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项检测一古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 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 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 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 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 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 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 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 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 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 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 曰:“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 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 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 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 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聩:耳聋。 B.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 祥:详细。 C.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 踵:跟随 D.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屏: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庞安时“医者仁心”的一组是( ①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②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 经辨》数万言 ③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④其不可为 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⑤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⑥既痛即缩手, 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曾将《脉诀》 传授给他,他却认为过于浅显不足为奇,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鹊的脉书,逐渐 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2014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项检测--古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 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 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太素》《甲乙》诸秘书,凡经传百家之涉其道者,靡不通贯。尝曰:“世所谓 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盖所谓《难经》者,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 之不祥,意者使后人自求之欤!予之术盖出于此,以之视浅深,决死生,若合符 节。且察脉之要,莫急于人迎、寸口。是二脉阴阳相应,如两引绳,阴阳均,则 绳之大小等。此皆扁鹊略开其端,而予参以《内经》诸书,考究而得其说。审而 用之,顺而治之,病不得逃矣。”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经辨》数万言。药 有后出,古所未知,今不能辨,尝试有功,不可遗也,作《本草补遗》。 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亲视药物,必愈而后遣; 其不可为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活人无数。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尝诣舒之桐城,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安时之弟子李百 全适在傍舍,邀安时往视之。才见,即连呼不死,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 上下拊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其家惊喜,而不知所以然。安时 曰: “儿已出胞,而一手误执母肠不复能脱,故非符药所能为。吾隔腹扪儿 手所在,针其虎口,既痛即缩手,所以遽生,无他术也。”取儿视之,右手虎口 针痕存焉。其妙如此。 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年五十八而 疾作,门人请自视脉,笑曰:“吾察之审矣。且出入息亦脉也,今胃气已绝,死 矣。”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选自《宋史·庞安时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已而病聩,乃益读《灵枢》 聩:耳聋。 B.扁鹊寓术于其书,而言之不祥 祥:详细。 C.踵门求诊者,为辟邸舍居之 踵:跟随。 D.遂屏却药饵。后数日,与客坐语而卒 屏:停止。 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庞安时“医者仁心”的一组是( ) ①世所谓医书,予皆见之,惟扁鹊之言深矣 ②又欲以术告后世,故著《难 经辨》数万言 ③为人治病,率十愈八九 ④其不可为 者,必实告之,不复为治 ⑤病家持金帛来谢,不尽取也 ⑥既痛即缩手, 所以遽生,无他术也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安时出身于世医家庭,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其父曾将《脉诀》 传授给他,他却认为过于浅显不足为奇,而后认真研读黄帝、扁鹊的脉书,逐渐 通晓医理,悟出新意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诊脉重视 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 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C.庞安时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 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 孕妇顺利产子。 D.庞安时不仅医术精湛,活人无数,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 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 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 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 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 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 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 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 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 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 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 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 任。”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 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 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 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 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 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 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庞安时旁涉经史百家,融会贯通,著有《难经辨》《本草补遗》,诊脉重视 人迎脉和寸口脉并用,在医学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真知灼见,为祖国的中医学留 下了一笔宝贵财富。 C.庞安时医术精湛,面对桐城孕妇七日而子不下的疑难杂症,他沉着冷静,仔 细观察,找出了孕妇难产的根结所在,最终在徒弟李百全的帮助下巧施针术,使 孕妇顺利产子。 D.庞安时不仅医术精湛,活人无数,而且医德高尚,一切从患者角度考虑,不 以私利为重。晚年他对自己的病情了然于心,乐观豁达地面对死亡的到来,最后 平静地告别了人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时年犹未冠。 (2)有问以华佗之事者,曰:“术若是,非人所能为也。其史之妄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大都督府掾。 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 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泽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 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 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 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 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 首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 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 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 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 任。” 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①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 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 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 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无华,人皆 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 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 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 【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籍幼曹籍而抚育之 籍:户籍 C.官吏恐激壶,不敢诘 诘:责问 D.可属大任 属:委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乌古孙泽“为官仁爱”的一组是( ①读书举人略,不事章句 ②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坪之 ③乂衣食其流离之比 ④置慈幼普籍而抚育之 ⑤泽悉追毁所授 ⑥民:输租计米五百石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 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 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青 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 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三 年,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 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 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 为通判也。 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时帝斥逐权奸,收召名德,举朝相庆。希得以为外 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乃上疏言:“夫危亡之事不 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朝廷者,万化之所自出也,实根于人君之一心。祸根 犹伏而未去,不几于安其危乎?”帝改容曰:“朕决不用史嵩之。” 迁知大宗正丞兼权金部郎官。希得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 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 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进秘书丞,寻迁著作郎,授江西提举常平。 役法久坏,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遂提点刑狱,加直秘阁。未几, 加度支员外郎,寻直宝章阁,移治赣州。盗有伪号“崔太尉”者,据石壁,连结 数郡;刘老龙等聚众焚掠,一方绎骚。希得指授方略,不五旬平之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翦:除掉。 B.置籍幼曹籍而抚育之 籍:户籍。 C.官吏恐激壶,不敢诘 诘:责问。 D.可属大任 属:委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乌古孙泽“为官仁爱”的一组是( ) ①读书举人略,不事章句 ②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坪之 ③乂衣食其流离之比 ④置慈幼普籍而抚育之 ⑤泽悉追毁所授 ⑥民:输租计米五百石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 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 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靑 年人,他严厉处置,处死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 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着朴素无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 (2)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姚希得,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人,嘉定十六年进士。授小溪主簿,待次①三 年,调盘石令。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更调嘉定府司理参军。改知蒲 江县。巨室挟势,邑号难治。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同知枢密院事游似以希 得名闻,召审察,迁行在都进奏院,通判太平州,改福州,徒步至候官,吏不知 为通判也。 召为国子监丞,迁太府寺丞。时帝斥逐权奸,收召名德,举朝相庆。希得以为外 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乃上疏言:“夫危亡之事不 可有,而危亡之言不可亡。朝廷者,万化之所自出也,实根于人君之一心。祸根 犹伏而未去,不几于安其危乎?”帝改容曰:“朕决不用史嵩之②。” 迁知大宗正丞兼权金部郎官。希得言:“财用困竭,民生憔悴,移此不急之费, 以实军储,以厚民生,敬天莫大于此,岂在崇大宫宇,庄严设像哉!”又条救钱 楮三策,请置惠民局,帝皆以为可行。进秘书丞,寻迁著作郎,授江西提举常平。 役法久坏,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遂提点刑狱,加直秘阁。未几, 加度支员外郎,寻直宝章阁,移治赣州。盗有伪号“崔太尉”者,据石壁,连结 数郡;刘老龙等聚众焚掠,一方绎骚。希得指授方略,不五旬平之
寻召为秘书少监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 “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 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 为国计也。” 护江陵有功,召为户部侍郎。帝曰:“姚希得才望可为阃帅。”诏增沿海舟师, 希得为之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去官,库馀羡悉以代民输。召为工部尚书 兼侍读,入侍经筵。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 机务。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 致仕。咸淳五年,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注:①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泛指候补者 ②史嵩之:南宋大臣。史料认为史嵩之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希望能建功立业,为 了达到目标,他可以使尽手段,这也是他遭人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 扰:干扰,遇到困难。 B.以厚民 生 厚:增加, 添补。 C.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 竟:竟然 D.去官,库馀羡悉以代民输 羡:剩余的 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出姚希得直言敢谏的一项是( ①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 ②岂在崇大宫宇, 庄严设像哉 ③祸根犹伏而未去,不几于安其危乎 ④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 希得竟罪之 ⑤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 ⑥姚希得才望 可为阃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希得十六岁时考取进士,被授予小官。而在顺利解决了蜀地征兵困难后被 调任为嘉定府司理参军。又因治理蒲江县出了名气,经官员游似审核后调至行在 都进奏院,委以他职。 B.满朝官员庆贺皇帝排斥杈奸、招揽名德之际,姚希得却进言说,朝廷仍潜伏 着祸根,不该在犹有危险的情况下而感到自满,皇帝听后也表态不任用史嵩之。 C.姚希得严格执行役法,给向官吏行贿的临川富绅定了罪;治乱有法,先后平 定了冒充“崔太尉”的强盗、聚众焚掠的刘老龙等 D.姚希得无论身处何处为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兵部尚书后,正赶上 彗星变化,于是上书请求辞职,并极力请求退休,最终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 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之位离任回家。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
寻召为秘书少监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入对,言君子小人邪正之辩,且曰: “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小人自植 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遂取陛下官爵,此乃为身计,非 为国计也。” 护江陵有功,召为户部侍郎。帝曰:“姚希得才望可为阃帅。”诏增沿海舟师, 希得为之广募水军,造战舰,蓄粮食。去官,库馀羡悉以代民输。召为工部尚书 兼侍读,入侍经筵。景定五年,召为兵部尚书兼侍读。会星变,上疏引咎,乞解 机务。请致仕,诏不许,力请,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 致仕。咸淳五年,卒。遗表闻,帝辍朝,赠少保。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一》) 注:①待次:旧时指官吏授职后,依次按照资历补缺。泛指候补者。 ②史嵩之:南宋大臣。史料认为史嵩之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希望能建功立业,为 了达到目标,他可以使尽手段,这也是他遭人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蜀有兵难,军需调度不扰而集 扰:干扰,遇到困难。 B.以厚民 生 厚:增加, 添补。 C.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希得竟罪之 竟:竟然 D.去官,库馀羡悉以代民输 羡:剩余的 2、下列句子中,能表现出姚希得直言敢谏的一项是( ) ①希得绥强扶弱,声闻著闻 ②岂在崇大宫宇, 庄严设像哉 ③祸根犹伏而未去,不几于安其危乎 ④临川富室有赂吏求免者, 希得竟罪之 ⑤小人自植朋党,挤排正人,甘言佞语,一切顺陛下之意 ⑥姚希得才望 可为阃帅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②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姚希得十六岁时考取进士,被授予小官。而在顺利解决了蜀地征兵困难后被 调任为嘉定府司理参军。又因治理蒲江县出了名气,经官员游似审核后调至行在 都进奏院,委以他职。 B.满朝官员庆贺皇帝排斥权奸、招揽名德之际,姚希得却进言说,朝廷仍潜伏 着祸根,不该在犹有危险的情况下而感到自满,皇帝听后也表态不任用史嵩之。 C.姚希得严格执行役法,给向官吏行贿的临川富绅定了罪;治乱有法,先后平 定了冒充“崔太尉”的强盗、聚众焚掠的刘老龙等。 D.姚希得无论身处何处为官,都尽心尽力履行职责。在任兵部尚书后,正赶上 彗星变化,于是上书请求辞职,并极力请求退休,最终以资政殿大学士、金紫光 禄大夫、依旧潼川郡公之位离任回家。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得以为外观形状,似若清明之朝;内察脉息,有类危亡之证
(2)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至元中,历仕 力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伯启以无左验¤,未之信。俄得真盗,尉 以是黜。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杀人,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情, 遂坐甲杀人罪。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交荐,擢 拜西台御史,改都事。关陕自许衡倡道学,教多士。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 朝议是之。泾阳民诬其尹不法,伯启核实,抵民罪。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木以苛刻 闻,伯启纠黜之 延祜元年,升内台都事,迁刑部侍郎。宛平尹盗官钱,丞相铁木迭儿欲并诛守者, 伯启执不可,杖遣之。八番帅擅杀,起边衅,朝廷已用帅代之矣,命伯启往诘 其事。次沅州,道梗,伯启恐兵往则彼惊,将致乱,乃遣令史杨鹏单骑往喻新帅, 备得其情,止奏坐前帅擅兴罪,边民以安。大同宣慰使法忽鲁丁,扑运岭北粮, 岁数万石,肆为欺罔,累赃巨万。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赂,皆反为之游言。最 后伯启往,其人己死,喻其子弟曰:“负官钱,虽死必征。与其纳赂于人,曷若 偿之于官。第条汝父所赂之教,官为征之。”诸受赂者皆惧,而潜归赂于其子 为钞五音余万缗。出为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访使,时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观音保等以岁饥请缓之, 近臣激怒上听,遂诛言者。伯启曰:“主上聪明睿断,是不可以不诤。”乃劾台 臣缄默,使昭代有杀谏臣之名,帝为之悚听。俄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有 诏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启言:“五刑者,刑异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之外, 百无一生还者,是一人身备五刑,非五刑各底于人也,法当改易。”丞相是之 会伯启除浙西廉访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归,优游乡社,砀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至顺四年二月卒 年七十九。 (节选自《元史·曹伯启传》,有删改) 【注】①左验,证人。②八番:元代对居住于今贵州省贵阳、惠水一带少数民族 的总称,元苗族部名。③底,到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 徇:巡行示众 B.命伯启往诘其事 诘:追查 C.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尚:尚且 D.第条汝父所赂之数 第:只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伯启公平断案的一组是( ①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②伯启执不可,杖遣
(2)君子犯颜敢谏,拂陛下之意,退甘家食,此乃为国计,非为身计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 曹伯启,字士开,济宁砀山人,弱冠,从东平李谦游,笃于问学。至元中,历仕 力兰溪主簿,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伯启以无左验①,未之信。俄得真盗,尉 以是黜。累迁常州路推官,豪民黄甲,恃财杀人,赂佃客诬伏,伯启谳得其情, 遂坐甲杀人罪。迁河南省都事、台州路治中,御史潘昂霄、廉访使王俣交荐,擢 拜西台御史,改都事。关陕自许衡倡道学,教多士。伯启请建祠立学,以表其绩, 朝议是之。泾阳民诬其尹不法,伯启核实,抵民罪。四川廉访佥事阔阔木以苛刻 闻,伯启纠黜之。 延祜元年,升内台都事,迁刑部侍郎。宛平尹盗官钱,丞相铁木迭儿欲并诛守者, 伯启执不可,杖遣之。八番②帅擅杀,起边衅,朝廷已用帅代之矣,命伯启往诘 其事。次沅州,道梗,伯启恐兵往则彼惊,将致乱,乃遣令史杨鹏单骑往喻新帅, 备得其情,止奏坐前帅擅兴罪,边民以安。大同宣慰使法忽鲁丁,扑运岭北粮, 岁数万石,肆为欺罔,累赃巨万。朝廷遣使督征,前后受赂,皆反为之游言。最 后伯启往,其人已死,喻其子弟曰:“负官钱,虽死必征。与其纳赂于人,曷若 偿之于官。第条汝父所赂之教,官为征之。”诸受赂者皆惧,而潜归赂于其子, 为钞五音余万缗。出为真定路总管,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英宗立,召拜山北廉访使,时敕建西山佛宇甚亟,御史观音保等以岁饥请缓之, 近臣激怒上听,遂诛言者。伯启曰:“主上聪明睿断,是不可以不诤。”乃劾台 臣缄默,使昭代有杀谏臣之名,帝为之悚听。俄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有 诏同刊定《大元通制》,伯启言:“五刑者,刑异五等,今黥杖徒役于千里之外, 百无一生还者,是一人身备五刑,非五刑各底③于人也,法当改易。”丞相是之, 会伯启除浙西廉访使,不果行。 泰定初,引年北归,优游乡社,砀人贤之,表所居为曹公里。至顺四年二月卒, 年七十九。 (节选自《元史•曹伯启传》,有删改) 【注】①左验,证人。②八番:元代对居住于今贵州省贵阳、惠水一带少数民族 的总称,元苗族部名。③底,到。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尉获盗三十,械徇诸市 徇:巡行示众 B.命伯启往诘其事 诘:追查 C.治尚宽简,民甚安之 尚:尚且 D.第条汝父所赂之数 第:只要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曹伯启公平断案的一组是( ) ①俄得真盗,尉以是黜 ②伯启执不可,杖遣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