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知识生成性训练 【2004】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 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风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 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 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 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 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 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 【2005】16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髙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 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 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 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 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 【2006】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薛宝钗咏白海 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2014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生成性训练 【2004】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根据提示,赏析第四句。(6 分) 听邻家吹笙 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听笙诗。笙是一种由多根簧管组成的乐器,其形参差如凤 翼,其声清亮如凤鸣,故有“凤吹”之称。传说仙人王子乔亦好吹笙作凤鸣,此 诗有以此相喻的意思。 第一句,写宛如凤鸣的笙曲似从天而降,极言其超凡绝俗。“隔彩霞”三字, 不直接描摹笙声,而说笙声来自彩霞之上,通过想象中的奏乐环境之美,烘托出 笙乐的明丽绚烂。 第二句,紧承上句,写诗人对笙声实际来源的悬想揣问。笙声奇妙,引得诗人寻 声暗问。这一句不仅点了题,同时也间接地表现了笙乐的吸引力。 第三句,承第二句而来,但诗情产生了跌宕。一墙之隔,竟无法逾越,咫尺天 涯,顿生“天上人间”的怅惘和更加强烈的憧憬,从而激发更为绚丽的幻想。 第四 句, 【2005】1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 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 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 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 “望”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 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 柳诗曰“尖山似剑”, 【2006】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 分) 薛宝钗咏白海 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 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 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 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 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 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 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 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 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 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2007】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草草杯盘供笑雨,昏 昏灯火话平生 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 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 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 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 情感的。 【2008年湖南卷】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晩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 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 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 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 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 1996 年 12 月第 2 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 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 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 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 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 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7】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 分) 示长安 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 昏灯火话平生 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 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 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 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 情感的。 【2008 年湖南卷】15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 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龙标野宴 王昌龄 沅漠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诵,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龙标:古地名,今属湖南黔阳。 两首诗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诗中的含义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009】四、古诗词鉴赏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三月晦日偶题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 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分) 秦诗之理趣 元词之情趣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 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 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 (2分) 【2010】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分) 好事近①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 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
【2009】四、古诗词鉴赏 14.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三月晦日偶题 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澡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词多富情趣,而宋诗多理趣。青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 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5 分) 秦诗之理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词之情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绛唇》一词起句与结句颇有艺术特点。起句“醉里春归”深婉有致,“醉 里”可见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归”却明确点出“春去也”之无奈,奠定了全 词的基调。结句“梦里寻春 去” (2 分) 【2010】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 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7 分) 好事近① 陆游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 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 54 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4 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 分) 答:
【2011】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分) 春暮西园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2012】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鹛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鹛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2013】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鱖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句。(1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闹”的好处:
【2011】1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7 分)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2012】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 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 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 分) 【2013】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 分) 钓船归 贺铸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_______________”句。(1 分) (2)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3 分)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 分) 宋祁《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闹”的好处:
2014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一知识生成性训练答案 【2004】 【解析】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 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 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说明:此诗选自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唐诗鉴赏词典》第645 页)。可以说今年湖南卷的选材有些趋向多元化、平民化,如文言文选材不再是 传记文,而为唐宋文人的散文,古诗不是唐宋名家,而为不很知名的诗人的诗歌。 题目设置是在提供前三句鉴赏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对第四句进行鉴赏,从答题思 路的贯性上可以仿而得之,又要针对第四句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进行仔细把玩才 能真正答好。答案要点共分五点,关键词为想象、通感 2005】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 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 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 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 “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 “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 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 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 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岀的强烈感 情 分析:今年湖南卷古诗鉴赏沿用该省去年续写的题型,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 考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比较阅读方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展阅读面,使 考生的视野更开阔一些,二是因命题已将其设置成一种对应格式,考生只要综合 考虑原诗特点和答题处前面的内容就不难写出很不错的答案来。古诗鉴赏考查的 能力属E级,是最高级。考査要点有二,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一小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命题 者先分析李诗“望”字之妙,进行示例,通过做题型的分析,发现它包含四个要 点,即“望”字出现的位置、写法、结构上的作用和包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 第二小题考査诗歌形象一一“意象”,先分析李诗“青山留人”之好处,包含三 个要点:情感内涵一一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表现手法—一拟人、象征、情感的 表达形式 看似…实则……”。明确了这种示范赏析的要点、思路和表述 形式,那么,续写也要“依样画葫芦”,作答是不难的 2006】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14.【解析】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 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
2014 年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生成性训练答案 【2004】 【解析】写诗人寻访不得之后的想象:与首句呼应,仍然从奏乐环境着笔; 通过花的繁盛烂漫,写出乐声的明丽、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 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通感),别具一格。 说明:此诗选自唐代诗人郎士元的《听邻家吹笙》(《唐诗鉴赏词典》第 645 页)。可以说今年湖南卷的选材有些趋向多元化、平民化,如文言文选材不再是 传记文,而为唐宋文人的散文,古诗不是唐宋名家,而为不很知名的诗人的诗歌。 题目设置是在提供前三句鉴赏的基础上,要求考生对第四句进行鉴赏,从答题思 路的贯性上可以仿而得之,又要针对第四句的内容与形式的特点进行仔细把玩才 能真正答好。答案要点共分五点,关键词为想象、通感。 【2005】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壮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 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 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 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 “望” 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对故多的思念,更表选了 对“京华亲故“一为援手的急切期待。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 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 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在草木变衰的秋天,思念家国愁肠如割 的痛楚。诗人在运用比喻手法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直接抒技了奔进而出的强烈感 情。 分析:今年湖南卷古诗鉴赏沿用该省去年续写的题型,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 考查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比较阅读方式有两大好处,一是可以拓展阅读面,使 考生的视野更开阔一些,二是因命题已将其设置成一种对应格式,考生只要综合 考虑原诗特点和答题处前面的内容就不难写出很不错的答案来。古诗鉴赏考查的 能力属 E 级,是最高级。考查要点有二,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 技巧,二是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第一小题,考查诗歌语言中的炼字,命题 者先分析李诗“望”字之妙,进行示例,通过做题型的分析,发现它包含四个要 点,即“望”字出现的位置、写法、结构上的作用和包含的思想感情两个方面。 第二小题考查诗歌形象——“意象”,先分析李诗“青山留人”之好处,包含三 个要点:情感内涵——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表现手法——拟人、象征、情感的 表达形式——“看似……实则……”。明确了这种示范赏析的要点、思路和表述 形式,那么,续写也要“依样画葫芦”,作答是不难的。 【2006】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 14.【解析】前句以梨蕊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 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