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项检测一古诗文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 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 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2014 届高考第一轮复习专项检测--古诗文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故地重游 金·元好问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注],斜倚春风笑不休。 [注]本指唐代的崔护,崔氏有《题都城南庄》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1)本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2)诗眼多是诗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且 能带起全篇或全句的词语,本诗的“诗眼”是什么?为什么?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 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 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壸熏硏席。睡觉满窗晴日。手寒不了残棋。 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词的上片描摹的书斋是何景象? 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黄山白岳不果 [明]汤显祖 序:吴序怜予乏绝①,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②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注:①乏绝:潦倒,困穷。②黄白:即徽州境内的黄山、白岳山。明代中期,徽 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 (1)《尚书·尧典》说“诗言志”。“志”,就是思想、抱负、志向。这首诗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试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试举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周 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 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 (1)这是一首描写宋代读书人闲雅生活的小词。词的上片描摹的书斋是何景象? 请简要描绘。 (2)结合词作简要分析宋代文人“闲雅”的具体表现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 角度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1)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 角度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中闻杜鹃 [宋]洪炎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 (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 伶。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 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 分析。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 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 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 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 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指处境窘迫之人。齐优:齐国取悦于人的优 伶。仲谋:即孙权,据说曹操攻吴时孙权军队很整齐,于是叹说:“生子当如孙 仲谋。” (1)“江声不尽英雄恨, 天意无私草木秋”一联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 分析。 (2)“生子何须似仲谋”一句化用前人语句,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 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叉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 ②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1)本诗颔联写景传情,含蓄而精妙。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该联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 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压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 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 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 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 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 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 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 都已十围。 (1)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 者在此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2)尾联构思新颖,将感怀之情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明代胡应麟在《诗 薮》称它为七律结句之妙者。你对此如何理解?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永遇乐 次稼轩北固楼词韵① 姜夔 云隔迷楼,苔封很石②,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 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③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 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④。问当时依依种柳⑤,至今在否? 注:①1205 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 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 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据其上与刘备共商抗曹大计。 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 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 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 都已十围。 (1)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 者在此寄托着怎样的情感。 (2)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