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调研 张源0512157、周珉0545020、史雪松0572012 指导教师:陈金华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 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 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 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那对于大学生 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笔者整理了众多网页的观点,并且用msn和qg对于笔者的好友做了一些非正式的小调查,于此做了 以下的几点总结 1.使生活丰富多彩,摆脱生活上的寂寞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 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 为特殊关系,这样,在你郁闷的时候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也有人分担你的快乐和痛苦 上大学找个朋友,跟自己是一代人,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可以相互诉说,相互倾听。”有位同学这 样说。我觉得这同学说得很对,我们这代人与我们的父辈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代沟,我们两代人所生长 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因而我们同代人交往起来往往比与长辈交往起来显得得心应 “人活着是有意义的,爱情故事和现实中的都有人自杀。我感觉他们都是心灵上的苦闷无处诉说或 没有找到或失去可以牵挂的人,才会放弃人生。如果打开心灵的缔结,找到值得牵挂的人。就不会如此放手 离去。”笔者的一位来自上外的学生这样说。可见,人活着是要有所依附的,爱情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依附对 象 另外,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 是,你便远离了寂寞。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 2.思想比较纯洁,为了寻求真爱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 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有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一个男生 说。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这男生的眼中是多么神圣。 有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如果遇到合适的,绝对不能放过,否则会成为一生中的遗憾,所以他们在选择 恋人时也就更希望能找到一个相守一生的人。而且在聊天中,笔者还发现有些处于恋爱中的男生已在考虑 将来如何让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过上较好的生活。“没有经济基础,无能力,怎么和她相伴一生?”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们对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多么的义不容 3.当学习与爱情相冲突时,该怎么办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现实。生科院一位大三的学姐说:“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考英语六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观调研 张源 0512157、周珉 0545020、史雪松 0572012 指导教师:陈金华 对过去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大家都为未来而拼搏着,谈恋爱似乎显得如此 的微不足道,为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尽可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大学校园里主要的奋斗目标。 对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社会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平和的环境。大学校园成为培植爱情之 花最肥沃的土地。大学生恋爱一直是大学校园的热门话题,谈论的人越来越多了,也常常成为宿舍里“卧 谈会”上久议不衰的主题。 当代大学生面对爱情少了以往的矜持和羞涩,更多的表现出对爱情的强烈向往和追求。那对于大学生 谈恋爱,我们应该怎样看待? 笔者整理了众多网页的观点,并且用 msn 和 qq 对于笔者的好友做了一些非正式的小调查,于此做了 以下的几点总结: 1.使生活丰富多彩,摆脱生活上的寂寞 上大学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重新面对一个环境,不可避免地要找朋友,找一个可以听自己倾诉 的朋友。大部分同学认为异性交往起来往往比同性要容易,当两个人交往加深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发展成 为特殊关系,这样,在你郁闷的时候会有人陪在你身边,也有人分担你的快乐和痛苦。 “上大学找个朋友,跟自己是一代人,有相似的经历和感受,可以相互诉说,相互倾听。”有位同学这 样说。我觉得这同学说得很对,我们这代人与我们的父辈们在某种程度上都存在着代沟,我们两代人所生长 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因而我们同代人交往起来往往比与长辈交往起来显得得心应 手些。 “人活着是有意义的,爱情故事和现实中的都有人自杀。我感觉他们都是心灵上的苦闷无处诉说或 没有找到或失去可以牵挂的人,才会放弃人生。如果打开心灵的缔结,找到值得牵挂的人。就不会如此放手 离去。”笔者的一位来自上外的学生这样说。可见,人活着是要有所依附的,爱情可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依附对 象。 另外,拥有了爱情,自然周末里便会有人陪你逛街,平日里也会有人陪你一起上自习、吃饭,于 是,你便远离了寂寞。生活也会因他(她)而丰富起来,两个人的世界远远比一个人的世界精彩。 2.思想比较纯洁,为了寻求真爱 据调查,49.3%的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好一个人非常重要,因为当你选 择一个人时,就意味着你选择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旦走了眼,那就意味着一场灾难。” 有 60.7%的大学生恋爱是为了寻觅真爱,“真爱无敌,真爱无言,真爱无限,真爱无悔。”一个男生 说。由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爱情在这男生的眼中是多么神圣。 有的同学认为,在大学里如果遇到合适的,绝对不能放过,否则会成为一生中的遗憾,所以他们在选择 恋人时也就更希望能找到一个相守一生的人。而且在聊天中,笔者还发现有些处于恋爱中的男生已在考虑 将来如何让自己的爱人和孩子过上较好的生活。“没有经济基础,无能力,怎么和她相伴一生?”从这句话中 我们可以看出男生们对他们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多么的义不容辞。 3.当学习与爱情相冲突时,该怎么办 高年级的学生认为这个问题很现实。生科院一位大三的学姐说:“太浪费时间了,我想考英语六
级,还要考研。马上就进入社会了,学点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不要以后后悔。”“现实一点好,先解决好大学里 所要做的事。”“有些同学一接触恋爱就变得不理智了,根本就没法学习了。”一名华政的大三学姐这样说。 所以在这些同学眼中,学习还是比恋爱重要,但他们的说法有点偏,学习与恋爱真的就那么相抵触吗? 所以也有不少同学以为“学习也不是孤立的,恋爱当然要面对。若你们在校园注定有一段邂逅, 你要刻意避开吗?如果你真的爱学习,定会学得更好!”可见,他们的看法还是较全面的,恋爱也并不见得就会 给学习带来阻力,学习上的失利也不能归罪于恋爱。 4.当爱情与友情、亲情相矛盾时,你会怎么做 有73%的学生面对家长的压力仍会坚持到底,有41.6%的学生会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现在在 好朋友中常存在这样一种感情:介于爱情、友情之间,兼有两者的优、缺点,似乎无法分辨。这种感情被称 为第四类情感。“我一定不会陷入其中!”一位大一学妹很坚定的说,可我想当他(她)真的面对这种情感的时 候他(她)可能会不知所措,毕竟人的理性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掩盖一个人的感性 大学生在思想上己经开始独立,或多或少都有些叛逆,通过这个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爱情很执 着,并会冲破压力,积极争取自己所喜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在大学生眼中,那种“门当户对”“媒妁之姻” 的事已不复存在,他们追求自由恋爱,追求自己所信仰的幸福 5.对“网恋”有何感想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上网聊天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一个虚幻的 世界中,将自己深藏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当觉得彼此很投机的时候,便会慢慢喜欢对方,从而形成“网恋”。有 64.3%的大学生认为网恋比较虚幻,不值得相信 太虚无缥缈了,不现实!”经济学院一位大二同班同学这样说。网上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假的, 但还是现实点较好,面对面的交流不是更值得信赖些吗?也更人性化些吗?为避免自己在感情上受到欺骗, 现实中的恋爱我更爱。“现实的朋友可以直接与我面对面交谈,才会将真挚之心交给对方。 6.对校园中一些“过热”现象,有何看法 70%的大学生对这类现象比较反感。“有的人思想太开通了反而感觉不好了。”大二的一位女生说 “在校园里太亲密了实在不好!一来有损于塑造自己的形象:二来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凡事都有个度的!” 上外的一位同学说。确实,当一对在行为上很亲密的情侣在校园里经过时,往往会引起众多的目光,那目 光里有时也会含有一些鄙夷之色 7.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何看法 在以前,面对师生恋谈论是经久不息,总觉得特别新鲜,而现在,是顺其自然的。据调查,有 2.7%的学生认为师生恋很正常。这说明大学生的思想不再保守,趋向于成熟、开放。因而自由恋爱的口号 也喊得更响了。对于同居这件事,也只有37%的学生投赞成票(可参见我们的调查结果表),这说明大学 生己懂得理性的对待爱情,慎重考虑爱情的长远后果。“真正的纯洁高尚的爱情要以高尚的理想和道德为基 础的!”管理学院的一位大学生说。而对于“张国荣之死”这件事,有52.5%的大学生表示鄙视。这说明 大学生在对待“同性恋者”不够理性,说明其思想上开放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8.对于失恋,又有何看法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 的并不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很广。有78%左右的学生能正确面对失恋。有的同学认为:“失恋, 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失恋可以磨练自己的性格和意志,使其更加坚强起来!”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事业上往往会显得更成功。 有的人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则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级,还要考研。马上就进入社会了,学点东西才是最主要的,不要以后后悔。”“现实一点好,先解决好大学里 所要做的事。”“有些同学一接触恋爱就变得不理智了,根本就没法学习了。”一名华政的大三学姐这样说。 所以在这些同学眼中,学习还是比恋爱重要,但他们的说法有点偏,学习与恋爱真的就那么相抵触吗? 所以也有不少同学以为“学习也不是孤立的,恋爱当然要面对。若你们在校园注定有一段邂逅, 你要刻意避开吗?如果你真的爱学习,定会学得更好!”可见,他们的看法还是较全面的,恋爱也并不见得就会 给学习带来阻力,学习上的失利也不能归罪于恋爱。 4.当爱情与友情、亲情相矛盾时,你会怎么做 有 73%的学生面对家长的压力仍会坚持到底,有 41.6%的学生会遵循“公平竞争”的原则,现在在 好朋友中常存在这样一种感情:介于爱情、友情之间,兼有两者的优、缺点,似乎无法分辨。这种感情被称 为第四类情感。“我一定不会陷入其中!”一位大一学妹很坚定的说,可我想当他(她)真的面对这种情感的时 候他(她)可能会不知所措,毕竟人的理性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掩盖一个人的感性。 大学生在思想上已经开始独立,或多或少都有些叛逆,通过这个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爱情很执 着,并会冲破压力,积极争取自己所喜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在大学生眼中,那种“门当户对”“媒妁之姻” 的事已不复存在,他们追求自由恋爱,追求自己所信仰的幸福。 5.对“网恋”有何感想 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上网聊天成为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在一个虚幻的 世界中,将自己深藏的一面展现给对方,当觉得彼此很投机的时候,便会慢慢喜欢对方,从而形成“网恋”。有 64.3%的大学生认为网恋比较虚幻,不值得相信。 “太虚无缥缈了,不现实!”经济学院一位大二同班同学这样说。网上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假的, 但还是现实点较好,面对面的交流不是更值得信赖些吗?也更人性化些吗?为避免自己在感情上受到欺骗, 现实中的恋爱我更爱。“现实的朋友可以直接与我面对面交谈,才会将真挚之心交给对方。” 6.对校园中一些“过热”现象,有何看法 70%的大学生对这类现象比较反感。“有的人思想太开通了反而感觉不好了。”大二的一位女生说。 “在校园里太亲密了实在不好!一来有损于塑造自己的形象;二来也会影响到其他人!”“凡事都有个度的!” 上外的一位同学说。确实,当一对在行为上很亲密的情侣在校园里经过时,往往会引起众多的目光,那目 光里有时也会含有一些鄙夷之色。 7.对一些社会现象有何看法 在以前,面对师生恋谈论是经久不息,总觉得特别新鲜,而现在,是顺其自然的。据调查,有 72.7%的学生认为师生恋很正常。这说明大学生的思想不再保守,趋向于成熟、开放。因而自由恋爱的口号 也喊得更响了。 对于同居这件事,也只有 37%的学生 投赞成票(可参见我们的调查结果表),这说明大学 生已懂得理性的对待爱情,慎重考虑爱情的长远后果。“真正的纯洁高尚的爱情要以高尚的理想和道德为基 础的!”管理学院的一位大学生说。 而对于“张国荣之死”这件事,有 52.5%的大学生表示鄙视。这说明 大学生在对待“同性恋者”不够理性,说明其思想上开放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8.对于失恋,又有何看法 大学生恋爱犹如空中楼阁一般,缺乏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所以导致成功率不高,最后走到一起 的并不多,这就表明要经历失恋的人群还很广。有 78%左右的学生能正确面对失恋。有的同学认为:“失恋, 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 “失恋可以磨练自己的性格和意志,使其更加坚强起来!”有的人在经历失恋后在事业上往往会显得更成功。 有的人怕失恋,怕自己的恋爱失败,怕失去已得到的东西。这样的同学则是思想不成熟的表现
恋爱难道就是生命的全部吗?没有了爱情,友情、亲情依然还会陪伴着你 新闻学院的一位学生说:“爱情要能承受生离和死别。”我看这位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失恋并不 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正视失恋。 9.恋爱消费,让人无奈 据bbs上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34.4%的同学承认自己有男(女)朋友,谈到恋爱消费,有近 80%的学生表示是在所难免的,要谈恋爱就要付出。“大学生往往都喜欢浪漫,两个人在一起如不制造点浪 漫的气氛,就觉得对不住自己似的。”外文学院的一大二男生无奈地说。看着日益变空的钱包,难免无限惆 怅。“但没有办法,要留住身边的人,只有打肿脸充胖子。”信息学院一名男生如是说 另一部分人却很理智。“浪漫只是象征性的,点缀于日常生活中,最好是周期性的。”管理学院的 一个学生甚至说:“整天都浪漫,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而且麻烦!”管理学院的另一名学生说:“天天制造浪 漫,当你累得受不了时,爱情也就结束了!” 10.爱情与事业,就轻孰重 根据东方网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对于“毕业后是先找工作还是先稳定感情”这个问题。有89.4% 的大学生都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前者,有65.9%的学生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一位恋爱中的男 生这么留言:“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使自己多有些本事。”这说明,在大学生心中,事业还是重于爱 情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事业可以抛开爱情,但爱情必须是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之上的。的确,爱情的建 立离不开基础,“万丈高楼平第起”,恋爱也是如此。 “有爱情,还有别的事情,生活才更美好!”复旦学院的一名学生说。黑格尔也说:“爱情要达到 完美的境界就必须联系到全部意识联系到全部见解和旨趣的高贵性。 年轻人正应该抓住可贵的时间,在事业上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把爱情看成是生活的 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事业与爱情,本质上就是人生的主旋律和第二主旋律,只有这二者配合得当,才能有美好的意 趣。因而罗素便说:“为了爱情而牺牲事业是愚蠢的,但为了事业而完全牺牲爱情同样是愚蠢。”所以有同 学认为那种“若为爱情故,二者皆可抛”的伟大精神是不可效仿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创造新型的,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爱情方式 和行为,能体现出恋爱的纯洁和高尚,做到既不古板又不轻率,既炽热、活泼、丰富又理智和深沉,使恋 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 注释:下划线来自网络的资料 本文虽非笔者原创的观点,但也是从很多资料中整理出来的一份总结性的文字,仅是为了利于阅读 与理解。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给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当 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已经进入深层,他们的看法已不再仅仅停留于肤浅的传统择偶标准表 象牙塔中究竟有多少学子涉入爱河?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56.4%的大学生谈 过恋爱。其实,现实中的这一现象肯定比这一比例要高。"丘比特翩飞大学校园”愈渐成为高校的一道风景 、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和支流
恋爱难道就是生命的全部吗?没有了爱情,友情、亲情依然还会陪伴着你。 新闻学院的一位学生说:“爱情要能承受生离和死别。”我看这位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失恋并不 可怕,可怕的是你不敢正视失恋。 9.恋爱消费,让人无奈 据 bbs 上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有 34.4%的同学承认自己有男(女)朋友,谈到恋爱消费,有近 80%的学生表示是在所难免的,要谈恋爱就要付出。“大学生往往都喜欢浪漫,两个人在一起如不制造点浪 漫的气氛,就觉得对不住自己似的。”外文学院的一大二男生无奈地说。看着日益变空的钱包,难免无限惆 怅。“但没有办法,要留住身边的人,只有打肿脸充胖子。”信息学院一名男生如是说。 另一部分人却很理智。“浪漫只是象征性的,点缀于日常生活中,最好是周期性的。”管理学院的 一个学生甚至说:“整天都浪漫,就没有什么意思了,而且麻烦!”管理学院的另一名学生说:“天天制造浪 漫,当你累得受不了时,爱情也就结束了!” 10.爱情与事业,就轻孰重 根据东方网的一份调查问卷显示,对于“毕业后是先找工作还是先稳定感情”这个问题。有 89.4% 的大学生都不假思索的选择了前者,有 65.9%的学生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一位恋爱中的男 生这么留言:“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事情,使自己多有些本事。”这说明,在大学生心中,事业还是重于爱 情的。当然这并不是说为了事业可以抛开爱情,但爱情必须是建立在事业的基础之上的。的确,爱情的建 立离不开基础,“万丈高楼平第起”,恋爱也是如此。 “有爱情,还有别的事情,生活才更美好!”复旦学院的一名学生说。黑格尔也说:“爱情要达到 完美的境界就必须联系到全部意识,联系到全部见解和旨趣的高贵性。” 年轻人正应该抓住可贵的时间,在事业上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把爱情看成是生活的一 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事业与爱情,本质上就是人生的主旋律和第二主旋律,只有这二者配合得当,才能有美好的意 趣。因而罗素便说:“为了爱情而牺牲事业是愚蠢的,但为了事业而完全牺牲爱情同样是愚蠢。”所以有同 学认为那种“若为爱情故,二者皆可抛”的伟大精神是不可效仿的。 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创造新型的,符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爱情方式 和行为,能体现出恋爱的纯洁和高尚,做到既不古板又不轻率,既炽热、活泼、丰富又理智和深沉,使恋 爱双方都能获得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力量和美的享受。 注释:下划线来自网络的资料 本文虽非笔者原创的观点,但也是从很多资料中整理出来的一份总结性的文字,仅是为了利于阅读 与理解。 当代大学生的恋爱与择偶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给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当 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已经进入深层,他们的看法已不再仅仅停留于肤浅的传统择偶标准表面。 象牙塔中究竟有多少学子涉入爱河?2000 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 56.4%的大学生谈 过恋爱。其实,现实中的这一现象肯定比这一比例要高。"丘比特翩飞大学校园"愈渐成为高校的一道风景 线。 一、大学生恋爱观的主流和支流
1、悲欢离合的思考:"终身大事须谨慎"。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人,包括大学的许多教育者 都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男女间的感情问题上随便、在观念上解放、在性行为上放纵。而且以许多的调查 来说明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调查表明,已经有34.7%的男大学生和38.6%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所需 要的恋人应该是什么样,已有了初具轮廓的看法:39.9%的男生和36.7%的女生则已有明确完整的认识 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非常同意和同意″谈恋爱是终身大事,必须谨慎 的大学生占了84.8%。"新世纪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资料也表明,58.0%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 了建立专一的爱情”,23.8%的学子认为是为了建立家庭"。与1991年的某次调查中”为了建立理想的家庭 所占比例为最小的结果比较,大学生在对恋爱目的的认识方面已“返朴归真”。 2、与异性交往心理大多理智。大部分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在初次 与异性约会时大多持理智的心态,在行为上男女大学生多希望顺其自然和含蓄交谈。尤其是女大学生,这样 的要求比男大学生高,而对亲密行为的要求是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这符合初恋男女青年的心理需要 当爱上对方并主动表白时,男大学生并不希望女性”立即就答应",更多的希望对方”考虑一下再说",甚至 态度傲慢一点"的比率也较高:但女大学生就不一样了,因为女性如果要主动向对方表达爱情,一般要么是 经过了深思熟虑,要么是单相思、坠入情网之举。无论出于那一种原因,都需要女大学生在主动迈出这 步时,以极大的勇气冲破自己原有的矜持和羞怯。所以,她们希望对方接受的心理更为迫切,同时,因被 拒绝而遭受的心理挫折也更大。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在主流上还是传统型的 3、″没有坚实的土壤,哪来成熟的果实”。尽管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其主流仍居传 统型,但不谙世事的男女大学生相互间仍设计着最美好的爱情蓝图。风靡全球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有 令所有人难忘的、最为当代大学生奉为爱情经典的镜头:鲁思对杰克许下诺言,不再为过去的爱情而忧伤 只要有机会,就要好好地活下去,直到100岁。当她看到救生船带来的光明时,她毅然挣脱了杰克僵死的 双手,向生命之光奋力游去,杰克英俊的面容在冰水中下沉,下沉 这种不为过去生离死别的情感而忧伤的爱情观念,之所以让当代青年心仪,是因为它坚定、自强,抛 弃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贾宝玉与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与患得患失,让人生走 更新的道路:为了爱,要活得更灿烂。这样的观念比之高校校园中不时传来的”现代殉情"故事,肯定有更 积极的意义 4、“感情生活的土壤变了"。不可否认,随着开放的窗口愈来愈大,西方“性解放 性自由”的性道德标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恋爱观:同时由于社会转型的种种原因,也导致大学生恋爱观 嬗变,致使大学生所怀抱的理想爱情面临种种挑战,使他们的恋爱历经坎坷不平。其中,大学生毕业以后 就业和去向等许多不确定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的恋情朝着人们美好愿望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求 曾经拥有"并不是大学生所情所愿,他们也是"无可奈何情人去,劳燕分飞泣无声 当代大学生择偶条件分析 1、第一位:郎也人品女也人品。从1991年到1995年间,大学生择偶的首要标准都 是"个性气质"。1998年北京大学等五所院校的500例"性问题民意测验”却有52.6%的男大学生和76.2%的 女大学生首选"学识才干"为择偶标准。而"2000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中,男女大学生择偶的首要条件 分别是"感情″和"性格脾气”":"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男女大学生都选择了”人品"。虽然2000年两次 调查的切入点不同,选项的设置也不同,但分析可见,两者之间却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尤其是从总体的情 况来看,前者选择的"感情"和后者选择的"人品"已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己经明白无误地给了 大学生这样的信息:只有人品好的人才看重感情 分析大学生择偶的首要条件在这10年间的变化,我们可看到社会转型给大学生择偶观带来的影响。20 世纪90年代初,崇尚个性的释放成为当时大学生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时尚:1992-1995年,"经商潮”和”下 海风″对高校校园的冲击表现在,″教授卖大饼″、"学生在校园内摆地摊″等。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大学生
1、悲欢离合的思考:"终身大事须谨慎"。现在社会上的许多人,包括大学的许多教育者 都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在男女间的感情问题上随便、在观念上解放、在性行为上放纵。而且以许多的调查 来说明这些问题的严重性。但是调查表明,已经有 34.7%的男大学生和 38.6%的女大学生认为,自己对所需 要的恋人应该是什么样,已有了初具轮廓的看法;39.9%的男生和 36.7%的女生则已有明确完整的认识。" 转型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研究"调查结果表明,非常同意和同意"谈恋爱是终身大事,必须谨慎" 的大学生占了 84.8%。"新世纪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资料也表明,58.0%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的目的是"为 了建立专一的爱情",23.8%的学子认为是"为了建立家庭"。与 1991 年的某次调查中"为了建立理想的家庭" 所占比例为最小的结果比较,大学生在对恋爱目的的认识方面已"返朴归真"。 2、与异性交往心理大多理智。大部分大学生与异性交往的愿望虽然很强烈,但在初次 与异性约会时大多持理智的心态,在行为上男女大学生多希望顺其自然和含蓄交谈。尤其是女大学生,这样 的要求比男大学生高,而对亲密行为的要求是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这符合初恋男女青年的心理需要。 当爱上对方并主动表白时,男大学生并不希望女性"立即就答应",更多的希望对方"考虑一下再说",甚至" 态度傲慢一点"的比率也较高;但女大学生就不一样了,因为女性如果要主动向对方表达爱情,一般要么是 经过了深思熟虑,要么是单相思、坠入情网之举。无论出于那一种原因,都需要女大学生在主动迈出这一 步时,以极大的勇气冲破自己原有的矜持和羞怯。所以,她们希望对方接受的心理更为迫切,同时,因被 拒绝而遭受的心理挫折也更大。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在主流上还是传统型的。 3、"没有坚实的土壤,哪来成熟的果实"。尽管大学生在恋爱态度上其主流仍居传 统型,但不谙世事的男女大学生相互间仍设计着最美好的爱情蓝图。风靡全球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有 令所有人难忘的、最为当代大学生奉为爱情经典的镜头:鲁思对杰克许下诺言,不再为过去的爱情而忧伤, 只要有机会,就要好好地活下去,直到 100 岁。当她看到救生船带来的光明时,她毅然挣脱了杰克僵死的 双手,向生命之光奋力游去,杰克英俊的面容在冰水中下沉,下沉。 这种不为过去生离死别的情感而忧伤的爱情观念,之所以让当代青年心仪,是因为它坚定、自强,抛 弃了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贾宝玉与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与患得患失,让人生走向 更新的道路:为了爱,要活得更灿烂。这样的观念比之高校校园中不时传来的"现代殉情"故事,肯定有更 积极的意义。 4、"感情生活的土壤变了"。不可否认,随着开放的窗口愈来愈大,西方"性解放"、" 性自由"的性道德标准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恋爱观;同时由于社会转型的种种原因,也导致大学生恋爱观 嬗变,致使大学生所怀抱的理想爱情面临种种挑战,使他们的恋爱历经坎坷不平。其中,大学生毕业以后 就业和去向等许多不确定的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的恋情朝着人们美好愿望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只求 曾经拥有"并不是大学生所情所愿,他们也是"无可奈何情人去,劳燕分飞泣无声。" 二、当代大学生择偶条件分析 1、第一位:郎也人品女也人品。从 1991 年到 1995 年间,大学生择偶的首要标准都 是"个性气质"。1998 年北京大学等五所院校的 500 例"性问题民意测验" 却有 52.6%的男大学生和 76.2%的 女大学生首选"学识才干"为择偶标准。而"2000 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中,男女大学生择偶的首要条件 分别是"感情"和"性格脾气";"转型期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男女大学生都选择了"人品"。虽然 2000 年两次 调查的切入点不同,选项的设置也不同,但分析可见,两者之间却有着极大的一致性,尤其是从总体的情 况来看,前者选择的"感情"和后者选择的"人品"已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已经明白无误地给了 大学生这样的信息:只有人品好的人才看重感情。 分析大学生择偶的首要条件在这 10 年间的变化,我们可看到社会转型给大学生择偶观带来的影响。20 世纪 90 年代初,崇尚个性的释放成为当时大学生中颇为流行的一种时尚; 1992-1995 年,"经商潮"和"下 海风"对高校校园的冲击表现在,"教授卖大饼"、"学生在校园内摆地摊"等。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大学生
的择偶观以个性气质"作为首选,也是社会转型期人们观念受之影响的一个缩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 入,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给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情感世界遭遇的挫折,使大学生 感到"珍视感情"弥足珍贵。所以,能觅一位人品好、重感情的伴侣,成为大学生在世纪初择偶的首选。尤 其是男大学生经历失恋的痛苦比女大学生更深重,他们把感情易变的女性都看作是人品不好一类,所以 他们首先就为的择偶标准中定下了"重感情、人品好”的标准。 2、第二位:男爱淑女女爱才。199-195年,大学生择偶的标准都选择了“思想人品 2000年的两次调查结果男大学生的选择比较一致,女大学生一是看重感情,二是看重才能。总的来看,这 些择偶标准都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择偶观。中国古代的诗集《诗经》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描述了这 样的择偶观,淑女必有"温柔贤淑"的美德,君子当然是能怜香惜玉,懂得爱情,看重感情,又有才能。因 为,有才能才有社会地位,有了社会地位,才是一个让女人靠得住的好男人。对于女大学生而言,有才能 还意味着找一个有真才实学、比自己这个女大学生更高出一筹的,起码是般配的、拿得出手、见得人的伴 侣 曾几何时,大学校园里曾经盛传的一个关于女生谈恋爱的顺口溜是:"大一娇,大二挑,大三急着找, 大四没人要。”其中的”大二女生挑”,挑的就是有前途的高年级男生:现在高校校园里也有句关于男生恋 爱的顺口溜,则反映了男女大学生在恋爱的地位上的可笑转换:"大一傻,大二骂,大三忙着考(考托福 GRE、研究生),大四随便挑。"这句顺口溜里却是男大学生在大四的女生中随便挑,因为到了大四还能被随 便挑的女生,是那些经历了三年的寒窗苦读,学到了本事、有了真学问和广阔前途的才女和能人。 3、第三位:郎才女貌天经地义。1991年前,大学生择偶的标准还以”外表相貌"为标 准:到了社会开始转型期的1992-2000年,择偶的标准已转向以选择”学识才干"、"才能"或”才学”为主 也有选择"外貌”为标准的,但主要是来自男大学生。在择偶条件上对女性外貌的要求,尽管不同国家对女 性性形象的要求有差异,但从性审美的角度,对女性的五官要求都较高于男性,这几乎是所有民族文化中 的一个共同点。而女大学生居第三位的择偶标准仍然是"事业心”和”才能"。从这一选择中,我们看到当 大学生的择偶观也应了中国的传统择偶标准:郎才女貌。 大学生择偶看重”学识才干”或”才能”的标志就是普遍看重对方的文化程度。因为大学生认为只有双方 的文化层次都处于同一个水平上,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便于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交融及心理的兼容, 才是爱情中最为本质、重要的因素。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己经进入深层,他们已不再仅仅停 留于肤浅的传统择偶标准表面。当然,在择偶的第二位条件中,看重”外貌"甚于看重其”才能”的大学生还 是有的,表明"以貌取人“的择偶观念在大学生中还是有部分市场 三、大学生婚姻观变化发展预测 大学生在对待传统的婚恋观念问题上,不是被动地完全接受和 是在对现实婚姻关系的现状进行 感性认识后的一种开放式的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但在面临婚姻抉择时,会受到来自我国社会化日益成熟 世界各国婚姻潮流以及自我的经济地位、职业、所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考虑自我的发展、生活 的享乐、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价值等的要求将更高,这是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人婚恋、性爱观念及其行为发展 的必然趋向。 1、大学生的婚姻观将受到社会发展成熟的影响。大学生的婚姻观的受高校较单纯的 文化氛围的影响,总的来讲,以继承传统的婚姻观为主流。但是,大学生的婚姻观念中非主流的成分会随 着他们与社会的日益接触而变化,对现实的婚姻会有更理智和现实的选择。 管在中国人看来,结婚是”不为己,为子嗣",即为了生育孩子。生儿育女能起到”养儿防老”的作用, 还具有"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功能。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发展的日益成熟,城市养老保 障的逐步社会化(在计划体制下主要是由单位来承担的),"养儿防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另外,随着招生和 分配制度的改革,抚养孩子成本费用大幅度上扬,人们不得不考虑生育对自己的价值何在?再加上人们面 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越来越重视自我的发展和价值。所以,近些年来,城市青年中持不婚、不育 态度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向,这就使那一部分"今生不想结婚"和"婚姻是坟墓”的大学生的观念得到强化,而
的择偶观以"个性气质"作为首选,也是社会转型期人们观念受之影响的一个缩影;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 入,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给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情感世界遭遇的挫折,使大学生 感到"珍视感情"弥足珍贵。所以,能觅一位人品好、重感情的伴侣,成为大学生在世纪初择偶的首选。尤 其是男大学生经历失恋的痛苦比女大学生更深重,他们把感情易变的女性都看作是人品不好一类,所以, 他们首先就为的择偶标准中定下了"重感情、人品好"的标准。 2、第二位:男爱淑女女爱才。1991-1995 年,大学生择偶的标准都选择了"思想人品"; 2000 年的两次调查结果男大学生的选择比较一致,女大学生一是看重感情,二是看重才能。总的来看,这 些择偶标准都符合中国人传统的择偶观。中国古代的诗集《诗经》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描述了这 样的择偶观,淑女必有"温柔贤淑"的美德,君子当然是能怜香惜玉,懂得爱情,看重感情,又有才能。因 为,有才能才有社会地位,有了社会地位,才是一个让女人靠得住的好男人。对于女大学生而言,有才能 还意味着找一个有真才实学、比自己这个女大学生更高出一筹的,起码是般配的、拿得出手、见得人的伴 侣。 曾几何时,大学校园里曾经盛传的一个关于女生谈恋爱的顺口溜是:"大一娇,大二挑,大三急着找, 大四没人要。" 其中的"大二女生挑",挑的就是有前途的高年级男生;现在高校校园里也有句关于男生恋 爱的顺口溜,则反映了男女大学生在恋爱的地位上的可笑转换:"大一傻,大二骂,大三忙着考(考托福、 GRE、研究生),大四随便挑。"这句顺口溜里却是男大学生在大四的女生中随便挑,因为到了大四还能被随 便挑的女生,是那些经历了三年的寒窗苦读,学到了本事、有了真学问和广阔前途的才女和能人。 3、第三位:郎才女貌天经地义。1991 年前,大学生择偶的标准还以"外表相貌"为标 准;到了社会开始转型期的 1992 -2000 年,择偶的标准已转向以选择"学识才干"、"才能"或"才学" 为主。 也有选择"外貌"为标准的,但主要是来自男大学生。在择偶条件上对女性外貌的要求,尽管不同国家对女 性性形象的要求有差异,但从性审美的角度,对女性的五官要求都较高于男性,这几乎是所有民族文化中 的一个共同点。而女大学生居第三位的择偶标准仍然是"事业心"和"才能"。从这一选择中,我们看到当代 大学生的择偶观也应了中国的传统择偶标准:郎才女貌。 大学生择偶看重"学识才干"或"才能"的标志就是普遍看重对方的文化程度。因为大学生认为只有双方 的文化层次都处于同一个水平上,才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才便于情感的交流,而情感的交融及心理的兼容, 才是爱情中最为本质、重要的因素。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已经进入深层,他们已不再仅仅停 留于肤浅的传统择偶标准表面。当然,在择偶的第二位条件中,看重"外貌"甚于看重其"才能"的大学生还 是有的,表明"以貌取人"的择偶观念在大学生中还是有部分市场。 三、大学生婚姻观变化发展预测 大学生在对待传统的婚恋观念问题上,不是被动地完全接受和继承,而是在对现实婚姻关系的现状进行 感性认识后的一种开放式的自我判断和自我选择。但在面临婚姻抉择时,会受到来自我国社会化日益成熟、 世界各国婚姻潮流以及自我的经济地位、职业、所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影响,他们考虑自我的发展、生活 的享乐、付出与收获之间的价值等的要求将更高,这是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人婚恋、性爱观念及其行为发展 的必然趋向。 1、大学生的婚姻观将受到社会发展成熟的影响。大学生的婚姻观的受高校较单纯的 文化氛围的影响,总的来讲,以继承传统的婚姻观为主流。但是,大学生的婚姻观念中非主流的成分会随 着他们与社会的日益接触而变化,对现实的婚姻会有更理智和现实的选择。 尽管在中国人看来,结婚是"不为己,为子嗣",即为了生育孩子。生儿育女能起到"养儿防老"的作用, 还具有"老有所养"的社会保障功能。然而,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发展的日益成熟,城市养老保 障的逐步社会化 (在计划体制下主要是由单位来承担的),"养儿防老"的功能逐渐弱化;另外,随着招生和 分配制度的改革,抚养孩子成本费用大幅度上扬,人们不得不考虑生育对自己的价值何在?再加上人们面 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也越来越重视自我的发展和价值。所以,近些年来,城市青年中持不婚、不育 态度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向,这就使那一部分"今生不想结婚"和"婚姻是坟墓"的大学生的观念得到强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