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十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1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 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 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乡 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 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 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 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 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作为一个特殊的 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 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 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 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从大体上说,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 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 为可能。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在宋代以后。先秦时期的士主 要依附于贵族,如张仪、苏秦之辈,纵横捭阖,他们都很少与乡村基层发生关涉。 秦代不重文教,焚书坑儒,压制读书人,士人虽多散落在民间,但甚至连道德教 化的作用也谈不上。魏晋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读书人多集中在 世家大族。有些可以被当作乡贤的,其影响乡里也只限于道德教化方面 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 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最典 型的要数范仲淹,他晚年捐献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余亩,设立义庄,在 家族范围内进行慈善救助。为此他订立了义庄规矩,对米、绢、钱发放的对象 数量、方式等作了具体规定。后来吕大钧的《吕氏乡约》更是对乡民修身、立业 等行为和婚丧嫁娶等活动作了规范性要求。宋代是乡贤发展的重要阶段。钱穆先 生说,宋代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在“士大夫社会中逐渐萌茁”,这种自觉,就 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 天下的重任” 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 度逐渐流行,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以 来的基层社会自治化。而地方政府因人力、财力的困难,难以有效地组织公共工 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 清末民国,随着科举的废除,乡村的读书人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被阻断,只好走
江淮十校 2017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1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自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和乡 绅。宗族是由父系血缘关系而结成的组织,乡里是基于地缘关系而形成的组织, 乡绅是指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这三者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乡 贤是乡绅中的良绅,他们根植、立足于乡土社会,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影响、 作用于乡土社会,上利国家,下益乡民。他们有些人通过读书获得功名,走出乡 村,在外为官,但是在他们年老退休之后,选择了回乡养老。他们深受儒家礼仪 教化的熏陶,一向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即便是退隐在野,也不忘教化乡里,热 衷于地方公益事业,如设义田、修水利、办书院、赈灾民等等。作为一个特殊的 阶层,他们具有沟通地方政府与社会的权利和便利,对于地方政府的政策,亦可 以代表民众向州县官进言。同时,他们又经常是宗族长,维持着乡间社会的礼仪 和秩序。这样一个阶层,在乡村社会实践着儒家“进亦忧,退亦忧”的理念,维 系着乡村社会的秩序。 从大体上说,中国传统社会“皇权不下县”,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管理只到县一 级。这就为乡村社会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使得乡贤对于乡村的治理成 为可能。乡贤属于士阶层,其与乡村发生紧密联系在宋代以后。先秦时期的士主 要依附于贵族,如张仪、苏秦之辈,纵横捭阖,他们都很少与乡村基层发生关涉。 秦代不重文教,焚书坑儒,压制读书人,士人虽多散落在民间,但甚至连道德教 化的作用也谈不上。魏晋重门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读书人多集中在 世家大族。有些可以被当作乡贤的,其影响乡里也只限于道德教化方面。 直到隋唐科举制度的实施,才打破门阀对士阶层的垄断。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 宋代以后逐渐增多,他们构成了乡贤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地方事务中来。最典 型的要数范仲淹,他晚年捐献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余亩,设立义庄,在 家族范围内进行慈善救助。为此他订立了义庄规矩,对米、绢、钱发放的对象、 数量、方式等作了具体规定。后来吕大钧的《吕氏乡约》更是对乡民修身、立业 等行为和婚丧嫁娶等活动作了规范性要求。宋代是乡贤发展的重要阶段。钱穆先 生说,宋代有一种“自觉的精神”在“士大夫社会中逐渐萌茁”,这种自觉,就 是“那辈读书人渐渐自己从内心深处涌现出一种感觉,觉到他们应该起来担负着 天下的重任”。 随着明代“一条鞭法”和清代“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作为乡村基层的里甲制 度逐渐流行,国家将缴纳赋税的职能交给民间社会自行办理,由此形成了明清以 来的基层社会自治化。而地方政府因人力、财力的困难,难以有效地组织公共工 程、福利机构和教育设施等,乡村的组织及公共产品的提供很大程度上依靠乡贤。 清末民国,随着科举的废除,乡村的读书人通往上层社会的渠道被阻断,只好走
向城市,乡贤大量流失。一向以乡贤为精神领袖的乡民在文化层面也丧失了指引, 乡村道德水平急剧下降,其留下的文化真空很快被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宗教文化 所填补。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乡村社会急剧凋敝,基层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乡里、乡绅作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 素,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 B.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立足乡土,利用自 身的权利和便利,上利国家,下益乡民。 C.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 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D.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 之间的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大体上说,传统中国中央向地方派遣的官员到县级为止就不再有命官, 这就为多村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B.乡贤作为士阶层,参与乡村管理的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深,魏 晋时期对乡里的影响仅限于道德教化,宋时成为乡村管理的主体 C.隋唐时期,寒门子弟通过考试,有机会获得“士”的身份,参与国家 政治和地方事务,这些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渐增 D.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就可以说是宋代士大夫“自觉的精神”的反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参与地方事务的乡贤典型,范仲淹对家乡事务的参与仅限于宗族 内部;后来吕大均的《吕氏乡约》则超越了宗族的范畴。 B.明清以来,由于基层社会自治化程度提高,再加上地方政府人力、财 力上的困难,乡贤在乡村治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是传统乡贤流失的原因之一。科举制度 废除之后,乡村读书人为了寻求发展的途径,只好走向城市 D.随着乡贤的流失,乡民失去文化引领,乡村治理失效,乡村社会凋敝, 基层社会动荡,以致乡村的文化空间被外来文化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时以殿工, 矿税使四岀,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 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 停俸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 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 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 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 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迹,托言永遣, 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
向城市,乡贤大量流失。一向以乡贤为精神领袖的乡民在文化层面也丧失了指引, 乡村道德水平急剧下降,其留下的文化真空很快被外来文化尤其是外来宗教文化 所填补。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乡村社会急剧凋敝,基层社会变得动荡不安。 (摘自胡彬彬《古代乡贤与乡村治理》,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族、乡里、乡绅作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乡村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 素,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社会秩序。 B.有官职或功名的地方士绅以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立足乡土,利用自 身的权利和便利,上利国家,下益乡民。 C.有些在外为官的乡贤,在年老退休返乡之后,施行乡民教化,积极参 与地方事务,维护乡村社会的秩序。 D.乡贤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具有社会责任感,他们作为政府和基层民众 之间的中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大体上说,传统中国中央向地方派遣的官员到县级为止就不再有命官, 这就为多村的自我管理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B.乡贤作为士阶层,参与乡村管理的程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深,魏 晋时期对乡里的影响仅限于道德教化,宋时成为乡村管理的主体。 C.隋唐时期,寒门子弟通过考试,有机会获得“士”的身份,参与国家 政治和地方事务,这些由科举进入仕途的人在宋代以后渐增。 D.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就可以说是宋代士大夫“自觉的精神”的反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作为参与地方事务的乡贤典型,范仲淹对家乡事务的参与仅限于宗族 内部;后来吕大均的《吕氏乡约》则超越了宗族的范畴。 B.明清以来,由于基层社会自治化程度提高,再加上地方政府人力、财 力上的困难,乡贤在乡村治理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C.清末科举制度的废除,可以说是传统乡贤流失的原因之一。科举制度 废除之后,乡村读书人为了寻求发展的途径,只好走向城市。 D.随着乡贤的流失,乡民失去文化引领,乡村治理失效,乡村社会凋敝, 基层社会动荡,以致乡村的文化空间被外来文化占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7 题。 余懋衡,字持国,婺源人。万历二十年进士。除永新知县。征授御史。时以殿工, 矿税使四出,骄横。懋衡上疏言:“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 稍增田赋,共襄殿工。今避加赋之名,而为竭泽之计,其害十倍于加赋。”忤旨, 停俸一年。 巡按陕西。税监梁永辇私物于畿辅,役人马甚众。懋衡奏之。永大恨使其 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 争论永帝皆不省。永虑军民为难,召亡命擐甲自卫。御史王基洪声言永必反,具 陈永斩关及杀掠吏民状。巡抚顾其志颇为永讳,永乃藉口辨。帝疑御史言不实。 而咸宁、长安二知县持永益急。永党王九功辈多私装,恐为有司所迹,托言永遣, 乘马结阵驰去。县隶追及之华阴,相格斗,已皆被系,懋衡遂以反逆闻。永窘甚
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撤还,关 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 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 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 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明年十月 再授前职。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奷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 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余懋衡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 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 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 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 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 ,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 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 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 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税监粱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 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对立的很厉害,梁永爪牙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朝荐, 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功担任南京吏部尚书, 但懋衡极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回到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増田赋,共襄殿工。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8-9题。 立秋日祷两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① 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爪牙尽亡,独纲在,乃教永诬劾咸宁知县满朝荐,朝荐被逮。永不久亦撤还,关 中始靖。懋衡寻以忧归。起掌河南道事。擢大理右寺丞,引疾去。 天启元年,起历大理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与尚书张世经共理京营戎政。 进右副都御史,改兵部右侍郎,俱理戎政。三年八月,廷推南京吏部尚书,以懋 衡副李三才;推吏部左侍郎,以曹于汴副冯从吾。帝皆用副者。大学士叶向高等 力言不可,弗听。懋衡、于汴亦以资后三才等,力辞新命,引疾归。明年十月, 再授前职。懋衡以珰势方张,坚卧不起。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 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崇祯初,复其官。 (选自《明史•余懋衡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 蛊/遂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B.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 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C.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上 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D.永大恨/使其党乐纲贿/膳夫毒懋衡/再中毒/不死/拷膳夫获所予贿及余蛊/遂 上疏极论永罪/言官亦争论永/帝皆不省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里巷”有乡邻之意。“里”是古代居民区名,一里所含居民家数,说法不 一,历代也有变化。《周礼》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的记载。 B.“畿”,指古代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来多指京城管辖的地区, “京畿”“畿辅”都指京城附近地区。 C.“忧归”是指因父母丧事,回乡守丧。在古代父母去世后,子女按礼须持丧 三年,任官者必须离职,表达当事人对已故父母的崇敬和不舍。 D.“祟祯”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年号纪年从汉武帝 开始,此后,新皇帝即位,都要确定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崇祯帝等都是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余懋衡在御史任上,因上奏被朝廷派往各地的矿税使骄横无礼骚扰百姓一事, 而被认定违背圣旨,停发了一年俸禄。 B.税监粱永役使众多人马搬运个人财产到畿辅,余懋衡和王基洪等御史官先后 把这件事上奏皇帝弹劾梁永,但皇帝怀疑御史的话不真实。 C.咸宁知县和梁永对立的很厉害,梁永爪牙乐纲指使梁永诬陷咸宁知县朝荐, 朝荐随后被逮捕,不久梁永也被撤回朝廷,关中才安定下来。 D.皇帝不听大学士叶向高的规劝,任命第二人选的余懋功担任南京吏部尚书, 但懋衡极力推辞新的任命,最后不得不称病回到家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与其骚扰里巷,榷及鸡豚,曷若明告天下,稍增田赋,共襄殿工。 (2)既而奸党张讷丑诋讲学诸臣,以懋衡、从吾及孙慎行为首,遂削夺。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 8-9 题。 立秋日祷两宿灵隐寺同周徐二令① 苏轼 百重堆案掣身闲,一叶秋声对榻眠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注】①1073年立秋日,被贬杭州通判的苏轼奉知府之命带领县令用邠 和徐畴求雨,作此诗。 8.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5分) 9.本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表现琵琶曲的强 大感染力,从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诗句是“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愿与神仙为伴、与明月长存的诗句是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丨 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诗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老人与井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 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妺一样好,和气 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 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 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 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 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 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 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床下雪霜侵户月,枕中琴筑落阶泉。 崎岖世味尝应遍,寂寞山栖老渐便。 惟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 【注】①1073 年立秋日,被贬杭州通判的苏轼奉知府之命带领县令用邠 和徐畴求雨,作此诗。 8.诗歌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何特色?请简要赏析。(5 分) 9.本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诗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表现琵琶曲的强 大感染力,从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技艺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愿与神仙为伴、与明月长存的诗句是 “ , ”。 (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 事物的发展规律的诗句是“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老人与井 掌灯时分,瞎伯划拉着他那根光亮的导盲棍摸到黑牛家里。 瞎伯有事没事最喜欢到黑牛家里去,拉拉家常、谈谈天,喝一杯黑牛采制的清茶。 瞎伯说,黑牛,你晓得吧,我们村里以前有一口老井的,叫善卷古井。 黑牛说,晓得晓得,我小时候听爷爷说过,说是一个叫善卷的古人,他看到春夏 天枉水河河水浑浊,人们喝了就生病,就带领大家挖了一口井。是吧? 瞎伯说,善卷是神仙下凡呢,什么都懂。他对乡里的人像兄弟姐妹一样好,和气 得很。本事很大,皇帝都要向他求助,问他治理国家的办法! 黑牛笑道,瞎伯,你讲得神气活现,好像见过他一样。 瞎伯说,我没见过善卷,我见过他挖的井呀,那时的井台用桃花石砌的,周围又 用桃花石铺了地面。我和小伙伴们在孤峰岭上砍柴,口渴了就跑到井边,趴在井 边咕噜咕噜喝水,那水真甜呀! 黑牛说,瞎伯,你今天总讲井呀井呀干什么呢? 瞎伯不做声,从怀里摸索出一个布包,黑牛,我这里有一万多块钱,你帮我请人 打一口井吧! 黑牛急了,瞎伯!你攒几个钱容易吗?花光了以后的日子怎么过?你要打一口井 干什么呢!吃水还是我来帮你挑呀! 你别管,黑牛,我就想再尝尝古井里的水,我要你打你就打。 瞎伯把话说得很坚决,怎么劝阻都没用。黑牛只好说,那好吧,瞎伯。 第二天就开始打井了。瞎伯用导盲棍点点戳戳到一个地方说,黑牛,这地方就是 老井的位置,就在这儿掏吧。 挖了三天,就传来了黑牛兴奋的喊叫声,瞎伯,真如你讲的,一下就挖到了老井, 才下去不到二十米,就出了水呢。 瞎伯急急忙忙敲着棍子来到井边,黑牛,快舀一瓢给我尝尝。 黑牛舀了一瓢水给瞎伯。 瞎伯喝了一口,含在嘴里,久久地品着。 瞎伯摇了摇头,黑牛,你欺我是瞎子是不是?这是孤峰岭上的山泉水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去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 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 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 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 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 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后,从古井 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年第14期,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暗示了时代背景,交代了时间,引出了人 物,“划拉”“摸”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B.小说中安排的善卷古井的故事,既增添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 也表明了瞎伯希望像善卷一样为村民谋福利,以此回报村民。 C.黑牛遵从老人的心愿,用老人的钱打了一口井,“瞎伯的小屋里充满 了欢声笑语”表现了井打好后村民的喜悦之情 D.村民们认为瞎伯为他们打了一口井,足以报答他们多年来对瞎伯的照 顾之情,所以他们表示买管子的钱各家自己来出。 (2)小说以“打井”为枢纽衔接情节、连接人物,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4分) (3)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 谈谈你的看法。(6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他有诚挚广大的爱
黑牛说,我骗你干什么?不信你丢一个石子下去试试。 瞎伯果真摸了一个小石子丢下了井。听到扑通一声水响,瞎伯笑了。 瞎伯说,黑牛,你帮我把其他的乡邻都喊过来一起吃晚饭吧,要庆祝呢! 太阳一偏西,大家陆陆续续地来了。来的人都给瞎伯道喜,瞎伯乐得白胡子一抖 一抖。 这个黄昏,瞎伯的小屋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菜每家都带来了一些,合在一起,满满一大桌。 男人喝着德山老酒,女人也喝,瞎伯也端起了酒杯。 瞎伯说,黑牛,井打好了,剩下的钱你去买一些管子,一家一家把水抽过去。 大家说,瞎伯,剩下的钱你自己收好,买管子每家自己管吧。 瞎伯说,黑牛,我十几岁就瞎了,这辈子全靠你们这些乡邻照顾,要不,我这瞎 老头哪有这么好的日子!我不能忘本哪,就做这么一点点好事,也算是对大家的 报答吧。我晓得我的日子不多了,我走了,麻烦大家把我埋进土就行,不许用太 多的钱,黑牛,你要是不依我的,我就在你梦里来找你。 大家都哈哈地笑起来,一边举杯干酒。 瞎伯也许醉了,睡到第二天中午还没有起来。 黑牛从屋梁上爬了进去。 瞎伯已经睡了过去,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把瞎伯抬上了山,黑牛用瞎伯留下的钱请了一个专业打井队。打井的人用洛阳铲 在新井三米远的地方探到了老井的位置。 一层一层的土起上来,露出了古老的井壁。再往下,堵住的泉眼打开了,清亮的 水涌上来,水花翻开着,像一朵一朵百合。 黑牛从开始打的井里起上来一只盛水的大木桶,这是蒙骗瞎伯的。然后,从古井 里打上来一桶水,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围在井边的乡邻都屏住呼吸,抿了一口。 水甜甜的,润润的,像甘露。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4 年第 14 期,有删改)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自然段是故事的开端,暗示了时代背景,交代了时间,引出了人 物,“划拉”“摸”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 B.小说中安排的善卷古井的故事,既增添了小说的神秘色彩和趣味性, 也表明了瞎伯希望像善卷一样为村民谋福利,以此回报村民。 C.黑牛遵从老人的心愿,用老人的钱打了一口井,“瞎伯的小屋里充满 了欢声笑语”表现了井打好后村民的喜悦之情。 D.村民们认为瞎伯为他们打了一口井,足以报答他们多年来对瞎伯的照 顾之情,所以他们表示买管子的钱各家自己来出。 (2)小说以“打井”为枢纽衔接情节、连接人物,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4 分) (3)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意蕴丰富,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 谈谈你的看法。(6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他有诚挚广大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