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题4:4世博会哪些方面让您感兴趣?(复选 1A博览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风情文化 2B看到新科技产品 羽51 5票 3c欣精彩出 4D外国馆的礼物发送 5E异的美食佳荷 6F其他 34%118票 问题5:5世博会的人流里非常大,国人的一些举动也被议论纷纷,您怎么看待?(单选 A国人素质太差,需要好好提高 2B个别现象,大部分人素质很高,不用过分在意 213%32票 4D无所谓,与我无关 □问题:6您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是在于(单选) A能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力 2日能进一步增强国际金契易,促进上海高新科技发展 196% 3c能攻善上海的交通状只、加强基础建设等 10 4D名国文化交融,促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 5E能提供大里业机会 1票 6F其他 问题7:7您感觉上海最大的受化是什么?(单选) A城市的规划、基础设施大有改喜 99票 B城市的环填质里显若提高 3c城市的静人数星若增加 D克化 问题:8您认为世博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单选 1A人们的素质有很大提高 206%306票 2B提供很多高机、就业机会 3C生活环墳改善,生活更加方便 192%286票 4D变化不大 问题9:9您对本次上海世博会所提倡的“绿艹””、环保、节能、低碳”是了解并实蹉?(单选 1A了解并驾力实趺 2B听说过,想尝试 漂 太了解 %19票 4D没兴趣 44%66票 问题1:10您对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评们怎样?(单选) 1A非常满意 05% 2B满意 015 4D较差 23%35票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1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游客采访记录 采访者:王建飞 (采访员注:由于游客采访不便透露个人信息,采访内容又范围很大,所以采访稿不能像志愿者的 么详细。以下采访录经过笔者整理) 游客一:刘同学地点:10号线豫园站时间:5/22 关键词:期待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虽然没能作为志愿者,但对于世博我 也是时刻关注,我准备过段时间到世博园区看看。听去过的同学评价都 挺高的,我也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接下来的时间世博能越办越好! 游客二:王阿姨地点:复旦园区时间:5/28 关键词:感动 世博园区里无私奉献的志恳者们感动了我,不管天气如何,他们都没有怨言,一点一滴为游客 服务,听说他们有个别称叫“小白菜”,由衷的感谢这一 颗颗可爱的“小白菜”! 游客三:黄先生地点:世博园区时间:5/29 关键词:自豪 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很多世博之最,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倍感自豪。若能消除排队参观现象,那 就更让世人为之惊叹了。把宝贵的入园时间浪费在排队上,观众不能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参观,总觉得 对不住远道而来的客人 游客四:曾阿姨地点:世博园区时间:5/29 关键词:温馨 我感觉最深的就是“人性化”,像咱这个遮阳伞、到处都 是座椅、轮椅等,让我特别感动的就是一一因为我年纪比较大,我排队进园的时候主动安排了我走无障碍 通道,这些服务的细节都让我感到十分温馨!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2 游客采访记录 采访者:王建飞 (采访员注:由于游客采访不便透露个人信息,采访内容又范围很大,所以采访稿不能像志愿者的那 么详细。以下采访录经过笔者整理) 游客一:刘同学 地点:10 号线豫园站 时间:5/22 关键词:期待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虽然没能作为志愿者,但对于世博我 也是时刻关注,我准备过段时间到世博园区看看。听去过的同学评价都 挺高的,我也充满了期待,期待着接下来的时间世博能越办越好! 游客二:王阿姨 地点:复旦园区 时间:5/28 关键词:感动 世博园区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感动了我,不管天气如何,他们都没有怨言,一点一滴为游客 服务,听说他们有个别称叫“小白菜”,由衷的感谢这一 颗颗可爱的“小白菜”! 游客三:黄先生 地点:世博园区 时间:5/29 关键词:自豪 上海世博会创造了很多世博之最,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倍感自豪。若能消除排队参观现象,那 就更让世人为之惊叹了。把宝贵的入园时间浪费在排队上,观众不能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参观,总觉得 对不住远道而来的客人。 游客四:曾阿姨 地点:世博园区 时间:5/29 关键词:温馨 我感觉最深的就是“人性化”,像咱这个遮阳伞、到处都 是座椅、轮椅等,让我特别感动的就是——因为我年纪比较大,我排队进园的时候主动安排了我走无障碍 通道,这些服务的细节都让我感到十分温馨!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课题总结 在本课题调研期间,本小组成员对世博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很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经过成员之间的讨论,认为以下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 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样的城市具有吸引力?当人人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 识,真诚努力地为城市大家庭添砖加瓦时,这样的城市一定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从这次调研中可看出,大部分青年已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城市的是盛事,把城 市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让我们欣喜。的确,有了这么多有高度主人翁意识的志愿者,奥运会、世博会这 样的大型盛会的举办才成为可能 当然,社会也给人们的发展提供契机。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志愿者们从工作中有所收获,锻炼实践能 力、获得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开阔了眼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志愿者经历让人们的素质得到提升。 人们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社会为人的提升提供契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我们都乐 意看到的。 世博会推动上海软实力发展 世博会为上海赢得了诸多机会,城市建设方面日新月异,公共交通能力日渐提升,商业地区、民用住 宅的改造都令人欣喜。更重要的是,2010世博会在公共外交方面成绩斐然,吸引了全球旅游业、文化业等 各界商人,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良好的机会,世博会的公共外交,改变了以前以产品生产、 输出为主要经济增长手段的方式,大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软实力”的发展,所以说,世博 外交可谓是改变上海城市的一大作用力 物质变化vs社会关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到底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从问卷分析中可以看出50%的人选 择了增加就业机会,的确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从这儿可以看出人们更加注重物 质的变化,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世博会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就不能真正体现世博会主题的内涵 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恰恰可以体现更深层次的内涵,即社会关怀、社会支持、社会团结。我们不仅要 参与市场经济大潮的竞争,同时也要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需要我们做的,不仅是追求金钱、追求货 币,更要追求一种社会团结、社会关怀 “海宝一代”的责任意识与青春活力 几年前,很多人都认为80、90后不行,最主要的缺点是以个人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但是在迎世 博、特奥会、奥运会等志愿者活动中,“海宝一代”证明了自己是负责任的一代,是值得信任的一代。他们 每个人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散发青春的活力,响应时代的感召 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人要“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确,作为年轻的“海宝一代”,我们必须反映出青春风采和责任意识,在艰 辛的工作中吃苦耐劳,在繁琐的事务中认真严谨,成为“更美好城市的建设者,更好生活的创造者,更深 情意的传播者”,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大使命 “海宝一代”青春热力、勇于创新、懂得感恩、敢于担当,但毕竟还是待飞的雏鹰,“海宝一代”同 样需要众多智者为他们支招,使之在上海世博会乃至城市发展大舞台上的表现不断臻于完美 世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育人课堂,我们要借此盛会培育城市的主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成 为“更美好城市的建设者,更好生活的创造者,更深情意的传播者”,真正展示海宝一代“勇于担当的气魄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3 课题总结 在本课题调研期间,本小组成员对世博会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很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经过成员之间的讨论,认为以下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 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怎样的城市具有吸引力?当人人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 识,真诚努力地为城市大家庭添砖加瓦时,这样的城市一定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 从这次调研中可看出,大部分青年已具有高度的公民意识,以主人翁的姿态迎接城市的是盛事,把城 市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这让我们欣喜。的确,有了这么多有高度主人翁意识的志愿者,奥运会、世博会这 样的大型盛会的举办才成为可能。 当然,社会也给人们的发展提供契机。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志愿者们从工作中有所收获,锻炼实践能 力、获得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开阔了眼界、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志愿者经历让人们的素质得到提升。 人们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社会为人的提升提供契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这是我们都乐 意看到的。 世博会推动上海软实力发展 世博会为上海赢得了诸多机会,城市建设方面日新月异,公共交通能力日渐提升,商业地区、民用住 宅的改造都令人欣喜。更重要的是,2010 世博会在公共外交方面成绩斐然,吸引了全球旅游业、文化业等 各界商人,为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良好的机会,世博会的公共外交,改变了以前以产品生产、 输出为主要经济增长手段的方式,大大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软实力”的发展,所以说,世博 外交可谓是改变上海城市的一大作用力。 物质变化 vs 社会关怀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世博会到底给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从问卷分析中可以看出 50%的人选 择了增加就业机会,的确世博会的举办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就业,从这儿可以看出人们更加注重物 质的变化,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那世博会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也就不能真正体现世博会主题的内涵。 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恰恰可以体现更深层次的内涵,即社会关怀、社会支持、社会团结。我们不仅要 参与市场经济大潮的竞争,同时也要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需要我们做的,不仅是追求金钱、追求货 币,更要追求一种社会团结、社会关怀。 “海宝一代”的责任意识与青春活力 几年前,很多人都认为 80、90 后不行,最主要的缺点是以个人为中心,缺乏责任意识。但是在迎世 博、特奥会、奥运会等志愿者活动中,“海宝一代”证明了自己是负责任的一代,是值得信任的一代。他们 每个人把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散发青春的活力,响应时代的感召。 李大钊曾经说过青年人要“以青年之我,创造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确,作为年轻的“海宝一代”,我们必须反映出青春风采和责任意识,在艰 辛的工作中吃苦耐劳,在繁琐的事务中认真严谨,成为“更美好城市的建设者,更好生活的创造者,更深 情意的传播者”,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大使命。 “海宝一代”青春热力、勇于创新、懂得感恩、敢于担当,但毕竟还是待飞的雏鹰,“海宝一代”同 样需要众多智者为他们支招,使之在上海世博会乃至城市发展大舞台上的表现不断臻于完美。 世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育人课堂,我们要借此盛会培育城市的主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成 为“更美好城市的建设者,更好生活的创造者,更深情意的传播者”,真正展示海宝一代“勇于担当的气魄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海纳百川的胸襟、自强不息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活力” 本次的调研虽然到此就结束了,但我们对世博的关注不会结束,我们的思考也不会因此停止。其实还 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比如在游客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游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外国 游客。为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期待世博会能够越办越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主题能深入人心,让此次世博会真正成为一届难忘的世博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4 海纳百川的胸襟、自强不息的精神、乐观向上的活力”。 本次的调研虽然到此就结束了,但我们对世博的关注不会结束,我们的思考也不会因此停止。其实还 有许多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讨的,比如在游客满意度的调查中,中国游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外国 游客。为什么?这值得我们深思。但不管怎么说,我们期待世博会能够越办越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 主题能深入人心,让此次世博会真正成为一届难忘的世博会,在人类历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关于世博背景下上海人排外问题的调查报告 杨宇佳09300680291、刘欢09300680325 指导老师:陈金华 前言 2009年12月23日早晨,上海电台动感101《音乐早餐》直播中,主持人晓君和小畅在播放间隙用上 海话调侃。一名听众发来短信说:“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晓君在节目中回应,“这 位听众,请你用一种团成一团的姿势,然后慢慢以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 的人的周围。”因为这件事情,有关上海人排外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吵得沸沸扬扬 而上海2010年5月份至10月份将举办世界博览会,这种关于上海人的讨论势必会对上海的城市形象 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樊卫国分析,很多人对上海人的负面印象,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形成 了。发展到现在,上海人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尴尬境地?所谓的“排外”真实情况是 什么?“排外”仅仅发生在上海一座城市吗?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对此我们小 组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上海人中“排外”主要存在于45至六十五的中年人这个年龄段 在对外地人和上海人的综合访谈中,我们发现上海人并没有外地人心目中那么排外。特别是新一代上 海人,对待外地人更是非常友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上海的确经历了排外的过程,但是她正在变得越 越包容 小组成员: 姓名:杨宇佳 姓名:刘欢 专业:经济学类 专业:经济学类 学号:09300680291 学号:09300680325 负责:采访、整理采访负责:采访、撰写调查 稿、数据整理 报告、做PPT 正文 、调查情况、数据统计及结论 我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展开了此次调查,在复旦大学学生中发放100份调查问 卷,访谈了两名来自外地的在沪打拼的中年人,一名老年上海人,两名中年上海人,三名上海大学生和三 名外省籍的在沪大学生生。(报告后附有部分访谈的文字整理版以及10份调查问) 调查发现,在上海人中间老年人和年轻人基本上没有排外的心理,只有一少部分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自 己能力不够强而担心外地人抢走自己的工作机会。“排外”集中在中年人这个年龄段。而在在沪的外地人中 认为上海人“排外”的大部分是社会阶层比较低,在上海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人或者心理不平衡的人 二、调査分析 (一)、上海以及上海人的诞生 上海最早起源于被海水冲刷上来的滩涂而形成的一个小渔村。它的开埠到现在不过大约一百五六十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5 关于世博背景下上海人排外问题的调查报告 杨宇佳 09300680291、刘欢 09300680325 指导老师:陈金华 前言 2009 年 12 月 23 日早晨,上海电台动感 101《音乐早餐》直播中,主持人晓君和小畅在播放间隙用上 海话调侃。一名听众发来短信说:“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们上海人。”晓君在节目中回应,“这 位听众,请你用一种团成一团的姿势,然后慢慢以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 的人的周围。”因为这件事情,有关上海人排外的话题再次被人们吵得沸沸扬扬。 而上海 2010 年 5 月份至 10 月份将举办世界博览会,这种关于上海人的讨论势必会对上海的城市形象 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据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樊卫国分析,很多人对上海人的负面印象,早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形成 了。发展到现在,上海人在外地人心目中的形象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尴尬境地?所谓的“排外”真实情况是 什么?“排外”仅仅发生在上海一座城市吗?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有其历史必然性?对此我们小 组展开了深入的调查。 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目前上海人中“排外”主要存在于 45 至六十五的中年人这个年龄段。 在对外地人和上海人的综合访谈中,我们发现上海人并没有外地人心目中那么排外。特别是新一代上 海人,对待外地人更是非常友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上海的确经历了排外的过程,但是她正在变得越来 越包容。 小组成员: 姓名:杨宇佳 姓名:刘欢 专业:经济学类 专业:经济学类 学号:09300680291 学号:09300680325 负责:采访、整理采访 负责:采访、撰写调查 稿、数据整理 报告、做 PPT 正文 一、调查情况、数据统计及结论 我们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和一对一访谈的形式展开了此次调查,在复旦大学学生中发放 100 份调查问 卷,访谈了两名来自外地的在沪打拼的中年人,一名老年上海人,两名中年上海人,三名上海大学生和三 名外省籍的在沪大学生生。(报告后附有部分访谈的文字整理版以及 10 份调查问) 调查发现,在上海人中间老年人和年轻人基本上没有排外的心理,只有一少部分年轻人可能会因为自 己能力不够强而担心外地人抢走自己的工作机会。“排外”集中在中年人这个年龄段。而在在沪的外地人中, 认为上海人“排外”的大部分是社会阶层比较低,在上海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人或者心理不平衡的人。 二、调查分析 (一)、上海以及上海人的诞生 上海最早起源于被海水冲刷上来的滩涂而形成的一个小渔村。它的开埠到现在不过大约一百五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