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教育发展联合体2015届高三第一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古代汉语的诞生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与战争、移民和贸易运动密切 相关。早在上古时代,语言就放弃了自我封锁的围城。商朝信奉的“帝”,其发 音、字形和语义,完全源于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周朝所信奉的“天”,源于突厥 语的天神。这两个核心价值语词,犹如两面髙蹈飞扬的旗帜,向我们显示着语言 的开放性一一汉语是一个向世界洞开语言大门的悠久体系 ②跟庄严的国家语言相比,区域方言的形成,表现出更大的开放和吸纳特征。有 研究者指出,北京话中残留着部分羯胡语,如丫头、屯儿、胡同、窟窿、烧卖等, 吴语地名中保留着大量来自阿尔泰语系的“遗产”,包括它的语法、基本词汇和 语音等等。现在的上海俚语里也包含大量洋泾浜英语“成果”,如门槛精、戆大、 赤佬、瘪三、大班、发嗲、噱头等,这种基于殖民地语境的皮钦语,一百多年来 始终是上海城市方言的核心部分。 ③现代汉语的组建,同样有赖于日语对白话文运动的“赞助”。明治维新时期, 汉化后的日语出现了剧烈的自我更新,它对传统汉语进行语词重构,借此表达西 方近现代学术概念。如果没有日语的大规模反哺,白话文运动或将声势微弱得多 因为在废除文言文之后,当时的汉民族自有的民间口语体系,只能用于形而下的 日常生活,很难营造精神和思想的现代化场景。新文化运动的案例足以表明,正 是门户的全面开放,点燃语言的活力,推动了汉语的转型和进化。 ④只要观察一下语言的变迁史,就会发现,语言体系一直具有强悍的自我过滤机 制,会以一种温和的集体遗忘模式,淘汰那些失效的语词。这意味着语言会利用 时间效应来进行自我筛选和自我净化。只有数量很少的新语词能够穿越这种“时 间筛子”,成为上一历史时段的“舌尖遗产”。 ⑤在今天的语言竞赛中,互联网语言显示岀强大的繁殖能力。近年来,汉语互联 网平均每天以诞生17.5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繁殖,同时,它也以每天淘汰9 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清洗。新词组、新句式和新语体更是大量疯长,犹如春风野 草,对传统汉语构成犀利的挑战。但绝大多数新鲜出炉的语言事物,缺乏足够的 阳寿,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它们在互联网上喧嚣数日或数月,而后便销声 匿迹,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仅以2005年为例,当年流行的“笔迷”“花苞 裙”“猫抓病”之类的红词,今天已经无人问津。 ⑥语言伦理问题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语言上的自我审查,通常用于脏词清 洗,它旨在把那些“不良语词”阻挡在词典、公开印刷物、广播电视等媒体之外 这种伦理检查在西方源于罗马教廷,以后则转化为政府和法庭的管制使命。例如, 英国在上世纪20年代査禁作家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査泰莱夫人的情人》,其中 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它的情色描写“有伤风化”,而且还因其含有大量“脏词”。 世界各地都曾有过此类语言净化运动,当然若过分严厉,会伤害语言活力和思想 表达的自由,甚至对文学和艺术的生长造成伤害。 ⑦然而,语言的双面性在于,当暴力化的脏词大肆入侵语言系统时,它也会对文 化肌体产生严重腐蚀,令其走向活力的反面,最终成为汉语的罩门和死穴。在这 方面,互联网已向我们出示了恶化的征兆,“脏词”的蔓延和流行需要警惕。 (摘自《人民日报》2014年7月22日23版,略有删改)
安徽省江淮教育发展联合体 2015 届高三第一卷 语文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共 66 分)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古代汉语的诞生史,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与战争、移民和贸易运动密切 相关。早在上古时代,语言就放弃了自我封锁的围城。商朝信奉的“帝”,其发 音、字形和语义,完全源于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周朝所信奉的“天”,源于突厥 语的天神。这两个核心价值语词,犹如两面高蹈飞扬的旗帜,向我们显示着语言 的开放性——汉语是一个向世界洞开语言大门的悠久体系。 ②跟庄严的国家语言相比,区域方言的形成,表现出更大的开放和吸纳特征。有 研究者指出,北京话中残留着部分羯胡语,如丫头、屯儿、胡同、窟窿、烧卖等, 吴语地名中保留着大量来自阿尔泰语系的“遗产”,包括它的语法、基本词汇和 语音等等。现在的上海俚语里也包含大量洋泾浜英语“成果”,如门槛精、戆大、 赤佬、瘪三、大班、发嗲、噱头等,这种基于殖民地语境的皮钦语,一百多年来, 始终是上海城市方言的核心部分。 ③现代汉语的组建,同样有赖于日语对白话文运动的“赞助”。明治维新时期, 汉化后的日语出现了剧烈的自我更新,它对传统汉语进行语词重构,借此表达西 方近现代学术概念。如果没有日语的大规模反哺,白话文运动或将声势微弱得多, 因为在废除文言文之后,当时的汉民族自有的民间口语体系,只能用于形而下的 日常生活,很难营造精神和思想的现代化场景。新文化运动的案例足以表明,正 是门户的全面开放,点燃语言的活力,推动了汉语的转型和进化。 ④只要观察一下语言的变迁史,就会发现,语言体系一直具有强悍的自我过滤机 制,会以一种温和的集体遗忘模式,淘汰那些失效的语词。这意味着语言会利用 时间效应来进行自我筛选和自我净化。只有数量很少的新语词能够穿越这种“时 间筛子”,成为上一历史时段的“舌尖遗产”。 ⑤在今天的语言竞赛中,互联网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繁殖能力。近年来,汉语互联 网平均每天以诞生 17.5 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繁殖,同时,它也以每天淘汰 9 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清洗。新词组、新句式和新语体更是大量疯长,犹如春风野 草,对传统汉语构成犀利的挑战。但绝大多数新鲜出炉的语言事物,缺乏足够的 阳寿,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它们在互联网上喧嚣数日或数月,而后便销声 匿迹,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仅以 2005 年为例,当年流行的“笔迷”“花苞 裙”“猫抓病”之类的红词,今天已经无人问津。 ⑥语言伦理问题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语言上的自我审查,通常用于脏词清 洗,它旨在把那些“不良语词”阻挡在词典、公开印刷物、广播电视等媒体之外。 这种伦理检查在西方源于罗马教廷,以后则转化为政府和法庭的管制使命。例如, 英国在上世纪 20 年代查禁作家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其中 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它的情色描写“有伤风化”,而且还因其含有大量“脏词”。 世界各地都曾有过此类语言净化运动,当然若过分严厉,会伤害语言活力和思想 表达的自由,甚至对文学和艺术的生长造成伤害。 ⑦然而,语言的双面性在于,当暴力化的脏词大肆入侵语言系统时,它也会对文 化肌体产生严重腐蚀,令其走向活力的反面,最终成为汉语的罩门和死穴。在这 方面,互联网已向我们出示了恶化的征兆,“脏词”的蔓延和流行需要警惕。 (摘自《人民日报》2014 年 7 月 22 日 23 版,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汉语言的开放性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语言原本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处于移民与贸易运动的需要,在上古时 代就已经洞开大门,兼收并蓄。 B.与国家语言相比,区域方言更具开放性和吸纳性,比如北京话中的部分羯胡 语和上海俚语里的洋泾浜英语。 C.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汉语借助日语进行词语重构,完成自我更新,重新焕 发了语言活力,向现代化迈进 D.北京话中的羯胡语和上海俚语里的洋泾浜英语都带有浓厚的殖民地烙印,而 这也是语言具有开放性的明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着语言的开放性和净化功能展开论述,①段以“帝”和“天”的源 起为例,指出汉语史一个开放的语言体系。 B.②③两段对①段进行分说,②段以区域方言中的外来词汇为例,③段以日语 对汉语的反哺为例,论述语言的吸纳特征 C.④段从观察语言的变迁史角度指出,语言具有自我筛选和自我净化的过滤机 制,在结构上对⑤⑥⑦段起到总领的作用。 D.⑤段以互联网新词的繁殖和消亡、⑥段以英国査禁《査泰莱夫人的情人》来 说明语言的自我过滤功能,⑦段提出告诫。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汉民资自有的民间口语体系在废除文言文之后,再难以担当营造精神和思想 的现代化场景的重任,只得借助日语完成转型。 B.具有强大繁殖能力的网络语言生长迅速,犀利地挑战了传统汉语。由于其很 脏”很暴力,往往喧嚣一时后便销声匿迹。 C.文学作品中的“脏词”有利于增强语言活力和自由表达思想,如果政府过分 严厉查禁,会对文学和艺术的生长造成伤害 D.暴力化的脏词大肆入侵语言系统,警示着互联网语言空间需要净化,但如何 令汉语健康生长是当代汉语需要直面的难题。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 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 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 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 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 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 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 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苣 相顾盼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 (节选自清·吴敏树《书谢御史》) 谢芗泉御史,性豪宕,尝蓄万金,遨游江、浙间,抛弃殆尽。尝曰:“人生贵适 意耳,银钱常物,何足惜也?”与余交最善,尝屡戒余之浮妄躁进,余服之。尝 曰:“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其交必不久也。”嘉庆初
1.下列关于汉语言的开放性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语言原本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处于移民与贸易运动的需要,在上古时 代就已经洞开大门,兼收并蓄。 B.与国家语言相比,区域方言更具开放性和吸纳性,比如北京话中的部分羯胡 语和上海俚语里的洋泾浜英语。 C.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汉语借助日语进行词语重构,完成自我更新,重新焕 发了语言活力,向现代化迈进。 D.北京话中的羯胡语和上海俚语里的洋泾浜英语都带有浓厚的殖民地烙印,而 这也是语言具有开放性的明证。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着语言的开放性和净化功能展开论述,①段以“帝”和“天”的源 起为例,指出汉语史一个开放的语言体系。 B.②③两段对①段进行分说,②段以区域方言中的外来词汇为例,③段以日语 对汉语的反哺为例,论述语言的吸纳特征。 C.④段从观察语言的变迁史角度指出,语言具有自我筛选和自我净化的过滤机 制,在结构上对⑤⑥⑦段起到总领的作用。 D.⑤段以互联网新词的繁殖和消亡、⑥段以英国查禁《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来 说明语言的自我过滤功能,⑦段提出告诫。 3.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汉民资自有的民间口语体系在废除文言文之后,再难以担当营造精神和思想 的现代化场景的重任,只得借助日语完成转型。 B.具有强大繁殖能力的网络语言生长迅速,犀利地挑战了传统汉语。由于其很 “脏”很暴力,往往喧嚣一时后便销声匿迹。 C.文学作品中的“脏词”有利于增强语言活力和自由表达思想,如果政府过分 严厉查禁,会对文学和艺术的生长造成伤害。 D.暴力化的脏词大肆入侵语言系统,警示着互联网语言空间需要净化,但如何 令汉语健康生长是当代汉语需要直面的难题。 二、(3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 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 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 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 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①屐迎。饮酒赋诗, 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 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 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 相顾盼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 (节选自清·吴敏树《书谢御史》) 谢芗泉御史,性豪宕,尝蓄万金,遨游江、浙间,抛弃殆尽。尝曰:“人生贵适 意耳,银钱常物,何足惜也?”与余交最善,尝屡戒余之浮妄躁进,余服之。尝 曰:“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其交必不久也。”嘉庆初
和相当权时,其奴隶抗纵无礼,无敢忤者。公巡南城,遇其妾兄某,驰车冲驺从, 公立命擒之,杖以巨杖,因焚其毂,人争快之 其人大节不苟,然性疏阔,其居处几榻,尘积数寸,不知拂拭。财物奢荡,一任 仆人侵盗,毫不介意。性复多忘,尝新置朝衣,借法时帆祭酒著之,罢官后遂不 复取。及官仪部,当有祭祀,复欲市取。时帆闻之,故意问之曰:“吾记君尝于 某时新置朝衣,去日未久,何得遂无?”谢茫然曰:“此等物,弃诸敝笥°,安 可索取?”法复曰:“或君曾假诸人乎?”谢仍不复记忆。法笑曰:“君于某日 曾假余著之,今尚在余笥中,君果忘乎?”谢乃恍悟,其不屑细故若此 (节选自清·昭连《啸亭杂录》 【注】①筇:竹杖。②笥: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避之,莫敢诘诘:责问 B.命卒曳下奴,笞之曳:拖下 C.人士争奉筇屐迎奉:尊敬地捧着 D.去日未久,何得遂无?去:离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因举芗泉先生之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故去官而名益高弃甲曳兵而走 C.公立命擒之,杖以巨杖寿毕,请以剑舞 D.谢乃恍悟,其不屑细故若此乃是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谢芗泉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和珅宠奴越份乘车横行,谢芗泉巡城碰上,严 惩恶奴,烧毁车子。人们拍手称快,称他是好御史。 B.谢芗泉德才兼备,名动天下。乾隆末年朝野重清议,谢芗泉学问好且善写文 章,故名闻天下。其游历江淅时,人们争相迎接他 C.谢芗泉胸襟开阔,崇尚自在。谢芗泉家境殷实,但轻视钱财,任由仆人侵盗。 他认为钱财乃寻常之物,不足惜,人生贵在适意 D.谢芗泉豪放洒脱,不拘小节。谢芗泉曾置办一件朝衣,借给法时帆后就忘记 了。谢芗泉并非是健忘,而是不屑于挂怀这些小事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昐耶?(4分) (2)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其交必不久也。(3分) (3)此等物,弃诸敝笥,安可索取?(3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注】晢宗绍圣元年(1095年),“二苏”及“四学士”相继连续被贬。晁冲 之虽只是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从此, 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 8.试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4分) 9.词人梦中与友人相会,又为何要休问相思?请联系注释,结合“情知春去后, 管得落花无”作简要分析。(4分)
和相当权时,其奴隶抗纵无礼,无敢忤者。公巡南城,遇其妾兄某,驰车冲驺从, 公立命擒之,杖以巨杖,因焚其毂,人争快之。 其人大节不苟,然性疏阔,其居处几榻,尘积数寸,不知拂拭。财物奢荡,一任 仆人侵盗,毫不介意。性复多忘,尝新置朝衣,借法时帆祭酒著之,罢官后遂不 复取。及官仪部,当有祭祀,复欲市取。时帆闻之,故意问之曰:“吾记君尝于 某时新置朝衣,去日未久,何得遂无?”谢茫然曰:“此等物,弃诸敝笥②,安 可索取?”法复曰:“或君曾假诸人乎?”谢仍不复记忆。法笑曰:“君于某日 曾假余著之,今尚在余笥中,君果忘乎?”谢乃恍悟,其不屑细故若此。 (节选自清·昭连《啸亭杂录》) 【注】①筇:竹杖。②笥:盛饭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人避之,莫敢诘 诘:责问 B.命卒曳下奴,笞之 曳:拖下 C.人士争奉筇屐迎 奉:尊敬地捧着 D.去日未久,何得遂无? 去:离开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 A.因举芗泉先生之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故去官而名益高 弃甲曳兵而走 C.公立命擒之,杖以巨杖 寿毕,请以剑舞 D.谢乃恍悟,其不屑细故若此 乃是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谢芗泉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和珅宠奴越份乘车横行,谢芗泉巡城碰上,严 惩恶奴,烧毁车子。人们拍手称快,称他是好御史。 B.谢芗泉德才兼备,名动天下。乾隆末年朝野重清议,谢芗泉学问好且善写文 章,故名闻天下。其游历江浙时,人们争相迎接他。 C.谢芗泉胸襟开阔,崇尚自在。谢芗泉家境殷实,但轻视钱财,任由仆人侵盗。 他认为钱财乃寻常之物,不足惜,人生贵在适意。 D.谢芗泉豪放洒脱,不拘小节。谢芗泉曾置办一件朝衣,借给法时帆后就忘记 了。谢芗泉并非是健忘,而是不屑于挂怀这些小事。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4 分) (2)君子之交,可疏而厚,不可倾盖之间顿称莫逆,其交必不久也。(3 分) (3)此等物,弃诸敝笥,安可索取?(3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临江仙 晁冲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锦衾今夜梦,月明好渡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注】哲宗绍圣元年(1095 年),“二苏”及“四学士”相继连续被贬。晁冲 之虽只是承务郎的小官,也被当作旧党人物,被迫离京隐居河南具茨山。从此, 当年的诗朋酒侣,天各一方,均遭困厄。 8.试从虚实的角度赏析词的上片。(4 分) 9.词人梦中与友人相会,又为何要休问相思?请联系注释,结合“情知春去后, 管得落花无”作简要分析。(4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①_,②_。③,④_。⑤_,⑥,悲夫!(王 羲之《兰亭集序》) 乙:①吾尝跛而望矣,。(《荀子·劝学》)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李密《陈情表》) ③,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④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⑤,红巾翠袖,攝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鸟叫 刘亮程 我听到过一只鸟在半夜的叫声。 我睡在牛圈棚顶的草垛上。在夏末秋初的闷热夜晚,草棚顶上是绝好的凉快处, 从夜空吹下来的风,丝丝缕缕,轻拂着草垛顶部。这个季节的风吹刮在高空里, 可以看到云堆飘移,却不见树叶摇动。 那个晚上我不是让鸟叫醒的。我刚好在那个时候,睡醒了。 这时一只鸟叫了。 独独的一声。停了片刻,又“呱”的一声。是一只很大的鸟,声音粗哑,却很有 穿透力。停了会儿,又“呱”、“呱”两声。 整个村子静静的、黑黑的,只有一只鸟在叫。 我有点怕,从没听过这样大声的鸟叫 过了一阵,鸟叫又突然从西边响起,离得很近,听声音好像就在斜对面韩三家的 房顶上。鸟叫的时候,整个村子回荡着鸟声,不叫时便啥声音都没有了,连空气 都没有了 我在第七声鸟叫之后,悄悄地爬下草垛。我不敢再听下一声,好像每一声鸟叫都 刺进我的身体里,浑身的每块肉每根骨头都被鸟叫惊醒。我更担心鸟飞过来落到 草垛上 我顺着草垛轻轻滑落到棚沿上,抱着一根伸岀来的椽头吊了下来。我顺着墙根摸 到家,房子里什么也看不见,却什么都清清楚楚。我脱掉衣服,在顶西边的炕角 上悄悄睡下。 这时鸟又叫了一声。像从我们屋前的树上叫的,声音刺破窗户,整个地撞进屋子 里。我赶紧蒙住头 没有一个人被惊醒。 之后鸟再没叫,可能飞走了。过了好大一阵,我掀开蒙在头上的被子,房子里突 然亮了一些。月亮出来了,月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我侧过身,清晰地看见枕在 炕沿上的一排人头。有的侧着,有的仰着,全都熟睡着。 我突然孤独害怕起来,觉得我不认识他们。 第二天中午,我说,昨晚上一只鸟叫得声音很大,太吓人了。家里人都望着我。 家人的嘴忙着嚼东西,没人吭声。只有母亲说了句:你又做梦了吧。我说不是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 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 分) 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① ,② 。③ ,④ 。⑤ ,⑥ ,悲夫!(王 羲之《兰亭集序》) 乙:①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③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④垆边人似月, 。(韦庄《菩萨蛮》) ⑤ ,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⑥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三、(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鸟叫 刘亮程 我听到过一只鸟在半夜的叫声。 我睡在牛圈棚顶的草垛上。在夏末秋初的闷热夜晚,草棚顶上是绝好的凉快处, 从夜空吹下来的风,丝丝缕缕,轻拂着草垛顶部。这个季节的风吹刮在高空里, 可以看到云堆飘移,却不见树叶摇动。 那个晚上我不是让鸟叫醒的。我刚好在那个时候,睡醒了。 这时一只鸟叫了。 “呱。” 独独的一声。停了片刻,又“呱”的一声。是一只很大的鸟,声音粗哑,却很有 穿透力。停了会儿,又“呱”、“呱”两声。 整个村子静静的、黑黑的,只有一只鸟在叫。 我有点怕,从没听过这样大声的鸟叫。 过了一阵,鸟叫又突然从西边响起,离得很近,听声音好像就在斜对面韩三家的 房顶上。鸟叫的时候,整个村子回荡着鸟声,不叫时便啥声音都没有了,连空气 都没有了。 我在第七声鸟叫之后,悄悄地爬下草垛。我不敢再听下一声,好像每一声鸟叫都 刺进我的身体里,浑身的每块肉每根骨头都被鸟叫惊醒。我更担心鸟飞过来落到 草垛上。 我顺着草垛轻轻滑落到棚沿上,抱着一根伸出来的椽头吊了下来。我顺着墙根摸 到家,房子里什么也看不见,却什么都清清楚楚。我脱掉衣服,在顶西边的炕角 上悄悄睡下。 这时鸟又叫了一声。像从我们屋前的树上叫的,声音刺破窗户,整个地撞进屋子 里。我赶紧蒙住头。 没有一个人被惊醒。 之后鸟再没叫,可能飞走了。过了好大一阵,我掀开蒙在头上的被子,房子里突 然亮了一些。月亮出来了,月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来。我侧过身,清晰地看见枕在 炕沿上的一排人头。有的侧着,有的仰着,全都熟睡着。 我突然孤独害怕起来,觉得我不认识他们。 第二天中午,我说,昨晚上一只鸟叫得声音很大,太吓人了。家里人都望着我。 一家人的嘴忙着嚼东西,没人吭声。只有母亲说了句:你又做梦了吧。我说不是
梦,我确实听见了,鸟总共叫了八声。最后飞走了。我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端 着碗发 不知太平渠还有谁在那个晚上听到鸟叫了 那只是一只鸟的叫声。我想。那只鸟或许睡不着,独自在黑暗的天空中漫飞,后 来飞到太平渠上空,叫了几声。 它把孤独和寂寞叫出来了。我一声没吭。 更多的鸟在更多的地方,在树上,在屋顶,在天空下,它们不住地叫。尽管鸟不 住地叫,听到鸟叫的人,还是极少的。鸟叫的时候,有人在睡觉,有人不在了 有人在听人说话……很少有人停下来专心听一只鸟叫。人不懂鸟在叫什么 那年秋天,鸟在天空聚会,黑压压一片,不知有几千几万只。鸟群的影子遮挡住 阳光,整个村子笼罩在阴暗中。鸟粪像雨点一样洒落下来,打在人的脸上、身上, 打在树木和屋顶上。到处是斑斑驳驳的白点。人有些慌了,以为要出啥事。许多 人聚到一起,胡乱地猜测着。后来全村人聚到一起,谁也不敢单独呆在家里。鸟 在天上乱叫,人在地下胡说。谁也听不懂谁。 这样持续了约摸一小时,鸟群散去,阳光重又照进村子。人抬头看天,一只鸟也 没有了。鸟不知散落到了哪里,天空腾空了。人看了半天,看见一只鸟从西边天 空孤孤地飞过来,在刚才鸟群盘旋的地方转了几圈,叫了几声,又朝西边飞走了。 可能是只来迟了没赶上聚会的鸟。 还有一次,一群乌鸦聚到村东头开会,至少有几十只,大部分落在路边的老榆树 上,树上落不下的,黑黑地站在地上、埂子上和路上。人都知道乌鸦一开会,村 里就会死人,但谁都不知道谁家人会死。整个西边的村庄空掉了,人都拥到了村 东边,人和乌鸦离得很近,顶多有一条马路宽的距离。那边,乌鸦黑乎乎地站了 树一地;这边,人群黑压压地站了一渠一路。乌鸦呱呱地乱叫,人群一声不吭, 像极有教养的旁听者,似乎要从乌鸦聚会中听到有关自家的秘密和内容 只有王占从人群中走出来,举着个枝条,喊叫着朝乌鸦群走过去。老榆树旁是他 家的麦地。他怕乌鸦踩坏麦子。他挥着枝条边走边“啊啊”地喊,听上去像是另 只乌鸦在叫,都快走到跟前了,却没有一只乌鸦飞起来,好像乌鸦没看见似的 五占害怕了,树条举在手里,愣愣地站了半天,掉头跑回到人群里 正在这时,“咔嚓”一声,老榆树的一个横枝被压断了,几百只乌鸦齐齐摔下来, 机灵点的掉到半空飞起来,更多的掉在地上,或在半空乌鸦碰着乌鸦,惹得人群 一阵哄笑。还有一保摔断了翅膀,鸦群飞走后那只乌鸦孤零零地站在树下,望望 天空,又望望人群。 全村人朝那只乌鸦围了过去。 那年村里没有死人。那棵老榆树死掉了。乌鸦飞走后树上光秃秃的,所有树叶都 被乌鸦踏落了。第二年春天,也没再长出叶子。 “你听见那天晚上有只鸟叫了?是只很大的鸟,一共叫了八声。” 以后很长时间,我都想找到一个在那天晚上听到鸟叫的人。 我最终没有找到另一个听见鸟叫的人。以后许多年,我忙于长大自己,已经淡忘 了那只鸟的事。它像童年经历的许多事情一样被推远了。可是,在我快40岁的 时候,不知怎的,又突然想起那几声鸟叫来。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张几下嘴,想 叫出那种声音,又觉得那不是鸟叫。也许我记错了。也许,只是一个梦,根本没 有那个夜晚,没有草垛上独睡的我,没有那几声鸟叫
梦,我确实听见了,鸟总共叫了八声。最后飞走了。我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端 着碗发呆。 不知太平渠还有谁在那个晚上听到鸟叫了。 那只是一只鸟的叫声。我想。那只鸟或许睡不着,独自在黑暗的天空中漫飞,后 来飞到太平渠上空,叫了几声。 它把孤独和寂寞叫出来了。我一声没吭。 更多的鸟在更多的地方,在树上,在屋顶,在天空下,它们不住地叫。尽管鸟不 住地叫,听到鸟叫的人,还是极少的。鸟叫的时候,有人在睡觉,有人不在了, 有人在听人说话……很少有人停下来专心听一只鸟叫。人不懂鸟在叫什么。 那年秋天,鸟在天空聚会,黑压压一片,不知有几千几万只。鸟群的影子遮挡住 阳光,整个村子笼罩在阴暗中。鸟粪像雨点一样洒落下来,打在人的脸上、身上, 打在树木和屋顶上。到处是斑斑驳驳的白点。人有些慌了,以为要出啥事。许多 人聚到一起,胡乱地猜测着。后来全村人聚到一起,谁也不敢单独呆在家里。鸟 在天上乱叫,人在地下胡说。谁也听不懂谁。 这样持续了约摸一小时,鸟群散去,阳光重又照进村子。人抬头看天,一只鸟也 没有了。鸟不知散落到了哪里,天空腾空了。人看了半天,看见一只鸟从西边天 空孤孤地飞过来,在刚才鸟群盘旋的地方转了几圈,叫了几声,又朝西边飞走了。 可能是只来迟了没赶上聚会的鸟。 还有一次,一群乌鸦聚到村东头开会,至少有几十只,大部分落在路边的老榆树 上,树上落不下的,黑黑地站在地上、埂子上和路上。人都知道乌鸦一开会,村 里就会死人,但谁都不知道谁家人会死。整个西边的村庄空掉了,人都拥到了村 东边,人和乌鸦离得很近,顶多有一条马路宽的距离。那边,乌鸦黑乎乎地站了 一树一地;这边,人群黑压压地站了一渠一路。乌鸦呱呱地乱叫,人群一声不吭, 像极有教养的旁听者,似乎要从乌鸦聚会中听到有关自家的秘密和内容。 只有王占从人群中走出来,举着个枝条,喊叫着朝乌鸦群走过去。老榆树旁是他 家的麦地。他怕乌鸦踩坏麦子。他挥着枝条边走边“啊啊”地喊,听上去像是另 一只乌鸦在叫,都快走到跟前了,却没有一只乌鸦飞起来,好像乌鸦没看见似的。 五占害怕了,树条举在手里,愣愣地站了半天,掉头跑回到人群里。 正在这时,“咔嚓”一声,老榆树的一个横枝被压断了,几百只乌鸦齐齐摔下来, 机灵点的掉到半空飞起来,更多的掉在地上,或在半空乌鸦碰着乌鸦,惹得人群 一阵哄笑。还有一保摔断了翅膀,鸦群飞走后那只乌鸦孤零零地站在树下,望望 天空,又望望人群。 全村人朝那只乌鸦围了过去。 那年村里没有死人。那棵老榆树死掉了。乌鸦飞走后树上光秃秃的,所有树叶都 被乌鸦踏落了。第二年春天,也没再长出叶子。 “你听见那天晚上有只鸟叫了?是只很大的鸟,一共叫了八声。” 以后很长时间,我都想找到一个在那天晚上听到鸟叫的人。 我最终没有找到另一个听见鸟叫的人。以后许多年,我忙于长大自己,已经淡忘 了那只鸟的事。它像童年经历的许多事情一样被推远了。可是,在我快 40 岁的 时候,不知怎的,又突然想起那几声鸟叫来。有时我会情不自禁地张几下嘴,想 叫出那种声音,又觉得那不是鸟叫。也许我记错了。也许,只是一个梦,根本没 有那个夜晚,没有草垛上独睡的我,没有那几声鸟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