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排列的逆序数的方法: 法1:n个数的任一n元排列,先看数1,看有多少个比1大的数 排在1前面,记为m; 再看有多少个比2大的数排在2前面,记为m,; 继续下去,最后至数n,前面比n大的数显然没有, 记为mn=0; 则此排列的逆序数为T=m+m+.+m
计算排列的逆序数的方法: 法1:n个数的任一n元排列,先看数1,看有多少个比1大的数 排在1前面,记为 ; m1 再看有多少个比2大的数排在2前面,记为 ; m2 继续下去,最后至数n,前面比n大的数显然没有, = 0 ; 记为 m n 则此排列的逆序数为 = m1 + m2 ++ m n
法2:n元排列i,i2,.,in的逆序数 x(,.,)=数i后面比i,小的数的个数 +数i,后面比i,小的数的个数 十·· +数i后面比i小的数的个数 法3:(,i,.,)=数in前面比in大的数的个数 +数in,前面比in,大的数的个数 十 +数i,前面比i,大的数的个数
法2: n 元排列 n i ,i , ,i 1 2 的逆序数 (i 1 ,i 2 , ,i n ) = 数i 1 后面比i 1 小的数的个数 + 数i 2 后面比i 2 小的数的个数 + + 数 i n−1 后面比i n−1 小的数的个数 法3: (i 1 ,i 2 , ,i n ) = 数 i n 前面比i n 大的数的个数 + 数 i n−1 前面比i n−1 大的数的个数 + + 数i 2 前面比i 2 大的数的个数
例1: 求排列3,2,5,1,4的逆序数。 解:(法1)m=3,m2=1,m3=0,m=1,m=0 x(32514)=3+1+1=5 (法2)前→后 (32514)=2+1+2+0+0=5 (法3) 后→前 x(32514)=1+3+0+1+0=5 例2: 求排列4,5,3,1,6,2的逆序数。 t=9
例1: 求排列 3,2,5,1,4 的逆序数。 解:(法1) 3, m1 = 1, m2 = 0, m3 = 1, m4 = m5 = 0 (32514) = 3 + 1 + 1 = 5 (法2) (32514) = 2 + 1 + 2 + 0 + 0 = 5 前 → 后 (法3) 后 → 前 (32514) = 1 + 3 + 0 + 1 + 0 = 5 例2: 求排列 4,5,3,1,6,2 的逆序数。 = 9
对换 考虑,在1,2,3的全排列中 有3个偶排列:123,231,312 有3个奇排列:132,213,321 一般说来,在个数码的全排列中,奇偶排列各占一半 定义3:把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其余数码 不动,叫做对该排列作一次对换,简称对换。 将相邻的两个数对换,称为相邻对换
考虑,在 1,2,3 的全排列中 有 个偶排列: 有 个奇排列: 123,231,312 132,213,321 3 3 一般说来,在n个数码的全排列中,奇偶排列各占一半 定义3: 把一个排列中的任意两个数交换位置,其余数码 不动,叫做对该排列作一次对换,简称对换。 将相邻的两个数对换,称为相邻对换。 对换
定理1: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 (书p10定理1.2.1) 证明思路:先证相邻变换,再证一般对换。 定理2:n≥2时,n个数的所有排列中,奇偶排列各占 半,各为影个。 (书pl1定理1.2.2) 证明:设n个数的排列中, 奇排列有p个,偶排列有q个,则p十q=n! 对p个奇排列,施行同一对换, 则由定理1得到p个偶排列。(而且是p个不同的偶排列) 因为总共有q个偶排列,所以p≤q 所以p=9=3 同理I≤P
定理1: 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 (书p10定理1.2.1) 证明思路: 先证相邻变换,再证一般对换。 定理2: n 2 时,n个数的所有排列中,奇偶排列各占 一半,各为 2 n! 个。 (书p11定理1.2.2) 证明: 设n个数的排列中, 奇排列有 p 个,偶排列有q 个, 则 p+q=n! 对 p 个奇排列,施行同一对换, 则由定理1得到p 个偶排列。(而且是p个不同的偶排列) 因为总共有q 个偶排列,所以 p q 同理 q p 所以 2 n! p =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