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十校2015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 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 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 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 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 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 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 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 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 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 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 “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 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 元前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 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 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 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 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 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 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 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 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 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 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 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 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 想像世界的髙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 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 “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 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 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 陶东风《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有改动) 1.下列关于“深刻的虚无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江南十校 2015 届高三期末大联考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 1 页至第 6 页,第Ⅱ卷第 7 页至第 8 页。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 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 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中国犬儒主义的 创始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了犬儒精神而显得俗不可耐。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犬儒主义言论,体现 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鸵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 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处”,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 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 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则奉 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 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现实的 “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 成了犬儒式的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 元前 5 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 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之。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 的变化,但是其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 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 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 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 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 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 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 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 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表现 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 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 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庄子的确算得上是当今中 国精神界的导师,它应和了当今中国的普遍的社会冷漠,试图通过内心的所谓 “宁静”来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奈。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所导致的只能是全社会的犬儒主义, 它或许能够培育出一批不问世事的逍遥派,却永远不可能培养出积极参与的现代 公民。这难道是我们需要的吗? (陶东风《目前的中国不需要庄子精神》,有改动) 1.下列关于“深刻的虚无主义”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A.“深刻的虚无主义”对现实不抱希望,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 B.“深刻的虚无主义”对待现实世界既强烈不满,又主动认同 C.“深刻的虚无主义”既怀疑现实,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D.“深刻的虚无主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或表现为装疯卖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文的总体思路是先总后分再总,首段总领,末段总括,中间三段分述 B.第二段承接首段,解剖庄子的“自由精神”,指出其“犬儒主义”实质 C.三、四两段对“犬儒主义”作平行式分析,并与庄子的人生哲学联系起来。 D.第五段着重阐明庄子人生晢学的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应该说“不”。 3.下列观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庄子的“自由精神”俗不可耐,部分内容有相互矛盾之处,体现了“鸵鸟智 慧 B.“庄子精神”既强调人要背离世俗,又要不问现实是非,主张“识时务者为 俊杰 C.“庄子精神”在当今中国一定范围内的走红与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有内在联 系 D.“犬儒主义”让中国人试图通过自己内心的“宁静”采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 废而邪道兴,于是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 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 法,其辞微而指薄,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 不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 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②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 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 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 合谪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 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 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 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痒序 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 名③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 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蚧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陵迟:衰颓。③刑名:刑罚
A.“深刻的虚无主义”对现实不抱希望,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 B.“深刻的虚无主义”对待现实世界既强烈不满,又主动认同。 C.“深刻的虚无主义”既怀疑现实,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 D.“深刻的虚无主义”可能表现为死气沉沉或表现为装疯卖傻。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全文的总体思路是先总后分再总,首段总领,末段总括,中间三段分述。 B.第二段承接首段,解剖庄子的“自由精神”,指出其“犬儒主义”实质。 C.三、四两段对“犬儒主义”作平行式分析,并与庄子的人生哲学联系起来。 D.第五段着重阐明庄子人生哲学的流行带来的严重后果,我们应该说“不”。 3.下列观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 分)() A.庄子的“自由精神”俗不可耐,部分内容有相互矛盾之处,体现了“鸵鸟智 慧”。 B.“庄子精神”既强调人要背离世俗,又要不问现实是非,主张“识时务者为 俊杰”。 C.“庄子精神”在当今中国一定范围内的走红与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有内在联 系。 D.“犬儒主义”让中国人试图通过自己内心的“宁静”采掩盖现实生活中的无 奈。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 废而邪道兴,于是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后乐 正,《雅》、《颂》各得其所。世以混浊莫能用,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 法,其辞微而指薄,后世学者多录焉。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 不见。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 时独魏文侯好学,后陵迟②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 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 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义从此缺焉。陈涉起匹夫,驱瓦 合谪戍,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 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 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夫齐鲁之间于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 后诸儒始得修其经义,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痒序 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 名③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 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 而公孙弘以《春秋》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节) [注]①功令: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②陵迟:衰颓。③刑名:刑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修起礼乐修起:整理 B.小者友教士大夫友:结交 C.及至秦之季世季世:末世,末年 D.夫齐鲁之间于文学文学:文学作品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世以混浊莫能用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学者独不废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讲习大射乡饮之礼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有进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汉王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虽然当时天下战乱 尚未止息,但是儒生们也能够被选为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 B.司马迁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总是 禁不住发出慨叹,由此自然地引出了对几百年儒学兴衰的回顾 C.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受排斥,最终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 不过此前齐鲁一带,孟子、荀子等人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D.到高祖皇帝刘邦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而当时鲁围中的儒生们仍在讲 诵经书演习礼乐,这体现了古代圣人的风范和鲁地的社会风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6分) 译文: (2)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4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霹,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8.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然秦以区区之地,(1),(2),百有余年矣;(3),(4),(4) (5),(6),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乙:(1),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于是修起礼乐 修起:整理 B.小者友教士大夫 友:结交 C.及至秦之季世 季世:末世,末年 D.夫齐鲁之间于文学 文学:文学作品 5.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世以混浊莫能用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B.学者独不废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讲习大射乡饮之礼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有进者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西汉王朝建立后,儒生们开始获得重新研究经学的机会。虽然当时天下战乱 尚未止息,但是儒生们也能够被选为朝官,大部分很快得到重用。 B.司马迁阅读朝廷考选学官的法规,读到广开勉励学官兴办教育之路时,总是 禁不住发出慨叹,由此自然地引出了对几百年儒学兴衰的回顾。 C.战国时期天下群雄并争,儒学已受排斥,最终在秦始皇手中遭受灭顶之灾, 不过此前齐鲁一带,孟子、荀子等人凭自己的学说显名于当世。 D.到高祖皇帝刘邦杀死项籍,率兵包围了鲁国,而当时鲁围中的儒生们仍在讲 诵经书演习礼乐,这体现了古代圣人的风范和鲁地的社会风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6 分) 译文: (2)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4 分)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霹,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8.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手法,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 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然秦以区区之地,(1) ,(2) ,百有余年矣;(3) ,(4),(4) ; (5) ,(6),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乙:(1) ,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3),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岩扉松径长寂寥,。(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 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手,一支枪,百发百中,是军中出名的枪王。他的枪弹,从没虚发 将军命令,你的任务就是埋伏在暗处,监视著阅兵广场,严防敌人破坏。记住 据内线报告,敌人的那名神枪手就潜伏在城里。 他听后,脸上的肌肉不自觉地一动。对于那个家伙,他太熟悉了,那是一个有着 鹰一样的眼睛、熊一般身躯的家伙。曾经,他们相遇过,都同时躲避对方,又同 时射击,又在同一时间受伤。这是他狙击生涯的耻辱。 他暗暗发誓,小子,这次,我要让你有去无回,否则,我这“枪王”算是白当了。 他感觉到自己浑身发热,枪也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蠢蠢欲动 很快,他在阅兵广场找了一个地方,隐伏下来。他知道,对手不动手则已,动手, 就一定会选这个地方:人多,嘈杂,一旦得手,容易脱身。 他隐伏的地方,就是广场旁的一座摇摇欲坠的高塔 这座塔,在炮火的轰击下,已经垮塌了半边,另一边也在风中苟延残喘,好像随 时都会垮掉。这样最好,谁也不会想到,在这祥一个随时都会倒塌的地方,会有 支枪,正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广场的一切 他老奸巨猾地笑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再妙不过了的。 他找了一个三面是砖墙,另一面面对广场的地方,用破席子做好伪装,然后藏在 里面,悄悄地用望远镜观察起四周的动静,开始履行一个狙击手的职责 狙击手,意志如钢,心硬如剑,狠毒如蛇,简言之,是战争的武器,枪炮的灵魂。 狙击手虽不是枪炮铸造的,可比枪炮还要冰冷,坚硬 他,在冰冷的观察中等待,等待着另一个狙击手,一个给他带来过耻辱纪录的狙 击手。 进城仪式正在紧张地进行,旗帜招展,鼓角齐鸣,口号声如雷贯耳,正在向广场 这边行进。他能想象得到,将军正骑在马上,招手致意 他的汗流了下来,到现在,他还没有发现那个人的影子,那个有著鹰一样眼睛的 人 他转动著望远镜,手心都是汗。他怕,怕就在这一刻,敌人的枪会打破宁静,先 发制人。 突然,他的望远镜停住了,在他的视线里,一个潜伏的黑影,熊一般壮实,正隐 藏在广场右角一个残破的角落里,身上盖了一些稻草,伪装得很好。如果不是那 人也在拿著望远镜观察,是很难被发现的 同一时间,他发现,对方的望远镜也对准了自己。他心里一惊,忙抓起枪。对方, 也在这一刻抓起了枪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 (3)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4)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向人性敬礼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 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 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 他是一名神枪手,一支枪,百发百中,是军中出名的枪王。他的枪弹,从没虚发。 将军命令,你的任务就是埋伏在暗处,监视著阅兵广场,严防敌人破坏。记住, 据内线报告,敌人的那名神枪手就潜伏在城里。 他听后,脸上的肌肉不自觉地一动。对于那个家伙,他太熟悉了,那是一个有着 鹰一样的眼睛、熊一般身躯的家伙。曾经,他们相遇过,都同时躲避对方,又同 时射击,又在同一时间受伤。这是他狙击生涯的耻辱。 他暗暗发誓,小子,这次,我要让你有去无回,否则,我这“枪王”算是白当了。 他感觉到自己浑身发热,枪也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蠢蠢欲动。 很快,他在阅兵广场找了一个地方,隐伏下来。他知道,对手不动手则已,动手, 就一定会选这个地方:人多,嘈杂,一旦得手,容易脱身。 他隐伏的地方,就是广场旁的一座摇摇欲坠的高塔。 这座塔,在炮火的轰击下,已经垮塌了半边,另一边也在风中苟延残喘,好像随 时都会垮掉。这样最好,谁也不会想到,在这祥一个随时都会倒塌的地方,会有 一支枪,正在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广场的一切。 他老奸巨猾地笑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再妙不过了的。 他找了一个三面是砖墙,另一面面对广场的地方,用破席子做好伪装,然后藏在 里面,悄悄地用望远镜观察起四周的动静,开始履行一个狙击手的职责。 狙击手,意志如钢,心硬如剑,狠毒如蛇,简言之,是战争的武器,枪炮的灵魂。 狙击手虽不是枪炮铸造的,可比枪炮还要冰冷,坚硬。 他,在冰冷的观察中等待,等待着另一个狙击手,一个给他带来过耻辱纪录的狙 击手。 进城仪式正在紧张地进行,旗帜招展,鼓角齐鸣,口号声如雷贯耳,正在向广场 这边行进。他能想象得到,将军正骑在马上,招手致意。 他的汗流了下来,到现在,他还没有发现那个人的影子,那个有著鹰一样眼睛的 人。 他转动著望远镜,手心都是汗。他怕,怕就在这一刻,敌人的枪会打破宁静,先 发制人。 突然,他的望远镜停住了,在他的视线里,一个潜伏的黑影,熊一般壮实,正隐 藏在广场右角一个残破的角落里,身上盖了一些稻草,伪装得很好。如果不是那 人也在拿著望远镜观察,是很难被发现的。 同一时间,他发现,对方的望远镜也对准了自己。他心里一惊,忙抓起枪。对方, 也在这一刻抓起了枪
可是,双方的枪都没有响:在他们的瞄准镜之间,同时晃动著一个人,一个五六 岁的孩子,正举著气球,笑著,跑著,把所有的幸福和稚气,都抛洒到阳光中、 空气中 谁先动手,谁就会抢得先机,就可能让另一个人从此失去还手的机会。可是,首 先,得打倒那个孩 他们都没动,都在等待著,在窒息的沉闷中等待著 他们没有忘记,枪,是生命的守护神。军人,是枪的灵魂、人性的保护者 同时,他们也都知道,这样的沉默,对狙击手来说,是致命的。 但,双方的枪都在这一刻为一个花朵般美丽的生命沉默了。 孩子终于被一个妇女拉走,他本能地一个翻滚,躲避著,对面并没有枪声。他抬 起头,再望过去,那边,早已没有了那位狙击手的影子。他飞快地跑下高塔,冲 向对面,来到那个人埋伏的地方。在那儿,他看到除了一地揉碎的烟末之外,什 么也没有。 那人显然在矛盾中挣扎了很久,然后,见自己已经暴露,不得不停止了这次暗杀 行动 他知道,那人本来是有机会的,只需一枪打倒小孩,再迅速地发射第二枪,一切 都可解决,可那人没有。 对着那块空地,他默默地举起手,默默地,行了个庄重的军礼,说:“兄弟,你 是个真正的军人,哥们儿佩服你 他不知道,在暗处,一个人也在默默地行礼,向他。然后,转过身,离开了,阳 光照在那张坚毅的脸上,一双鹰一样的眼闪闪发光 11.“他听后,脸上的肌肉不自觉地一动”,为什么“他”脸上的肌肉会不自觉 地动?(4分) 答 12.“狙击手”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强调狙击手比枪炮还要冰冷、坚 硬?(6分) 答 13.“他们都没动,都在等待着,在室息的沉闷中等待着”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你觉得“他们”此时在考虑什么?(6分) 答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应该忠于职守;也有人说,这 篇小说的主题是人性至上。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阐述。(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忏悔/阡陌驰骋/聘请是否/臧否角逐/角色 B.蓬蒿/竹篙信誉/誊写湖泊/停泊降解/押解 C.沦落/纶巾菲薄/诽谤识别/款识弯曲/曲调 D.贬谪/嫡系不懈/邂逅着实/衣着挫折/折本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平添肄业关怀备至贸然行事 B.膏盲凄惋急不遐择美轮美奂 C.更迭商贾拾人牙慧突如奇来 D.坐镇蛊惑披星戴月额首称庆
可是,双方的枪都没有响:在他们的瞄准镜之间,同时晃动著一个人,一个五六 岁的孩子,正举著气球,笑著,跑著,把所有的幸福和稚气,都抛洒到阳光中、 空气中。 谁先动手,谁就会抢得先机,就可能让另一个人从此失去还手的机会。可是,首 先,得打倒那个孩子。 他们都没动,都在等待著,在窒息的沉闷中等待著。 他们没有忘记,枪,是生命的守护神。军人,是枪的灵魂、人性的保护者。 同时,他们也都知道,这样的沉默,对狙击手来说,是致命的。 但,双方的枪都在这一刻为一个花朵般美丽的生命沉默了。 孩子终于被一个妇女拉走,他本能地一个翻滚,躲避著,对面并没有枪声。他抬 起头,再望过去,那边,早已没有了那位狙击手的影子。他飞快地跑下高塔,冲 向对面,来到那个人埋伏的地方。在那儿,他看到除了一地揉碎的烟末之外,什 么也没有。 那人显然在矛盾中挣扎了很久,然后,见自己已经暴露,不得不停止了这次暗杀 行动。 他知道,那人本来是有机会的,只需一枪打倒小孩,再迅速地发射第二枪,一切 都可解决,可那人没有。 对着那块空地,他默默地举起手,默默地,行了个庄重的军礼,说:“兄弟,你 是个真正的军人,哥们儿佩服你。” 他不知道,在暗处,一个人也在默默地行礼,向他。然后,转过身,离开了,阳 光照在那张坚毅的脸上,一双鹰一样的眼闪闪发光。 11.“他听后,脸上的肌肉不自觉地一动”,为什么“他”脸上的肌肉会不自觉 地动?(4 分) 答: 12.“狙击手”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强调狙击手比枪炮还要冰冷、坚 硬?(6 分) 答: 13.“他们都没动,都在等待着,在窒息的沉闷中等待着”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你觉得“他们”此时在考虑什么?(6 分) 答: 14.有人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人应该忠于职守;也有人说,这 篇小说的主题是人性至上。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阐述。(8 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 84 分) 四、(24 分) 15.下列四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忏悔/阡陌 驰骋/聘请 是否/臧否角逐/角色 B.蓬蒿/竹篙 信誉/誊写 湖泊/停泊降解/押解 C.沦落/纶巾 菲薄/诽谤 识别/款识弯曲/曲调 D.贬谪/嫡系 不懈/邂逅 着实/衣着挫折/折本 1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 () A.平添 肄业 关怀备至 贸然行事 B.膏盲 凄惋 急不遐择 美轮美奂 C.更迭 商贾 拾人牙慧 突如奇来 D.坐镇 蛊惑 披星戴月 额首称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