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粗糙(co)狡黠(xid)擢(zhu6)发难数 B.牟(mou)利泊(bo)船腹(f)背受敌 C.罹(11)难皲(jn)裂反璞(p)归真 D.惬(qie)意龋(y)齿亘(gen)古末有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莎士比亚在1858年前后开始写作,或是改编老剧目,或是独立创作,几年后便声 名鹊起 B.汶川大地震造成很多人失去家园,政府计划向外移民,但很多老人安土重迁,不愿 离开自己的家乡 C.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勇于创新,才能跟上时 代的步伐 D.为了提高高三(4)班的整体成绩,新上任的班主任又是找学生座谈,又是制定各 项辅导计划,真可谓处心积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关汉卿《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的创作水平和原作悬殊 很大。 B.针对中国新一代家用电脑发展趋势,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恒利科技电脑 公司计划在近期率先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C.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否, 以及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D.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 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辽宁省盘锦市高级中学第一次月考高三语文试卷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粗糙(cāo) 狡黠(xiá) 擢(zhuó)发难数 B.牟(móu)利 泊(bó)船 腹(fǔ)背受敌 C.罹(lí)难 皲(jūn)裂 反璞(pǔ)归真 D.惬(qiè)意 龋(yǔ)齿 亘(gèn)古末有 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莎士比亚在1858年前后开始写作,或是改编老剧目,或是独立创作,几年后便声 名鹊起。 B.汶川大地震造成很多人失去家园,政府计划向外移民,但很多老人安土重迁,不愿 离开自己的家乡。 C.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我们只有努力学习、完善自我、勇于创新,才能跟上时 代的步伐。 D.为了提高高三(4)班的整体成绩,新上任的班主任又是找学生座谈,又是制定各 项辅导计划,真可谓处心积虑。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关汉卿《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的创作水平和原作悬殊 很大。 B.针对中国新一代家用电脑发展趋势,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恒利科技电脑 公司计划在近期率先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C.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与否,, 以及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 D.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 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传说中的荆棘鸟,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 !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殒,以身殉歌一一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 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迷 ①使人间所有的声音煞那间黯然失色! ②当它终于如愿以偿 ③便不停执着地找寻荆棘树 ④从离开雀巢开始 ⑤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 ⑥和着血和泪放声歌唱一一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 A.①③②④⑥⑤B.④③②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⑤①D.④②③①⑤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谈谈散文(李国文) 在古老的中国人的文学概念里,散文是相对于诗词而言的另一文学正宗。从人们争说 的司马迁《史记》为无韵的《离骚》,一直到千古传诵的唐宋八大家的煌煌巨著,都纳入 个散文的广义概念之中。 可能新文学运动的创始人,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16世纪后期,法国作 家蒙田,创造了一种用以直接表达作家个人的经历和见解的随笔以后,20世纪初叶,中 国开始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便把散文定位于西方文学中的随笔这个位置上。我想,这就是 “五四”以来,散文局限于抒情的美文,写意的随笔,匕首投枪式的杂文,和玲珑剔透的小 品,这样一个比较狭义范围里的原因。 来,文无定法,二来,文学是一个永远不会停顿的过程,所以,从古散文到今散文的 变化,体现了进步和发展,就被读者接受,而且受到欢迎,就拥有了至今不衰的生命力。 如今报纸的副刊、文学刊物除小说以外的篇幅,总有散文,随笔,和分不清是随笔还是 散文的作品。或长或短,各各不一,但主要是那些千把来字,巴掌大小,议题活泼,读来轻
传说中的荆棘鸟,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 , 。 , , , !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殞,以身殉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 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迷。 ①使人间所有的声音煞那间黯然失色! ②当它终于如愿以偿 ③便不停执着地找寻荆棘树 ④从离开雀巢开始 ⑤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 ⑥和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 A.①③②④⑥⑤ B.④③②⑤⑥① C.③②④⑥⑤① D.④②③①⑤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谈谈散文(李国文) 在古老的中国人的文学概念里,散文是相对于诗词而言的另一文学正宗。从人们争说 的司马迁《史记》为无韵的《离骚》,一直到千古传诵的唐宋八大家的煌煌巨著,都纳入 这 个散文的广义概念之中。 可能新文学运动的创始人,很大程度上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16世纪 后期,法国作 家蒙田,创造了一种用以直接表达作家个人的经历和见解的随笔以后,20世纪初叶,中 国开始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便把散文定位于西方文学中的随笔这个位置上。我想,这就是 “五四”以来,散文局限于抒情的美文,写意的随笔,匕首投枪式的杂文,和玲珑剔透的小 品,这样一个比较狭义范围里的原因。 一来,文无定法,二来,文学是一个永远不会停顿的过程,所以,从古散文到今散文的 变化,体现了进步和发展,就被读者接受,而且受到欢迎,就拥有了至今不衰的生命力。 如今报纸的副刊、文学刊物除小说以外的篇幅,总有散文,随笔,和分不清是随笔还是 散文的作品。或长或短,各各不一,但主要是那些千把来字,巴掌大小,议题活泼,读来轻
松的篇什。或稍有讥刺,或提神醒脑,或意味隽永,或会心一笑,或怡神养性,或乐中有教, 或语重心长,或茅塞开窍。看来,这类作品,不太伤脾胃,不太费心思,少一点八股,去 点教条,写的人,不必太拼命,读的人,也不至于太要命,倒很符合宋代欧阳修喜欢的“ 上”要求。 欧公说过他的读书法,基本都是在马上、厕上、枕上进行的。因为这三个地方,都不可 能定下心来读长篇巨著,所以,现代散文便是最佳选择了。由此,我也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线 装书得以风行的缘故了,就在于本册薄,分量轻,易携带,能折叠的优点上。鲁迅先生在他 的文章《病中杂谈》里,就抱怨躺在病床上捧厚如城砖的精装书那一份费劲。特别在节奏渐 渐加快的当今世界里,散文的流行,也是时势所趋 散文,在英语里叫 Prose,有“平铺直叙”之意,可作“无聊乏味”之解。随笔,在英语 里叫 Essay,也有译作漫笔,漫话,或小品文,或杂文的。英语里的这个词,使人马上联想 到读音比较接近的Easy、Ease这两个英语词汇。前者作“容易的”、“舒服的”、“安乐的” 和“大方的”解释,后者作“快活”、“安心”、“悠闲”、“自在”解释。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谈起这种二把刀式的,当然也是贻笑大方的英语见解,这位朋 友欣然同意我的看法。因为我对他说,其实这两个词汇所界定的范围,所谓安闲、怡乐、平 易、冲淡者,恐怕也是写作随笔、散文的一种适宜心态。 太强烈,太沉重,太严肃,太紧张,散文的“散”的韵味,随笔的“随”的特性,也就 失去了。金刚怒目,剑拔弩张,怒发冲冠,磨拳擦掌,适宜写檄文。但战斗檄文,谈何容易, 那是很不好写的一种题材,第一要有气势,第二要有文才,第三要有正义感,第四要言之成 理,缺一样都不行。所以,檄文能写岀陈琳为袁绍起草的《讨曹操檄》,或骆宾王《讨武曌檄》 水平者,绝少。因此,时下一些文学评论仍能嗅出大字报不洁气味的缘故,道理就在这里了。 同样,空洞乏物,无病呻吟,搔首弄姿,自作多情,也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散文” 了。“散”是一种神态,笔下出来的却是冲淡,飘洒,不羁,隽永的文字,和松松垮垮, 不着边际,信马由缰,跑肚拉稀的笔墨,不是一回事。 5.下列关于“散文”的概念的解说,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古老的中国人的文学概念里,散文是相对诗词而言的另一文学正宗。 B.从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唐宋八大家”的著作,都被纳入散文的广义概念之中
松的篇什。或稍有讥刺,或提神醒脑,或意味隽永,或会心一笑,或怡神养性,或乐中有教, 或语重心长,或茅塞开窍。看来,这类作品,不太伤脾胃,不太费心思,少一点八股,去一 点教条,写的人,不必太拼命,读的人,也不至于太要命,倒很符合宋代欧阳修喜欢的“三 上”要求。 欧公说过他的读书法,基本都是在马上、厕上、枕上进行的。因为这三个地方,都不可 能定下心来读长篇巨著,所以,现代散文便是最佳选择了。由此,我也联想到中国古代的线 装书得以风行的缘故了,就在于本册薄,分量轻,易携带,能折叠的优点上。鲁迅先生在他 的文章《病中杂谈》里,就抱怨躺在病床上捧厚如城砖的精装书那一份费劲。特别在节奏渐 渐加快的当今世界里,散文的流行,也是时势所趋。 散文,在英语里叫Prose,有“平铺直叙”之意,可作“无聊乏味”之解。随笔,在英语 里叫 Essay,也有译作漫笔,漫话,或小品文,或杂文的。英语里的这个词,使人马上联想 到读音比较接近的Easy、Ease这两个英语词汇。前者作“容易的”、“舒服的”、“安乐的” 和“大方的”解释,后者作“快活”、“安心”、“悠闲”、“自在”解释。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谈起这种二把刀式的,当然也是贻笑大方的英语见解,这位朋 友欣然同意我的看法。因为我对他说,其实这两个词汇所界定的范围,所谓安闲、怡乐、平 易、冲淡者,恐怕也是写作随笔、散文的一种适宜心态。 太强烈,太沉重,太严肃,太紧张,散文的“散”的韵味,随笔的“随”的特性,也就 失去了。金刚怒目,剑拔弩张,怒发冲冠,磨拳擦掌,适宜写檄文。但战斗檄文,谈何容易, 那是很不好写的一种题材,第一要有气势,第二要有文才,第三要有正义感,第四要言之成 理,缺一样都不行。所以,檄文能写出陈琳为袁绍起草的《讨曹操檄》,或骆宾王《讨武曌檄》 水平者,绝少。因此,时下一些文学评论仍能嗅出大字报不洁气味的缘故,道理就在这里了。 同样,空洞乏物,无病呻吟,搔首弄姿,自作多情,也就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散文” 了。“散”是一种神态,笔下出来的却是冲淡,飘洒,不羁,隽永的文字,和松松垮垮, 不着边际,信马由缰,跑肚拉稀的笔墨,不是一回事。 5.下列关于“散文”的概念的解说,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古老的中国人的文学概念里,散文是相对诗词而言的另一文学正宗。 B.从司马迁的《史记》,一直到“唐宋八大家”的著作,都被纳入散文的广义概念之中
C.20世纪初叶,中国的作家把散文定位于西方文学中的随笔这个位置上 D.“五四”以来,散文局限于抒情的美文、写意的随笔、匕首投枪式的杂文和玲珑剔透 的小品。 6.下列不能说明散文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A.如今的报纸副刊、文学刊物除小说以外的篇幅,总有散文、随笔,和分不清是散文还 是随笔的作品 B.散文篇幅短小、议题活泼、读来轻松,或意味隽永,或会心一笑,或怡神养性,各有 C.散文不太伤脾胃,不太费心思,少一点八股,去一点教条,写的人,不必太拼命,读 的人也不至于太要命,彼此都很轻松。 D.散文也具备中国线装书相似的特点:本册薄,分量轻,易携带,能折叠。这些都符合 当今世界节奏渐渐加快的特点。 7.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古散文到今散文的变化,体现了进步和发展,就被读者接受和欢迎,就有了生命力 所以文学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过程 B.作者认为Easy\Ease这两个英文词汇所界定的范围,大概也是写作随笔、散文的一种 适宜心态。 C.写檄文必须金刚怒目,剑拔弩张,怒发冲冠,摩拳擦掌,而散文的“散”是一种神态 笔下出来的却是冲淡、飘洒、不羁、隽永的文字。 D.时下一些文学评论仍能嗅出打字报不洁气味的缘故,是因为评论作者哗众取宠,制造 低俗的东西来取悦众人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 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 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 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C.20世纪初叶,中国的作家把散文定位于西方文学中的随笔这个位置上。 D.“五四”以来,散文局限于抒情的美文、写意的随笔、匕首投枪式的杂文和玲珑剔透 的小品。 6.下列不能说明散文流行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如今的报纸副刊、文学刊物除小说以外的篇幅,总有散文、随笔,和分不清是散文还 是随笔的作品。 B.散文篇幅短小、议题活泼、读来轻松,或意味隽永,或会心一笑,或怡神养性,各有 其趣。 C.散文不太伤脾胃,不太费心思,少一点八股,去一点教条,写的人,不必太拼命,读 的人也不至于太要命,彼此都很轻松。 D.散文也具备中国线装书相似的特点:本册薄,分量轻,易携带,能折叠。这些都符合 当今世界节奏渐渐加快的特点。 7.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古散文到今散文的变化,体现了进步和发展,就被读者接受和欢迎,就有了生命力; 所以文学是一个永远不会停止的过程。 B.作者认为Easy\Ease这两个英文词汇所界定的范围,大概也是写作随笔、散文的一种 适宜心态。 C.写檄文必须金刚怒目,剑拔弩张,怒发冲冠,摩拳擦掌,而散文的“散”是一种神态, 笔下出来的却是冲淡、飘洒、不羁、隽永的文字。 D.时下一些文学评论仍能嗅出打字报不洁气味的缘故,是因为评论作者哗众取宠,制造 低俗的东西来取悦众人。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 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 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 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 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 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 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 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 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 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 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 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 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 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 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 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 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 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 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 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 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 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雠: 同“仇”,仇恨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B.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其孰能讥之乎? C.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D.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