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目录 前言…… 贫困大学生在校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王智超、梁勇臻、密一恺· 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 张严严07300260073、项菲07300550019、何熠飞07300550014……10 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 钟挥07300400064、姚琴07300390020、张馨尹07300400096 19 关于“毕婚族”现象的调研报告 杨岚、杜晓、陆怡奇 ……25 411医院少女热线相关问题的调查 -徐瑶07300120043、侯梦07300120044、 郑思遥07300120034、叶雨薇07300120036 拿什么来满足你,人们的爱美之心—关于“整容”的调查报告 吴雪鹭08300130017、樊洋希08300550036、姚坤杰08300550007……9 韩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对医学美容的态度及认知 李逸菲07300180067、丁钰07300720317…………………………43 男护士现状的调查研究 王毅、邹飞、张丹丹、郝爽……… ……………5 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现状及价值判断的调研 一刘芳06300550023、黄文倩06300150043、陆韵婷06300150053………68 医者与“治疗机器 刘佩玺07301010004、周海燕07301010004、于佳07301010004……71 有关病毒的伦理问题 李晶莹06302010095、任哲06302010100、任剑钢06302010032……74 让生命再次得到升华—对上海遗体捐献的伦理研究 刘骁08300130147、范勤07300720381 ………94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 目录 前言…………………………………………………………………………………3 贫困大学生在校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王智超、梁勇臻、密一恺………………………………………………………5 关于贫困大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的调查报告 ——张严严 07300260073 、项菲 07300550019、何熠飞 07300550014…………10 “宅男宅女”现象调查报告 ——钟挥 07300400064 、姚琴 07300390020、张馨尹 07300400096 …………19 关于“毕婚族”现象的调研报告 ——杨岚、杜晓、陆怡奇……………………………………………………………25 411 医院少女热线相关问题的调查 ——徐瑶 07300120043 、侯梦 07300120044、 郑思遥 07300120034 、叶雨薇 07300120036 ………………………………31 拿什么来满足你,人们的爱美之心——关于“整容”的调查报告 ——吴雪鹭 08300130017 、樊洋希 08300550036、姚坤杰 08300550007………39 韩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对医学美容的态度及认知 ——李逸菲 07300180067、丁钰 07300720317 ……………………………………43 男护士现状的调查研究 ——王毅、邹飞、张丹丹、郝爽……………………………………………………55 对“临终关怀”的认知现状及价值判断的调研 ——刘芳 06300550023、黄文倩 06300150043、陆韵婷 06300150053 …………68 医者与“治疗机器” ——刘佩玺 07301010004、周海燕 07301010004 、于佳 07301010004…………71 有关病毒的伦理问题 ——李晶莹 06302010095 、任哲 06302010100 、任剑钢 06302010032………74 让生命再次得到升华——对上海遗体捐献的伦理研究 ——刘骁 08300130147 、范勤 07300720381 ……………………………………94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日常药物上瘾问题与其背后的医患关系 凌翌07301030002、孙诗旖07301030054 张鹏07301030013、黄鹰07301030030………… ………………106 天职or法律?! 苏佳纯07301010219、高行燕07301010241 关于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 陈曦07300150058、陈玺羽07300150083 唐蕴斐07300150074、王海蓉07300600034…… …122 体育大赛上违禁药物的使用 一颜思瀛07300120015、成超07300120037、李舒叶07300120039………129 堕胎中的道德伦理问题 王真、华灵韵、王丽虹、郑文杰………………… 142 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 匡蓓07300150092、刘珏烨07300120071、 商珍07300150064、杨柳青07300120062…… 与核资源利用有关的核伦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何润欣07300700148、赵朴07300220061 曾谷超07300290009、梁硕07300220016…………………………165 对当代中国丧葬行为的调查与丧葬意义的研究 杨义明07300150015、崔芝苹07300150013、郭维超07200150023………175 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考察与调研成果报告 范鹏、傅及斯、严维巍……… ………186 UNIV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 日常药物上瘾问题与其背后的医患关系 ——凌翌 07301030002、孙诗旖 07301030054 张鹏 07301030013、黄鹰 07301030030 ……………………………………106 天职 or 法律?! ——苏佳纯 07301010219、高行燕 07301010241…………………………………113 关于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发的思考 ——陈曦 07300150058、 陈玺羽 07300150083 唐蕴斐 07300150074 、王海蓉 07300600034 ………………………………122 体育大赛上违禁药物的使用 ——颜思瀛 07300120015 、成超 07300120037、李舒叶 07300120039 ………129 堕胎中的道德伦理问题 ——王真、华灵韵、王丽虹、郑文杰………………………………………………142 大学生关于行乞现象看法的小结报告 ——匡蓓 07300150092、刘珏烨 07300120071、 商珍 07300150064、杨柳青 07300120062……………………………………162 与核资源利用有关的核伦理问题的调查研究 ——何润欣 07300700148、赵朴 07300220061 曾谷超 07300290009、梁硕 07300220016 …………………………………165 对当代中国丧葬行为的调查与丧葬意义的研究 ——杨义明 07300150015、崔芝苹 07300150013 、郭维超 07200150023………175 上海市流动摊贩问题的设点考察与调研成果报告 ——范鹏、傅及斯、严维巍…………………………………………………………186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刖言 近几年来,复旦大学领国内高校之先,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 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其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 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即努力造就“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复 合型人才。《应用伦理学》课程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肩负通识教育的重任 力求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为宗旨,不仅向学生传授广 博的知识,而且更突出培养一种学习的理念,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型学习,不断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促进其才智、心智日益成熟。 《应用伦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内容涉及人性伦理、人生伦理、性 伦理、婚姻家庭伦理、生命伦理、医学伦理、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 经济伦理、行政伦理等方面,课程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分析现 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伦理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特别尖锐而重大的实际问题,既作 理论的思辨,又作深入的探讨,努力提髙学生的分析、研究和处理、解决问题的 能力。 《应用伦理学》也是一门研讨型的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 能力。研讨型课程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发现问题 寻求思路为教学方法,以启发、阅读与交流为主要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应用伦理学》教学涵盖 “理论、历史、现实”方面,努力构建文科、理科、医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力求 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拓展其学识学养。 作为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学期开展“课题调查 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性教学活动。 具体做法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提交题目。在开学初布置“课题调查研究”计划。要求学生自发志 愿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人数以2至5人为宜),拟定并递交课题调查研究计划书, 其内容涉及课题项目名称、课题内容、研究大纲、研究方式和途径以及最终成果 形式。事实表明,学生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对课题 的相关知识的准备,期望对专业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所选课题有一定 的理性预期。 (2)教师初审定题。教师同学生共同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包括审核课 题,拟定方案,设计大纲,制定操作程序。学生只有在研究计划获得初审通过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3 前言 近几年来,复旦大学领国内高校之先,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 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其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 和人文素养的人才,即努力造就“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复 合型人才。《应用伦理学》课程始终贯彻通识教育理念,肩负通识教育的重任, 力求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为宗旨,不仅向学生传授广 博的知识,而且更突出培养一种学习的理念,变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型学习,不断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促进其才智、心智日益成熟。 《应用伦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课程,内容涉及人性伦理、人生伦理、性 伦理、婚姻家庭伦理、生命伦理、医学伦理、环境伦理、科技伦理、网络伦理、 经济伦理、行政伦理等方面,课程教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通过分析现 实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伦理问题,尤其是对那些特别尖锐而重大的实际问题,既作 理论的思辨,又作深入的探讨,努力提高学生的分析、研究和处理、解决问题的 能力。 《应用伦理学》也是一门研讨型的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 能力。研讨型课程以激发兴趣、促进思辨、拓展知识为教学目的,以发现问题、 寻求思路为教学方法,以启发、阅读与交流为主要方式,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合作, 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强调学习的过程。可以说,《应用伦理学》教学涵盖 “理论、历史、现实”方面,努力构建文科、理科、医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力求 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拓展其学识学养。 作为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每学期开展“课题调查 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这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研究性教学活动。 具体做法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小组提交题目。在开学初布置“课题调查研究”计划。要求学生自发志 愿组成课题研究小组(人数以 2 至 5 人为宜),拟定并递交课题调查研究计划书, 其内容涉及课题项目名称、课题内容、研究大纲、研究方式和途径以及最终成果 形式。事实表明,学生在选择课题时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对课题 的相关知识的准备,期望对专业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对所选课题有一定 的理性预期。 (2)教师初审定题。教师同学生共同确定实践教学的具体任务,包括审核课 题,拟定方案,设计大纲,制定操作程序。学生只有在研究计划获得初审通过后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才能正式启动课题研究活动 (3)实施调研计划。学生的课题研究活动自始至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老 师则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全程参与学生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实践的 策划、思路进行指导,或进行具体的调研辅导。学生可以和老师交流或举行座谈 会,就难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4)成果形式多样。学生递交的成果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学术论文、调查 分析报告、数据统计及数据图表分析、人物访谈、录音采访、PPT、DV影像、照 片资料及其光盘制作等。 (5)交流展示评价。学生调査报告在学期结束时向全体同学通过多媒体演示 交流学习展示。由老师和助教共同对学生课题成果进行点评和评价 大致说来,对学生课题成果的评价考核有下列指标 其一是主题,即所选课题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理 论大纲目的来设计实践课题,如“社会伦理道德”内容,让学生亲自观察校园中 不道德的现象,并开展调查研究; 其二是内容,即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活动要贴近学生生 活,既能培养学生调研中的合作、沟通、和谐的品质,也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 科研能力; 其三是形式,成果形式是否新颖别致,比如数据图表分析、人物访谈、录音 采访、PPT、D影像、照片资料、动漫幻灯等形式是否令人耳目一新 其四是效果,即调研活动对大学生是否有触动和影响,是否达到自我教育的 目的。比如婚姻家庭内容的调研,成果是否增强了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恩之心,培 养节俭、独立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实践表明,开展“课题调查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文素质。 陈金华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 才能正式启动课题研究活动。 (3)实施调研计划。学生的课题研究活动自始至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老 师则将课内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全程参与学生实践教学过程,对学生实践的 策划、思路进行指导,或进行具体的调研辅导。学生可以和老师交流或举行座谈 会,就难点、疑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4)成果形式多样。学生递交的成果形式丰富多彩,包括:学术论文、调查 分析报告、数据统计及数据图表分析、人物访谈、录音采访、PPT、DV 影像、照 片资料及其光盘制作等。 (5)交流展示评价。学生调查报告在学期结束时向全体同学通过多媒体演示 交流学习展示。由老师和助教共同对学生课题成果进行点评和评价。 大致说来,对学生课题成果的评价考核有下列指标: 其一是主题,即所选课题与课程内容的相关性,比如,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理 论大纲目的来设计实践课题,如“社会伦理道德”内容,让学生亲自观察校园中 不道德的现象,并开展调查研究; 其二是内容,即所研究的课题是否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活动要贴近学生生 活,既能培养学生调研中的合作、沟通、和谐的品质,也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 科研能力; 其三是形式,成果形式是否新颖别致,比如数据图表分析、人物访谈、录音 采访、PPT、DV 影像、照片资料、动漫幻灯等形式是否令人耳目一新; 其四是效果,即调研活动对大学生是否有触动和影响,是否达到自我教育的 目的。比如婚姻家庭内容的调研,成果是否增强了学生对父母亲的感恩之心,培 养节俭、独立及对家庭的责任感。 实践表明,开展“课题调查研究”的实践教学活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文素质。 陈金华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贫困大学生在校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王智超、梁勇臻、密一恺 指导老师:陈金华 成员分工 学号 负责内容 王智超 0730l010179 课题提出、联系指导老师、进行采访 梁勇臻 07301010163 总结调查、访谈成果,完成论文 密一恺 07301010166 设计并完善问卷,组织分发问卷 临床医学八年制调研小组2008年12月8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贫富差距变大的趋势越来越 明显。“爱富嫌贫”似乎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种趋势。社会上的观点势必会对大学校园产生一定的影响。本 文将通过实地调研贫困大学生在大学中的生活、学习状况,并采访相关负责老师,得出我们对于这一问题 的看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现状:思考 【正文】 贫困大学生,从严格意义上讲,应称在高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是对高校中这一特殊群体成员约定俗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已成为令党和国家关心, 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并已成为影响高校健康发展,影响高校安全稳 定的隐患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党和政府采取 了设立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助学金,调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具体工作举措,以促成这一现实 问题的有效解决。与此同时,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贫困大学生,他们慷慨,热情地提供捐助, 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顺利成才。但是,当前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工作,不论是援助体系,还是援助 机制与成效,都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与机制 对于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确保高校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 l562万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贫困大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据此测算,全国高校贫困大学 生总数达312.4万人。其中,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贫困大学生约263万多人, 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约122万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突飞猛进发展,人 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的情况下,高校贫困大学生较大面积地存在,对高校教育,教学产生了多方面的 影响。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相关问题,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 高校与社会稳定,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5 贫困大学生在校状况调查研究报告 王智超、梁勇臻、密一恺 指导老师:陈金华 成员分工 姓名 学号 负责内容 王智超 07301010179 课题提出、联系指导老师、进行采访 梁勇臻 07301010163 总结调查、访谈成果,完成论文。 密一恺 07301010166 设计并完善问卷,组织分发问卷 临床医学八年制调研小组 2008 年 12 月 8 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上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贫富差距变大的趋势越来越 明显。“爱富嫌贫”似乎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种趋势。社会上的观点势必会对大学校园产生一定的影响。本 文将通过实地调研贫困大学生在大学中的生活、学习状况,并采访相关负责老师,得出我们对于这一问题 的看法。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现状;思考; 【正文】 贫困大学生,从严格意义上讲,应称在高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是对高校中这一特殊群体成员约定俗 成的统称。 贫困大学生,是高等院校中需要特别予以关注的特殊群体。这一群体的出现,已成为令党和国家关心, 家长揪心,学校担心,学生忧心的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并已成为影响高校健康发展,影响高校安全稳 定的隐患。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党和政府采取 了设立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奖,助学金,调整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等具体工作举措,以促成这一现实 问题的有效解决。与此同时,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也十分关注贫困大学生,他们慷慨,热情地提供捐助, 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顺利成才。但是,当前对贫困大学生的援助工作,不论是援助体系,还是援助 机制与成效,都还存在诸多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系与机制, 对于有效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确保高校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5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 1562 万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贫困大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 20%。据此测算,全国高校贫困大学 生总数达 312.4 万人。其中,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 1350 万人,贫困大学生约 263 万多人, 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约 122 万多人,占在校生总数的 9%。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突飞猛进发展,人 民生活水平获得极大提高的情况下,高校贫困大学生较大面积地存在,对高校教育,教学产生了多方面的 影响。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相关问题,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确保 高校与社会稳定,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