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08.10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箴言(jian)采撷(xie)奴颜婢(b)膝扛(gang)鼎之作 *B.泥淖(nao)羞赧(nan)雕栏玉砌(qi)不容置喙(hui) C.菲薄(fi)女红(gong)拈轻怕重(dian)掎角之势(j) D.狙击(j)隽永(jn)呱呱(gu)坠地恬退隐忍(tian) 【A箴言(zhen),C拈轻怕重(nian),D隽永(jud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历了中国股市的“冰火两重天”后,投资者应该更加看清震荡市场的真实面目,提高 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加成熟的心态 B.地震可以震坏各种财产,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但它震不垮 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C.从美国回来一个多月后,曼哈顿的摩天大楼,洛杉矶郊外的如水车流,已经渐渐从记 忆中消失,惟有那蓝天白云,还深深植在脑海里 D.瞿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是齐肩至顶的,他应该知道自己 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才是对的 【A项“提高……心态”不搭配”;B“震坏各种财产…房屋倒塌……”结构混乱,不合逻 辑。D句式杂糅。应把句末“才是对的”删去。】 3.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振聋发聩的《两只蝴蝶》 令我烦躁,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心情糟糕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于 是我迅速回到学校,走进了图书馆,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宁静的世界,没有了粗俗、躁 动、狂热,只有呼之欲出的书法作品、伟人画像和那造如烟海的书籍。徜徉其中,含英咀华, 我才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意境。 A.振聋发 交聩 B.三月不知肉味 C.呼之欲出 *D.浩如烟海 【A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此句对象不合。B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 美妙,用在此句属望文生义。C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声就会从画中走出 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与书法作品搭配不当。】 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风刮来的泥沙已将它弥合 ②船底,一道裂缝从船头直达船尾。 ③歇脚的鸟儿将湖里的鱼虾变成白色粪便,屙在上面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 惠州市 2009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08.10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箴.言(jiān) 采撷.(xié) 奴颜婢.(bì)膝 扛.(gāng)鼎之作 *B.泥淖.(nào) 羞赧.(nǎn) 雕栏玉砌.(qì) 不容置喙.(huì) C.菲.薄(fěi) 女红.(gōng) 拈.轻怕重(diān) 掎.角之势(jǐ) D.狙.击(jū) 隽.永(jùn) 呱呱..(gū)坠地 恬.退隐忍(tián) 【A 箴.言(zhēn),C 拈.轻怕重(niān),D 隽.永(juàn)】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历了中国股市的“冰火两重天”后,投资者应该更加看清震荡市场的真实面目,提高 自己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更加成熟的心态。 B.地震可以震坏各种财产,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但它震不垮 我们的意志和决心。 *C.从美国回来一个多月后,曼哈顿的摩天大楼,洛杉矶郊外的如水车流,已经渐渐从记 忆中消失,惟有那蓝天白云,还深深植在脑海里。 D.瞿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是齐肩至顶的,他应该知道自己 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才是对的。 【A 项“提高……心态”不搭配”;B“震坏各种财产……房屋倒塌……”结构混乱,不合逻 辑。D 句式杂糅。应把句末“才是对的”删去。】 3.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振聋发聩的《两只蝴蝶》 令我烦躁,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心情糟糕到了“三月不知肉味”的地步。于 是我迅速回到学校,走进了图书馆,这才发现,原来这里才是宁静的世界,没有了粗俗、躁 动、狂热,只有呼之欲出的书法作品、伟人画像和那浩如烟海的书籍。徜徉其中,含英咀华, 我才真正体会到学海无涯,也真正体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好意境。 A.振聋发聩 B.三月不知肉味 C.呼之欲出 *D.浩如烟海 【A 振聋发聩: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用在此句对象不合。B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音乐 美妙,用在此句属望文生义。C 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 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与书法作品搭配不当。】 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风刮来的泥沙已将它弥合。 ②船底,一道裂缝从船头直达船尾。 ③歇脚的鸟儿将湖里的鱼虾变成白色粪便,屙在上面
④废弃的木船俯在岸边的山坡上,在草和灌木丛间悄悄朽烂。 ⑤一枝野菊花从中长出来,在船肚上举着几朵金黄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③⑤④②① D.④③②①⑤ 【注意事理逻辑以及关键词“裂缝”与“弥合”,“屙在上面”与“从中长出来”等】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 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 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属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 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 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妻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 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 弘农郡守。从擒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 事。寻迁南兖州刺史 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其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 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 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 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 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遺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 迴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 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 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 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 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 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 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 (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 【参考译文】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他的父亲韦旭,曾任武威郡太守。 永安二年,韦旭被任命为右将军、南幽州刺史。当时氐族贼人多次抢掠财物,韦旭根据情况 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不久,韦旭死在官位上。 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二十岁时,遇到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 乱,于是他前往都城洛阳,请求朝廷让他作为大军的先锋前去平定叛乱。朝廷很欣赏他的这 种行为,便任命他为统军。韦孝宽随冯翊公长孙承业挥师西进,每次作战,都有战功。被任 命为国子博士,代理华阴郡太守的职务。恰好侍中杨侃担任大都督,出京镇守潼关,让韦孝 宽做都督府司马。杨侃对韦孝宽的才干感到惊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永安年间,朝 廷任命韦孝宽为宣威将军、给事中,不久又授予他山北县男的爵位。孝武帝初年,韦孝宽以 都督的身份,独立镇守襄城。北周文帝从原州进军雍州,命令韦孝宽随大军前往。等到攻下 潼关后,当即任命他为弘农郡太守。后随宇文泰俘东魏大将窦泰,兼任行台左丞,统辖宜阳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 ④废弃的木船俯在岸边的山坡上,在草和灌木丛间悄悄朽烂。 ⑤一枝野菊花从中长出来,在船肚上举着几朵金黄。 *A.④②①③⑤ B.④②③①⑤ C.③⑤④②① D.④③②①⑤ 【注意事理逻辑以及关键词“裂缝”与“弥合”,“屙在上面”与“从中长出来”等】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父旭,武威郡守。永安二年,拜右将军、 南幽州刺史。时氐贼数为抄窃,旭随机招抚,并即归附。寻卒官。 孝宽沉敏和正,涉猎经史。弱冠,属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朝廷嘉 之,即拜统军。随冯翊公长孙承业西征,每战有功。拜国子博士,行华阴郡事。属侍中杨侃 为大都督,出镇潼关,引孝宽为司马。侃奇其才,以.女妻之。永安中,授宣威将军、给事中, 寻.赐爵山北县男。孝武初,以.都督镇城。文帝自原州赴雍州,命孝宽随军。及克潼关,即授 弘农郡守。从擒窦泰,兼左丞,节度宜阳兵马事。时边境骚然,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 事。寻迁南兖州刺史。 是岁,东魏将段琛、尧杰复据宜阳,遣其扬州刺史牛道恒扇诱边民。孝宽深患之乃遣 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 人送于琛营。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孝宽知其.离阻,日出奇兵掩袭, 擒道恒及琛等,崤、渑遂清。 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以孝宽为元帅东伐。七月,军次河阳。尉迟迥所署仪同 薛公礼等围逼怀州,孝宽遣兵击破之。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 迥已遣兵据之。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孝宽曰:“城小而固,若攻而不拔,损我兵 威。今破其大军,此亦何能为也。”于是引军次于.武陟,大破迥子惇,惇轻骑奔邺。迥自出 战,又破之。迥穷迫自杀。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诸有未服,皆随机讨之,关东 悉平。十月,凯还京师。十一月薨,时年七十二。 孝宽善于抚御,能得人心。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亦有齐人得孝宽金货,遥通 书疏。故齐动静,朝廷皆先知。时有主帅许盆,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盆乃.以城东入。 孝宽怒,遣谍取之,俄而斩首而还。其能致物情如此。 (节选自《周书·韦孝宽列传》) 【参考译文】 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自小便用他的字作名。他的父亲韦旭,曾任武威郡太守。 永安二年,韦旭被任命为右将军、南幽州刺史。当时氐族贼人多次抢掠财物,韦旭根据情况, 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不久,韦旭死在官位上。 韦孝宽为人深沉机敏,温和正直,好读经史。他二十岁时,遇到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 乱,于是他前往都城洛阳,请求朝廷让他作为大军的先锋前去平定叛乱。朝廷很欣赏他的这 种行为,便任命他为统军。韦孝宽随冯翊公长孙承业挥师西进,每次作战,都有战功。被任 命为国子博士,代理华阴郡太守的职务。恰好侍中杨侃担任大都督,出京镇守潼关,让韦孝 宽做都督府司马。杨侃对韦孝宽的才干感到惊奇,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为妻。永安年间,朝 廷任命韦孝宽为宣威将军、给事中,不久又授予他山北县男的爵位。孝武帝初年,韦孝宽以 都督的身份,独立镇守襄城。北周文帝从原州进军雍州,命令韦孝宽随大军前往。等到攻下 潼关后,当即任命他为弘农郡太守。后随宇文泰俘东魏大将窦泰,兼任行台左丞,统辖宜阳
郡兵马。当时边境极不安宁,于是命令韦孝宽以大将军的身份代理宜阳郡太守的职务。不久 升任南兖州刺史。 这一年,东魏将段琛、尧杰再次攻占宜阳,派扬州刺史牛道恒鼓动招诱西魏边境的百 姓,韦孝宽为此深感忧虑。于是派间谍寻求到牛道恒的手迹,让善于模仿笔迹的人伪造了 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信中说到牛道恒归顺的意图,又假造了灯灰烤焦的痕迹,就像这封 信是在灯下书写的一样,又让间谍回头把这封信送到段琛的军营中。段琛得到这封信后,果 然怀疑牛道恒。牛道恒所策划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许可。韦孝宽知道敌方已经离心,相互牵 制,于是天天出动奇兵突然袭击,终于俘获了段琛和牛道恒等人,崤山、渑池一带于是安定 北周大象年六月,皇帝下令出动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向东讨伐。七月,军队 驻扎在河阳。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派兵打败了他们。又进军驻扎 在怀县永城桥的东南。那座城既已处在要塞地带,城墙坚固,尉迟迥又已派兵把守它。众将 士认为这座城处在要害,请求先攻占它。韦孝宽说:“城虽然小但是很坚固,如果没有攻下, 那么会削减我们的军威。如果我们打败了他们的主力部队,这座小城里的军队又能有什么作 为呢?”于是带领军队驻扎在武陟,大败了尉迟迥儿子尉迟惇的军队,尉迟惇快马逃到了邺 城。尉迟迥亲自出战,韦孝宽又打败了他。尉迟迥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小城中的士兵全部在 游豫园被活埋。还有没有降服的地方,韦孝宽都根据具体情况征伐他们,关东于是全部平定 十月,军队胜利回到京城。十一月韦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韦孝宽善于安抚驾驭部下,深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为他尽力效命。也有 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当时有一主帅 许盆,韦孝宽把他视为心腹,命令他去镇守一城,他领命后竟然向东投降北齐。韦孝宽大怒, 派间谍前去刺杀他,不入便斩其首而回。他就是能够像这样收揽人心。 5.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寻赐爵山北县男 寻:不久 B.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 戍:城池 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发:传达 D.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 次:驻扎 【出动,派出】 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②尽坑于游豫园 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②孝武初,以都督镇城 C.①盆乃以城东入②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 D.①孝宽知其离阻②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 【A都是介词,都是“在”的意思;B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 借”的意思;C第一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第二个“乃”是“于是”的意思;D 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代“敌人”,第二个“其”是指示代词,是 的意思。】 7.文中下列句子没有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 *B.侃奇其才,以女妻之 C.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D.孝宽托以心膂。 【A为定语后置,CD都是状语后置,其中C还有定语后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 郡兵马。当时边境极不安宁,于是命令韦孝宽以大将军的身份代理宜阳郡太守的职务。不久 升任南兖州刺史。 这一年,东魏将段琛、尧杰再次攻占宜阳,派扬州刺史牛道恒鼓动招诱西魏边境的百 姓,韦孝宽为此深感忧虑。于是派间谍寻求到牛道恒的手迹,让善于模仿笔迹的人伪造了一 封牛道恒给韦孝宽的信,信中说到牛道恒归顺的意图,又假造了灯灰烤焦的痕迹,就像这封 信是在灯下书写的一样,又让间谍回头把这封信送到段琛的军营中。段琛得到这封信后,果 然怀疑牛道恒。牛道恒所策划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许可。韦孝宽知道敌方已经离心,相互牵 制,于是天天出动奇兵突然袭击,终于俘获了段琛和牛道恒等人,崤山、渑池一带于是安定 了。 北周大象年六月,皇帝下令出动关中军队,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向东讨伐。七月,军队 驻扎在河阳。尉迟迥任命的仪同薛公礼等人围攻怀州,韦孝宽派兵打败了他们。又进军驻扎 在怀县永城桥的东南。那座城既已处在要塞地带,城墙坚固,尉迟迥又已派兵把守它。众将 士认为这座城处在要害,请求先攻占它。韦孝宽说:“城虽然小但是很坚固,如果没有攻下, 那么会削减我们的军威。如果我们打败了他们的主力部队,这座小城里的军队又能有什么作 为呢?”于是带领军队驻扎在武陟,大败了尉迟迥儿子尉迟惇的军队,尉迟惇快马逃到了邺 城。尉迟迥亲自出战,韦孝宽又打败了他。尉迟迥走投无路被迫自杀。小城中的士兵全部在 游豫园被活埋。还有没有降服的地方,韦孝宽都根据具体情况征伐他们,关东于是全部平定。 十月,军队胜利回到京城。十一月韦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韦孝宽善于安抚驾驭部下,深得人心。他所派往北齐的间谍,都为他尽力效命。也有 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当时有一主帅 许盆,韦孝宽把他视为心腹,命令他去镇守一城,他领命后竟然向东投降北齐。韦孝宽大怒, 派间谍前去刺杀他,不入便斩其首而回。他就是能够像这样收揽人心。 5.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寻.赐爵山北县男 寻:不久 B.孝宽托以心膂,令守一戍. 戍:城池 *C.北周大象六月,诏发.关中兵 发:传达 D.进次.怀县永城桥之东南 次:驻扎 【出动,派出】 6.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于是引军次于.武陟 ②尽坑于.游豫园 B.①诸将士以.此城当路,请先攻取 ②孝武初,以.都督镇城 C.①盆乃.以城东入 ②乃.令孝宽以大将军行宜阳郡事 D.①孝宽知其.离阻 ②其.城既在要冲,雉堞牢固 【A 都是介词,都是“在”的意思;B 第一个“以”是“因为”的意思,第二个“以”是“凭 借”的意思;C 第一个“乃”是“却、竟然”的意思,第二个“乃”是“于是”的意思;D 第一个“其”是人称代词,代“敌人”,第二个“其”是指示代词,是“那”的意思。】 7.文中下列句子没有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A.所遣间谍入齐者,皆为尽力。 *B.侃奇其才,以女妻之 C.兵士在小城中者,尽坑于游豫园 D.孝宽托以心膂。 【A 为定语后置,CD 都是状语后置,其中 C 还有定语后置】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韦叔裕是京兆杜陵人,在他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根据 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 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了弘农郡守,并独立带兵俘虏了大将窦泰,并 兼任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 *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 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 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 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 【A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的是韦旭;B“独立”表述有误;D因果有误,原文还有“诸有未 服,皆随机讨之”的句子。】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分) 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 宽书论归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著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 (2)把文言文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弱冠,属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4分) ②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3分) 【(1)孝宽深患之乃遣谍人访获道恒手迹|令善学书者伪作道恒与孝宽书|论归 款意又为落烬烧迹|若火下书者|还令谍人送于琛营。(每错一处扣0.5分,扣完 为止。)(2)①译:他二十岁时,恰逢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乱,于是他前往都城,请求作为大 军的前锋。(“属”、“诣”、“前驱”、句子大意各1分)②译:段琛得到信,果真对牛道恒产 生了怀疑,牛道恒策划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许可。(“所经略”、“见”、句子大意各1 10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李煜[注]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作此词时,李煜已亡国入宋,身在开封。 (1)从开头两句与其余句子的关系看,两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词简要 分析。(3分) (2)分析两首词抒情上的不同特点。(4分) 【(1)两首词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1分)白词开篇紧扣“忆”字,总提一笔,然后具体 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1分)李词开篇从“闲梦”起笔, 紧扣“春”字,然后具体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1分)(2)白词借景抒情 借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分)李词以乐景写 哀情,(1分)梦中的故国春色越美,越反衬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1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苏轼《赤壁赋》)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 亥杂诗》)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 瑟》)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由是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4 A.韦叔裕是京兆杜陵人,在他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期间,氐族多次抢掠财物,他根据 情况,加以安抚,氐人都迅速地降附他。 B.韦叔裕跟随文帝攻克潼关后,立即担任了弘农郡守,并独立带兵俘虏了大将窦泰,并 兼任左丞,统辖宜阳郡兵马。 *C.韦叔裕善于抚慰部下,而且深得人心。有齐人得到他的财物,与他遥通书信。所以, 北齐的一举一动都为北周所掌握。 D.韦叔裕任元帅带兵东伐,先后打败了薛公礼、尉迟惇的军队,并且迫使尉迟迥自杀; 至此,整个关东地区被平定。 【A 任右将军、南幽州刺史的是韦旭;B“独立”表述有误;D 因果有误,原文还有“诸有未 服,皆随机讨之”的句子。】 9.断句和翻译。(10 分) ⑴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3 分) 孝 宽 深 患 之 乃 遣 谍 人 访 获 道 恒 手 迹 令 善 学 书 者 伪 作 道 恒 与 孝 宽 书 论 归 款 意 又 为 落 烬 烧 迹 若 火 下 书 者 还 令 谍 人 送 于 琛 营。 ⑵把文言文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弱冠,属萧宝夤作乱关右,乃诣阙,请为军前驱。(4 分) ②琛得书,果疑道恒,其所欲经略,皆不见用。(3 分) 【⑴孝宽 深 患 之|乃遣 谍 人访 获 道恒 手 迹|令 善学 书 者伪 作 道恒 与 孝 宽书 |论 归 款意 |又 为 落烬 烧 迹|若火 下 书者 |还 令 谍人 送 于 琛营。(每错一处扣 0.5 分,扣完 为止。)⑵①译:他二十岁时,恰逢萧宝夤在关中发动叛乱,于是他前往都城,请求作为大 军的前锋。(“属”、“诣”、“前驱”、句子大意各 1 分)②译:段琛得到信,果真对牛道恒产 生了怀疑,牛道恒策划的事情,都不被段琛许可。(“所经略”、“见”、句子大意各 1 分)】 10.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 李煜[注]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作此词时,李煜已亡国入宋,身在开封。 ⑴从开头两句与其余句子的关系看,两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词简要 分析。(3 分) ⑵分析两首词抒情上的不同特点。(4 分) 【⑴两首词都是先总起后具体描写。(1 分)白词开篇紧扣“忆”字,总提一笔,然后具体 描写耀眼的红日、“红胜火”的江花,“绿如蓝”的江水。(1 分)李词开篇从“闲梦”起笔, 紧扣“春”字,然后具体勾勒春江、乐声、飞絮、轻尘和看花人。(1 分)⑵白词借景抒情, 借江南春天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江南春天的赞美和思念之情。(2 分)李词以乐景写 哀情,(1 分)梦中的故国春色越美,越反衬了作者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1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按前 3 题计分)(6 分) 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⑵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 亥杂诗》) ⑶_______,_______。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 瑟》) ⑷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遂许 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①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③3)沧海月明珠有 泪,蓝田日暖玉生烟。(4)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 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 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 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 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 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 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 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 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 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 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 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 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 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 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 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 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 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 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 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 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 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 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 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 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 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 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2003年11月26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ht88.com)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5 【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⑶沧海月明珠有 泪,蓝田日暖玉生烟。⑷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三、现代文阅读必考(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刘梦溪 今天的国际与国内的现实环境、社会与经济与政治与文化的特殊景观,一句话,今天 这样的时代,还需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 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 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 个文化垃圾 ....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 ....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 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 以举出很多,可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 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 安宁,减少浮躁气。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 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 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肯定要读好本专业的书,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 那么是否也有一些共同的书需要大家都来读一读呢?有的,这就是那些属于一个民族文化系 统的典范之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本民族的文化经典。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 也都有自己的文化经典,而凡是文化经典 ....,就是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不仅本民族的人应该 阅读,其他国家的人也应该阅读。 至于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 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 一种必要的方式。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 番文化濡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朱熹就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 读古人书、与古贤为伍,是一个人精神境界高尚的表现,可以提示人们不要堕入俗流。古人、 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 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 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 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 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 ....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中 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溶解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 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 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的文 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造成全民族的阅读风气,首先是造 成阅读经久不衰的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选自 2003 年 11 月 26 日《中华读书报》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