没了昔日的愉快, 已然发胖的身形也失却了从前的灵巧。她满不在乎地扫视着排队的顾客,嘴里满 不在乎地嚼着什么。我站在锅前,初次怀疑起我少年时代的审美标准。她从锅里 抽出筷子指着我说:“哎,后头排队去!”她的声音略显沙哑,眼光疲惫而又烦 躁。好像许多年来她从来有过愉快,只一味地领受着这油烟和油锅的煎熬。 ⑥我匆匆地向她指给我的“后头”走去,似乎要丢下一件从未告知他人 的往事,还似乎害怕被人识破心思
⑦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乘坐的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 抛锚了。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 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 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 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 四十来岁。 ⑧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 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 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⑨“小时候我常在这买油条。”我说 ⑩“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11)“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12)“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13)“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 (14)“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 不再看我。 (15)“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 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16)“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 司机在催我。 (17)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 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嗯”,和她那终于转向我 的脸。 (18)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 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 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 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 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19)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 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 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20)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取材于铁凝的同名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义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第①段可以看出,因为社会环境影响,再加上少年时贪玩不爱学习 “我”那个时期内心茫然而空虚 B.炸油条姑娘的美让“我”深受震撼,她让“我”自惭形秽,同时“我”决 意要学着她的样子,美好地成长 C.第⑦段说炸油条姑娘“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 店”,暗示岁月流逝,她已视店如家。 D.第⑨段开头写下午的阳光使店里显得温暖柔和,这种氛围让“我”产生了 急于向炸油条姑娘表达的愿望。 E.文章讲述的是平常的人和事,却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思想,这种平中见奇 的写法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
⑦又是一些年过去,一个秋天的下午,我乘坐的面包车在那家小吃店前 抛锚了。此时,门口只有一只安静的油锅。我走进店内,看见她独自在柜台里坐 着,头上仍旧戴着那白帽,帽子已被油烟沤成了灰色。她目光涣散,不时打着大 而乏的呵欠,脸上没有热情,却也没有不安和烦躁,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 它求地交给了这家店。柜台里是打着蔫儿的凉拌黄瓜。我算着,无论如何她不过 四十来岁。 ⑧下午的太阳使店内充满金黄的光亮,使那几张铺着干硬塑料布的餐桌 也显得温暖、柔和。我莫名地生出一种愿望,非常想告诉这个坐在柜台里打着呵 欠的女人,在许多年前我对她的崇拜。 ⑨“小时候我常在这买油条。”我说。 ⑩“现在没有。”她漠然地告诉我。 (11)“那时候您天天站在锅前。”我说。 (12)“你要买什么?现在只有豆包。”她打断我。 (13)“您梳着两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穿着白凉鞋,您……” (14)“你到底想干什么?”她几乎怪我打断了她的呆坐,索性别过脸 不再看我。 (15)“我只是想告诉您,那时候我觉得您是最好看的人,我曾经学着 您的样子打扮我自己。” (16)“嗯?”她意外地转过脸来。面包车的喇叭响了,车子已经修好, 司机在催我。 (17)我匆匆走出小吃店,为我这唐突的表白寻找动机,又为我和她那 无法契合的对话感到没趣。但我忘不了她那声意外的“嗯”,和她那终于转向我 的脸。 (18)不久,当又一个新鲜而嘈杂的早晨来临时,我又乘车经过这家小 吃店。门前的油锅又沸腾起来,还是她手持竹筷在锅里拨弄。她的头上又有了一 顶雪白的新帽子,栗色的卷发又从帽沿里滚落下来,那些新烫就的小发卷儿为她 的脸增添着活泼和妩媚。她以她那本来发胖的身形,正竭力再现着从前的灵巧, 那是一种更加成熟的灵巧。 (19)车子从店前一晃而过,我忽然找到了那个下午我对她唐突表白的 动机。正因为你不再幼稚,你才敢向曾经启发了你少年美感的女性表示感激;为 着用这一份陌生的感激,再去唤起她那爱美的心意。 (20)当你走向陌生人,平淡的生活便会常常充满陌生的魅力。 (取材于铁凝的同名作品,有删改) (1)下列对义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从第①段可以看出,因为社会环境影响,再加上少年时贪玩不爱学习, “我”那个时期内心茫然而空虚。 B.炸油条姑娘的美让“我”深受震撼,她让“我”自惭形秽,同时“我”决 意要学着她的样子,美好地成长。 C.第⑦段说炸油条姑娘“就像早已将自己的全部无所它求地交给了这家 店”,暗示岁月流逝,她已视店如家。 D.第⑨段开头写下午的阳光使店里显得温暖柔和,这种氛围让“我”产生了 急于向炸油条姑娘表达的愿望。 E.文章讲述的是平常的人和事,却从中挖掘出了深刻的思想,这种平中见奇 的写法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