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可能向某一方面发展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第一节自我意识的概述三、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第二节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定义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和自我分析等。如:“我是一个身高180厘米的高个子"。第二节自我认识自我认识的形成和发展的途径1、通过他人认识自己2、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3、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第二节自我认识一、通过他人认识自己(一)社会比较(socialcomparison)Festinger(费斯汀格)于1954年提出了社会比较理论个体对于自己的价值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是一个“社会比较过程
有可能向某一方面发展的自我构想,是自我意 识系统中有关未来取向的成分。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概述 三、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定义 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 自己身心特征和活动状态的认知和评价。包括 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概念和自我分析等。 如:“我是一个身高 180 厘米的高个子”。 第二节 自我认识 自我认识的形成和发展的途径 1、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2、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3、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第二节 自我认识 一、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一)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Festinger (费斯汀格)于 1954 年提出了社会 比较理论 个体对于自己的价值认识是“通过与他人的能 力和条件的比较而实现的”,是一个“社会比较 过程
费斯汀格指出,个体为了适应生活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其周围环境的情况,如果对自己周围的环境不了解,就会产生不安与焦虑,甚至发生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尤其是当个体处于一个新环境中,很想了解自己的能力和观点在群体中处于什么地位、发生什么作用时,“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迫切。他的这一观点就是常讲的“知己知彼”。如果个体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有“客观”的工具可以利用,就首先利用这个工具。例如,要了解自己有没有100米跑13秒的水平,只要借助于秒表就行了。如果没有客观工具来评判,个体就要采用“社会比较”的办法,将自己的能力、观点与他人进行比较对照,然后进行自我评价。例如,想知道自己的绘画能力如何,只要将自己的绘画与其他相似条件的人的绘画做一番比较就可得知。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评估自己,为此,在缺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与和自己相似的人比较,这样获得的信息是最准确的。(一)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Wood(1989)
费斯汀格指出,个体为了适应生活必须十分清 楚地了解自己及其周围环境的情况,如果对自 己周围的环境不了解,就会产生不安与焦虑, 甚至发生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尤 其是当个体处于一个新环境中,很想了解自己 的能力和观点在群体中处于什么地位、发生什 么作用时,“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迫切。他的 这一观点就是常讲的“知己知彼”。 如果个体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有“客观”的 工具可以利用,就首先利用这个工具。 例如,要了解自己有没有 100 米跑 13 秒的水 平,只要借助于秒表就行了。 如果没有客观工具来评判,个体就要采用“社 会比较”的办法,将自己的能力、观点与他人 进行比较对照,然后进行自我评价。 例如,想知道自己的绘画能力如何,只要将自 己的绘画与其他相似条件的人的绘画做一番比 较就可得知。 人们非常想准确地认识、评估自己,为此, 在缺乏明确的标准时,人们常与和自己相似的 人比较,这样获得的信息是最准确的。 (一)社会比较(social comparison) Wood(1989)
社会比较的动机社会比较的方式-准确的自我评价相似比较(similarcomparison )一自我美化(self-enhancement)-自我保护向下比较(downward comparison)( self-protection )-自我提高(self一improvement)向上比较(upwardcomparison)很多研究已表明,当个体的动机不同时,所采用的社会比较方式也不同。(二)其他人的评价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appraisal):根据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的过程。符号互动论学者CharlesHortonCooley(库利)(1902)提出了“镜中自我(lookingglassself)这一概念,认为我们就是根据其他人如何看待我们自己来感知自我的首先,我们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象;第二,我们想象这个人如何评价我们;第三,我们因为想象中的判断而感觉好或不好。(二)其他人的评价
–社会比较的动机 社会比较的方 式 –准 确 的 自 我评 价 相 似 比 较( similar comparison) –自我美化 ( self-enhancement) –自我保护 向 下比 较 (downward comparison) (self-protection) –自我提高(self – improvement ) 向上比较 (upward comparison) 很多研究已表明,当个体的动机不同时,所采 用的社会比较方式也不同。 (二)其他人的评价 反射性的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根据别人 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的过程。 符号互动论学者 Charles Horton Cooley (库 利)(1902) 提出了“镜中自我”(looking – glass self)这一概念,认为我们就是根据其他 人如何看待我们自己来感知自我的。 首先,我们对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进行想象; 第二,我们想象这个人如何评价我们; 第三,我们因为想象中的判断而感觉好或不好。 (二)其他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