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作文训练精选 材料作文: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 的透明 审题 “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采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出 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特征。作者抓住露 珠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形态来观照和反映人生,同样是露珠,为什么有时 会“红红地闪烁”,有时又“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造成这个差异的是环境和背 景,也就是诗中的“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 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 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 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 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 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 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 意 由这个基本的立意生发开去,就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构思 立意:美是千姿百态的,也正因此,世界才呈现出纷繁芜杂的一面;正因为世界 是多元的,每个人也就拥有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价值观;所谓“时势造英雄”, 特定的历史背景往往造就了各式各样的英才……这样一来,思路就打开了,然后 从中确定自己最有把握的话题进行取材和写作,也就是题干所说的“选择一个侧 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唯有开口小,才有可能把文章写深、写透 分析 立意第一种,从露珠角度,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 似苍白透明。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 际遇,成绩,风采) 立意1:看作对比—一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 感 凡、平淡与平庸,孕育了从容的微笑与不屈的灵魂;正是这从容的微笑与不屈的 灵魂,在任人涂抹的纸上,画出了流光溢彩的人生 彩色的露珠别有一番风致,惹人怜爱。我却不喜欢。我欣赏的,是自己动 手为命运选择颜色的人 低下头,弯下腰,请求他人为我的人生涂 上缤纷的色彩吗?不! 我宁愿涉江北去、上下求索;我宁愿踏破贺兰、魂归中原;我宁愿铁马金戈、把 栏杆拍遍;我宁愿横刀长笑、把热血洒向巍巍昆仑。 让人生因短暂而永恒,让生命因悲壮而多彩! 露珠本无色。借了枫叶的火红而闪烁,借了荷花的清白而晶莹,借了小草的 碧绿而活泼,借了牵牛花的淡紫而神秘。我不愿谴责露珠的多变,毕竟,落在何 处,非它所愿。美丽的背后,是命运无法自控的悲哀与凄凉。我想,如有灵魂, 露珠也会因为美丽而哀怨吧 于是,我又想,众生中,有多少人似一颗露珠,美丽却身不由己的生活着?他 们可曾有过哀怨? 我可以拥有平凡的一生,只要那平凡是我所愿; 我可以甘于寂寞,只要那寂寞是我所愿;我也可以放弃追求,只要那放弃是我所 愿。只要“是我所愿”;我的人生就注定多彩 彩色的露珠炫人眼目。我,不是一颗彩色的露
2014 届高考作文训练精选 材料作文: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 的透明 一、审题 “意象派”诗人爱米•罗厄尔的一首短诗《境》,采用对比手法,形象地揭示出 这样一个道理: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特征。作者抓住露 珠展现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形态来观照和反映人生,同样是露珠,为什么有时 会“红红地闪烁”,有时又“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造成这个差异的是环境和背 景,也就是诗中的“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 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 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为题展开;从叶的角度来看,枫 叶只是颜色为红色,质地、光洁度、功效等等并不比荷叶强,而露珠却因居枫叶 之上而喜,居荷叶之上而悲,可见露珠对环境优劣的判断并不正确,由此及彼, 生活中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并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态度的人不在少 数,由此,似乎也可以从“如何正确看待环境”或“如何正确认识事物”方面立 意…… 由这个基本的立意生发开去,就可以得到许多不同的构思 立意:美是千姿百态的,也正因此,世界才呈现出纷繁芜杂的一面;正因为世界 是多元的,每个人也就拥有了各自不同的审美观、价值观;所谓“时势造英雄”, 特定的历史背景往往造就了各式各样的英才……这样一来,思路就打开了,然后 从中确定自己最有把握的话题进行取材和写作,也就是题干所说的“选择一个侧 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唯有开口小,才有可能把文章写深、写透。二、分析 立意 第一种,从露珠角度,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 似苍白透明。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 际遇,成绩,风采)。 立意 1:看作对比——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 感 。 凡、平淡与平庸,孕育了从容的微笑与不屈的灵魂;正是这从容的微笑与不屈的 灵魂,在任人涂抹的纸上,画出了流光溢彩的人生。 彩色的露珠别有一番风致,惹人怜爱。我却不喜欢。我欣赏的,是自己动 手为命运选择颜色的人。 低下头,弯下腰,请求他人为我的人生涂 上缤纷的色彩吗?不! 我宁愿涉江北去、上下求索;我宁愿踏破贺兰、魂归中原;我宁愿铁马金戈、把 栏杆拍遍;我宁愿横刀长笑、把热血洒向巍巍昆仑。 让人生因短暂而永恒,让生命因悲壮而多彩! 露珠本无色。借了枫叶的火红而闪烁,借了荷花的清白而晶莹,借了小草的 碧绿而活泼,借了牵牛花的淡紫而神秘。我不愿谴责露珠的多变,毕竟,落在何 处,非它所愿。美丽的背后,是命运无法自控的悲哀与凄凉。我想,如有灵魂, 露珠也会因为美丽而哀怨吧。 于是,我又想,众生中,有多少人似一颗露珠,美丽却身不由己的生活着?他 们可曾有过哀怨? 我可以拥有平凡的一生,只要那平凡是我所愿; 我可以甘于寂寞,只要那寂寞是我所愿;我也可以放弃追求,只要那放弃是我所 愿。只要“是我所愿”;我的人生就注定多彩。 彩色的露珠炫人眼目。我,不是一颗彩色的露 珠
(二)“融入”之美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构成一片精致 的美丽。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裹住一种欲滴的娇 嫩 正是因为露珠懂得融入它所在的环境,以超强的适应性,化解了 那些突凸,消弭了它与旁物的牴牾,诠释着和谐之美。 大漠枯桐以 它盘虬的枝桠,遒劲的根系,牢牢地扎根在荒漠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霸气地向 天空延伸。试想,倘若是弱不禁风的茉莉植于此,恐怕难有大漠上这一座座遗世 丰碑般的悲壮之美吧 朔风驼铃以它的粗旷与嘶哑之声,融入了漫 漫黄沙,猎猎西风。试想,倘若是悠长细腻的古筝鸣翠,恐怕早已被呼啸的风沙 淹没难以完成这余音绕梁之举吧 由此可见,融入自己所在的环境, 才能勾勒出和谐的唯美华章。卞之琳的小诗:“风景装点了你,你装点了别人的 窗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物与“你”俱一体,镶嵌在窗棂上,是多么别致 的风景啊! 那么如何才能构造“融入”之美呢? 且看三 毛。她以一个弱女子坚毅的心,去忍耐去热爱撒哈拉沙漠的骤风狂沙,去包容去 帮助土著居民撒哈拉威人的医药起居。正如她在《白手起家》中写的那样,她吃 了很多苦,但她仍凭借一颗热爱之心,融入了撒哈拉的灵魂。 且看苏 轼。贬到苏州,他缔造了苏堤;贬到黄州,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正是凭借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他融入了每一处所贬之地, 不但造福于当地百姓,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坛建树,成为浩瀚史册上浓墨重彩的 笔 且看沈从文。一介文弱书生,他却凭借他细腻的情怀,融入 了湘西生活。住吊脚楼,与纤夫打交道,这位凤凰才子,以“融入”成就了和谐, 也成就了文学事业颠峰 可见,实现和谐之美,需要一颗善于融入、 热爱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释然的心。 (三)此景生此 情 在松针上,露珠折射者翠绿。 在孩子的眉梢,露珠灵 动而又安详 题记 晶莹玲珑的露珠,躺枫叶,荡荷花,立松 针,甚至于孩子的眉梢,都呈现出不同的美丽。炽热似枫,清新若荷,滴翠如松, 待到孩子梦乡归来。它安详又灵动。同一种事物,被不同的环境赋予了不同的灵 性 大概人亦如此吧。环境的差异,塑造了他们的迥然不同的性格 与情怀。 请你回眸,什么样的时代,自有什么样的英雄。春秋乱世, 周游列国的孔子是一团烈火,玉无人识不罢休;而庄子似一块寒冰,冷眼洞察, 罔若置身世外。秦始皇刀光剑影,一统天下是英雄,而至宋元之交,抗金将领岳 飞是英雄,吟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是英雄。斗转星 移,时代在变,历史的趋势不同,刻留在人们心中的英雄亦不同。 你仰望,什么样的星空,自有什么样的光辉。于是有了林黛玉卧听冷雨敲窗,含 泪葬花:;于是有了宝钗的工于心计,八面玲珑。她们身属不同的星空,却绽放了 属于自身的,独特的魅力。日本的雪国,造就了川端康成笔下温婉细腻的千鹤之 国,于是有了艺伎与琵琶,有了樱花与旅店;中国世代饱受凌辱;于是有了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脊梁。而奔放的,恰似《牛虻》中 投身大革命,奋不顾身的牛虻;流转于孩子的眉梢梦醒的露珠,则又似丹麦童话 中祖母皱纹般的安详,与冰雪女王世界的灵动。 请你放眼,什么样的 水土,自有什么样的的人儿。北方严寒的天气,于是有了仰头畅饮“二锅头”的 大汉;江南小桥流水的周庄,于是有了媚眼传波的娇柔女子,就像西北大漠中生 出坚忍的红柳,南方水乡蕴育多情的水藻一样,环境的迥异,有了风格各异的文 化 是啊,人本属苍生,本质略同。然而就像身处不同景物之上的
(二)“融入”之美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构成一片精致 的美丽。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裹住一种欲滴的娇 嫩。 正是因为露珠懂得融入它所在的环境,以超强的适应性,化解了 那些突凸,消弭了它与旁物的牴牾,诠释着和谐之美。 大漠枯桐以 它盘虬的枝桠,遒劲的根系,牢牢地扎根在荒漠这片寸草不生的土地,霸气地向 天空延伸。试想,倘若是弱不禁风的茉莉植于此,恐怕难有大漠上这一座座遗世 丰碑般的悲壮之美吧。 朔风驼铃以它的粗旷与嘶哑之声,融入了漫 漫黄沙,猎猎西风。试想,倘若是悠长细腻的古筝鸣翠,恐怕早已被呼啸的风沙 淹没难以完成这余音绕梁之举吧。 由此可见,融入自己所在的环境, 才能勾勒出和谐的唯美华章。卞之琳的小诗:“风景装点了你,你装点了别人的 窗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当物与“你”俱一体,镶嵌在窗棂上,是多么别致 的风景啊! 那么如何才能构造“融入”之美呢? 且看三 毛。她以一个弱女子坚毅的心,去忍耐去热爱撒哈拉沙漠的骤风狂沙,去包容去 帮助土著居民撒哈拉威人的医药起居。正如她在《白手起家》中写的那样,她吃 了很多苦,但她仍凭借一颗热爱之心,融入了撒哈拉的灵魂。 且看苏 轼。贬到苏州,他缔造了苏堤;贬到黄州,他“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 风雨也无晴”。正是凭借博大的胸襟和超脱的骋怀,他融入了每一处所贬之地, 不但造福于当地百姓,也成就了自己的文坛建树,成为浩瀚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 笔。 且看沈从文。一介文弱书生,他却凭借他细腻的情怀,融入 了湘西生活。住吊脚楼,与纤夫打交道,这位凤凰才子,以“融入”成就了和谐, 也成就了文学事业颠峰。 可见,实现和谐之美,需要一颗善于融入、 热爱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释然的心。 (三)此景生此 情 在松针上,露珠折射者翠绿。 在孩子的眉梢,露珠灵 动而又安详。 ——题记 晶莹玲珑的露珠,躺枫叶,荡荷花,立松 针,甚至于孩子的眉梢,都呈现出不同的美丽。炽热似枫,清新若荷,滴翠如松, 待到孩子梦乡归来。它安详又灵动。同一种事物,被不同的环境赋予了不同的灵 性。 大概人亦如此吧。环境的差异,塑造了他们的迥然不同的性格 与情怀。 请你回眸,什么样的时代,自有什么样的英雄。春秋乱世, 周游列国的孔子是一团烈火,玉无人识不罢休;而庄子似一块寒冰,冷眼洞察, 罔若置身世外。秦始皇刀光剑影,一统天下是英雄,而至宋元之交,抗金将领岳 飞是英雄,吟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文天祥是英雄。斗转星 移,时代在变,历史的趋势不同,刻留在人们心中的英雄亦不同。 请 你仰望,什么样的星空,自有什么样的光辉。于是有了林黛玉卧听冷雨敲窗,含 泪葬花;于是有了宝钗的工于心计,八面玲珑。她们身属不同的星空,却绽放了 属于自身的,独特的魅力。日本的雪国,造就了川端康成笔下温婉细腻的千鹤之 国,于是有了艺伎与琵琶,有了樱花与旅店;中国世代饱受凌辱;于是有了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脊梁。而奔放的,恰似《牛虻》中 投身大革命,奋不顾身的牛虻;流转于孩子的眉梢梦醒的露珠,则又似丹麦童话 中祖母皱纹般的安详,与冰雪女王世界的灵动。 请你放眼,什么样的 水土,自有什么样的的人儿。北方严寒的天气,于是有了仰头畅饮“二锅头”的 大汉;江南小桥流水的周庄,于是有了媚眼传波的娇柔女子,就像西北大漠中生 出坚忍的红柳,南方水乡蕴育多情的水藻一样,环境的迥异,有了风格各异的文 化。 是啊,人本属苍生,本质略同。然而就像身处不同景物之上的
露珠折射着不同的色彩与意境一样,穿梭古今,地跨四海,不同环境下迥异的性 情,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四)投射最美的色彩深秋时节,一片枫叶上,有一颗露珠正闪烁着火红 的光芒,仿佛是染上了枫叶那秋日最后的炽烈。 盛夏的湖边,一朵荷花上 有一颗露珠正闪现出泪滴般的晶莹,仿佛是染上了出水芙蓉那亭亭玉立的秀美清 新 于是人们慨叹,一颗露珠,竟也能千娇百媚 其实露珠本不知道 自己下一刻将身处何方,然而它每身在一处,就会将那里的色彩投射于身上 闪现光彩。于是有了人们眼中的千变万化之态,露珠从容地用外界千万种光彩, 投射自己的美 人,何尝不是如此?许多时候人虽自诩万物之灵长,却也只 能像露珠一般,无助地听候命运的摆布,被人生的风浪卷到陌生的港湾。或许我 们无法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像露珠那样,用环境为自己増光添彩,投射岀属于 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 古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人”,然而是否 每个人都有身处太平盛世的命运?诸子百家的时代,诸侯争霸,烽烟四起;李清 照的时代,国破家亡,颠沛流离;鲁迅的时代,社会黑暗,民生疾苦。他们都是 乱离之人,然而他们却没有为时代所弃,他们用时代、用环境为自己的人生投射 了最美的色彩。百家争鸣为中国文化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李清照细致入微的笔下 流淌出的去国怀乡之愁被一代代人吟诵不已;鲁迅那匕首般尖刻的文字更是成为 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在时代的背景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也留下了环境投射给 他们的人生之美。 当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声音在感叹时运不济、人生苦短时 可曾有人想到过那颗露珠的智慧?“时势造英雄”,然而这“时势”具体如何, 却只能自己把握。是随着时代一起沉沦,抑或是用环境投射出自己的光彩,智者 和庸人之分即在于此。我们无法选择自己身处怎样的环境,然而我们总能根据环 境的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散发独特的光芒。把握环境吧,就像 那颗露珠一样。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淡定自如,用外界的光芒投射出属于自己那 最美的色彩。或许在这时,我们才会猛然发现,“冰塞川”、“雪满山”已不再 是阻碍,驾着理想的风帆,我们总能长风破浪济沧海 (五)各有千 秋红叶如火,露珠是红叶胸膛的一痕热血;白莲似雪,露珠是白莲颊边的 点清泪。叶的红成就了露珠的热烈,莲的白成就了露珠的清灵。迥异的环境, 成就了各有千秋的美。都说城市霓虹绚烂如仙境,可还记得良田美池的怡 然自得?都说经典古籍含蓄内秀,可还念及现代著作的率性豪情?都说诗词成就盛 于唐宋,可还忆起魏晋年代难忘的文人风骨?火树银花,闪烁着科技的魅力,绽 放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总是惊艳于这一刻的绚烂绮丽,常常伫足街头,在被霓虹 照亮的夜色下,流连忘返。然而我却更爱那乡村夏夜里的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火 光照不亮整个夜晚,却恰好照亮了慈母手中的线,心头的暖;昏黄的火光照不亮 整个村庄,却恰好照亮了案前一卷书籍,心里一点宁静。城市的美景是光洁鲜亮 的,是瞬息万变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而乡村的美,是质朴淳厚的,是静静流 淌的,是让人濡湿,眼角的 古典的诗书,总是弥漫着朦胧的气韵。弦外 之音隐于言内,景外之情寓于景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叫人迷茫中领略着独特 的内敛与含蓄。但西方文学却是那样率性直接,那样豪迈不羁。如印象派的画作 般,意识流文学简单而直接地宣泄着内心深处的思想碎片,虽凌乱却深刻:如毕 加索的立体几何画作般,杰克·伦敦的呼唤充满了回归自然的天性,寥寥数笔, 塑造出硬朗刚强的灵魂。中国文学之美,美在内秀,美在镌刻出纷繁复杂的内心 情感;而西方文学之美,美在外露,美在直抒胸中真实的思考 喜欢唐诗 的工整精致,喜欢宋词的婉转灵动,这是属于唐的繁盛,亦是属于宋的风流。然
露珠折射着不同的色彩与意境一样,穿梭古今,地跨四海,不同环境下迥异的性 情,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四)投射最美的色彩 深秋时节,一片枫叶上,有一颗露珠正闪烁着火红 的光芒,仿佛是染上了枫叶那秋日最后的炽烈。 盛夏的湖边,一朵荷花上, 有一颗露珠正闪现出泪滴般的晶莹,仿佛是染上了出水芙蓉那亭亭玉立的秀美清 新。 于是人们慨叹,一颗露珠,竟也能千娇百媚。 其实露珠本不知道 自己下一刻将 身处何方,然而它每身在一处,就会将 那里的色彩投射于身上, 闪现光彩。于是有 了人们眼中的千变万化之态,露珠从容地用外界千万种光彩, 投射自己的美。 人,何尝不是如此?许多时候人虽自诩万物之灵长,却也只 能像露珠一般,无助地听候命运的摆布,被人生的风浪卷到陌生的港湾。或许我 们无法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像露珠那样,用环境为自己增光添彩,投射出属于 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 古话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离 人”,然而是否 每个人都有身处太平盛世的命运?诸子百家的时代,诸侯争霸,烽烟四起;李清 照的时代,国破家亡,颠沛流离;鲁迅的时代,社会黑暗,民生疾苦。他们都是 乱离之人,然而他们却没有为时代所弃,他们用时代、用环境为自己的人生投射 了最美的色彩。百家争鸣为中国文化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李清照细致入微的笔下 流淌出的去国怀乡之愁被一代代人吟诵不已;鲁迅那匕首般尖刻的文字更是成为 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在时代的背景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也留下了环境投射给 他们的人生之美。 当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声音在感叹时运不济、人生苦短时, 可曾有人想到过那颗露珠的智慧?“时势造英雄”,然而这“时势”具体如何, 却只能自己把握。是随着时代一起沉沦,抑或是用环境投射出自己的光彩,智者 和庸人之分即在于此。我们无法选择自己身处怎样的环境,然而我们总能根据环 境的需要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散发独特的光芒。 把握环境吧,就像 那颗露珠一样。在任何的环境中都能淡定自如,用外界的光芒投射出属于自己那 最美的色彩。或许在这时,我们才会猛然发现,“冰塞川”、“雪满山”已不再 是阻碍,驾着理想的风帆,我们总能长风破浪济沧海。 (五)各有千 秋 红叶如火,露珠是红叶胸膛的一痕热血;白莲似雪,露珠是白莲颊边的 一点清泪。叶的红成就了露珠的热烈,莲的白成就了露珠的清灵。迥异的环境, 成就了各有千秋的美。 都说城市霓虹绚烂如仙境,可还记得良田美池的怡 然自得?都说经典古籍含蓄内秀,可还念及现代著作的率性豪情?都说诗词成就盛 于唐宋,可还忆起魏晋年代难忘的文人风骨? 火树银花,闪烁着科技的魅力,绽 放于城市的每个角落。总是惊艳于这一刻的绚烂绮丽,常常伫足街头,在被霓虹 照亮的夜色下,流连忘返。然而我却更爱那乡村夏夜里的一盏煤油灯。昏黄的火 光照不亮整个夜晚,却恰好照亮了慈母手中的线,心头的暖;昏黄的火光照不亮 整个村庄,却恰好照亮了案前一卷书籍,心里一点宁静。城市的美景是光洁鲜亮 的,是瞬息万变的,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而乡村的美,是质朴淳厚的,是静静流 淌的,是让人濡湿,眼角的。 古典的诗书,总是弥漫着朦胧的气韵。弦外 之音隐于言内,景外之情寓于景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叫人迷茫中领略着独特 的内敛与含蓄。但西方文学却是那样率性直接,那样豪迈不羁。如印象派的画作 般,意识流文学简单而直接地宣泄着内心深处的思想碎片,虽凌乱却深刻;如毕 加索的立体几何画作般,杰克·伦敦的呼唤充满了回归自然的天性,寥寥数笔, 塑造出硬朗刚强的灵魂。中国文学之美,美在内秀,美在镌刻出纷繁复杂的内心 情感;而西方文学之美,美在外露,美在直抒胸中真实的思考。 喜欢唐诗 的工整精致,喜欢宋词的婉转灵动,这是属于唐的繁盛,亦是属于宋的风流。然
而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个被历史描摹得朦胧玄妙的魏晋年代。正如余秋 雨所言,那个年代,那些被后人铭记的文人,他们的风骨远胜一朝的绚丽诗篇。 我记得李白的豪放,却更感动于嵇康的傲骨;我记得杜甫的沉郁,也同样震撼于 阮籍的“忧思独伤心”。盛世唐宋,美得刚强;伤心魏晋,美得超脱。美, 各有千秋。不同的年代,迥异的环境,甚至是别样的心境,亦可铸就不同的美。 (六)找准位置,绽放光彩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世间万物品类,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关键在找准自己的位置, 绽放光彩。 江水滔滔,洗尽了一代又一代的浮华;历史滚滚,见 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兴衰。翻开卷帜浩繁的历史巨页,我们不难看出,找准位置, 需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需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纤纤女子如王昭君,为了祖国 的和平和百姓的安康,在众人惊诧与惋惜之中,毅然梳起红妆,向黄沙漫天的大 漠走走。那道柔弱的背影,在历史的长廊里令人刻骨铭心,大丈夫如卧龙先生 躬耕于南亩,在刘备的三顾草芦之后,决然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终成一代伟 业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 苍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位置决定价值。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气势,让山 花在我的身边绽放,让我的价值在阳光底下完美呈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 磅礴,让船儿起帆鱼儿欢唱,让我的价值迎风吟唱。找准位置,让自己的人生不 彷徨,不迷茫,定能使自己的心田,开满绚丽的鲜花 并不是一定 要身居要职,高官贵人才能实现价值。位置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在于准确与否, 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然而尔虞我诈的官场并不 适合如此耿直的青莲居士,于是他大喊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我不得 开心颜”,退稳于江湖,于是世上少了一位普通的官员,却多了一位才华绝顶的 诗人,浪漫主义的华篇在历史的长河里久久回荡,面对长江,苏轼慨叹:“大江 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仕途上屡遭不平,苏轼终于离去,于是豪放激 昂的诗作在历史的世篇上画上无与伦比的一笔。 找准位置,绽放 属于自己的光彩,是铁,必定要经历烈火灼烧,才能铸成锋利的剑:是石,必定 要经历浪打海吹的痛苦,才能磨得棱角分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认清 自己,找准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这次约有1/3的同学作文存在离题或 偏题现象,归结原因是对这首意象派小诗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握,与很明确的“概 念性”话题作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 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 而不加评论,“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如中国著名的仅 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 涵。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所以在审题 中,学生要调动各自的联想和感受能力,把诗歌(材料)中的每个意象的关系充 分考虑进去。学生由于平时做惯了有提示性(说明文字)的话题作文,再加上联 想能力所限,因此次此作文审题偏差较大 2、问题:有学生谈一一露珠 小但很美,细节,疑惑,自信,奋斗,乐观心态,简单才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 奉献,纯洁的露珠,珍惜时间,露珠给人希望,生命,成功,善于发现,和谐, 互助,友情,张扬个性,平凡与伟大,,感谢生命,透视心灵,爱要适量,露珠 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等等。这些立意大都偏离诗歌所能理解 的范围。另外象还有同学写—一依靠,选择,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角度 看问题等也是可以,但行文中没能紧扣诗歌中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不同的位置上的
而真正让我难以忘怀的,却是那个被历史描摹得朦胧玄妙的魏晋年代。正如余秋 雨所言,那个年代,那些被后人铭记的文人,他们的风骨远胜一朝的绚丽诗篇。 我记得李白的豪放,却更感动于嵇康的傲骨;我记得杜甫的沉郁,也同样震撼于 阮籍的“忧思独伤心”。盛世唐宋,美得刚强;伤心魏晋,美得超脱。 美, 各有千秋。不同的年代,迥异的环境,甚至是别样的心境,亦可铸就不同的美。 (六)找准位置,绽放光彩 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世间万物品类,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关键在找准自己的位置, 绽放光彩。 江水滔滔,洗尽了一代又一代的浮华;历史滚滚,见 证了一次又一次的兴衰。翻开卷帜浩繁的历史巨页,我们不难看出,找准位置, 需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需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纤纤女子如王昭君,为了祖国 的和平和百姓的安康,在众人惊诧与惋惜之中,毅然梳起红妆,向黄沙漫天的大 漠走走。那道柔弱的背影,在历史的长廊里令人刻骨铭心,大丈夫如卧龙先生, 躬耕于南亩,在刘备的三顾草芦之后,决然出山,为刘备出谋划策,终成一代伟 业。 在枫叶上,露珠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露珠有着泪滴似的 苍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位置决定价值。如果我是山,就站成一种气势,让山 花在我的身边绽放,让我的价值在阳光底下完美呈现。如果我是水,就流成一种 磅礴,让船儿起帆鱼儿欢唱,让我的价值迎风吟唱。找准位置,让自己的人生不 彷徨,不迷茫,定能使自己的心田,开满绚丽的鲜花。 并不是一定 要身居要职,高官贵人才能实现价值。位置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在于准确与否, 高吟“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然而尔虞我诈的官场并不 适合如此耿直的青莲居士,于是他大喊一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我我不得 开心颜”,退稳于江湖,于是世上少了一位普通的官员,却多了一位才华绝顶的 诗人,浪漫主义的华篇在历史的长河里久久回荡,面对长江,苏轼慨叹:“大江 东去,浪滔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仕途上屡遭不平,苏轼终于离去,于是豪放激 昂的诗作在历史的世篇上画上无与伦比的一笔。 找准位置,绽放 属于自己的光彩,是铁,必定要经历烈火灼烧,才能铸成锋利的剑;是石,必定 要经历浪打海吹的痛苦,才能磨得棱角分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让我们认清 自己,找准位置,实现人生价值! ◆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1、审题:这次约有 1/3 的同学作文存在离题或 偏题现象,归结原因是对这首意象派小诗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握,与很明确的“概 念性”话题作文相比有一定的难度。意象派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达情意的意 象,以雕塑和绘画的手法表现意象,提出“不要说”“不要夹叙夹议”,只展现 而不加评论,“是在一瞬间呈现出的理性和感情的复合体。” 如中国著名的仅 有一个字的现代小诗《生活》:“网。”让读者在一刹那间感悟到生活的全部内 涵。意象派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不用没有意义的形容词、修饰语。所以在审题 中,学生要调动各自的联想和感受能力,把诗歌(材料)中的每个意象的关系充 分考虑进去。学生由于平时做惯了有提示性(说明文字)的话题作文,再加上联 想能力所限,因此次此作文审题偏差较大。 2、问题:有学生谈——露珠 小但很美,细节,疑惑,自信,奋斗,乐观心态,简单才是美,内在美与外在美, 奉献,纯洁的露珠,珍惜时间,露珠给人希望,生命,成功,善于发现,和谐, 互助,友情,张扬个性,平凡与伟大,,感谢生命,透视心灵,爱要适量,露珠 精神,保护生态环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等等。这些立意大都偏离诗歌所能理解 的范围。另外象还有同学写——依靠,选择,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角度 看问题等也是可以,但行文中没能紧扣诗歌中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不同的位置上的
表现和感受(“闪烁”和“苍白“),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不能 从“露珠”和其所在的不同位置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这 里不能深入思考为什么同样的“露珠”会有不同的展现和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原 因?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物,以及我们在对待事物中的不 同思考 当然也有一些较好的立意,象《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 人生》《不同的底色折射不同的光》《感时花溅泪》《不同环境不同的美》《位 置与价值》《百变父亲》《环境映衬人生》等 2014新作文:“一杯墙上的咖啡”新材料作文 (2014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零诊优秀作文选) 【原题回放】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馆闲坐。一位先生走 进咖啡店,点了两咖啡,然后指一指店内的一面墙,对侍者说:“一杯贴墙上 侍者恭敬地为他上一杯咖啡。客人结了两杯咖啡的账走后,侍者在墙上贴了一张 写着“一杯咖啡”的纸条。墙上有很多这样的纸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 这让我们感到惊奇和不解。 后来有天我们又在这个咖啡店里享受咖啡时,一位拾荒者从容地走进来, 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侍者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为他上了 杯咖啡,拾荒者用完后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这时只见侍者从 墙上揭下一张纸条,扔进了纸篓。至此,我们才明白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用意。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角度】 (1)买咖啡的先生角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心存悲悯,关怀天下 施舍与尊重 (2)侍者角度: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平等的眼光 (3)拾荒者角度 有尊严地接受 (4)咖啡馆 提供奉献爱心的平台 (5)社会角度 举手之劳让世界更美 让社会传递正能量 关注弱势群体 公民素养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学生主要问题】 1.审读材料能力不足,导致立意浅层甚至偏颇 立意偏颇: 爱的传递需要放下尊严
表现和感受(“闪烁”和“苍白“),仅仅根据表象对事物作出肤浅判断,不能 从“露珠”和其所在的不同位置和环境两个方面来考虑问题。其实这是学生在这 里不能深入思考为什么同样的“露珠”会有不同的展现和给人的感受,是什么原 因?在社会,生活和学习中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物,以及我们在对待事物中的不 同思考。 当然也有一些较好的立意,象《不同的背景造就不同的 人生》《不同的底色折射不同的光》《感时花溅泪》《不同环境不同的美》《位 置与价值》《百变父亲》《环境映衬人生》等。 2014 新作文:“一杯墙上的咖啡”新材料作文 (2014 四川省成都市高三上学期零诊优秀作文选) 【原题回放】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 分) 一日,我和朋友在洛杉矶威尼斯海滩一家有名的咖啡馆闲坐。一位先生走 进咖啡店,点了两咖啡,然后指一指店内的一面墙,对侍者说:“一杯贴墙上。” 侍者恭敬地为他上一杯咖啡。客人结了两杯咖啡的账走后,侍者在墙上贴了一张 写着“一杯咖啡”的纸条。墙上有很多这样的纸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 这让我们感到惊奇和不解。 后来有天我们又在这个咖啡店里享受咖啡时,一位拾荒者从容地走进来, 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侍者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为他上了一 杯咖啡,拾荒者用完后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这时只见侍者从 墙上揭下一张纸条,扔进了纸篓。至此,我们才明白了墙上“一杯咖啡”的用意。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立意角度】 (1)买咖啡的先生角度: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心存悲悯,关怀天下 施舍与尊重 (2)侍者角度: 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平等的眼光 (3)拾荒者角度: 有尊严地接受 (4)咖啡馆 提供奉献爱心的平台 (5)社会角度 举手之劳让世界更美 让社会传递正能量 关注弱势群体 公民素养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学生主要问题】 1.审读材料能力不足,导致立意浅层甚至偏颇。 立意偏颇: 爱的传递需要放下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