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雅2015届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试卷综评】 (一)整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题从“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 的命题思路,顺应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紧扣《中 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且与现实生 活中的文化紧密结合,在总体方向上与发展趋势保持平衡,而在坚持与高考题型 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达题进行了适当改革,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在分值 上也有微小变化,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并有创新和发展。“稳中有变,稳 中求新”。 (二)试卷特点 1.关注课改。试题的模块设计与课改对应,试卷分为阅读与鉴赏、积累与运用、 表达与写作三大块,突出了模块教学特点,突显了新课程的要求。 2.注重积累。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卷首先 突出对语文的积累的要求。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 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开阔视野,增强文 化意识,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陶冶性情,追求髙 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激活能力。试题注重将课内知识积累和课外能力的迁移结合起来。检测范围为 髙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考题基本兼顾了两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同时注意 对能力方面的考査,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认真读书与认真听课的意义 对转变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有较大作用。 4.回归语文本位,倡导关注生活试卷注重回归教材。试题几乎都可以用教材里 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试题恰当地选用了课本中的语料。字音字形辨析题、词语熟 语选用题所选字词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 词,切合《考纲》“常见、常用”的要求。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漫江/藤蔓说服/说客漫溯/晦朔被褥/繁文缛节 B.消散/散漫忤视/铁杵创伤/创造箕踞/前倨后恭 C.竹篙/蒿草黯然/罢黜河畔/绊倒绯闻/成绩斐然 D.唱和/和弄赡养/瞻仰霉菌/细菌瞋目/瞠目结舌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査生僻字、多音字和 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 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 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项mn/wdn,shuo,si/shuo,r山:;B项sdn / san, wu/chu, chuang /chuang, ju; C I gao/hao, an /chu, pan /ban, fei /fei, D Ii he/huo, shan/ zhan, jun, chen/ cheng 【思路点拨】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多音字结合所学课文中的词语单 个击破。把每单元出现在课文中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在已建立的多音字本
广东省广雅 2015 届高三下学期 3 月月考 语文试题 【试卷综评】 (一)整体评价 本次考试试题从“回归语文教学本位、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回归语文教材” 的命题思路,顺应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紧扣《中 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注重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且与现实生 活中的文化紧密结合,在总体方向上与发展趋势保持平衡,而在坚持与高考题型 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语言表达题进行了适当改革,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在分值 上也有微小变化,既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并有创新和发展。“稳中有变,稳 中求新”。 (二)试卷特点 1.关注课改。试题的模块设计与课改对应,试卷分为阅读与鉴赏、积累与运用、 表达与写作三大块,突出了模块教学特点,突显了新课程的要求。 2.注重积累。高中语文课程实施的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卷首先 突出对语文的积累的要求。在文化知识的积累中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 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开阔视野,增强文 化意识,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陶冶性情,追求高 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激活能力。试题注重将课内知识积累和课外能力的迁移结合起来。检测范围为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考题基本兼顾了两个模块的学习内容,同时注意 对能力方面的考查,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了认真读书与认真听课的意义, 对转变语文学习的不良习惯有较大作用。 4. 回归语文本位,倡导关注生活 试卷注重回归教材。试题几乎都可以用教材里 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试题恰当地选用了课本中的语料。字音字形辨析题、词语熟 语选用题所选字词都是课本中出现过的,也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 词,切合《考纲》“常见、常用”的要求。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 A.漫江/藤蔓 说服/说客 漫溯/晦朔 被褥/繁文缛节 B.消散/散漫 忤视/铁杵 创伤/创造 箕踞/前倨后恭 C.竹篙/蒿草 黯然/罢黜 河畔/绊倒 绯闻/成绩斐然 D.唱和/和弄 赡养/瞻仰 霉菌/细菌 瞋目/瞠目结舌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识记)。【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 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 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 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 项 màn/wàn,shuō,sù/shuò,rù; B 项 sàn /sǎn,wǔ/chǔ,chuāng/chuàng,jù;C 项 gāo/hāo,àn/chù,pàn/bàn,fēi /fěi,D 项 hè/huò, shàn/zhān, jūn,chēn/chēng。 【思路点拨】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多音字结合所学课文中的词语单 个击破。把每单元出现在课文中的多音字组成的词语积累在已建立的多音字本
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预备找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已积累的多音字,边读便书空 字音,天长日久,掌握多音字能力在逐步提高。 【题文】D0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郑一非同学在广一模考试中以总分606.5的好成绩居班级第一、年级第四,真是 可喜可贺。他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与他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他上课总 是目不转睛,认真听讲:下课后活跃于同学中间,讲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总会逗 得大家忍俊不焚地发笑 A、可喜可贺B、骄人C、目不转睛D、忍俊不禁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 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与后面的意思重复了, 【思路点拨】词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①搞清词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 词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 相及。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词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 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④看词语是否“一语 多用”。有些词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⑤看 语意是否重复,有些词语本身已含有某项意思,在句中又出现了这项意思,就会 出现语义重复的问题 【题文】E0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蒋雯丽主演的四十六集电视剧《娘要嫁人》中十一岁的大毛离家出走后, 大人们虽然报了警,但他的外婆仍焦急地说:“都说人民警察爱人民,怎么连 个小小的人民就还没找着呢?” B、去年五·一节学校工会组织了为期两天的教工乒乓球赛,一位年近花甲的男 教师与一位看上去四十岁左右、头上有点秃顶的男选手较量,结果以30告终, 看他俩的球技水平太悬殊了。 C、我们阅读训练过的传记作品作家吴组缃的《雁冰先生印象记》中有这样的内 容:“他没有一点架子,而且他那套咖啡色西服虽然并不破,也很洁净,可看上 去至少也是十年以上的旧物了 D、那是文艺协会的年会上,远远看见台上坐着的,左边一排是几位官儿;右边 有一位穿咖啡色西服的。这人我不认识。请问了别人,别人诧异地说:“你们没 有见过面吗?是老茅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D解析:A、关联词的位置不当,“虽然”应在“大人”前, 前后主语不一致;修饰不当,“一个”不能修饰“人民”,“人民”是一个集合 词,类似于“一个莘莘学子”的错误;B、“头上”、“太”多余。C、“传记作 品作家吴组缃的”,语序不当,应改为“作家吴组缃的传记作品”;“至少”与 “以上”,重复或杂糅 【思路点拨】病句的辨析有以下几个技巧:①语感审读法。在审读的过程中,从 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在做分析比较, 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做题方法,一定要胆大心细。胆 大我认为是大胆的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 心。②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 (主语、谓语、宾语),这时我们就要检査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 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査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写
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前预备找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已积累的多音字,边读便书空 字音,天长日久,掌握多音字能力在逐步提高。 【题文】D02、 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郑一非同学在广一模考试中以总分 606.5 的好成绩居班级第一、年级第四,真是 可喜可贺。他能取得骄人的成绩,与他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无关系:他上课总 是目不转睛,认真听讲;下课后活跃于同学中间,讲些离奇古怪的故事,总会逗 得大家忍俊不禁地发笑。 A、可喜可贺 B、骄人 C、目不转睛 D、忍俊不禁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 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忍俊不禁:忍不住发笑。与后面的意思重复了。 【思路点拨】词语辨析题的解题技巧①搞清词语含义,切莫“望文生义”。有的 词语仅从字面上看与整个句子意思相一致,但仔细一分析却与全句意思风马牛不 相及。②看感情色彩是否恰当,有些词语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或褒或贬,界限 分明。若辨别不清,很容易用错。③看词义轻重是否得当。④看词语是否“—语 多用”。有些词语意思较多,如只知其一,不知其余,就会在使用中出错。⑤看 语意是否重复,有些词语本身已含有某项意思,在句中又出现了这项意思,就会 出现语义重复的问题。 【题文】E0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蒋雯丽主演的四十六集电视剧《娘要嫁人》中十一岁的大毛离家出走后, 大人们虽然报了警,但他的外婆仍焦急地说:“都说人民警察爱人民,怎么连一 个小小的人民就还没找着呢?” B、去年五·一节学校工会组织了为期两天的教工乒乓球赛,一位年近花甲的男 教师与一位看上去四十岁左右、头上有点秃顶的男选手较量,结果以 30 告终, 看他俩的球技水平太悬殊了。 C、我们阅读训练过的传记作品作家吴组缃的《雁冰先生印象记》中有这样的内 容:“他没有一点架子,而且他那套咖啡色西服虽然并不破,也很洁净,可看上 去至少也是十年以上的旧物了。” D、那是文艺协会的年会上,远远看见台上坐着的,左边一排是几位官儿;右边 有一位穿咖啡色西服的。这人我不认识。请问了别人,别人诧异地说:“你们没 有见过面吗?是老茅。”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D 解析:A、关联词的位置不当,“虽然”应在“大人”前, 前后主语不一致;修饰不当,“一个”不能修饰“人民”,“人民”是一个集合 词,类似于“一个莘莘学子”的错误;B、“头上”、“太”多余。C、“传记作 品作家吴组缃的”,语序不当,应改为“作家吴组缃的传记作品”;“至少”与 “以上”,重复或杂糅 【思路点拨】病句的辨析有以下几个技巧:①语感审读法。在审读的过程中,从 语言的感性认识上察觉语句是否有毛病。如果觉得句子别扭,就在做分析比较, 从而找到语病之所在。但是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做题方法,一定要胆大心细。胆 大我认为是大胆的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心细就是要有仔细分析和查找语病的耐 心。②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先理出句子的主干 (主语、谓语、宾语),这时我们就要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 再清理句子枝叶(定语、状语、补语)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写
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③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在语法上不存在错误,但是在 逻辑上却存在毛病,这是我们就应该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 析 【题文】10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 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①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②“意境”是一个由“意”和“镜”相结合的美学范畴 ③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 ④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 ⑤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⑥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A、②⑥①⑤③④B、②⑥③④①⑤ C、①⑤②⑥③④D、①⑤③④②⑥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上下文,抓关联词“也“既……也”“就是” 【思路点拨】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 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 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 顺畅。 【题文】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 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 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隶四骠骑,分为左右口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 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 在偃师城北。世充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口流矢所 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口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 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 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 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 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 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 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 吉。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 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
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③逻辑分析法。有的句子在语法上不存在错误,但是在 逻辑上却存在毛病,这是我们就应该注意从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个侧面进行分 析。 【题文】I0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意境,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由客观景物的客观诱发而在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① 意境既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内涵、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 ② “意境”是一个由“意”和“镜”相结合的美学范畴 ③ 其中“意”指人的思想感情,“境’’指客观现实环境 ④ 意境就是人在审美过程中主客观的高度统一 ⑤ 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境界 ⑥ 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 A、 ②⑥①⑤③④ B、 ②⑥③④①⑤ C、 ①⑤②⑥③④ D、 ①⑤③④②⑥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 E 级(表达应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根据上下文,抓关联词“也“既……也”“就是” 等。 【思路点拨】做题时要注意:①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②弄清材料的陈述 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以及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③语句的连贯 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主要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 顺畅。 【题文】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题文】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小 题。 程知节,本名咬金,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 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 领其一,甚被恩遇。 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 在偃师城北。世充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 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 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 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 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 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 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 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降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除康州刺史。知节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 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 吉①。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 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
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师次怛笃城, 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 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 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简: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营:安营,驻扎 C.构之于高祖构:陷害 D.表请乞骸骨,许之表:奏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 【答案和解析】答案:D解析:表:上表。 【思路点拨】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实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 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 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口自卫②行俨先驰赴敌,口流矢所中,坠于地 ③世充军披靡,口抱行俨重骑而还 A.以因则B.而为乃 C.以为乃D.而因则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用排除法,由第,句中的“所”可知前面用“为 与其构成被动句,可排除A、D。再看第句,翻译“隶属四位骠骑将军,分为 左右保护自己”便知“以”当“目的连词”讲较准确,故选C。 【思路点拨】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 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 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 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 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翻译之后再断句就不难了,(武德二年,程咬金 对秦叔宝说):“王世充才识风度浅薄狭隘,却爱乱说,喜欢赌咒发誓,这不过 是老巫婆而已,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 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师次怛笃城, 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 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 葬昭陵。(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秦王李世民的兄弟。 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5.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 简:挑选 B.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 营:安营,驻扎 C.构之于高祖 构:陷害 D.表请乞骸骨,许之 表:奏章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 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表:上表。 【思路点拨】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这些实词,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包括通假字、偏义复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四种情况。要 做好此类题目,一是靠平时多积累,二是要学会借助上下文语言环境进行推断, 两者结合,则问题迎刃而解。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隶四骠骑,分为左右□自卫 ②行俨先驰赴敌,□流矢所中,坠于地 ③世充军披靡,□抱行俨重骑而还 A.以 因 则 B.而 为 乃 C.以 为 乃 D.而 因 则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用排除法,由第‚句中的“所”可知前面用“为” 与其构成被动句,可排除 A、D。再看第 句,翻译“隶属四位骠骑将军,分为 左右保护自己”便知“以”当“目的连词”讲较准确,故选 C。 【思路点拨】近几年来,文言虚词题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把文言选段中包含某文言 虚词的句子,与课文中含有同样文言虚词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异同。这其实是 典型的考查知识迁移能力的题目。考生解题时,应准确回忆所学课文中的文言虚 词词义,并联想这个文言虚词在其他课文中的词义,然后把文段中的文言虚词与 之进行比较,分析异同,从而作出准确判断。 7.下列各组中,停顿最合理的一项是( )(3 分) A.世充器度浅/ 狭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 语好为咒誓/ 乃巫师/ 老妪耳岂是/ 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誓/ 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 /器度浅狭/ 而多妄语/ 好为咒/ 誓乃巫师老妪耳/ 岂是拨乱主乎 【知识点】本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翻译之后再断句就不难了,(武德二年,程咬金 对秦叔宝说):“王世充才识风度浅薄狭隘,却爱乱说,喜欢赌咒发誓,这不过 是老巫婆而已,哪里是拨乱反正的君主!”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 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2.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 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咬金有胆识。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保护乡 人,防止其他盗贼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 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 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 立下功勋;但是后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解析:他率领的是左右内军中的一支,4000人。 【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 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 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 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 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3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您性情猜忌,身旁又多煽动蛊惑之人,不是我等托身之 处,如今恭敬请求从此分别 ②军队驻扎在怛笃城,有数千家胡人打开城门出投降,程知节(程咬金)杀戮全 城的人而后离去,贺鲁于是立即逃得远远的 解析:①关键词:“扇惑”煽动蛊惑,“辞”分别:各1分,句意1分。 ②关键词:“次”驻扎,“胡人数千家”定语后置,应为“数千家胡人”“遁 逃:各1分,句意1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 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 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 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 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 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C级(表达运 用) 【答案和解析】:①认为王世充性格多猜疑,不是乱世英主,离开他归顺唐军② 李世民左膀右臂被剪除时,建议他果断保全自己,助其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 朝廷立下功勋
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3.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 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程咬金有胆识。他在隋朝大业年末社会动乱之际,组织聚集了数百人保护乡 人,防止其他盗贼侵犯。 B.程咬金被李密委任为内军骠骑,统领内军八千人。他的队伍都是猛士,可抵 挡百万人马,他也因此蒙受特殊待遇。 C.程咬金几易其主。李密被败后,被王世充所得,后又与秦叔宝商定,离开难 成乱世英明之主的王世充,转而投奔秦王,在秦王手下建功颇多。 D.程咬金在唐朝有功劳也有过失。他帮助唐太宗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朝廷 立下功勋;但是后因罪被免官,而后不久又被任命为岐州刺史。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他率领的是左右内军中的一支,4000 人。 【思路点拨】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 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 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 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 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9.(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①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3 分) ②师次怛笃城,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4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您性情猜忌,身旁又多煽动蛊惑之人,不是我等托身之 处,如今恭敬请求从此分别。 ②军队驻扎在怛笃城,有数千家胡人打开城门出投降,程知节(程咬金)杀戮全 城的人而后离去,贺鲁于是立即逃得远远的。 解析:①关键词:“扇惑” 煽动蛊惑,“辞” 分别;各 1 分,句意 1 分。 ②关键词:“次” 驻扎,“胡人数千家”定语后置,应为“数千家胡人”“遁” 逃;各 1 分,句意 1 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 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 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 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 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 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2)选文中哪些地方能表现程咬金“有远见”?(用自己的话概括)(3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 C 级(表达运 用)。 【答案和解析】:①认为王世充性格多猜疑,不是乱世英主,离开他归顺唐军 ② 李世民左膀右臂被剪除时,建议他果断保全自己,助其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为 朝廷立下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