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中 2011届高三年级仿真(二) 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卓素娟王红心 审定教师:卓素娟王红心 说明: 1.本试卷共8页,包括七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试卷分卷I、卷Ⅱ两部分 其中卷I三道大题(10个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卷I在机读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卷Ⅱ答在答题纸上,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将答案写在相应题号内,在答题 区域之外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每组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炮烙/烙印手癣鲜为人知锥处囊中/椎心泣血 B.腌渍/腌臢先妣/俾众周知层见叠出/瑕瑜互见 C.沦漪/逶迤福祉/抵掌而谈不枝不蔓/顺蔓摸瓜 D.着凉/着想羁縻/风靡一时天遂人愿/毛遂自荐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就球迷的个性、风采而言,吹喇叭、敲鼓、喊破嗓子远不如特制的装扮显得头角峥 嵘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 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体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 C.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绾 D.政府虽然已果断出台政策平抑物价,但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来看,恐怕难以毕其 功于一役。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博物馆专家文物普查队经鉴别确认,古香山海防体系中的烽火台形成时间至今已 有数百年历史。 B.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让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 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 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 D.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心脏病急剧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对 此,有医生主张采用低热量的饮食方式
河北唐山一中 2011 届高三年级仿真(二) 语 文 试 题 命题教师:卓素娟 王红心 审定教师:卓素娟 王红心 说明: 1.本试卷共 8 页,包括七道大题,21 道小题,共 150 分。试卷分卷 I、卷 II 两部分。 其中卷 I 三道大题(10 个小题)为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卷 I 在机读卡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作答时,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 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卷 II 答在答题纸上,用 0.5mm 的黑色签字笔工整地将答案写在相应题号内,在答题 区域之外作答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每组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炮烙./烙.印 手癣./鲜.为人知 锥.处囊中/椎.心泣血 B.腌.渍/腌.臜 先妣./俾.众周知 层见.叠出/瑕瑜互见. C.沦漪./逶迤. 福祉./扺.掌而谈 不枝不蔓./顺蔓.摸瓜 D.着.凉/着.想 羁縻./风靡.一时 天遂.人愿/毛遂.自荐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就球迷的个性、风采而言,吹喇叭、敲鼓、喊破嗓子远不如特制的装扮显得头角峥 ... 嵘.。 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 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体苗而不秀 ....,有害身体健康。 C.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 ....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D.政府虽然已果断出台政策平抑物价,但从本轮物价上涨的态势来看,恐怕难以毕其.. 功于一役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市博物馆专家文物普查队经鉴别确认,古香山海防体系中的烽火台形成时间至今已 有数百年历史。 B.在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上,让有“小蛮腰”之称的广州塔成为了海内外各大媒体关注的 焦点,它的美丽身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 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D.自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心脏病急剧上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对 此,有医生主张采用低热量的饮食方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 ①其中充盈着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 ②年复一年的过年仪式,积累成过年习俗,形成年俗文化 ③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 ④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文化也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 ⑤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的若干小段落叫节,年是统率节的。 ⑥岁末年初的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A.⑥①⑤③④②B.⑤③⑥②①④C.⑤③④②①⑥D.④①⑤③⑥②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国的类书,起源很早。《尔雅》十九篇,有属文者,有属事者,有属器物者,实为最 古的分类之书。司马迁作《史记》,将有关学术制度的史料编为“八书”,开启了经类隶事的 类书之体。自汉以来,辞赋盛行,逞博炫奇,辞藻堆砌,已可视为类书的早期胚胎。迨魏黄 初元年王象、刘劭奉诏撰辑《皇览》,采集经传,经类相从,数岁成,藏于秘府。可惜这部 规模宏大的类书到唐代末年便已散佚。南北朝时期编纂的类书已很多,但都没能流传下来。 类书最初的编纂目的,不过汇辑资料,供省览之用;它之被作为工具书使用,那是唐以后的 事情。唐宋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同时科举制度盛行,迫切需要类书提供典故和辞藻, 因而对类书的制作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历朝艺文志、经藉志著录,自六朝至清代 类书约有六百余种,大部分已经散佚,今存者约有二百种。 类书所收的材料非常广泛,包括历史事实、名物制度、诗赋文章、成语典故、骈词俪语、 自然知识等各个方面。《四库提要》类书小说序说:“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 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这段话正好说明类书内容的广泛性,反映岀类书的 文献价值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类书,山包海汇,综合各类,把它看作古代文献的宝 库,并不夸张 查考史实的专书很多,一般从二十四史,即通常所谓正史中去查。正史分本记、列传 表志等部分,往往一事分见多处,材料分散。类书采辑各种史料,分类排比,资料集中, 索即得。例如有关历代蝗灾的文献,《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一百七十九卷至 一百八十二卷蝗灾部就汇集了自周桓王开始到凊康煕为止三干年间各朝史书所载蝗灾资料 共计三百四十则,这些原始材料散见各书,现在全部辑录在一起,查检就十分便利 唐宋时期的大型类书,保存遗文佚书尤多,资料极为繁富。例如《册府元龟》,它本身 就是一部史料性的类书,全书九百余万字,汇辑了自上古至唐、五代十七史的材料,所辑都 是北宋以前的古本,唐、五代的史实尤为详备,特别是所引五代史料如诏令奏议等大都失传 《册府》所引,多整篇整节照录原文,文中俚语,亦未删节,从而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 料和语言资料。 王应麟是宋代的博学家,他编撰的《玉海》,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史料,所述宋代掌 故,悉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多为后史志所未详。其书征引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_____ ①其中充盈着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 ②年复一年的过年仪式,积累成过年习俗,形成年俗文化。 ③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 ④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文化也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 ⑤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的若干小段落叫节,年是统率节的。 ⑥岁末年初的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A.⑥①⑤③④② B.⑤③⑥②①④ C.⑤③④②①⑥ D.④①⑤③⑥②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我国的类书,起源很早。《尔雅》十九篇,有属文者,有属事者,有属器物者,实为最 古的分类之书。司马迁作《史记》,将有关学术制度的史料编为“八书”,开启了经类隶事的 类书之体。自汉以来,辞赋盛行,逞博炫奇,辞藻堆砌,已可视为类书的早期胚胎。迨魏黄 初元年王象、刘劭奉诏撰辑《皇览》,采集经传,经类相从,数岁成,藏于秘府。可惜这部 规模宏大的类书到唐代末年便已散佚。南北朝时期编纂的类书已很多,但都没能流传下来。 类书最初的编纂目的,不过汇辑资料,供省览之用;它之被作为工具书使用,那是唐以后的 事情。唐宋时期,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同时科举制度盛行,迫切需要类书提供典故和辞藻, 因而对类书的制作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据历朝艺文志、经藉志著录,自六朝至清代, 类书约有六百余种,大部分已经散佚,今存者约有二百种。 类书所收的材料非常广泛,包括历史事实、名物制度、诗赋文章、成语典故、骈词俪语、 自然知识等各个方面。《四库提要》类书小说序说:“类事之书,兼收四部,而非经、非史、 非子、非集,四部之内,乃无类可归。”这段话正好说明类书内容的广泛性,反映出类书的 文献价值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类书,山包海汇,综合各类,把它看作古代文献的宝 库,并不夸张。 查考史实的专书很多,一般从二十四史,即通常所谓“正史”中去查。正史分本记、列传、 表志等部分,往往一事分见多处,材料分散。类书采辑各种史料,分类排比,资料集中,一 索即得。例如有关历代“蝗灾”的文献,《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征典》一百七十九卷至 一百八十二卷蝗灾部就汇集了自周桓王开始到清康熙为止三千年间各朝史书所载蝗灾资料 共计三百四十则,这些原始材料散见各书,现在全部辑录在一起,查检就十分便利。 唐宋时期的大型类书,保存遗文佚书尤多,资料极为繁富。例如《册府元龟》,它本身 就是一部史料性的类书,全书九百余万字,汇辑了自上古至唐、五代十七史的材料,所辑都 是北宋以前的古本,唐、五代的史实尤为详备,特别是所引五代史料如诏令奏议等大都失传, 《册府》所引,多整篇整节照录原文,文中俚语,亦未删节,从而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历史资 料和语言资料。 王应麟是宋代的博学家,他编撰的《玉海》,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史料,所述宋代掌 故,悉本诸实录、国史、日历,多为后史志所未详。其书征引经史子集,百家传记,无不赅
具。毎遇异说,往往博采诸书加以考证,内容之精博,足以杜佑《通典》抗衡,为硏究宋史 提供不了很少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5.下列关于“类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将有关学术制度的史料编为“八书”,它是按类别归属事物的类书的开端 B.《皇览》是规模宠大的类书,编纂于三国魏的黄初元年,是从经传中采集材料,历时 数年才完成的。 C.从六朝到清代,尤其是唐宋时期,类书跟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盛行而发 展,类书大概已有六百余种。 D.类书最早起源于我国,它是为了汇辑资料、供人査阅而编纂的,是古代的文献宝库。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考史实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从正史中查,然而正史材料分散,一事分见多处,反 倒不如查找类书便捷 B.从《四库提要》类书小序可知,类书不属于经史子集任何一部,它内容广泛,从来 都是被当作工具书而使用的。 C.《册府元龟》是唐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它引述史料多为整篇整节照录,因而使很多 珍贵史料得以保存 D.王应麟编撰的《玉海》内容精博、考证严谨,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史料,所记述 的宋代掌故,大多是后来的史志未详说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书内容广泛,尤其是一些大型类书,山包海汇,综合各类,是古代文献的宝库, 因而对今天文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 B.《古今图书集成》中蝗灾部汇集了从周桓王开始到康熙止的三千年间各朝史书所载 的蝗灾资料,说明历史上蝗灾是受到高度重视的。 C.汉代辞赋堆砌辞藻,逞博炫奇,是类书的早期胚胎,所以类书从最初就有辞藻华美 讲究形式的特点 D.就类书收录内容的广泛程度看,人们足能用其査找各类资料:査考事物源流、辑录 古书佚文、校勘古书文字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 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 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干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 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日:“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 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
具。每遇异说,往往博采诸书加以考证,内容之精博,足以杜佑《通典》抗衡,为研究宋史 提供不了很少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5.下列关于“类书”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将有关学术制度的史料编为“八书”,它是按类别归属事物的类书的开端。 B.《皇览》是规模宠大的类书,编纂于三国魏的黄初元年,是从经传中采集材料,历时 数年才完成的。 C.从六朝到清代,尤其是唐宋时期,类书跟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科举制度的盛行而发 展,类书大概已有六百余种。 D.类书最早起源于我国,它是为了汇辑资料、供人查阅而编纂的,是古代的文献宝库。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查考史实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从正史中查,然而正史材料分散,一事分见多处,反 倒不如查找类书便捷。 B.从《四库提要》类书小序可知,类书不属于经史子集任何一部,它内容广泛,从来 都是被当作工具书而使用的。 C.《册府元龟》是唐宋时期的大型类书,它引述史料多为整篇整节照录,因而使很多 珍贵史料得以保存。 D.王应麟编撰的《玉海》内容精博、考证严谨,保存了不少早已散佚的史料,所记述 的宋代掌故,大多是后来的史志未详说的。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类书内容广泛,尤其是一些大型类书,山包海汇,综合各类,是古代文献的宝库, 因而对今天文史研究有很高的价值。 B.《古今图书集成》中蝗灾部汇集了从周桓王开始到康熙止的三千年间各朝史书所载 的蝗灾资料,说明历史上蝗灾是受到高度重视的。 C.汉代辞赋堆砌辞藻,逞博炫奇,是类书的早期胚胎,所以类书从最初就有辞藻华美, 讲究形式的特点。 D.就类书收录内容的广泛程度看,人们足能用其查找各类资料:查考事物源流、辑录 古书佚文、校勘古书文字。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 高允,字伯恭,渤海人也。少孤夙.成,有奇度,清河崔玄伯见而异之,叹曰:“高子黄 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但恐吾不见耳。”年十余,奉祖父丧还本郡,推财与二 弟而为沙门,名法净。未久而罢。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终有所成,博通经史天 文术数,尤好《春秋公羊》。 世祖引允与论刑政,言甚称旨。因问允曰:“万机之务,何者为先?”是时多禁封良田, 又京师游食者众,允因言曰:“臣少也贱,所知唯田,请言农事。古人云:方一里则为田三
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干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 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干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日:“主上问我, 为首为讳乎?”允日:“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 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日:“如君言,诱我死, 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 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 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 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 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 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夙成,有奇度夙早 B.担笈负书,千里就业就业:求学 C.为首为讳乎 首:首先 D.不勤则亩损三斗 损:减少 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⑥ 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0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 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犯了受贿之罪,被世祖发觉,翟黑子向高允请求应对的办法,高允认为应该 实话实说,这样会免于判罪,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 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 的劝谏。 卷Ⅱ(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顷七十亩,百里则田三万七千顷。若勤之,则亩益三斗,不勤则亩损.三斗。方百里损益之率, 为粟二百二十二万斛,况以天下之广乎?若公私有储,虽遇凶年,复何忧哉?”世祖善之。 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辽东公翟黑子宠世祖,奉使并州,受布千匹,事寻发觉。黑子请计于允曰:“主上问我, 为首.为讳乎?”允曰:“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中书侍郎崔览、 公孙质等咸言首实罪不可测,宜讳之。黑子以览等为亲己,而反怒允曰:“如君言,诱我死, 何其不直!”遂绝于允。黑子以不实对,竟为世祖所疏,终获罪戮。 给事中郭善明,性多机巧,欲逞其能,劝高宗大起宫室。允谏曰:“昔太祖其所营立, 非因农隙,不有所兴。今建国已久,宫室已备,永安前殿足以朝会万国,西堂温室足以安御 圣躬,紫楼临望可以观望远近。若广修壮丽为异观者,宜渐致之,不可仓卒。计斫材运土及 诸杂役须二万人,丁夫充作,老小供饷,合四万人,半年可讫。古人有言:一夫不耕,或受 其饥;一妇不织,或受其寒;况数万之众?其所损废亦以多矣!推之于古,验之于今,必然 之效也。诚圣主所宜思量。”高宗纳之。(选自《魏书》,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孤夙.成,有奇度 夙:早 B.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就业:求学 C.为首.为讳乎 首:首先 D.不勤则亩损.三斗 损:减少 9.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能说明高允有远见的一组是 ①与论刑政,言甚称旨 ②遂除田禁,悉以授民 ③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④竟为世祖所疏 ⑤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⑥宜渐致之,不可仓卒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⑥ 10.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允针对当时禁封良田的弊端,通过数据说明它的危害,说服世祖解除田禁,将良 田还给百姓耕种。 B.翟黑子犯了受贿之罪,被世祖发觉,翟黑子向高允请求应对的办法,高允认为应该 实话实说,这样会免于判罪,说明高允是个忠诚明智之人。 C.翟黑子不听高允劝告,听信了崔览、公孙质等人的话,认为高允在诱骗他。因他向 皇上隐瞒罪过,被皇上杀了。 D.郭善明怂恿高宗大建宫殿,高允援古论今,说明大建宫殿的危害,高宗接受了高允 的劝谏。 卷 II(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①公帷幄宠臣,答诏宜实。又自告忠诚,罪必无虑。 ②昔太祖其所营立,非因农隙,不有所兴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郭 李攀龙 出郭随吾适,人家杜曲①边 溪流萦去马,山路入鸣蝉 禾黍殷秋②作,茅茨入昼眠。 可能祛物役,归买汶阳③田。 【注】①杜曲:地名。②殷秋∶深秋。③汶阳:汶上。《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1)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其后一句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 计分。)(5分) (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 渴望。这两句是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杜甫《登岳阳楼》) 子曰:“其身正 其身不正 (《论语》) 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水车 郭远辉 ①它不像一张犁要用的时候,挂在背上,赶着牛就走;它不像一担箩筐或是一担土箕 平凡得可以到处乱放;它甚至不像绝大多数的农具,总是低着头默不作声。它,是水车,但 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说它是车,是农耕诗人给它戴上的一顶桂冠它身上没有安装一个 轮子,它不但不能载货驮物,反而每一次从农家到水塘去车水,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扛着去。 可以说,它是我所见的所有农具中,做工最繁杂、力学原理和生产美学得到最充分融合的一 件农具。它总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②1980年,生产队将所有集体的生产工具分到各家各户,由于全队只有五辆水车,每户 人家都想要,队长只能以抓阄的形式来确定。母亲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大家先抓,留下最后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 郭 李攀龙 出郭随吾适,人家杜曲①边。 溪流萦去马,山路入鸣蝉。 禾黍殷秋②作,茅茨入昼眠。 可能祛物役,归买汶阳③田。 【注】①杜曲:地名。②殷秋:深秋。③汶阳:汶上。《论语•雍也》:“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 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1) 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其后一句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4 分) (2) 这首诗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 计分。)(5 分) (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 (李密《陈情表》) 《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 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2)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 。(《论语》) ,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凭箜篌引》)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水车 郭远辉 ①它不像一张犁,要用的时候,挂在背上,赶着牛就走;它不像一担箩筐或是一担土箕, 平凡得可以到处乱放;它甚至不像绝大多数的农具,总是低着头默不作声。它,是水车,但 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车,说它是车,是农耕诗人给它戴上的一顶桂冠。它身上没有安装一个 轮子,它不但不能载货驮物,反而每一次从农家到水塘去车水,都需要两个以上的人扛着去。 可以说,它是我所见的所有农具中,做工最繁杂、力学原理和生产美学得到最充分融合的一 件农具。它总有说不完的话,唱不完的歌。 ②1980 年,生产队将所有集体的生产工具分到各家各户,由于全队只有五辆水车,每户 人家都想要,队长只能以抓阄的形式来确定。母亲把机会让给别人,让大家先抓,留下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