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项检测一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 (时间:45分钟分值:4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雪山的长夜 迟子建 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 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 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 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 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 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 柔顺光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 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 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 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 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 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 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 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 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 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 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仳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 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 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 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 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 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 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 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 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 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 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 雪山显得愈发得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 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 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我还记得198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 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 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 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迷雾
2014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项检测--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 (时间:45 分钟 分值: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1 分) 雪山的长夜 迟子建 午夜失眠,索性起床望窗外的风景。 以往赏夜景,都不是在冬季。春夜,我曾望过被月光朗照得荧光闪闪的春水;夏 夜,我望过一叠又一叠的青山在暗夜中呈现的黝蓝的剪影;秋夜,曾见过河岸的 柳树在月光中被风吹得狂舞的姿态。只有冬季,我记不起在夜晚看过风景。也难 怪,春夏秋三季,窗户能够打开,所以春夜望春水时,能听见鸟的鸣叫;夏夜看 青山的剪影时,能闻到堤坝下盛开的野花的芳香;秋夜看风中的柳树时,发丝能 直接感受到月光的爱抚,那月光仿佛要做我的一绺头发,从我的头顶倾泻而下, 柔顺光亮极了。而到了寒风刺骨的冬季,窗口就像哑巴一样暮气沉沉地紧闭着嘴, 窗外除了低沉的云气和白茫茫的雪之外,似乎就再没什么可看的了。 雪山东侧的那簇灯火先自消失了。是凌晨一时许了,想必挖沙人已停止了夜战, 歇息去了。而南侧的那簇灯火仍如白莲一样盛开着。我盯着那灯火,就像注视着 挚爱的人的眼睛一样。以往归乡,我在小路上散步总是有爱人陪伴。夏季时,我 走着走着要停下脚步,不是发现野果子了,就是被姹紫嫣红的野花给吸引住了。 我采了野果,会立刻丢进嘴里。爱人笑我是个“野丫头”。有时蚊子闹得凶狂, 我就顺手在路边折一根柳枝,用它驱赶蚊子。而折柳枝时,手指会弥漫着柳枝碧 绿而清香的汁液。那时我觉得所有的风景都是那么优美、恬静,给人一种甜蜜、 温馨的感觉。可自从爱人因车祸而永久地离开了我,我再望风景时,那种温暖和 诗意的感觉已荡然无存。当我孤独一人走在小路上时,我是多么想问一问故乡的 路啊:你为什么不动声色地化成了一条绳索,在我毫无知觉的时候扼住了他的咽 喉?你为什么在我感觉最幸福的时候化成了一支毒剑,射中了我爱人的那颗年轻 的心?青山不语,河水亦无言,大自然容颜依旧,只是我的心已苍凉如秋水。以 往我是多么贪恋于窗外的好山好水,可我现在似乎连看风景的勇气都没有了。 我很庆幸在这个失眠的冬夜里,又能坦然面对窗外的风景了。凌晨两点多,南侧 雪山的灯火也消失了。三座雪山没有因为灯火的离去而黯淡,相反,它们在星光 下显得更加的挺拔和光华。当你的眼睛适应了真正的黑暗后,你会发现黑暗本身 也是一种明亮。仰望天上的星星,我觉得它们当中的哪一颗都可以做我身边的一 盏永久的神灯。而先前还如花一样盛开的人间灯火,它们就像我爱人的那双眼睛 一样,会在我为之无限陶醉时,不说告别,就抽身离去。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 焕发出一种孤寂之美。那隐隐发亮的一道道雪痕,就像它浅浅的笑影一样,温存 可爱。凌晨四时许,星光稀疏了,而天却因为黎明将至呈现着一股深蓝的色调, 雪山显得愈发得壮美了。我想我在望雪山的时候,它也在望我。我望雪山,能感 受到它非凡的气势和独特的美;而它望我的房屋,是否只是一头牛的影子?而我 只是落在这牛身上的一只飞蝇? 我还记得 1998 年河水暴涨之时,每至黄昏,河岸都有浓浓的晚雾生成。有一天 我站在窗前,望见爱人从小路上归家。他的身后是起伏的白雾,而他就像雾中的 一棵柳树。那一瞬间,我有一股莫名的恐慌感,觉得这幻象一样的雾似乎把爱人 也虚幻化了,他在雾中仿佛已不存在。现在想来,死亡就像上帝撒向人间的迷雾
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 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 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 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 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①呼应文题,紧扣“长夜”并与结尾相呼应;②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引起下文,引出下文对冬日风景的描绘;④为下文写午夜怀念爱人做伏笔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分) 答 答案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对爱人离去的震惊和倍感 突然,强烈地表达了失去爱人的巨大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怨恨。 3.作者对风景的态度有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贪恋风景一一没有看风景的勇气一一坦然看风景。原因是和爱人亲密无间 时看什么都是美好的,所以贪恋;爱人不幸出车祸去世后,就没有了看风景的勇 气:雪山的长夜让作者再次领悟到了生命的美好,燃起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又 能坦然看风景了。 4.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说:“在唯美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 提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 请结合文章探究本文提供的是哪种“含量”,并简要陈述。(6分) 答 答案第一种:①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如“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着一种 孤寂之美”;②对爱人的无限追思,表现了深沉的夫妻之爱,如作者和她的爱人 在那个黄昏的小路上行走的情景;③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采野果吃、贪恋风景 第二种:①自然是永恒的,生命因领略其美而会得到安宁、永恒;②一切美好的 事物总是短暂的,人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失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③苦痛过 后,生命的枝叶上依然跃动着光的赞歌,“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 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文化的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1分) 玩具 史铁生 我有生的第一个玩具是一只红色的小汽车,不足一尺长,铁皮轧制的外壳非常简 单,有几个窗但是没有门,从窗间望见一个惯性轮,把后车轮在地上摩擦便能“嗷 嗷一—”地跑。我现在还听得见它的声音。我不记得它最终是怎样离开我的了, 有时候我设想它现在在哪儿,或者它现在变成了什么存在于何处
它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它能劫走爱人的身影,但它奈何不了这巍峨的雪山。有 雪山在,我的目光仍然有可注视的地方,我的灵魂也依然有可依托的地方。 我感谢这个失眠的长夜,它又给予了我看风景的勇气。凌晨的天空有如盛筵已散, 星星悄然隐去了,天空只有一星一月遥遥相伴。那月半残着,但它姿态袅娜,就 像跃出水面的一条金鱼。而那颗明亮的启明星,是上帝摆在我们头顶的黑夜尽头 的最后一盏灯。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中。 1.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呼应文题,紧扣“长夜”并与结尾相呼应;②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引起下文,引出下文对冬日风景的描绘;④为下文写午夜怀念爱人做伏笔。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了拟人、比喻、反问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对爱人离去的震惊和倍感 突然,强烈地表达了失去爱人的巨大悲痛和对命运无常的怨恨。 3.作者对风景的态度有哪些变化?其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贪恋风景——没有看风景的勇气——坦然看风景。原因是和爱人亲密无间 时看什么都是美好的,所以贪恋;爱人不幸出车祸去世后,就没有了看风景的勇 气;雪山的长夜让作者再次领悟到了生命的美好,燃起了希望,看到了光明,又 能坦然看风景了。 4.著名散文评论家红孩说:“在唯美的前提下,散文无外乎有三种成分:第一, 提供多少情感含量;第二,提供多少文化思考含量;第三,提供多少知识含量。” 请结合文章探究本文提供的是哪种“含量”,并简要陈述。(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种:①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如“雪山沐浴着灿烂的星光,焕发着一种 孤寂之美”;②对爱人的无限追思,表现了深沉的夫妻之爱,如作者和她的爱人 在那个黄昏的小路上行走的情景;③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如采野果吃、贪恋风景 等。 第二种:①自然是永恒的,生命因领略其美而会得到安宁、永恒;②一切美好的 事物总是短暂的,人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失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③苦痛过 后,生命的枝叶上依然跃动着光的赞歌,“即使它最后熄灭了,也是熄灭在光明 中”体现了对生命的感悟和文化的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21 分) 玩 具 史铁生 我有生的第一个玩具是一只红色的小汽车,不足一尺长,铁皮轧制的外壳非常简 单,有几个窗但是没有门,从窗间望见一个惯性轮,把后车轮在地上摩擦便能“嗷 嗷——”地跑。我现在还听得见它的声音。我不记得它最终是怎样离开我的了, 有时候我设想它现在在哪儿,或者它现在变成了什么存在于何处
但是我记得它是怎样来的。“那可谓双喜临门,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玩,并且说舅 舅要给我买那样一只小汽车。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 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很久,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比那小汽车更美妙更奢侈的玩具 到了北海门前,东张西望并不见舅舅的影。我提醒母亲:舅舅是不是真的要给我 买个小汽车?母亲说:“好吧,你站在这儿等着,别动,我一会儿就回来。”母 亲就走进旁边的一排老屋。我站在离那排老屋几米远的地方张望,可能就从这时, 那排老屋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走进了我永不磨灭 的记忆。独自站了一会儿我忽然醒悟,那是一家商店,可能舅舅早已经在里面给 我买小汽车呢,我便走过去,爬上很高很高的台阶。屋里人很多,到处都是腿, 我试图从拥挤的腿之间钻过去靠近柜台,但每一次都失败,刚望见柜台就又被那 些腿挤开。那些腿基本上是蓝色的,不长眼睛。我在那些蓝色的漩涡里碰来转去, 终于眼前一亮,却发现又站在商店门外了。不见舅舅也不见母亲,我想我还是站 到原来的地方去吧,就又爬下很高很高的台阶,远远地望那绿色的门窗和红色的 梁柱。一眨眼,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手里托着那只小汽车。我便有生第一次摸 到了它,才看清它有几个像模像样的窗但是没有门对此我一点都没失望,只是有 过一秒钟的怀疑和随后好几年的设想,设想它应该有怎样一个门才好。我是一个 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我问:“舅舅呢,他怎 么还不出来?”母亲愣一下,随我的目光向那商店高高的台阶上张望,然后笑了 说:“不,舅舅没来。”“不是舅舅给我买吗?”“是,舅舅给你买的。”“可 他没来呀?”“他给我钱,让我给你买。”这下我听懂了,我说:“是舅舅给的 钱,是您给我买的对吗?”“对。”“那您为什么说是舅舅给我买的呢?”“舅 舅给的钱,就是舅舅给你买的。”我又糊涂了:“可他没来他怎么买呢?”那天 在北海的大部分时间,母亲都在给我解释为什么这只小汽车是舅舅给我买的。我 听不懂,无论母亲怎样解释我绝不能理解。甚至在以后的好几年中我依然冥顽不 化固执己见,每逢有人问到那只小汽车的来历,我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 或者再补充一句:“舅舅给的钱,我妈进到那排屋子里去给我买的 对,那排屋子: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柱子,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我永远不会 忘。惠特曼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段:“有一个孩子逐日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 的东西,他就倾向那东西;/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在 那一天的某一部分,/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个时代 正是这样,那排老屋成了我的一部分。很多年后,当母亲和那只小汽车都已离开 我,当童年成为无比珍贵的回忆之时,我曾几次想再去看看那排老屋。可是非常 奇怪,我找不到它。它孤零且残缺地留在我的印象里,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 高高的台阶……但没有方位没有背景周围全是虚空。我不再找它。空间中的那排 屋子可能已经拆除,多年来它只作为我的一部分存在于我的时间里 但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了它。事实上我很多次就从它旁边走过,只是我从没想到 那可能就是它。它的台阶是那样矮,以致我从来没把它放在心上。但那天我又去 北海,在它跟前偶尔停留,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往那台阶上爬,他吃力地爬甚至 手脚并用,我猛然醒悟,这么多年我竟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逻辑:那台阶并不随 着我的长高而长高。这时我才仔细打量它。绿色的门窗,对,红色的柱子和青灰 色的台阶,对,是它,理智告诉我那应该就是它。心头一热,无边的往事瞬间涌 来。我定定神退后几米,相信退到了当年的位置并像当年那样张望它。但是张望 越久它越陌生,眼前的它与记忆中的它相去越远。从这时起,那排屋子一分为二, 成为我的两部分,大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两部分。那么,如果我写它,我应该
但是我记得它是怎样来的。“那可谓双喜临门,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玩,并且说舅 舅要给我买那样一只小汽车。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严; 在那之前和在那之后很久,我不知道世上还有比那小汽车更美妙更奢侈的玩具。 到了北海门前,东张西望并不见舅舅的影。我提醒母亲:舅舅是不是真的要给我 买个小汽车?母亲说:“好吧,你站在这儿等着,别动,我一会儿就回来。”母 亲就走进旁边的一排老屋。我站在离那排老屋几米远的地方张望,可能就从这时, 那排老屋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走进了我永不磨灭 的记忆。独自站了一会儿我忽然醒悟,那是一家商店,可能舅舅早已经在里面给 我买小汽车呢,我便走过去,爬上很高很高的台阶。屋里人很多,到处都是腿, 我试图从拥挤的腿之间钻过去靠近柜台,但每一次都失败,刚望见柜台就又被那 些腿挤开。那些腿基本上是蓝色的,不长眼睛。我在那些蓝色的漩涡里碰来转去, 终于眼前一亮,却发现又站在商店门外了。不见舅舅也不见母亲,我想我还是站 到原来的地方去吧,就又爬下很高很高的台阶,远远地望那绿色的门窗和红色的 梁柱。一眨眼,母亲不知从哪儿来了,手里托着那只小汽车。我便有生第一次摸 到了它,才看清它有几个像模像样的窗但是没有门对此我一点都没失望,只是有 过一秒钟的怀疑和随后好几年的设想,设想它应该有怎样一个门才好。我是一个 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我问:“舅舅呢,他怎 么还不出来?”母亲愣一下,随我的目光向那商店高高的台阶上张望,然后笑了 说:“不,舅舅没来。”“不是舅舅给我买吗?”“是,舅舅给你买的。”“可 他没来呀?”“他给我钱,让我给你买。”这下我听懂了,我说:“是舅舅给的 钱,是您给我买的对吗?”“对。”“那您为什么说是舅舅给我买的呢?”“舅 舅给的钱,就是舅舅给你买的。”我又糊涂了:“可他没来他怎么买呢?”那天 在北海的大部分时间,母亲都在给我解释为什么这只小汽车是舅舅给我买的。我 听不懂,无论母亲怎样解释我绝不能理解。甚至在以后的好几年中我依然冥顽不 化固执己见,每逢有人问到那只小汽车的来历,我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 或者再补充一句:“舅舅给的钱,我妈进到那排屋子里去给我买的。” 对,那排屋子: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柱子,很高很高的青灰色台阶。我永远不会 忘。惠特曼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一段:“有一个孩子逐日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 的东西,他就倾向那东西; /于是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在 那一天的某一部分,/或继续了好几年,或好几年结成的伸展着的好几个时代。” 正是这样,那排老屋成了我的一部分。很多年后,当母亲和那只小汽车都已离开 我,当童年成为无比珍贵的回忆之时,我曾几次想再去看看那排老屋。可是非常 奇怪,我找不到它。它孤零且残缺地留在我的印象里,绿色的门窗红色的梁柱和 高高的台阶……但没有方位没有背景周围全是虚空。我不再找它。空间中的那排 屋子可能已经拆除,多年来它只作为我的一部分存在于我的时间里。 但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了它。事实上我很多次就从它旁边走过,只是我从没想到 那可能就是它。它的台阶是那样矮,以致我从来没把它放在心上。但那天我又去 北海,在它跟前偶尔停留,见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往那台阶上爬,他吃力地爬甚至 手脚并用,我猛然醒悟,这么多年我竟忘记了一个最简单的逻辑:那台阶并不随 着我的长高而长高。这时我才仔细打量它。绿色的门窗,对,红色的柱子和青灰 色的台阶,对,是它,理智告诉我那应该就是它。心头一热,无边的往事瞬间涌 来。我定定神退后几米,相信退到了当年的位置并像当年那样张望它。但是张望 越久它越陌生,眼前的它与记忆中的它相去越远。从这时起,那排屋子一分为二, 成为我的两部分,大不相同甚至完全不同的两部分。那么,如果我写它,我应该
按照哪一个呢?我开始想:真实是什么。设若几十年后我老态龙钟再来看它,想 必它会一分为三成为我生命的三部分。 那么真实,尤其说到客观的真实,到底是指什么 (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集》 5.每逢有人问到小汽车的来历,我为什么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请根据文意简 要分析。(5分) 答: 答案虽然是舅舅给的钱,但却是妈妈在拥挤的人群中给我买来的,非常不易; 妈妈给我带来了童年的快乐,体现了妈妈对我的深爱。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4分) (1)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 (2)我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 答 答案(1)对作者而言,世上没有比小汽车更美妙奢侈的玩具了,在即将得到之 前,作者无比期待和渴望,以至心中充满庄严。 (2)作者得到了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而应该对买礼物的人表示感激, 所以说自己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 7.第三段引用惠特曼诗歌《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的诗句,请分析其在文中 的作用。(6分) 答 答案结构上,承接上文,对那排屋子给我带来的影响进行小结,也为下文的感 叹做铺垫。内容上,点明主旨,老屋成了无比珍贵的记忆,并影响了我的一生, 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文章富有诗意 8.很多年后,作者多次寻找“成了我的一部分”的那排老屋而不得,当最终发 现它时,那排屋子却“一分为二,成为我的两部分”。其原因是什么?文章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 答 答案曾经的老屋承载着母爱的温情,成为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推 移,我渐渐长大,记忆中的老屋已变得孤零残缺,背景也变得全是虚空。当再次 站在老屋面前时,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快乐的童年也远去,老屋已不是 原来的老屋。文章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迷惘和感伤 散文阅读(二 (时间:45分钟分值:4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 滋润 刘醒龙 ①生活在南方,对湿润有着别样的感情
按照哪一个呢?我开始想:真实是什么。设若几十年后我老态龙钟再来看它,想 必它会一分为三成为我生命的三部分。 那么真实,尤其说到客观的真实,到底是指什么? (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集》) 5.每逢有人问到小汽车的来历,我为什么坚持说我妈给我买的?请根据文意简 要分析。(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 答案 虽然是舅舅给的钱,但却是妈妈在拥挤的人群中给我买来的,非常不易; 妈妈给我带来了童年的快乐,体现了妈妈对我的深爱。 6.理解下列句子的含意。(4 分) (1)母亲给我扣领口上的纽扣时,我记得心里充满庄严。 (2)我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抱着那只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作者而言,世上没有比小汽车更美妙奢侈的玩具了,在即将得到之 前,作者无比期待和渴望,以至心中充满庄严。 (2)作者得到了小汽车,觉得不应该只是欢喜,而应该对买礼物的人表示感激, 所以说自己是一个容易惭愧的孩子。 7.第三段引用惠特曼诗歌《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中的诗句,请分析其在文中 的作用。(6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上,承接上文,对那排屋子给我带来的影响进行小结,也为下文的感 叹做铺垫。内容上,点明主旨,老屋成了无比珍贵的记忆,并影响了我的一生。 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文章富有诗意。 8.很多年后,作者多次寻找“成了我的一部分”的那排老屋而不得,当最终发 现它时,那排屋子却“一分为二,成为我的两部分”。其原因是什么?文章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曾经的老屋承载着母爱的温情,成为记忆中最美好的一部分。随着时间推 移,我渐渐长大,记忆中的老屋已变得孤零残缺,背景也变得全是虚空。当再次 站在老屋面前时,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已经不在,快乐的童年也远去,老屋已不是 原来的老屋。文章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以及物是人非的迷惘和感伤。 散文阅读(二) (时间 :45 分钟 分值:4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21 分) 滋 润 刘醒龙 ①生活在南方,对湿润有着别样的感情
②去年十一月,我去西北某地时,突然接到朋友的邀请,从干涸到十几个人共用 盆水洗脸的黄土坡上的窑洞,直接飞到宁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由 于是深夜到达,直到第二天早起,才产生对她的第一感觉。一个在长江边玩水长 大的人,去到那种干旱得对水都麻木了的地方,自然更加怀念天设地造的江河湖 泊了 ③我是一个对水怀有不舍之心的人,偏偏宁波读懂了我。在我抵达宁波的第一个 早上,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好雨 ④那一天,只要在户外,自己就坚持不使用任何雨具。并说,自己是从西北来的 那里的人将打伞当成一种罪过。 ⑤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人在室内时,她便下得激越而豪迈。一旦发现 我们走到门口,那雨马上变得温婉而抒情,细细密密地从空气中弥漫下来,比打 湿脸庞多一点,比浇透衣服少一点,让人实实在在地放心地走在雨中 ⑥说来很怪,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来宁波,来过一次后,不算因故没有成行 的那几次,仅成行的,半年之内竟达三次 ⑦第二次从武汉自驾来宁波,时值四月,沿途都是艳阳髙照。一到宁波,天就下 起雨来,待我离开宁波,出城区不远,那雨就消失了。所以,第三次来宁波时, 心里已经不可能有其他假设了。从武汉开出的动车到上海后,不出站依然是动车 转到宁波,七小时的动车车程,我一直在入神地看一位藏族肢残作者写的长篇小 说打印稿。一但放下书稿,朝着车窗外若有所思时,一定会在心里重复地问:宁 波会再下雨吗? ⑧宁波后来用我所喜欢的湿润回答说,会,一定会的。 ⑨事实上,在我前往的路上,宁波正下着一场少有的豪雨,只是当我们走近时, 那雨才变得温情脉脉。对于外来者,走马观花是其永无休止的真理。第一次来宁 波,只与浙东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林宅,有 些接触,它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的诗意而建造。第二次来宁波,也只看了两个地方,除了少有人 去的国内最早全木榫穹隆顶结构的保国寺,还有赫赫有名的天一阁。坦率地说, 第三次宁波之行,所了解的是比天一阁的存在更让人为之心动的另一种事实,二 0一0年十一月二日的宁波日报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 馆、陈列馆八十四家,其中国办七十一家,民办十三家:由文化文物系统归口管 理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三十一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十家;向社会免费 开放六十六家。让人觉得惊讶,同时又更觉得欣慰的是,文章所说的十三家民间 博物馆,馆舍总面积有四万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总数己逾一万九千六百件 这样的事实如何不让人心动,如何不使人觉得,这是一场无声细雨在湿润这座城 市 ⑩在宁波的最后一天下午,去阿育王寺,瞻望佛顶骨舍利。 行人一边排着队,一边听管事的僧人细说瞻望之要领与心得。说是自从佛顶骨 舍利供人瞻望以来,无数得到佛祖引领的人,所看到的景象,再没有任何重复的, 人所各异,异所各人。终于轮到我们一行,并终于轮到我自己,诚惶诚恐地上前 去,尽可能地贴着阿育王塔的小小飞檐,放飞自己的视野。或许只有十秒钟,这 样短的时间,想要看清一种影像该是何等的不易,更何况是在金碧辉煌的背景之 中。所以,我只能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种感觉。但至于是什么,则不敢轻 易地说定。 从寺庙里出来,上了车,迷迷糊糊中像是又遇到一片雨雾
②去年十一月,我去西北某地时,突然接到朋友的邀请,从干涸到十几个人共用 一盆水洗脸的黄土坡上的窑洞,直接飞到宁波。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由 于是深夜到达,直到第二天早起,才产生对她的第一感觉。一个在长江边玩水长 大的人,去到那种干旱得对水都麻木了的地方,自然更加怀念天设地造的江河湖 泊了。 ③我是一个对水怀有不舍之心的人,偏偏宁波读懂了我。在我抵达宁波的第一个 早上,就下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好雨。 ④那一天,只要在户外,自己就坚持不使用任何雨具。并说,自己是从西北来的, 那里的人将打伞当成一种罪过。 ⑤宁波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人在室内时,她便下得激越而豪迈。一旦发现 我们走到门口,那雨马上变得温婉而抒情,细细密密地从空气中弥漫下来,比打 湿脸庞多一点,比浇透衣服少一点,让人实实在在地放心地走在雨中。 ⑥说来很怪,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来宁波,来过一次后,不算因故没有成行 的那几次,仅成行的,半年之内竟达三次。 ⑦第二次从武汉自驾来宁波,时值四月,沿途都是艳阳高照。一到宁波,天就下 起雨来,待我离开宁波,出城区不远,那雨就消失了。所以,第三次来宁波时, 心里已经不可能有其他假设了。从武汉开出的动车到上海后,不出站依然是动车 转到宁波,七小时的动车车程,我一直在入神地看一位藏族肢残作者写的长篇小 说打印稿。一但放下书稿,朝着车窗外若有所思时,一定会在心里重复地问:宁 波会再下雨吗? ⑧宁波后来用我所喜欢的湿润回答说,会,一定会的。 ⑨事实上,在我前往的路上,宁波正下着一场少有的豪雨,只是当我们走近时, 那雨才变得温情脉脉。对于外来者,走马观花是其永无休止的真理。第一次来宁 波,只与浙东古代雕刻艺术最集中、最精致、内容最丰富的建筑之一林宅,有一 些接触,它仿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的诗意而建造。第二次来宁波,也只看了两个地方,除了少有人 去的国内最早全木榫穹隆顶结构的保国寺,还有赫赫有名的天一阁。坦率地说, 第三次宁波之行,所了解的是比天一阁的存在更让人为之心动的另一种事实,二 O 一 O 年十一月二日的宁波日报说: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 馆、陈列馆八十四家,其中国办七十一家,民办十三家:由文化文物系统归口管 理的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三十一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十家;向社会免费 开放六十六家。让人觉得惊讶,同时又更觉得欣慰的是,文章所说的十三家民间 博物馆,馆舍总面积有四万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总数已逾一万九千六百件。 这样的事实如何不让人心动,如何不使人觉得,这是一场无声细雨在湿润这座城 市! ⑩在宁波的最后一天下午,去阿育王寺,瞻望佛顶骨舍利。 一行人一边排着队,一边听管事的僧人细说瞻望之要领与心得。说是自从佛顶骨 舍利供人瞻望以来,无数得到佛祖引领的人,所看到的景象,再没有任何重复的, 人所各异,异所各人。终于轮到我们一行,并终于轮到我自己,诚惶诚恐地上前 去,尽可能地贴着阿育王塔的小小飞檐,放飞自己的视野。或许只有十秒钟,这 样短的时间,想要看清一种影像该是何等的不易,更何况是在金碧辉煌的背景之 中。所以,我只能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种感觉。但至于是什么,则不敢轻 易地说定。 从寺庙里出来,上了车,迷迷糊糊中像是又遇到一片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