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藏高原亚区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省西南和祁连山地区四川省阿坝 和甘孜州,该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是我国春油菜重要产区。油菜与青稞、春小麦等作物 轮作。品种以早熟白菜型油菜为主,在较暖的河谷灌区亦种植其他类型的油菜。 (2)蒙新内陆亚区包括内蒙古、新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中部和河西走廊,山 西省雁北地区及河北省长城以北。该区大部分夏季温度较高,但干旱少雨。油菜春播夏播 均有。品种以白菜型油菜为主,亦有其他类型油菜。 (3)东北平原亚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该区油菜栽培时间短。是我国发展 油菜生产的新区。该区冬寒夏热,生产中多为早熟白菜型和甘蓝型品种,实行春夏栽培。 (二)西藏油菜的分布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独特。油菜是西藏分布最广 农作物之一,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从海拔几百米的墨脱县到海拔4630米的江 孜尤马区都有栽培,西藏油菜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1.藏东南湿润半湿润区 本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属西藏高原边缘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极为复杂,垂直高 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本区包括察隅、芒康的盐中区、错那县的勒布区、定结县的 陈塘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吉隆县的吉隆区、米林、林芝、加查、波密、朗县、隆子 县的加玉区,亚东县的下三区。 本区海拔一般在2600米以下和2600-3200米河谷地带,无霜期限140-200天以上, 平均气温8.5℃左右,年降雨量500-800毫米,大于0℃积温为3000-4000℃,年平均相 对温度55-75%,年日照时数1500-2550小时。本区气候主要受孟加拉的影响,年降水量 丰富,是全自治区雨量最多的地区。此区据1985年考察结果表明,油菜播种面积为0.71 千公顷,总产757吨,单产1060.5kg/公顷,油菜良种面积有53公顷。此区主要种植油 菜以甘蓝型为主,兼顾白菜型(复种),还有冬油菜。 2.藏南河谷半干旱区 本区位于昌都地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谷,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包 括芒康、贡觉、边坝、洛隆、昌都、察隅、左贡、八宿、江达:乃东、桑日、琼结、贡嘎、 曲水、堆龙德庆、达孜、尼木、及拉萨市城关区:日喀则、白郎、江孜、仁布、南木林、 谢通门县等:是西藏的主要农区,地势起伏较大,农作物种植在海拔3200一4100米的沿 河谷各地带。年均气温5.4-8.6℃,大于0℃的积温2100-3100℃,年降雨量为400-500 毫米,年蒸发量为1400-2800毫米,年日照时数1900-33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40-60%, 无霜期120-150天,农作物一年一熟,油菜播种面积为7.13千公顷,总产量达1.13万吨, 单产1579.5kg/公顷,其中油菜良种面积0.97千公顷,总产量0.27万吨,单产2839kg/ 公顷。 3.高寒半湿润半干旱农区 本区大部分位喜马拉雅山区,雅鲁藏布江上游和怒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包括错那、措 美、浪卡子、康马、岗巴、聂拉木、定日、昂仁、萨迦、亚东上三区,吉隆、普兰、札达、 洛扎、曲松、丁青、比如、索县等县的大部分农区。种植海拔高度在3800一4400米,年 平均气温-0.4-4℃,大于0℃积温950一2000℃,年降雨量200-550毫米,年蒸发量 1400-26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2600-33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39-70%,无霜期50-120 169
169 (1)青藏高原亚区 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甘肃省西南和祁连山地区四川省阿坝 和甘孜州,该区海拔高,气候寒冷,是我国春油菜重要产区。油菜与青稞、春小麦等作物 轮作。品种以早熟白菜型油菜为主,在较暖的河谷灌区亦种植其他类型的油菜。 (2)蒙新内陆亚区 包括内蒙古、新疆和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中部和河西走廊,山 西省雁北地区及河北省长城以北。该区大部分夏季温度较高,但干旱少雨。油菜春播夏播 均有。品种以白菜型油菜为主,亦有其他类型油菜。 (3)东北平原亚区 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该区油菜栽培时间短。是我国发展 油菜生产的新区。该区冬寒夏热,生产中多为早熟白菜型和甘蓝型品种,实行春夏栽培。 (二)西藏油菜的分布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气候独特。油菜是西藏分布最广 农作物之一,也是种植面积最大的经济作物。从海拔几百米的墨脱县到海拔 4630 米的江 孜尤马区都有栽培,西藏油菜可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1. 藏东南湿润半湿润区 本区位于西藏东南部、属西藏高原边缘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地形极为复杂,垂直高 差悬殊,气候垂直差异明显。本区包括察隅、芒康的盐中区、错那县的勒布区、定结县的 陈塘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口岸、吉隆县的吉隆区、米林、林芝、加查、波密、朗县、隆子 县的加玉区,亚东县的下三区。 本区海拔一般在 2600 米以下和 2600-3200 米河谷地带,无霜期限 140-200 天以上, 平均气温 8.5℃左右,年降雨量 500-800 毫米,大于 0℃积温为 3000-4000℃,年平均相 对温度 55-75%,年日照时数 1500-2550 小时。本区气候主要受孟加拉的影响,年降水量 丰富,是全自治区雨量最多的地区。此区据 1985 年考察结果表明,油菜播种面积为 0.71 千公顷,总产 757 吨,单产 1060.5kg/公顷,油菜良种面积有 53 公顷。此区主要种植油 菜以甘蓝型为主,兼顾白菜型 (复种),还有冬油菜。 2. 藏南河谷半干旱区 本区位于昌都地区中南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和拉萨河谷,年楚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包 括芒康、贡觉、边坝、洛隆、昌都、察隅、左贡、八宿、江达;乃东、桑日、琼结、贡嘎、 曲水、堆龙德庆、达孜、尼木、及拉萨市城关区;日喀则、白郎、江孜、仁布、南木林、 谢通门县等;是西藏的主要农区,地势起伏较大,农作物种植在海拔 3200—4100 米的沿 河谷各地带。年均气温 5.4-8.6℃,大于 O℃的积温 2100-3100℃,年降雨量为 400-500 毫米,年蒸发量为 1400-2800 毫米,年日照时数 1900-3300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40-60%, 无霜期 120-150 天,农作物一年一熟,油菜播种面积为 7.13 千公顷,总产量达 1.13 万吨, 单产 1579.5kg/公顷,其中油菜良种面积 0.97 千公顷,总产量 0.27 万吨,单产 2839kg/ 公顷。 3. 高寒半湿润半干旱农区 本区大部分位喜马拉雅山区,雅鲁藏布江上游和怒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包括错那、措 美、浪卡子、康马、岗巴、聂拉木、定日、昂仁、萨迦、亚东上三区,吉隆、普兰、札达、 洛扎、曲松、丁青、比如、索县等县的大部分农区。种植海拔高度在 3800—4400 米,年 平均气温-0.4-4℃,大于 O℃积温 950—2000℃,年降雨量 200-550 毫米,年蒸发量 1400-2600 毫米,年平均日照数 2600-3300 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 39-70%,无霜期 50-120
天,一年一熟制,品种主要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本区1985年油菜播种面积为2.13千公顷, 总产0.33万吨,单产1561.5kg/公顷。 注: 植物油系由许多脂肪酸所组成,一般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芥酸等。多 数脂肪酸都是由16碳链和18碳链所组成,而芥酸为一种含有一个双链的不饱和双碳脂肪 酸。根据食品利用价值研究表明:植物油中芥酸、亚麻酸含量高的,不适于作食用。特别 是芥酸,除了其油脂溶点较高不适于制造人造奶油外,营养医学并肯定了食用多量芥酸对 人体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因而近年来,加拿大、瑞典、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兰等国家的 育种工作者,都致力于低芥酸和无芥酸油菜品种的选育。例如,我国由加拿大引进的甘蓝 型油菜品种奥罗,即属低芥酸品种,据分析,芥酸含量0.8一2.7%,而一般白菜型品种 油分中芥酸多在38-45%,甘蓝型的多在45一53%,芥菜型的多在50一55%。高芥酸菜油溶 点较高,是铸钢工业的良好润滑剂,但是作食用对人体不利。因此,在我国生产油菜是以 食用为目的情况下,必须控制芥酸在食用油菜中的低含量水平。而降低和去除菜油中芥酸 的途径,只有通过育种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 加拿大研究结果表明:油莱籽以及芸墓属的其他植物的种子中都含有硫代葡萄糖苷 (俗称“芥子毒素”)。以菜子饼直接饲喂家畜家禽,常有中毒现象发生。六十年代中期发 现了芥子酶(Myrosinase),才知道它能破坏硫代葡葡糖苷而产生恶唑烷硫酮 (Oxazolinetione)和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才对动物有毒害作用。同时,还发 现水解疏代葡萄糖苷对于用菜油制作人造奶油时的氢化过程有影响。据报导,加工之前使 芥子酶失去活性,既或饼粕中仍残留有全部的硫代葡萄糖苷也是无害的。由于加工过程中 热的作用而使饼粕中所含有的赖氨酸被破坏,这个因素与硫代葡萄糖苷相结合是影响菜子 饼饲用价值的关键问题,现在已通过工艺加工而解决了,所产饼粕蛋白质质量(氨基酸的 平衡和配置)己和大豆饼相近。我国目前研究成功并实际应用的油渣脱毒方法有坑埋法、 蒸汽法、发酵中和法等,其脱毒效果都可达70%以上,国内外的油菜育种工作者一致认为, 选育不含或少含硫代葡萄糖苷的品种,是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并力求把这种性状与不含 芥酸的性状相结合。目前,加拿大、瑞典、波兰、法国己选育出不含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 被称为0-0型的油菜新品种。 第二节油菜的类型和西藏的主要品种 一、油菜的类型 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墓属(Brassica)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统称 为油菜,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见表4-3)。 (一)白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白莱型油菜为“龙拉”,是西藏传统的主要栽培油菜类型,约占全自 治区栽培油菜的90%左右,白菜型油菜株型较矮小,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圆形,多刺毛或 少刺毛,被或不被蜡粉,其基叶抱茎而生:分枝弱或中等:花大小不一,花瓣皱缩重叠: 170
170 天,一年一熟制,品种主要以当地小油菜为主。本区 1985 年油菜播种面积为 2.13 千公顷, 总产 0.33 万吨,单产 1561.5kg/公顷。 注: 植物油系由许多脂肪酸所组成,一般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芥酸等。多 数脂肪酸都是由 16 碳链和 18 碳链所组成,而芥酸为一种含有一个双链的不饱和双碳脂肪 酸。根据食品利用价值研究表明:植物油中芥酸、亚麻酸含量高的,不适于作食用。特别 是芥酸,除了其油脂溶点较高不适于制造人造奶油外,营养医学并肯定了食用多量芥酸对 人体心血管有不良影响。因而近年来,加拿大、瑞典、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兰等国家的 育种工作者,都致力于低芥酸和无芥酸油菜品种的选育。例如,我国由加拿大引进的甘蓝 型油菜品种奥罗,即属低芥酸品种, 据分析,芥酸含量 0.8—2.7%,而一般白菜型品种 油分中芥酸多在 38-45%,甘蓝型的多在 45—53%,芥菜型的多在 50—55%。高芥酸菜油溶 点较高,是铸钢工业的良好润滑剂,但是作食用对人体不利。因此,在我国生产油菜是以 食用为目的情况下,必须控制芥酸在食用油菜中的低含量水平。而降低和去除菜油中芥酸 的途径,只有通过育种才能妥善地加以解决。 加拿大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籽以及芸薹属的其他植物的种子中都含有硫代葡萄糖苷 (俗称“芥子毒素”)。以菜子饼直接饲喂家畜家禽,常有中毒现象发生。六十年代中期发 现 了 芥子 酶 (Myrosinase) ,才 知道 它能 破坏 硫 代葡 葡糖 苷而 产 生恶 唑烷 硫 酮 (Oxazolinetione)和异硫氰酸盐(Isothiocyanates),才对动物有毒害作用。同时,还发 现水解硫代葡萄糖苷对于用菜油制作人造奶油时的氢化过程有影响。据报导,加工之前使 芥子酶失去活性,既或饼粕中仍残留有全部的硫代葡萄糖苷也是无害的。由于加工过程中 热的作用而使饼粕中所含有的赖氨酸被破坏,这个因素与硫代葡萄糖苷相结合是影响菜子 饼饲用价值的关键问题,现在已通过工艺加工而解决了,所产饼粕蛋白质质量(氨基酸的 平衡和配置)已和大豆饼相近。我国目前研究成功并实际应用的油渣脱毒方法有坑埋法、 蒸汽法、发酵中和法等,其脱毒效果都可达 70%以上,国内外的油菜育种工作者一致认为, 选育不含或少含硫代葡萄糖苷的品种,是最安全最经济的办法,并力求把这种性状与不含 芥酸的性状相结合。目前,加拿大、瑞典、波兰、法国已选育出不含芥酸和硫代葡萄糖苷 被称为 0-0 型的油菜新品种。 第二节 油菜的类型和西藏的主要品种 一、油菜的类型 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统称 为油菜,我国栽培的油菜,可分为三大类型:白菜型、芥菜型、甘蓝型(见表 4-3)。 (一)白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白菜型油菜为“龙拉”,是西藏传统的主要栽培油菜类型,约占全自 治区栽培油菜的 90%左右,白菜型油菜株型较矮小,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圆形,多刺毛或 少刺毛,被或不被蜡粉,其基叶抱茎而生;分枝弱或中等;花大小不一,花瓣皱缩重叠;
种子大小不一,无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为10,本类型为两个栽培种: l.北方小油菜(B.campestris varoleifera):株型小,分枝少,基叶较小,具琴状 缺刻,多刺毛。 其中,冬性品种苗期叶匍匐生长,越冬期生长点下陷,主根膨大,抗旱抗寒力强。例 如,关中油菜,汾阳油菜和耙齿蔓等。春性品种营养器官生长量小,花芽分化早,生育期 短。例如,门源油菜,小日期油菜和毛蹄尾等。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和青藏高原。 2.南方油白菜(B.chinesis varoleifera):株型中等,分枝性较强,基叶发达,叶 柄宽而中肋肥厚,多有裙边,全缘或浅缺刻。对温湿条件要求较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 作冬油菜栽培。例如,兴化油菜,浠水油菜白和七星剑等。 表4一3油菜三大类型名称及特征 项 月 白浆型 芥莱型 甘蓝型 别 名 小油菜、甜油来每 高油浆、辣油莱等 洋油莱、测神菜等 学 名 B.anPa8ris或B.0- B.juacea B.然4卫44 hinesis 称 英 名 Turnip rape Brown muatard Rape 俄 名 Cy peituu选 Topunnta Panc 日 名 和种、在米种 洋种 株 型 普追楼小 普湘高大 较高大 子肝形欢 少形 校形 贤形 叶片特征 有刺毛,蜡粉有或元 有利毛婚粉,叶语、多灰 有蜡粉,成长叶无刺毛, 梁色 叶岁监绿色 宴茎叶叶柄 念抱茎 有烟叶树 半抱茎 花烟大小状态 较大,圆重叠或基复瓦 小,窄长,四湖分肉 大,二,二頭峦 花 开花时花进位世 状比新开花杂低 比新开花朵高 (河苏菜型) 花药孔开裂方向 外向 内向或半转向 (尚芥菜型) 果 角果大小 校形大,果豫显著 细而短小 长大 果树与果钠夹角 中等火小 小 多垂直 形状 不规划球形 圆球形 球形 大小 大小不一,千粒重3R左有 小,干粒亚2-3g 大,千粒重3一4g 种 种皮色泽 黄→褐+黑 贺+红+褐 深粉·闲 胚根脊种脐合点 胚根作显善,种资合点 还根脊很明显,种盛平 胚根特显著,种脐合点 平扮 清,合点凸出 较平滑 种皮网纹 较视 很明显 浅 ,辛郴咔 无 强 无 其 设粉类型 异花授粉 常异花授粉 (时芥莱型) 染色体划 n=10 n✉18 nm19 染色体 aabb aaco (二)芥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为"客拉”,在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小,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10%左右, 株型高大,分枝性较强,密被或不被刺毛或蜡粉,基叶披针形,基生叶有明显的叶柄,花 小,花瓣平滑不重叠,种子小,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本类型有两个栽培种。 l.细叶芥油菜(B.juncea vargracieis Tsend&Lee):株型较矮,基叶小,分枝部位 171
171 种子大小不一,无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为 10,本类型为两个栽培种: 1. 北方小油菜 (B.campestris varoleifera):株型小,分枝少,基叶较小,具琴状 缺刻,多刺毛。 其中,冬性品种苗期叶匍匐生长,越冬期生长点下陷,主根膨大,抗旱抗寒力强。例 如,关中油菜,汾阳油菜和耙齿蔓等。春性品种营养器官生长量小,花芽分化早,生育期 短。例如,门源油菜,小日期油菜和毛蹄尾等。我国主要分布于北方和青藏高原。 2. 南方油白菜 (B.chinesis varoleifera):株型中等,分枝性较强,基叶发达,叶 柄宽而中肋肥厚,多有裙边,全缘或浅缺刻。对温湿条件要求较高。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 作冬油菜栽培。例如,兴化油菜,浠水油菜白和七星剑等。 (二)芥菜型油菜 西藏农民一般称为"客拉",在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小,约占油菜种植面积的 10%左右, 株型高大,分枝性较强,密被或不被刺毛或蜡粉,基叶披针形,基生叶有明显的叶柄,花 小,花瓣平滑不重叠,种子小,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8。本类型有两个栽培种。 1. 细叶芥油菜 (B.juncea vargracieis Tsen&Lee):株型较矮,基叶小,分枝部位
低,抗旱而耐瘠性强。例如,夏河小芥子和牛尾梢等。 2.大叶芥油菜(B.ujncea Czen&Coss):杆株高大,主根发达,基叶大,分枝部位高, 二次分枝发达。例如,拜城黄油菜和左权黄芥等。 (三)甘蓝型油菜 一个种(B.napus varoleifera)主根中等,支细根较发达;基叶椭圆,不具琴状缺刻, 基生叶具明显缺刻,半抱茎着生,叶密被蜡粉,幼苗真叶具刺毛,成长叶无刺毛,分枝性 中等,分枝部位中等:花较大,花瓣重叠:种子较大,不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9。 这个类型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胜利油菜、跃进油菜、奥罗、甘 油5号、秦油2号和丹低皆属此类型。还需指出的是,秦油2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技中心农 科所利用油菜雄性不育(三系)配套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比常规品种增产20-一 30%,单产多在3000-3750kg/公顷,半冬性,中晚熟角大粒多。 除上述按细胞学和形态学等特征把栽培油菜概括为三大类型外,我国春油菜产区常把 当地的油菜品种粗略地分为大油菜和小油菜。这种分法和植物分类系统并无直接联系。例 如,大油菜有属于白菜类型,也有属于芥菜类型和甘蓝类型的。但这样的分类法反映了春 油菜栽培特点,分布区域和栽培技术等实际情况,在生产上是很简明而实用的。 般大油菜株型高大,生育期较长,喜水耐肥,产量较高。多分布于当地气候较暖, 无霜期较长,作物种类较多的地区。大油菜一般要求较高的栽培技术。芥菜型和甘蓝型油 菜以及部分白菜型油菜均称大油菜。 小油菜皆属于白菜类型。株型矮小,生育期很短,且耐寒,耐阴湿,主要分布于春油 菜区无霜期很短的高寒山区。 二、西藏油菜的主要品种 (一)曲水大粒油菜 1962年,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曲水县农家品种中系统选育的品种,经两年 试验,表现产量高,抗逆性强,同时还表现出耐旱、耐肥、抗倒伏、植株高大、适宜混作、 含油量高等特点。但易感白锈病和霜霉病。曲水大粒属芥菜型春性品种,含油量高达 47.69%,芥酸含量为33.05-36.48%,硫代葡葡糖苷含量为0.37-0.52%。60-70年代在海 拔3600-3900米的河谷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大田单产2250-3000kg/公顷,混播单产 1500kg/公顷左右,比当地农家品种增产50%左右。 (二)藏油3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80年代中杂交育成的白菜型早熟品种,具有植株健壮, 株高中等,分枝部位低,抗旱、耐寒、耐瘠等特点。平均单产3000-3750kg/公顷。 (三)奥罗 1972年,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引进的品种,是区内 第一个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本品种幼苗健壮,心叶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上生为扫帚 型,种皮黑色,属春性甘蓝型晚熟中高产品种。生长势强,群体一致,抗逆性强,耐寒, 耐旱:抗病性强,根茎粗壮,抗倒伏,芥酸含量低,但含油率偏低,不抗霜害,适应性差。 一般大田单产2250-3750kg/公顷,高产曾达6171.3kg/公顷。 (四)年河1号 172
172 低,抗旱而耐瘠性强。例如,夏河小芥子和牛尾梢等。 2. 大叶芥油菜 (B.ujncea Czen&Coss):杆株高大,主根发达,基叶大,分枝部位高, 二次分枝发达。例如,拜城黄油菜和左权黄芥等。 (三)甘蓝型油菜 一个种 (B.napus varoleifera)主根中等,支细根较发达;基叶椭圆,不具琴状缺刻, 基生叶具明显缺刻,半抱茎着生,叶密被蜡粉,幼苗真叶具刺毛,成长叶无刺毛,分枝性 中等,分枝部位中等;花较大,花瓣重叠:种子较大,不具辛辣味。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19。 这个类型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胜利油菜、跃进油菜、奥罗、甘 油 5 号、秦油 2 号和丹低皆属此类型。还需指出的是,秦油 2 号是陕西省农垦科技中心农 科所利用油菜雄性不育 (三系)配套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比常规品种增产 20-一 30%,单产多在 3000-3750kg/公顷,半冬性,中晚熟角大粒多。 除上述按细胞学和形态学等特征把栽培油菜概括为三大类型外,我国春油菜产区常把 当地的油菜品种粗略地分为大油菜和小油菜。这种分法和植物分类系统并无直接联系。例 如,大油菜有属于白菜类型,也有属于芥菜类型和甘蓝类型的。但这样的分类法反映了春 油菜栽培特点,分布区域和栽培技术等实际情况,在生产上是很简明而实用的。 一般大油菜株型高大,生育期较长,喜水耐肥,产量较高。多分布于当地气候较暖, 无霜期较长,作物种类较多的地区。大油菜一般要求较高的栽培技术。芥菜型和甘蓝型油 菜以及部分白菜型油菜均称大油菜。 小油菜皆属于白菜类型。株型矮小,生育期很短,且耐寒,耐阴湿,主要分布于春油 菜区无霜期很短的高寒山区。 二、西藏油菜的主要品种 (一)曲水大粒油菜 1962 年,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曲水县农家品种中系统选育的品种,经两年 试验,表现产量高,抗逆性强,同时还表现出耐旱、耐肥、抗倒伏、植株高大、适宜混作、 含油量高等特点。但易感白锈病和霜霉病。曲水大粒属芥菜型春性品种,含油量高达 47.69%,芥酸含量为 33.05-36.48%,硫代葡葡糖苷含量为 0.37—0.52%。60-70 年代在海 拔 3600-3900 米的河谷农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大田单产 2250-3000kg/公顷,混播单产 1500kg/公顷左右,比当地农家品种增产 50%左右。 (二)藏油 3 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80 年代中杂交育成的白菜型早熟品种,具有植株健壮, 株高中等,分枝部位低,抗旱、耐寒、耐瘠等特点。平均单产 3000-3750kg/公顷。 (三)奥罗 1972 年,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引进的品种,是区内 第一个种植的优质油菜品种。本品种幼苗健壮,心叶紫色,叶片深绿色,株型上生为扫帚 型,种皮黑色,属春性甘蓝型晚熟中高产品种。生长势强,群体一致,抗逆性强,耐寒, 耐旱;抗病性强,根茎粗壮,抗倒伏,芥酸含量低,但含油率偏低,不抗霜害,适应性差。 一般大田单产 2250-3750kg/公顷,高产曾达 6171.3kg/公顷。 (四)年河 1 号
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曲水大粒作母本,牛尾梢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一般比 农家品种增产30%左右,属于晚熟芥菜型,含油量40-50%以上,芥酸含量在35.85-41.34%, 硫代葡萄糖苷0.35-3.19%,适宜在海拔3000-4000米中高肥地区种植。大田生产平均单 产2715kg/公顷,宜单播,耐旱性强,但抗病性较差,易感霜霉病。本品种在江孜县农技 站种植,单产达5988.75kg/公顷。 (五)藏油1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川农长角与曲水大粒杂交育成的,藏油1号在西藏各 地表现较好。在曲水、日喀则、昌都地区试种,都增产。本品种属芥菜型春性中晚熟品种, 抗病性方面得到了突出改进,高抗白锈病和霜霉病等。 第三节 植物学特征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是越年生或一年生作物。 一、根 油菜的根属于直根系,具有主根和侧根,侧根包括支根和多量的细根。主根入土深 30-50厘米以上,呈长圆锥状。多数春油菜及芥菜类型油菜的主根木质化生活方式较高: 冬油菜的主根则肉质多汁,有的品种主根上端甚至膨大成萝卜状,可以食用。 油菜的支根和细根多密集在耕作层30厘米土层深度以内。按支细根的着生状态和数 量,密集程度,还把油菜的根系分为密生根系和疏生根系。一般密生根系的主根入土较浅, 支细根数量多,分布范围也浅。冬油菜多属密生根系(图4-1)。但陕西关中油菜却为疏生 根系。疏生根系主根入土较深,支根分布稀疏,细根数量较多。一般芥菜类型油菜和春 油菜大多数品种基本上属于疏生根系。 油菜根系的发育状况与栽培环境关系 密切。如果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而肥 沃,耕作精细,则油菜主根入土加深,可 达1-3米以上,支细根数量增多,分布也 加深加宽。在干旱条件下,油菜的主根更 会加深,但支细根数量却大大减少。如果 播种密度过大,根系也会由于营养面积变 小而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主根细短,支 细根数量减少,整个根系分布变浅。种植 方式对油菜根系的影响也大,实行油菜的 图4-1甘蓝型油菜根系发育(四川农学院) 育苗移栽时,对主根的损伤较大,根系不 能深扎,只能在耕作层内发展多量的支细根。 油菜的根系对土壤的作用也甚大,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性状:增加土壤蓄水量:并通 过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有益影响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近年来,由于育种工作 的进展,使油菜的抗盐碱能力增强,所以油菜的根系还能起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此外, 油菜根系分泌的柠檬酸等有机酸较多,可以使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故它还具有调剂土壤 173
173 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曲水大粒作母本,牛尾梢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一般比 农家品种增产 30%左右,属于晚熟芥菜型,含油量 40-50%以上,芥酸含量在 35.85-41.34%, 硫代葡萄糖苷 0.35-3.19%,适宜在海拔 3000-4000 米中高肥地区种植。大田生产平均单 产 2715kg/公顷,宜单播,耐旱性强,但抗病性较差,易感霜霉病。本品种在江孜县农技 站种植,单产达 5988.75kg/公顷。 (五)藏油 1 号 是西藏自治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川农长角与曲水大粒杂交育成的,藏油 1 号在西藏各 地表现较好。在曲水、日喀则、昌都地区试种,都增产。本品种属芥菜型春性中晚熟品种, 抗病性方面得到了突出改进,高抗白锈病和霜霉病等。 第三节 植物学特征 油菜属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是越年生或一年生作物。 一、根 油菜的根属于直根系,具有主根和侧根,侧根包括支根和多量的细根。主根入土深 30-50 厘米以上,呈长圆锥状。多数春油菜及芥菜类型油菜的主根木质化生活方式较高; 冬油菜的主根则肉质多汁,有的品种主根上端甚至膨大成萝卜状,可以食用。 油菜的支根和细根多密集在耕作层 30 厘米土层深度以内。按支细根的着生状态和数 量,密集程度,还把油菜的根系分为密生根系和疏生根系。一般密生根系的主根入土较浅, 支细根数量多,分布范围也浅。冬油菜多属密生根系(图 4-1)。但陕西关中油菜却为疏生 根系。疏生根系主根入土较深 ,支根分布稀疏,细根数量较多。一般芥菜类型油菜和春 油菜大多数品种基本上属于疏生根系。 油菜根系的发育状况与栽培环境关系 密切。如果土壤结构良好,土层深厚而肥 沃,耕作精细,则油菜主根入土加深,可 达 1-3 米以上,支细根数量增多,分布也 加深加宽。在干旱条件下,油菜的主根更 会加深,但支细根数量却大大减少。如果 播种密度过大,根系也会由于营养面积变 小而发育不良,具体表现为主根细短,支 细根数量减少,整个根系分布变浅。种植 方式对油菜根系的影响也大,实行油菜的 育苗移栽时,对主根的损伤较大,根系不 能深扎,只能在耕作层内发展多量的支细根。 油菜的根系对土壤的作用也甚大,可以改良土壤的结构性状;增加土壤蓄水量;并通 过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的有益影响来提高土壤的肥力。近年来,由于育种工作 的进展,使油菜的抗盐碱能力增强,所以油菜的根系还能起到改良盐碱土的作用。此外, 油菜根系分泌的柠檬酸等有机酸较多,可以使土壤中难溶性磷溶解,故它还具有调剂土壤 图 4-1 甘蓝型油菜根系发育(四川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