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本试惠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认真核对条形码 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玛粘贴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上 2.选择題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 号;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宇)笔或碳素笔书写,宇体工整,笔逹清楚 3.请按黑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纸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题目对应 的题号涂黑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当代中国人依然朦朦胧胧地把传统观念中的“识文断宇”“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作为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这是古代培养精英的教育方式,确切地讲,是饮定的科 举标准,而非判断其他行业人才的标准,但却被毫无怀疑地放之四海,套用到所有职业 上。判断一个人“有文化”或“没文化”,常以能否出口成拿、妙语连球、落笔成言、著 文盈卷来判断,不管是鲁班、庖丁,不管是韩娀、阿炳,只要不“识文断字”,就统统属 于“没文化”之列。一刀切下去,传统社会中的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永 的行业,农夫商實、绣工木匠、操弦乐师、戏曲艺人,总之,除了“士”之外“农工商 的所有“下九滅”,就都被厘定在“没文化”之列了。 把大范围缩小到音乐界,文宇上的“识文断字”与音乐上的“通晓音律”,确认方式 如出一辙,音乐界也有另一翻版,是否“认谱”无疑是“识文断宇”书面认定的廷仲。 不识字、不识谱的人,可以背诵大段大段戏文,集“唱念做打”功夫于一身,连续几个 晚上演连台大戏,弹着三弦说敷十本“平安书”,端着噴响吹每备不少于一个小时的“八 大套”,人们还是不认。 在手工操作中展示出骄人灵性和技艺,一口气唱数千行、上万行似事诗《玛蚋斯 《格萨尔王》的游吟艺人,用手中剪刀出与毕加索田案一般无二剪纸的村妇,制逵出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第1页共10页 Scanned by CamScanner
精美绝伦的瓷器几乎让世其把“瓷器”与“中国”看作一回事的工E,通过肢体表现不 可重复的整套仅式,集“巫、舞”于一体的戏、萨满、释比,全不冥数! 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路如此低商;哈诗作赋 如此高貴,唱歌表演如此低庭。这种观念至今仍热没有多大改变。面对历史上出现的这 类标准,人们常常思索,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季堂教育与民同传承款优 孰劣,从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微出筑单判斯。 今天,“非物质文化遣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童新认定,让跳出了科 举式认定模式,看到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优熄性。“文化人”终于开始注重“活态”伶 承,知道了一个民间艺人的身体,就是一个不可重复的“文木”,如同印度格言所说: 个诗人的死亡就是一座围书馆的消失。”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街,同样重 要!尤其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城、声音空间。既然尊重人的价值,为什么只相信 书本而不相信人呢? 1.下列关于“有文化”和“没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代中国人把“识文断字”“饱读诗书”“学富五车”作为“有文化”的标准 这种意识依然很强烈 B.判断一个人无有文化,人们常把能否出口成章、妙语连示、落笔成言、著文盈卷 作为依据 C.不识字、不识谱,即使能背语大段大段戏文,演连台大戏,弹弦说书,吹“八大 套”等,仍被认为没文化 D.传统社会中,即使村妇能裁出与毕加索图案一样的剪纸,工匠能制造出精美绝伦 的瓷器,仍被厘定在无文化之列。 2.下列对“有文化”的“认定模式”的表述,正确的一项 A.把“识文断字”作为“有文化”的标准,虽是古代定的标准,但仍是当今培养精 英的教育方式 B.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孰优孰劣,某种意义上说,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 不必做出判断 C.“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普及和传统价值体系的重新认定,说明“活态”传 承比较符合传承规律 D.用甲度格言说明活态储存与书本知识等价等衡,同样重要,相信书本知识也要 尊重人的价值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是否“识文断字”,成为各行各业是否有文化的唯一标准。在音乐界,“认谱 成为“识文断字”的表现形式 B.在传统社会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大部分技艺传承者,即从事以口头传承的行 业,均被定为“没文化”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第2页共10页 Scanned by CamScanner
C.行文走笔、吟诗作赋是高贵的,弹琴舞蹈、唱歌表演是低贱;这种观念在今天已 有较大的改变 D.“活态”传承已开始受到重视,在无法用文字表达的表演领域、声音空间、“活态” 传 承,尤为重要。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盲文阅读(19分) 耶律是质,字敌辇,系出孟父房,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 人荚能测,博学,知天文 会同间,为惕隐,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遺皇子李胡以兵递击, 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时屋质从太后,太后复谓屋质曰:“神器谁归? 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李胡厉声曰:“我在,兀欲安得立!”屋 质曰:“礼有世嫡,不传诸弟,昔嗣圣之立,尚以为非,况公暴戾残忍,人多怨圃,万口 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太后顾李胡曰:“汝亦闻此言乎?汝实自为之!乃许立 永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反下狱,惕隐刘哥及其弟盆都勾结天德等为乱,几 刘哥邀驾观蒲,拂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帝复不 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不可辄忽,帝曰:“卿为跃鞠之屋质率剑士 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輪,迁刘哥,以盒都使辖夏斯国 三年,表列泰宁王察割阴谍事,上不听,五年,察割歃帝,屋质急遗人召诸王,乃 喻禁卫长皮室等同力讨伐贼,时寿安王归帐,屋质遣弟冲迎之,王至,尚犹豫.屋质曰: “大王嗣圣子,贼若得之,必不容群臣将谁事,社稷将谁赖?万一落贼手,悔将何及? 王始悟。诸将闻屋质出,相继而至,迟明整兵,出贼不意,田之,遂诛察割 乱既平,穆宗即位,命知囚事,以逆党财产尽赐之,屋质因辞.应历五年,为北院 9 大王,总山西事。保宁初,宋围太原,以屋质率兵往援,至白马岭,遣动卒夜出间道 疾驰驻太原西,鸣鼓举火,宋兵以为大军至,惧而宵遁,以功加于越 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后道宗诏上京立祠祭享,树碑以记其 功云 选自《辽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 B.当使刘哥与石刺对状 状:陈述事件 C.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迁:降职 D.命知国事 知:主持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耶律屋质忠诚于世宗的一组(3分) ①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②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③亲诘其事 ④表列泰宁王察割阴谋事⑤屋质急人召诸王⑥遂诛察割 B.②④c.o⊙ D.③⑥⑥ A.①②③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第3页共10页 Scanned by Cam Scanner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耶律屋质资质朴实沉静,有器量有见识,重诚信,学识广博,懂得天文,更重视 对皇上和皇族的忠诚 B针对想做皇帝的李胡,耶律屋质毫不客气,当太后的面在指出嫡庶之别的同时 又强调当重品格。 C.刘哥曾为拥戴世宗称帝而打败李胡,后来官至惕隐,但是他却与弟弟盆都勾结耶 律天德等人作乱 D.文章记述了耶律屋质为契丹两朝皇帝即位所立下的汗马功劳,同时也表现出他为 官刚宣清廉谨慎的特点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几,刘哥邀驾观将蒲,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诂其事, (2)群臣将谁事,社稷将谁赖?万一落赋手,悔将何及?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果桑子 晏珠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杉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怎,淡月 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8.诗人在词中感慨“好梦频惊”,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为什么会这样,(6分) 9.你认为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5分) (三)名句、句篇填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 氏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 尽也,而又何羡乎? (3)二十四桥仍在,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技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作答时用28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第4页共10页 Scanned by CamScanner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书友 查鑫森 无论是见面交谈,还是打电话问模,他们都称对方为“书友”两人都喜欢读书、藏 书,还警书立说,叫舒予的五十有一,是潭战社科院古典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中等个 于,稍辟,面白无须,走路不息不慢,性于好得出奇,叫见役的和他同年,是湘江大学 中文系的博导,教的是古典文献的枝勘.也是中等个,精千单瘦,下巴蓄着短须,却粗 喉咙大嗓于,很容易激动。同居一战,又有相同的喜好,所以数年来交谊弥重,就藏书 而言,他们都有相当的规模,当然是新版书多,但也各有不少镇库之宝一一古版线裝书, 都轻易不肯示人 他们原本和善的关系,忽然紧张起来 中秋节之夜,市里发请来,请一些学术界的大院,在雨湖公园的潮心岛小酌赏月 舒于和文役特意互邀,坐在同一张来子边,桌上摆着月饼及几个佐酒的冷盘,白酒是茅 台,红酒是山东青岛的葡萄干红 皓月当空,湖光耀金,秋风送爽,水气氛,他们喝着酒,谈着书的话题,酒力渐 在全身流转开来 受役问:“书友,你此生访书可有憾事? 舒予说:“有啊,家传《经进用甚咏史诗计》为唐代周罢所著,是进奉给皇上的,共 有七言地句二百三首,每首题下注出大意,诗下引史事,而间杂已意加以论评,谓之 讲话,此为当时一种休式,有宋刻三卷本传世,我家只一卷和二卷,缺第三卷我父 亲生前搜寻未果,我又找了多年,仍然无法补齐 受役酒兴正酣;说:“我家却有第三卷纸张精美,是福建刻印的,应为宋之佳 说了一半,他忙 ,猛猛地喝了一口酒 舒子的嘴惊得半购也合不拢,然后低声问:“书友,可否爱?价由你定 “不!绝不!先父为购王它,跌伤过一只手”殳役回答得斩钉截铁 子夜时分,赏月会结来他们职默地挥挥手,各自乘安排好的小车回家去,这一夜 他们在各自的书房里,一直坐到天亮 在以后的目子里,他们互相手不打电话,也避免任何可以面的机会,役为自 的酒后失言而忏悔不已,若不说出家有此书的第三卷,就不会导致舒予的急于购置 切便会怡然如昔.可他有难言的苦裹,1948年冬,父亲闻长沙一个书商手上有此书的第 三卷,便乘火牛去购买,下火车时,因站台结冰不慎跌倒,左手骨折,硬是忍痛把书购 回,到殳役长大后,父亲专门说到此事,嘱他若能找到一卷和二卷,则为家之*,也 是此书之*。殳役如将其歆出,便是有违父命,则为不孝,若是剽的书,殳役绝不会这 样.他听城中一家经营古旧书店的老板偶尔谈到,钉予曾打听过可有宋刻汤汉注陶渊明 诗的古本,便推断好予家应有宋刻《陶渊明集》而缺少与之称为双壁的汤汉注陶诗宋刻 本。此书他家却有,但钉于并没有向他提起过,当然他就不能慨然出让了,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试题第5页共10页 Scanned by CamSc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