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 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 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 Zipcar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 起来, Zipcar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 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 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 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 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 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 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 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 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 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 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 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 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 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 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 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 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 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 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 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 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 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 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整合数据信息,能降低成本,提 高效率 B.淘宝网使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 竞争
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分享经济,又名共享经济,指的是通过人人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把各类过剩 的消费资源、尤其是数据信息整合在一起,通过倡导人人分享,实现体验式消费, 进而促使成本降低、效率提高,创造新的生产红利和消费红利。 美国著名的 Zipcar 租车公司,就是把各种闲置车辆及其信息通过网络平台整合 起来,Zipcar 的会员用车时通过网站或电话搜寻,即可发现距离会员最近的车 辆情况和使用价格,然后会员可自主选择并预约用车,用完之后在约定时间内将 车开回原处。再比如,大家熟悉的淘宝网,其实也是成千上万大中小企业、成千 上万用户借助互联网平台,让成千上万的产品和商品价格、产品数量、广告、厂 商、消费者甚至信用等各类信息透明化,通过人人参与,平台分享,公平竞争, 大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扩大消费需求。 之所以能产生这样的效应,原因就在于分享经济强调分享式消费和消费式分享, 即消费既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为他人消费提供供给和创造创新的过程;同时, 分享经济的背后也提出了一个今天我们如何更好解决过剩的问题。当今时代,高 速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巨大效率提升、生产高速增长,实际上带来了“全球性 过剩”,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大量的资源、产品和服务处在闲置和过剩状态, 因此分享经济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把大量的“闲置”重新配置,加以利用。这 显然顺应了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从更重要的意义上说,分享经济也意味着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工业化甚至更早 时代,经济增长更加强调生产、强调效率、强调产出率,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办 法就是实现分工,通过分工产生效率,通过市场交易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达到 产出最大化的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人们发现,日益细化 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在带来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剩;强调分工促进 增长的同时,也由于生产环节细化、甚至全球化分工,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并由此 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增长效率。为此,技术 创新和制度创新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等,能借助分享平台整合价值链、产业链,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解决过剩经济时代的供求失衡问题。正是从这个 意义上说,人人参与的大数据分享正在带领人类从分工型经济走向分享型经济。 当然,要让分享经济真正有效地满足人人参与、人人分享,需要每个参与者、分 享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其背后也是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体系的考量。在 此情况下,政府通过依法干预和合理监管,确保分享经济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 上,也是分享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权衡《分享经济: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享经济借助互联网平台,倡导人人分享,整合数据信息,能降低成本,提 高效率。 B. 淘宝网使各类信息公开和分享,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现了公平 竞争
C.分享经济中的消费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 帮助的过程。 D.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一一分 享经济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分享经济,文章先明确概念,再从原因、作用、出路上一一阐释 B.文章以 Zipcar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提高交易效率和 不分国界的优点 C.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彰显分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D.最后一段提到对政府职能的思考,篇幅短却是对文章主体理论不可或缺的补 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B.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 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 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答案】1.C2.B3.B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B 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D项,未然已 然混淆,原文是“正在走向分享型经济”。 2.试题分析: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论证出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 分国界”的观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 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B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 3.试题分析:以偏概全的错误。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 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路边有个剃头匠 杜卫东 这位剃头匠,个子不高、五十岁上下,摊位紧邻街心公园的旁门。按说位置不错, 可是据我每天散步时观察,他的生意最为清淡,供顾客等候坐的三只小凳子基本 上没有派上过用场,甚至还出现过旁边儿的剃头匠借用的情况。我印象中,他最 标志性的姿势是,坐在椅子上两脚搭着一只木凳,面无表情,两眼微闭。不过,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不是狂风突至、暴雨倾盆,他总是以这种姿势耐心地等 待顾客光临,直到夜色如一团水墨洇开,一点儿一点儿把他湮没
C. 分享经济中的消费是一种能提高交易效率,扩大消费需求,为他人消费提供 帮助的过程。 D. 随着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业模式——分 享经济中。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分享经济,文章先明确概念,再从原因、作用、出路上一一阐释。 B. 文章以 Zipcar 租车公司和淘宝网为例有效论证了分享经济提高交易效率和 不分国界的优点。 C. 文章在论证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手法,彰显分享经济的现实意义。 D. 最后一段提到对政府职能的思考,篇幅短却是对文章主体理论不可或缺的补 充。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互联网发展、大数据发展以及对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的深化,分享经济正在进行着一场经济运行形态的变革。 B. 不断细化的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使得工业化时代实现产出最大化和资源配 置最优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C. 分工型经济运行方式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由此引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提高了交易成本,反而降低了交易效率。 D. 只有市场参与者诚实守信,加上政府部门依法干预、合理监管,才能确保分 享经济发展建立在诚信有效的基础之上。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A 项,缩小范围,原文中“尤其是”数据信息只是部分内容。B 项,曲解文意,“大大”表明不是全部,“从而”前后因果颠倒。D 项,未然已 然混淆,原文是“正在走向分享型经济”。 2. 试题分析: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不能有效论证出亦无论证“分享经济不 分国界”的观点。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 点、论据和论证法法。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 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 B 对论据的使用理解错误。 3. 试题分析:以偏概全的错误。分工是在工业化甚至更早时代促进经济增长的 重要方式,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进一步发展,分工已不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 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路边有个剃头匠 杜卫东 这位剃头匠,个子不高、五十岁上下,摊位紧邻街心公园的旁门。按说位置不错, 可是据我每天散步时观察,他的生意最为清淡,供顾客等候坐的三只小凳子基本 上没有派上过用场,甚至还出现过旁边儿的剃头匠借用的情况。我印象中,他最 标志性的姿势是,坐在椅子上两脚搭着一只木凳,面无表情,两眼微闭。不过,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只要不是狂风突至、暴雨倾盆,他总是以这种姿势耐心地等 待顾客光临,直到夜色如一团水墨洇开,一点儿一点儿把他湮没
唯一的一次反常,是他急赤白脸地追上了一个老头儿,说,您给我的这五块钱是 假钞。老头儿不以为然,说怎么可能,五块钱的票子也造假,犯得上吗?剃头匠 怕他不换,晃晃手中的纸币,有点气急败坏,您看看,您看看,多薄!麻烦您给 换一张吧,谢谢您了! 就是那时候,我冒出了一个想法:做他的主顾。 我注意观察过了,这个剃头匠理出的发型虽然传统,但是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趣味。 剃头匠讷于言,每次理发你不说话他不言声,偶有问答也是简单地应对。剃完头 他会看着镜子里的我问,行吗?我说行,他便解下我的白围裙用手一抖,脸扭向 一旁,等着付钱。钱给了,他的嘴角会向上咧一下,似笑非笑,然后把新收的钱 和先前收的钱摞在一起数一遍,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 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有一次我找他理发,他不在。旁边的剃头匠告诉我,他去街心公园的大排档吃饭 了,如果你不急,就等一会儿;如果急,就由我来。那天下午我正好有一个活动, 非去不可,等不及了,就由旁边的剃头匠代劳。 我有一搭无一搭地问:为什么他的生意那么清淡,你的生意这么好?我觉得他手 艺也不孬啊。这位剃头匠说,其实这人特别厚道!那天一个老太太剪头,把钱包 落下了,他连拉链都没打开,愣是等到晚上八点老太太找回来 这位兄弟还告诉,剃头匠有一个儿子,今年高考落榜,正在家里复读。剃头匠要 负担儿子复读的费用,还要为儿子的将来做些积累,所以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 晚。平时的午饭就是一张烙饼,偶尔吃一碗牛肉面便是改善伙食了。但是他过得 并不快乐,因为儿子和他不亲,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这让他有点失落和 伤心 我听了却心头一动,在对剃头匠寄予同情的同时又顿生敬意。 没想到,与世无争的剃头匠有一次险些和客人动了手。 那天散步,我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剃头匠干完了一个活儿,解下客人的白 围裙,照例用手抖了抖上面的头发茬,然后等着付钱。可是那位客人用手胡噜胡 噜头,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脸上渐露愠怒之色,嘿,嘿,你这给我剃的是什么玩 意儿呀,跟狗啃的似的! 剃头匠一脸茫然,他瞅瞅刚刚理完的头,嘟囔一句:这活儿没毛病呀 怎么没毛病呀!客人六十来岁,一看就是属于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 大家前后左右围观评价着那位老兄的脑袋,纷纷摇头:这不是剃的挺好看的吗? 有剃头匠的同伴过来调解,说这份活儿就少收点钱。 少收点钱就行啦,我这脑袋怎么出门呀?那位老兄佯装不干,以攻为守。 剃头匠也不干:他凭什么少给钱呀,我这活儿干得有毛病吗? 那位老兄急了:嘿,你还来劲了?说着上前去揪剃头匠的领子,你看看我这鬓角 谁让你去这么短的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挤出来,横在了两人中间,怒斥一声:你放开 手,不准欺负他! 这后生我认识。那天散步时突遇暴雨,我和他在一处房檐下避雨,闲聊中知道他 老家在河北农村,来北京打些零工,在街心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收门票,一天六 元,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想来他是下班经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那位老兄愣了一下,便问:嘿,你算哪一出儿,管什么闲事?年轻后生双拳紧握、 怒目而视: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
唯一的一次反常,是他急赤白脸地追上了一个老头儿,说,您给我的这五块钱是 假钞。老头儿不以为然,说怎么可能,五块钱的票子也造假,犯得上吗?剃头匠 怕他不换,晃晃手中的纸币,有点气急败坏,您看看,您看看,多薄!麻烦您给 换一张吧,谢谢您了! 就是那时候,我冒出了一个想法:做他的主顾。 我注意观察过了,这个剃头匠理出的发型虽然传统,但是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趣味。 剃头匠讷于言,每次理发你不说话他不言声,偶有问答也是简单地应对。剃完头 他会看着镜子里的我问,行吗?我说行,他便解下我的白围裙用手一抖,脸扭向 一旁,等着付钱。钱给了,他的嘴角会向上咧一下,似笑非笑,然后把新收的钱 和先前收的钱摞在一起数一遍,放进贴身的口袋里。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 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有一次我找他理发,他不在。旁边的剃头匠告诉我,他去街心公园的大排档吃饭 了,如果你不急,就等一会儿;如果急,就由我来。那天下午我正好有一个活动, 非去不可,等不及了,就由旁边的剃头匠代劳。 我有一搭无一搭地问:为什么他的生意那么清淡,你的生意这么好?我觉得他手 艺也不孬啊。这位剃头匠说,其实这人特别厚道!那天一个老太太剪头,把钱包 落下了,他连拉链都没打开,愣是等到晚上八点老太太找回来。 这位兄弟还告诉,剃头匠有一个儿子,今年高考落榜,正在家里复读。剃头匠要 负担儿子复读的费用,还要为儿子的将来做些积累,所以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 晚。平时的午饭就是一张烙饼,偶尔吃一碗牛肉面便是改善伙食了。但是他过得 并不快乐,因为儿子和他不亲,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这让他有点失落和 伤心。 我听了却心头一动,在对剃头匠寄予同情的同时又顿生敬意。 没想到,与世无争的剃头匠有一次险些和客人动了手。 那天散步,我目睹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剃头匠干完了一个活儿,解下客人的白 围裙,照例用手抖了抖上面的头发茬,然后等着付钱。可是那位客人用手胡噜胡 噜头,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脸上渐露愠怒之色,嘿,嘿,你这给我剃的是什么玩 意儿呀,跟狗啃的似的! 剃头匠一脸茫然,他瞅瞅刚刚理完的头,嘟囔一句:这活儿没毛病呀。 怎么没毛病呀!客人六十来岁,一看就是属于那种爱占小便宜的人。 大家前后左右围观评价着那位老兄的脑袋,纷纷摇头:这不是剃的挺好看的吗? 有剃头匠的同伴过来调解,说这份活儿就少收点钱。 少收点钱就行啦,我这脑袋怎么出门呀?那位老兄佯装不干,以攻为守。 剃头匠也不干:他凭什么少给钱呀,我这活儿干得有毛病吗? 那位老兄急了:嘿,你还来劲了?说着上前去揪剃头匠的领子,你看看我这鬓角, 谁让你去这么短的。 这时,围观的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挤出来,横在了两人中间,怒斥一声:你放开 手,不准欺负他! 这后生我认识。那天散步时突遇暴雨,我和他在一处房檐下避雨,闲聊中知道他 老家在河北农村,来北京打些零工,在街心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收门票,一天六十 元,给家里减轻点负担。想来他是下班经过,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那位老兄愣了一下,便问:嘿,你算哪一出儿,管什么闲事?年轻后生双拳紧握、 怒目而视: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
我听了,心头怦然一动,不由看了一眼年轻人身后的剃头匠。只见刚才还沮丧委 屈的这位兄弟,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团水墨洇开”运用比喻手法,“一点儿一点儿”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写出夜色慢慢加浓的景象 B.“我”是一个不追求潮流的人,选择做剃头匠的主顾,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 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 C.“我”与另一个剃头匠的聊天内容反映了主人公的善良,这消除了你“我” 对他的歧视,使“我”对他产生敬意 D.“我”是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全知视角,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通过 我的视角呈现出来。 5.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2)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 6.前文写剃头匠的儿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而后文却写他说“我 告诉你,他是我爸爸”,小说这样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A5.(1)“木然”表现了剃头匠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和得不到儿 子的尊重而内心感到不快乐。“欣慰的神色”表现了他因生意有了进项而感到满 意、宽慰。(2)表现了剃头匠因为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并在自己受人 欺负时出面护卫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6.不矛盾。“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 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面对外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 起保护父亲责任的表现。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 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 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 父母最大的快乐的主旨。 【解析】 4.试题分析:B项,“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 分析不全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剃头匠生意冷淡的同情。C项,“‘我’对他的 歧视”错误,“我”对剃头匠没有歧视。D项“全知视角”错误,文中的“我” 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表现的心情的题目,答题分关键是根据句子中 的动作、神态描写分析,如(1)中,根据“木然”“欣慰的神色”分析“不快 乐满意、宽慰”的心情。 6.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分内容的合理性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分析这 种转变的合理性,前面的表现是“虚荣心”后面的表现是“责任感”,然后分析 原因是自己的生活的经历。 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 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 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 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分析儿子态度变化的原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听了,心头怦然一动,不由看了一眼年轻人身后的剃头匠。只见刚才还沮丧委 屈的这位兄弟,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一团水墨洇开”运用比喻手法,“一点儿一点儿”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形 象地描写出夜色慢慢加浓的景象。 B. “我”是一个不追求潮流的人,选择做剃头匠的主顾,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 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 C. “我”与另一个剃头匠的聊天内容反映了主人公的善良,这消除了你“我” 对他的歧视,使“我”对他产生敬意。 D. “我”是小说的线索,是一个全知视角,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通过 我的视角呈现出来。 5. 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只有这时,他木然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欣慰的神色。 (2)脸颊微红,在夕阳的映照下,双眼竟泛起一层泪光。 6. 前文写剃头匠的儿子“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而后文却写他说“我 告诉你,他是我爸爸”,小说这样安排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1)“木然”表现了剃头匠因家庭经济负担过重和得不到儿 子的尊重而内心感到不快乐。“欣慰的神色”表现了他因生意有了进项而感到满 意、宽慰。(2)表现了剃头匠因为儿子在大庭广众之下承认自己并在自己受人 欺负时出面护卫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6. 不矛盾。“耻于说老爸是个路边剃头匠”是剃头匠的儿子作为学生时虚荣心 的表现;“我告诉你,他是我爸爸”是他面对外人欺负父亲时,作为儿子,承担 起保护父亲责任的表现。这反映了剃头匠的儿子思想的变化,他从打零工的生活 体验中,理解到了父亲赚钱的不易和工作的辛苦,改变了对父亲的看法,并克服 了虚荣心,懂得了尊重父亲。这样安排更好地表现了儿女对父母的理解和尊重是 父母最大的快乐的主旨。 【解析】 4. 试题分析:B 项,“就是因为他理出的发型传统,比较符合自己的审美趣味” 分析不全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对剃头匠生意冷淡的同情。C 项,“‘我’对他的 歧视”错误,“我”对剃头匠没有歧视。D 项“全知视角”错误,文中的“我” 是一个有限的视角,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句子表现的心情的题目,答题分关键是根据句子中 的动作、神态描写分析,如(1)中,根据“木然”“欣慰的神色”分析“不快 乐”“满意、宽慰”的心情。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分内容的合理性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分析这 种转变的合理性,前面的表现是“虚荣心”后面的表现是“责任感”,然后分析 原因是自己的生活的经历。 点睛:小说的解读注意五位一体的原则,即“主题”“环境”“情节”“人 物”“标题“五位要同时解读,分析一种要从其余的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析情 节安排的合理性,首先答情节的内容是相辅相成,还是矛盾的对立,然后这些情 节在人物的塑造、环境的再现、主旨的表达以及和标题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此题注意分析儿子态度变化的原因。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在京联 合发布了《2016-2020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 示,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3%。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8亿 未来五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提到:“我国目 前存在两种城镇化率,一种是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另一种 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概念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城镇化率的概念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我国 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次性提高了城镇化率。但有些地 方,虽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却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没有被统计成为城镇 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率真实性;其次,城镇化正在以多途径方 式进行,并且存在着大量市民融入到城市中,却并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而 城镇化指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并不敏感。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7年1月12日李荣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3%》) 材料二 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1%,而户籍人口 城镇化率仅39.%。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方案的通知》,将统筹推进本地和外地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计划在“十三五 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以上,年均转户1300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国户籍人 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5%。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16全国人口城镇化大数据分析:去年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39.9%》) 材料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 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是 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 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 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 的发展过程。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7.7亿。“十 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3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2000 万。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653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已经达到 140多个。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 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 力。2014年3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正式对外公布,这 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 到60%左右,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42万亿元
材料一: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与北京交通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在京联 合发布了《2016-2020 中国城镇化率增长预测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显 示,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3%。2018 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将超过 8 亿, 未来五年城镇化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改变。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冯奎提到:“我国目 前存在两种城镇化率,一种是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另一种 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城镇化率的概念对于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城镇化率的概念在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说,我国 按行政区的统计方式,会导致行政区划调整时一次性提高了城镇化率。但有些地 方,虽已达到城镇化的标准与水平,却由于行政区划的因素没有被统计成为城镇 化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化率真实性;其次,城镇化正在以多途径方 式进行,并且存在着大量市民融入到城市中,却并不愿放弃原有户籍的情况,而 城镇化指标对这些情况的反应并不敏感。 (摘自《人民政协报》2017 年 1 月 12 日李荣峰《2020 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 63%》) 材料二: 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来看,2015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56.1%,而户籍人口 城镇化率仅 39.9%。前不久,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 1 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 方案的通知》,将统筹推进本地和外地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计划在“十三五” 期间,城乡区域间户籍迁移壁垒加速破除,配套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户籍人口 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1%以上,年均转户 1300 万人以上。到 2020 年,全国户籍人 口城镇化率提高到 45%。 (摘编自中商情报网《2016 全国人口城镇化大数据分析:去年户籍人口城镇化 率 39.9%》) 材料三: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 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是 在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推 进的,这决定了我国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出发,遵循城镇化发 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 的发展过程。2015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56.1%,城镇常住人口达到 7.7 亿。“十 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 1.23 个百分点,每年城镇人口增加 2000 万。从城市规模看,我国已有 653 个城市,城区人口超过 100 万的城市已经达到 140 多个。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配置 效率,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了社会结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 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我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将成为拉动内需增长的强大动 力。2014 年 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正式对外公布,这 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路线图。规划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 到 60%左右,由此带来的投资需求约为 42 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