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郊联体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 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 引发热议。 “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 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 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 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 相互尊重的关系。18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 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 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由于社会成见和 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 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 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
沈阳市郊联体 2018-2019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总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现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 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文艺的存在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欣 赏习惯。“文学终结论”尚且余音未绝,又有学者提出了“粉丝能不能替代知音”的疑问, 引发热议。 “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 音”后来,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 方面:一是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 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 相互尊重的关系。18 世纪美学学科形成之初,为解决“趣味无争辩”的难题,休谟也推崇批 评家来提供“趣味和美的真正标准”。可见,“知音”的趣味早已渗透到经典艺术标准当中。 因此,“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 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 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对某些事物的“爱好者”由于社会成见和 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被当 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 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需要指出的是
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 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知音”欣赏和“粉丝”欣赏的区别,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 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知音精于深度梗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 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 世纪80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 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 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 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 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粉丝欣赏突破了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 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 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恤、玩偶、海报等等。如此,粉丝 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 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 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 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 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MV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 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 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摘编自周兴杰《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1.下列关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知音”就是在领会作品主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并与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需要乃至相互依赖的关系。 B.“粉丝”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他们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 的文本感受,他们对文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C.“粉丝”除了欣赏原作,还会进一步消费衍生产品。在使用文化工业产品并完成文本意义 的重新组装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
大众文化在使用中的确具备活跃的意义再生产功能,而且,流行文艺也的确包含有别于高雅 艺术的美学旨趣。因此,“知音”欣赏和“粉丝”欣赏的区别,是一个趣味差异的问题,而 不是一个品位高下的问题。 知音精于深度梗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 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 世纪 80 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 各式“全庸”尽数淘汰,有趣的是,金庸晚年按“经典”标准大力修改当年作品,不想费力 不讨好,竟遭众多“金迷”抵制。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 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某些文本的 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 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 粉丝欣赏突破了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 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 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 T 恤、玩偶、海报等等。如此,粉丝 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 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 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主旨。 伴随积极的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 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 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录、翻唱和 MTV 翻拍,等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 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 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 (摘编自周兴杰《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 1. 下列关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知音”就是在领会作品主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 并与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需要乃至相互依赖的关系。 B. “粉丝”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他们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辨识力,并忠于自己 的文本感受,他们对文本的辨别方式具有主观随意性。 C. “粉丝”除了欣赏原作,还会进一步消费衍生产品。在使用文化工业产品并完成文本意义 的重新组装的过程中,他们没有尊重作者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
D.“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因此,“知音”比“粉丝”具有更高的品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1段以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借他人之口引出本文讨论的中 心话题。 B.文章第2.3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自身获得的评价,让读 者明白二者是不同文艺种类昨接受者 C.文章第5段通过对比论证,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在参与方式上的不同,得出 “‘粉丝’的参与度更高”的结论 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増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 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琵琶行》一文中琵琶女在听到诗人的讲述后,再一次弹奏琵琶,“凄凄不似向前 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说明了经由作品,创作者能够与接受者之间产生深度的精神契合, B.金庸的“粉丝”能去芜寸菁:淘汰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并抵制金庯晚年修改的 作品,是因为他们更欣赏金庸的早期作品。 C.近日,某歌手新专辑在欧美上线,因粉丝在某音乐网络平台上集中购买,专辑单曲的榜单 排名力压欧美知名歌手,这一事件体现了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 D.“知音型粉丝”可以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 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答案】1.B2.C3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 在“一次立法”阶段,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初步建立综合分类税制 并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税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在新税法实施前,比照新税法相关要 素,实施过渡期政策。 在“两步实施”阶段,第一步是2018年10月1日至年底实施过渡期政策,包括:各所 得项目仍然维持现行分类征收办法,按月或按次计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费用减除
D.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因此,“知音”比“粉丝”具有更高的品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 1 段以市场经济与大众传媒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背景,借他人之口引出本文讨论的中 心话题。 B. 文章第 2.3 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各自的来历、内涵和自身获得的评价,让读 者明白二者是不同文艺种类昨接受者。 C. 文章第 5 段通过对比论证,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在参与方式上的不同,得出 “‘粉丝’的参与度更高”的结论。 D. 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 论述更加生动透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居易《琵琶行》一文中琵琶女在听到诗人的讲述后,再一次弹奏琵琶,“凄凄不似向前 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说明了经由作品,创作者能够与接受者之间产生深度的精神契合。 B. 金庸的“粉丝”能去芜寸菁;淘汰那些用“全庸”之名仿作的小说并抵制金庸晚年修改的 作品,是因为他们更欣赏金庸的早期作品。 C. 近日,某歌手新专辑在欧美上线,因粉丝在某音乐网络平台上集中购买,专辑单曲的榜单 排名力压欧美知名歌手,这一事件体现了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 D. “知音型粉丝”可以理解为把“知音”的视角带入大众文化欣赏中,力求将欣赏的快乐建 立在文本辨识的基础上,进而修正那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过于随意的辨别方式。 【答案】1. B 2. C 3.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一次立法”阶段,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个人所得税法,初步建立综合分类税制, 并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新税法。同时,授权国务院在新税法实施前,比照新税法相关要 素,实施过渡期政策。 在“两步实施”阶段,第一步是 2018 年 10 月 1 日至年底实施过渡期政策,包括:各所 得项目仍然维持现行分类征收办法,按月或按次计税;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费用减除
标准提高至5000元/月,并适用新税率表: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计税方式暂 不调整,次年不汇算清缴: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5000元/月的投资者减除费用和新的税率表。第二步是201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综合 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包括:对四项综合所得实行按年综合计税,次年申报期实行 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等等。 (摘自《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步骤如何展开?》) 材料二 个税从上月的251元降到这个月的63元!”“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缴了1200多元个税!” 近日,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减税红包。新个人所得税法将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 为了尽早释放改革红利,基本减除费用(“起征点”)提高至每月5000元,部分减税政策从 2018年10月1日起先行实施。 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税负50%以上。除了一部分人大幅减 税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用再缴个税。据了解,仅以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这一项因 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从以前的44%降至15% “此次个税改革増加了员工个人福利,预计将降低员工流失率。企业员工留住了,有助 于稳定生产,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佛山优达佳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个税新政落地后等于给员工间接涨薪,无形中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客观上说这也是国家在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教授杨默如说。 到手减税红包也激发了消费热情。业内专家认为,个税改革有利于个人财富的增长,同 时带动消费。短期会让大众形成一个消费预期,长期作用将更加明显。记者与多位人士沟通 时发现,他们大多都有把减税红包用来消费以提高生活品质的打算。 (摘自《新个税的减税红包到底有多大?》,《经济日报》2018年10月16日) 材料三: 中国个税起征点变化
标准提高至 5000 元/月,并适用新税率表;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稿酬计税方式暂 不调整,次年不汇算清缴;对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 适用 5000 元/月的投资者减除费用和新的税率表。第二步是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全面实施综合 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包括:对四项综合所得实行按年综合计税,次年申报期实行 自行申报、汇算清缴、多退少补等等。 (摘自《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实施步骤如何展开?》) 材料二: “个税从上月的251元降到这个月的63元!”“这个月比上个月少缴了1200多元个税!” 近日,不少网友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减税红包。新个人所得税法将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 为了尽早释放改革红利,基本减除费用(“起征点”)提高至每月 5000 元,部分减税政策从 2018 年 10 月 1 日起先行实施。 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 2 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税负 50%以上。除了一部分人大幅减 税外,还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用再缴个税。据了解,仅以起征点提高到每月 5000 元这一项因 素来测算,修法后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占城镇就业人员比例从以前的 44%降至 15%。 “此次个税改革増加了员工个人福利,预计将降低员工流失率。企业员工留住了,有助 于稳定生产,有利于企业长足发展。”佛山优达佳汽配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个税新政落地后等于给员工间接涨薪,无形中进一步带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从客观上说这也是国家在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华侨大学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 教授杨默如说。 到手减税红包也激发了消费热情。业内专家认为,个税改革有利于个人财富的增长,同 时带动消费。短期会让大众形成一个消费预期,长期作用将更加明显。记者与多位人士沟通 时发现,他们大多都有把减税红包用来消费以提高生活品质的打算。 (摘自《新个税的减税红包到底有多大?》,《经济日报》2018 年 10 月 16 日) 材料三: 中国个税起征点变化
5000 2000 1600 1980年2006年2008年20112018年 中国个税起征点(元) 材料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于2018年6月19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 议,从财政部部长刘昆所做的解释说明来看,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 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 5000元: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 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从改革目标来看,个人所得税除组织财政收入之外,还应能担当起三大重任:一、发挥 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熨平经济波动。三、培育公民税收权利意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基石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必 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一、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识别号码:二、建 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三、提升税收征管能力和水平。 (摘自张学诞《个税改革应肩负起三大重任》,《中国财政》)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顺利度过过渡期后,将于2019年1月1日起实施前所未有的由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 个人所得税制。 B.材料二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月收入大部分不足5000元这一最低个 税标准 C.1980-2018年,中国个税起征点从最早的800元升至5000元,说明了近40年来我国纳税 人口逐年增多 D.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2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一半以上的税负,其中一些人甚至不 用再缴个税
中国个税起征点(元) 材料四: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于 2018 年 6 月 19 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 议,从财政部部长刘昆所做的解释说明来看,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 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基本费用扣除标准由每月 3500 元提高至每月 5000 元;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 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从改革目标来看,个人所得税除组织财政收入之外,还应能担当起三大重任:一、发挥 调节收入分配作用,缩小收入差距。个人所得税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二、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熨平经济波动。三、培育公民税收权利意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基石。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制度,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还必 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并建立相应的制度:一、建立个人所得税纳税人识别号码;二、建 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三、提升税收征管能力和水平。 (摘自张学诞《个税改革应肩负起三大重任》,《中国财政》)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顺利度过过渡期后,将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前所未有的由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 个人所得税制。 B. 材料二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月收入大部分不足 5000 元这一最低个 税标准。 C. 1980-2018 年,中国个税起征点从最早的 800 元升至 5000 元,说明了近 40 年来我国纳税 人口逐年增多。 D. 此次起征点提高将使月收入 2 万元以下的纳税人降低一半以上的税负,其中一些人甚至不 用再缴个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