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中 2011年高考冲刺热身卷(二 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吕东伟、张绍勇、朱建新审定教师:吕东伟 第Ⅰ卷(共30分) 说明 本试卷共8页,包括7道大题21道小题,共150分。其中前3道大题(10个小 题)为选择题。二、答题前清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二卷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爆料副对联摈(bng)弃针砭(bin)时弊 B.重迭别出心裁掂(dian)量 成绩斐(ei)然 C.痉挛仗义直言亲昵(ni) 半身不遂(sui) D.打蜡诺千金慰藉(je) 酩酊(ding)大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 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 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的竞赛。 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 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近来,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 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 B.学生如果看不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一味盲目模仿“考场满分作文”,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C.北京时间9月15日,中国排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原中国女排助理教练俞觉敏 接替王宝泉,执掌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 D.针对西南丰水地区今年为何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一问题,水利部负责人分析指出 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 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菱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②有的尚未插秧
河北唐山一中 2011 年高考冲刺热身卷(二) 语 文 试 题 命题教师:吕东伟、张绍勇、朱建新 审定教师:吕东伟 第Ⅰ卷(共 30 分) 说明:一、本试卷共 8 页,包括 7 道大题 21 道小题,共 150 分。其中前 3 道大题(10 个小 题)为选择题。二、答题前清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三、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做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四、考试结束后,将二卷答题纸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与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爆料 一副对联 摈.(bìng)弃 针砭.(biān)时弊 B.重迭 别出心裁 掂.(diān)量 成绩斐.(fěi)然 C.痉挛 仗义直言 亲昵.(nì) 半身不遂.(suí) D.打蜡 一诺千金 慰藉.(jiè) 酩酊.(dǐng)大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调研座谈时指出,要使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让 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 B.模拟辩论是目前世界上正在兴起的一种比赛项目,这是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 比赛,被称为剑拔弩张 ....的竞赛。 C.春暖花开,冰雪消融,江河日下 ....,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 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D.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 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来,对于谷歌未经合法授权擅自扫描收录使用中国作家作品的行为,引起了中国作家 们的强烈不满,为此,谷歌首次公开道歉。 B.学生如果看不到自身发展所具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一味盲目模仿“考场满分作文”, 那么就会变成束缚写作能力发展的枷锁。 C.北京时间 9 月 15 日,中国排协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原中国女排助理教练俞觉敏 接替王宝泉,执掌中国女排国家队主教练。 D.针对西南丰水地区今年为何出现百年不遇的严重干旱这一问题,水利部负责人分析指出, 降雨少、来水少、蓄水少是主要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 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 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 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 ② 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丶、“以吏为师ˆ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 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ˆ的文教政策 采取科举取土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 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ˆ制取土缺席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 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 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ˆ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 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土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 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 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③ 田里面积水盈盈 ④ 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 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 ⑥ 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 D.⑤②⑥①③④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 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 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什么建 树。但是,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会的持久安定,加上长期推行“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采取科举取士和以经术取士,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稳定家庭与社 会的伦理道德关系,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并且日渐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汉代形成的以经学作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继续推行之外,由于统治 阶级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提倡,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 入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范围。总体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 家庭的生产与生活也缺乏稳定性,所以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与汉代相比,相差甚远,尤其是 统治阶层受“九品中正”制取士缺席的影响,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袭 者,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难以入上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不在话下,由 此所造成的“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诗书教育日 渐衰落的局面。 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由于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 发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形成了以皇家宗室为主体的 贵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职文官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广大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平民家庭教育 的家教制度。这三类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清末,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治、道 德、家庭乃至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皇家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储君,所以皇太 子及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别的重视,乃至成为国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权性, 在措施上一是尽一切努力把全国图书搜集在皇家图书馆,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二是收买天下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三是建立一整套宫廷教师制度和完备的教学制 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于造就其子孙的德才学识,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官之道,所以 十分强调儒家经典的学习。自汉代推行以经术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来,经艺在官宦之家的家 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学习《礼》、《乐》、《诗》、《书》、《春秋》、 《论语》和《孝经》等。其家庭教师大多是当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从 师,或跟随父兄习业。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经济条件和文化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富商 大户或从事教育职业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术教育的,他们希冀其子弟通过读“圣贤书” 而成为做官人。但绝大多数平民百姓之家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要内容,在 道德教育上其内容与统治阶级所推行的封建纲常教化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孝悌之教。 5.关于“汉魏六朝家庭教育”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积极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文教政策,为家庭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汉朝家庭教育在内容上以经学为主,注重以三纲五常之教统治人们思想和以孝道之教 稳定家庭与社会的伦理道德关系。 C.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佛学、史学以及一些自然科学技艺及生产技艺等,也进入了家 庭教育范围,但不同阶层的家庭教育内容不尽相同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 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 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 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借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 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 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 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 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 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 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 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 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 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ˆ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③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 恐!故事,二干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 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 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 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 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 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 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毎迁徙易官,所到辄岀奇如此,以明示下为 不可欺者
D.魏晋南北朝时期“读书无用”的观念也渗透到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造成 家庭教育日渐衰落的局面。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尽管有由盛转衰的趋向,但是阶级性和等级性也日益明显起来, 家庭教育功能日渐强大,这使得封建社会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B.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呈现贵族家庭教育、官宦家庭教育、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三 足鼎立的态势。 C.汉魏六朝的家庭教育,一直沿续和发展到封建社会末期,在客观上对我国封建社会政 治、道德、家庭、社会秩序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皇家的教育主要围绕皇太子和诸王子展开,为此不惜垄断文化以作为皇家宗室的教材, 收买第一流的学者充任宫廷教师,建立宫廷教师制度和教学制度。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朝经艺之所以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为了培养子孙的 德才学识以满足官宦子弟参加经学考试和担任朝廷官职的需要。 B.汉魏六朝官宦子弟的家庭教育主要延请名儒进行教授,以传授儒家的经典典籍,灌输 儒家思想为主。 C.家境富裕并不意味着身份的高贵,许多富商之所以在家庭教育上比较注重儒术教育, 是希冀子孙能够取得一官半职,因为在当时官员的地位和身份在社会上处于高层。 D.除富商外的大多数平民百姓家教多以传授社会生活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主,在道德教育 上主要是孝悌之教。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 一 10 题。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是时,前 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 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 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 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 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 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 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移③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 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 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 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 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 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 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 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如此,以明示下为 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an):审判定罪。③旧时公文的一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④ 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⑥视事数年,大改 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 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 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 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 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卷Ⅱ(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1)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分)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分)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àn):审判定罪。③旧时公文的一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 著:显著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更:更改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论:论罪,判定罪行 D.正监以为博苟强 强:逞强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 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⑥视事数年,大改 其俗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 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 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 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 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卷Ⅱ(共 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⑴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⑵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 分)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4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苏洵《六国论》) (2)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塞上长城空自许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青楼梦好 (姜夔《扬州慢》) 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 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 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 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 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晩钟从红螺寺高墙 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 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 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 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 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⑤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 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 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 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 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 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 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 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 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⑥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 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 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 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 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 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⑦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 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⑴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 。 , , , 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苏洵《六国论》) ⑵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塞上长城空自许, 。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青楼梦好, 。(姜夔《扬州慢》) 五、(22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4—17 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 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 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 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 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 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 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 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 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 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⑤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 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 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 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 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 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 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 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 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⑥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 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 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 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 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 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⑦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 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