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产生兴趣时,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就能积极地感知和关注该职业知识动态。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状态。2.职业因素包括:(1)职业需求。(2)职业声望。(3)行业发展状况与发展前景。3.社会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社会文化环境。(3)政治制度和氛围。(4)社会价值观念。4.家庭影响:家庭是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的家庭也是造就其素质以至于影响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注意事项1.不要违背本心2.找一个好的职业导师3.慎重迈出自己的第一步4.要有一个大目标5.不断完善自己的规划三、职业生涯规划认知(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也叫“职业规划"。指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进行自我设计和管理的过程。具体分析:个人根据主体优势、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职业倾向等,结合时代特点、制约因素和基于条件,为自己确立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有效选择职业道路,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顺序的过程。(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1.技术/职能型2.管理型3.自主/独立型4.安全/稳定型5.创业型6.服务型7挑战型8.生活型(三)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
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产生兴趣时,他就能 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就能积极地感知和关注该职业知识动态。 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标,支配与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 而达到预期目标的心理状态。 2.职业因素包括:(1)职业需求。(2)职业声望。(3)行业发展状况与发展前景。 3.社会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2)社会文化环境。(3)政治制度和氛围。(4) 社会价值观念。 4.家庭影响:家庭是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的家庭也是造就其素质以至 于影响职业生涯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不要违背本心 2.找一个好的职业导师 3.慎重迈出自己的第一步 4.要有一个大目标 5.不断完善自己的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认知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也叫“职业规划”。指个人对所从事的 职业进行自我设计和管理的过程。 具体分析:个人根据主体优势、能力水平、兴趣爱好、职业倾向等,结合时 代特点、制约因素和基于条件,为自己确立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根据目标有 效选择职业道路,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顺序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类型 1.技术/职能型 2.管理型 3.自主/独立型 4.安全/稳定型 5.创业型 6.服务型 7. 挑战型 8.生活型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素质
1.职业素养的含义2.职业素养包含内容3.员工必备基本素养4.团队精神5责任感、主动6.公私分明7.掌握技能8.注重节约、杜绝浪费9.整洁卫生10.树立责任意识行业性特征11.学会做好小事(四)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技能1.创新能力及其培养2.团队精神及其培养3.学习能力及其培养4.实践能力及其培养5.沟通能力及其培养:(1)沟通的基本内涵。(2)有效沟通的技巧。6.处理问题能力及其培养:(1)面对问题时不慌张,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后果。(2)处理问题时不怯场,讲究策略,运用自身的各种知识进行合理、科学的处理。五)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素养1.专业素养:(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①基础技能。②专门技能。(3)专业素养。2.专业素养的培养(1)构建能力优势。(2)提升专业素质。(3)强化技能训练。(4)强化实践。(5)挖掘和培养与众不同的专长。(6)借助社会力量提高专业素质。六)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1)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2)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3)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4)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5)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
1.职业素养的含义 2.职业素养包含内容 3.员工必备基本素养 4.团队精神 5. 责任感、主动 6.公私分明 7.掌握技能 8.注重节约、杜绝浪费 9.整洁卫生 10.树立 责任意识行业性特征 11.学会做好小事 (四)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技能 1.创新能力及其培养 2.团队精神及其培养 3.学习能力及其培养 4.实践能力 及其培养 5.沟通能力及其培养:(1)沟通的基本内涵。(2)有效沟通的技巧。 6.处理问题能力及其培养: (1)面对问题时不慌张,从辩证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造成的 后果。 (2)处理问题时不怯场,讲究策略,运用自身的各种知识进行合理、科学的 处理。 (五)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素养 1.专业素养:(1)专业知识。(2)专业技能。①基础技能。②专门技能。(3)专 业素养。 2.专业素养的培养 (1)构建能力优势。(2)提升专业素质。(3)强化技能训练。(4)强化实践。(5) 挖掘和培养与众不同的专长。(6)借助社会力量提高专业素质。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 (1)引导你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你重新 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 (2)引导你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 (3)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 (4)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5)引导你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或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 机会
(6)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志向与理想。2.帮助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常常缺乏对社会、对外部职业资讯的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获取外部信息,大学生获得的外部信息越多,心理准备也就越充分,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合理规划自己。3.培养自信心自信才能成功,自信是一种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它较少受认识的影响。自信方面的障碍并不是认识障碍,而是与以往的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的情绪障碍,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接受的培训和教育的增多,对自己已和职业工作认识的加深,自信心也就会逐渐建立起来。4.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七)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的原则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不确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是一个人误入歧途。因此,在学习掌握职业生涯的步骤与方法前,应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以下几个原则。1.职业关联原则考虑到职业关联的原则,面对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大学生们,专家们常常先建议他们寻找专业与兴趣的结合点,而不是鼓励他们换专业。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等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之前的积累会付之东流。直观、深刻的理解什么是职业关联原则之后,使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深刻的思考。2.可操作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是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质的可能性,不具有操作型职业生涯规划
(6)使你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你的职 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志向与理想。 2.帮助大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社会 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常常缺乏对社会、对外部职业资讯的了解,在职业 生涯规划过程中,大学生需要不断获取外部信息,大学生获得的外部信息越多, 心理准备也就越充分,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考虑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合理规划自己。 3.培养自信心 自信才能成功,自信是一种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它较少受认识的影响。 自信方面的障碍并不是认识障碍,而是与以往的经历和体验密切相关的情绪障碍, 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是大学生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随着知识的积累,接 受的培训和教育的增多,对自己和职业工作认识的加深,自信心也就会逐渐建立 起来。 4.职业生涯规划可以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 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 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不打无准备之仗。 (七)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的原则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能使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不确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可能 是一个人误入歧途。因此,在学习掌握职业生涯的步骤与方法前,应明确职业生 涯规划的以下几个原则。 1.职业关联原则 考虑到职业关联的原则,面对不喜欢自己专业的大学生们,专家们常常先建 议他们寻找专业与兴趣的结合点,而不是鼓励他们换专业。 人生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种积累包括人际关系,经验,人脉,口碑等, 如果常常更换行业,之前的积累会付之东流。直观、深刻的理解什么是职业关联 原则之后,使学生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规划进行深刻的思考。 2.可操作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是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实质的可能性,不具有操作型职业生涯规划
只是纸上谈兵。自己的职业上涯规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做出判断:1.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2.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3.时间坐标原则所谓时间坐标原则,是指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标和行动必须划分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去完成。每个规划的目标都要有两个时间坐标:一个时间坐标是开始的时间,急什么时候开始为实现这个目标行动;另一个时间坐标是预期实现时间。如果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很容易使职业生涯规划陷入无限期的空谈中。4.全程发展原则全程性原则也称系统原则,即对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做全程考虑。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并纳入到个人发展战略之中。发展性原则主要指在制定和采取职业生涯的具体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变化发展性因素,如目标或措施是否依照环境及组织,个体的变化而调整;调整跨度及范围有多大;目标和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5.集体明确原则由于每个个体所处的具体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同,能力,性格,职发展愿望等特点因人而异,每个人所处的组织环境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能赢半其他人的职业发展模式和职业规划,要因人而异。职业发展目标以及接近于达到目标的措施必须是清晰而明确的,实现目标的步骤也应该直截了当。(八)大学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1: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因素的制约。任何人选这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将会很难被社会接纳大学生一定要把握社会需要和个人利益,社会需要和个人愿望有机结合,应积极把握社会人才雪球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只是纸上谈兵。自己的职业上涯规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做出 判断: 1.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2.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3.时间坐标原则 所谓时间坐标原则,是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和行动必须划分到不同的时间 段内去完成。 每个规划的目标都要有两个时间坐标:一个时间坐标是开始的时间,急什么 时候开始为实现这个目标行动;另一个时间坐标是预期实现时间。如果没有明确 的时间限定,很容易使职业生涯规划陷入无限期的空谈中。 4.全程发展原则 全 程 性 原 则 也 称 系 统 原 则 , 即 对 职 业 生 涯 发 展 的 整 个 历 程 做 全 程考虑。同时将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当成一个系统工程,并纳入到个人发展战略之 中。发展性原则主要指在制定和采取职业生涯的具体实施时,要充分考虑变化发 展性因素,如目标或措施是否依照环境及组织,个体的变化而调整;调整跨度及 范围有多大;目标和措施是否有弹性或缓冲性。 5.集体明确原则 由于每个个体所处的具体的职业发展阶段不同,能力,性格,职发展愿望等 特点因人而异,每个人所处的组织环境也有所差异,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不能赢半其他人的职业发展模式和职业规划,要因人而异。职业发展目标以及接 近于达到目标的措施必须是清晰而明确的,实现目标的步骤也应该直截了当。 (八)大学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选择职业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必定受到一定的社会因素的制约。任何人选这职 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择业脱离社会需要,将会很难被社会接纳。 大学生一定要把握社会需要和个人利益,社会需要和个人愿望有机结合,应积极 把握社会人才雪球的动向,把社会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对个人的要求 为准绳。既要看到眼前的利益,又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既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 自觉服从社会需要
2.根据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是每个人的优势,也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首先是大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依靠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规划离开了所学的专业,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的“补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要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3.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个人要明白自己将来要跟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职业规划时更要这样。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毕业生挑花了眼,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三心二意犹豫不决。职业规划要与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时应适当的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第二节生涯发展阶段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舒伯把职业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其主要理论观点是:1、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以前就开始形成,至青春期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念。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就在于个人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用舒伯的话说,“职业生涯就是对自我的实践”。2、生涯发展阶段舒伯认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成长阶段(14一15岁)
2.根据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也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是 每个人的优势,也是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依据。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首 先是大学生某方面的专业特长。大学生迈入社会后的贡献,主要依靠运用所学的 专业知识来实现。如果职业规划离开了所学的专业,无形当中增加了许多的“补 课”负担,个人的价值就难以实现。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知识要 精深,广博。除了要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专业知 识面,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3.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要明白自己将来要跟什么,要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职业规划时更要 这样。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毕业生挑花了眼,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三心二意, 犹豫不决。职业规划要与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等方面相结合,充分发 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要求。大学生进行职业规 划时应适当的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第二节 生涯发展阶段 一、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 舒伯把职业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 其主要理论观点是: 1、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是舒伯理论中的核心概念。“自我概念”,就是指个人对自 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在青春期 以前就开始形成,至青春期较为明朗,并于成人期由自我概念转化为职业生涯概 念。工作与生活满意与否,就在于个人能否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展现自我的机会。 用舒伯的话说,“职业生涯就是对自我的实践”。 2、生涯发展阶段 舒伯认为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成长阶段(14—15 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