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韵味/熨斗警惕/袒裼度德量力/暗度陈仓 B.岗位/天罡笙歌/旌旗意兴盎然/兴高采烈 C.穴位/戏谑立即/既然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D.铁锹俏悄然弥漫/奢靡创巨痛深/别创一格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曹其真直指越是机构臃肿,越人浮于事,猛批政府在处理最近发生的建华新村气体中 毒致一死两伤的事件时多个部门互相推诿,对受难家庭的要求置之不理的态度实在耸人听 闻。在事件发生后的第7天,议员关翠杏就此事召开记者会后,政府才宣布就事件成立“跨 部门专责小组"对事件“作深入彻底的调查” A.人浮于事B.推诿C.置之不理D.耸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 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B.最近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 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 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日本在经历 了失落的20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 D.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 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4.把下列6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与印度代表团无关的红衣少女赫然出现在印度旗手身旁时,也 就不足为奇了 ②原因竞然是刚绕场半周就被引导员带出了体育场。 ③要知道这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伦敦《每日电讯报》此后称此举为“猛 犸象一样巨大的错误”。 ④这让人忍俊不禁,这么重大的赛事竟然会有这么业余的引导员。 ⑤乌龙事件可以从开幕式说起,最有意思的是日本代表团在开幕式大军中竟然消失了。 ⑥最让人不解的是主火炬竞然在开幕式后两天被熄灭了。 A.⑤②④⑥①③B.⑥③①⑤②④C.⑥①③⑤②④D.⑤②④①⑥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 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 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裏创而起,椎牛 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 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 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 大破其众
广东省惠州市 2013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韵味/熨斗 警惕/袒裼 度德量力/暗度陈仓 B.岗位/天罡 笙歌/旌旗 意兴盎然/兴高采烈 C.穴位/戏谑 立即/既然 风尘仆仆/前仆后继 D.铁锹/悄然 弥漫/奢靡 创巨痛深/别创一格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曹其真直指越是机构臃肿,越人浮于事,猛批政府在处理最近发生的建华新村气体中 毒致一死两伤的事件时多个部门互相推诿,对受难家庭的要求置之不理的态度实在耸人听 闻。在事件发生后的第 7 天,议员关翠杏就此事召开记者会后,政府才宣布就事件成立“跨 部门专责小组”对事件“作深入彻底的调查”。 A.人浮于事 B.推诿 C.置之不理 D.耸人听闻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 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B.最近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 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 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日本在经历 了失落的 20 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 D.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 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4.把下列 6 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位与印度代表团无关的红衣少女赫然出现在印度旗手身旁时,也 就不足为奇了。 ②原因竟然是刚绕场半周就被引导员带出了体育场。 ③要知道这在奥林匹克的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伦敦《每日电讯报》此后称此举为“猛 犸象一样巨大的错误”。 ④这让人忍俊不禁,这么重大的赛事竟然会有这么业余的引导员。 ⑤乌龙事件可以从开幕式说起,最有意思的是日本代表团在开幕式大军中竟然消失了。 ⑥最让人不解的是主火炬竟然在开幕式后两天被熄灭了。 A.⑤②④⑥①③ B.⑥③①⑤②④ C.⑥①③⑤②④ D.⑤②④①⑥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 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 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 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 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 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 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 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 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 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 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 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 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 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为人质厚少文文:有文采 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创:伤口 C.而使人谢城中谢:谢罪 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厉:勉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②旦日,齐鼓而进, B.①乃移檄告郡②有顷乃定 C.①须其力疲②失其常度 D.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②今日封侯之秋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汉“意气自若”的一组是(3分) ①堕马伤膝,还营②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③汉坚卧不动 ④勿与争锋⑤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⑥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③⑤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 广平侯。 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诚,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 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 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 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3分)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4分) (3)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越调)凭阑人·江夜 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搁①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注⑩①搁:(chou):弹奏(乐器) (1)请联系全曲赏析第二句(江上何人搁玉筝?)的表达效果。(4分)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 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 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 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 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 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 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 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 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汉为人质厚少文 文:有文采 B.汉乃勃然裹创而起 创:伤口 C.而使人谢城中 谢:谢罪 D.汉乃召诸将厉之曰 厉:勉励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大敌在前而公伤卧 ②旦日,齐鼓而进, B.①乃移檄告郡 ②有顷乃定 C.①须其力疲 ②失其常度 D.①汉将轻骑迎与之战 ②今日封侯之秋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吴汉“意气自若”的一组是(3 分) ①堕马伤膝,还营 ②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③汉坚卧不动 ④勿与争锋 ⑤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⑥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②③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一经召见,便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信任。并于建武二年,被封为 广平侯。 B.吴汉趁着胜利,进逼广都,违背皇帝不得与刘尚分兵的告诫,导致被谢丰等人围困, 与敌人大战一天后,军队失败,逃入营垒。 C.吴汉善于听取部下的正确意见,当将领们提出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 时,吴汉接受了他们的意见,并着力鼓舞士气,最终打败敌军。 D.他对家人要求严格,出征归来得知妻儿在家购买田宅后,责备了他们,并把这些田 宅全部分给了自己的兄弟以及外家。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3 分) (2)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4 分) (3)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越调〕凭阑人·江夜 张可久 江水澄澄江月明,江上何人搊①玉筝?隔江和泪听,满江长叹声! [注]①搊:(chōu):弹奏(乐器)。 (1)请联系全曲赏析第二句(江上何人搊玉筝?)的表达效果。(4 分)
(2)将此曲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比较,说出它们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阳楼》)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3)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俨骖騑于上 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 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 历史主义的口号是:“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乍看起来,这个口号是很有道理 的,因为现在正是从过去演化而来的。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口号实际上是站不住脚 的。因为从古代到当代,唯一活着的是当代人,而当代人永远不可能回到“纯粹的过去”,他 至多只能回到“当代人理解的过去”,简言之,回到“现在的过去”,而无法回到真正意义上的 过去 与历史主义的口号相反,当代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解过去。” 既然只有当代人是活着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当代人之所以去研究历史,并不是出于“思 古之幽情”,而是出于当代人现实生活的需要。而既然现实生活的需要是当代人研究历史的 根本出发点,那么,道理不言自明,只有懂得现在的历史学家,才能真正理解过去,才能在 以往的历史资料中找到合适的主题和相关的题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告诉我们:“人 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奇指出:“ 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实际上,马克思和克罗齐都启示我们,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 解过去 那么,当代意识所要把握的“与当代现实生活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究竟是什么呢?我 们知道,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正在追求现代化。这些 实事正是当代现实生活的本质,与这一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则是:珍借生命、尊重人格 追求自由、倡导民主、维护平等、强调公正等等。当一个历史学家自觉确立当代意识,并与 这些价值观念保持一致时,他回过头去看历史资料,历史资料便以崭新方式呈现在眼前,他 也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主题和题材 现在的历史剧、历史小说、影视连续剧之所以常常受到批评,因为大部分编导和作者 缺乏当代意识。一旦他们不能以上述价值观念作为创作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他们的作品就会 陷入价值迷乱的状态,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早已过时的价值观念,如王权至上、等级秩 序、男尊女卑、江湖义气等等理解为自己推崇的价值观念。这样一来,他们的作品不但不能 促进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而充当了这一发展的消极台柱。尽管《夜宴》、《无 极》、《英雄》、《投名状》这样的影视作品获得了较髙票房价值,但蕴含在这些历史题材 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对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历史题材作品中,某些以维护社会公正作为主导性价值观念的 作品,如《包青天》、《海瑞》、《神断狄仁杰》等等,客观上对今天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 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在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社会公正既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也是最敏感的社会神经。所以,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收视率。这里提到收视率”也不能单从 票房价值角度看问题,而首先要从受众普遍关注这样的主题角度来看问题。这些作品对当代 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的发展有意义,但并不等于说,这些作品的作者和编导都已具备自觉的当
(2)将此曲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 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作比较,说出它们表现手法上的相同之处。(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 (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3)钉头磷磷,_________;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______, 多于市人之言语。(杜牧《阿房宫赋》) (4)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俨骖騑于上 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小题。 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 历史主义的口号是:“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乍看起来,这个口号是很有道理 的,因为现在正是从过去演化而来的。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口号实际上是站不住脚 的。因为从古代到当代,唯一活着的是当代人,而当代人永远不可能回到“纯粹的过去”,他 至多只能回到“当代人理解的过去”,简言之,回到“现在的过去”,而无法回到真正意义上的 过去。 与历史主义的口号相反,当代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解过去。” 既然只有当代人是活着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白,当代人之所以去研究历史,并不是出于“思 古之幽情”,而是出于当代人现实生活的需要。而既然现实生活的需要是当代人研究历史的 根本出发点,那么,道理不言自明,只有懂得现在的历史学家,才能真正理解过去,才能在 以往的历史资料中找到合适的主题和相关的题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告诉我们:“人 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奇指出:“一 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实际上,马克思和克罗齐都启示我们,不懂得现在,就无法理 解过去。 那么,当代意识所要把握的“与当代现实生活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究竟是什么呢?我 们知道,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正在追求现代化。这些 实事正是当代现实生活的本质,与这一本质相切合的价值观念则是:珍惜生命、尊重人格、 追求自由、倡导民主、维护平等、强调公正等等。当一个历史学家自觉确立当代意识,并与 这些价值观念保持一致时,他回过头去看历史资料,历史资料便以崭新方式呈现在眼前,他 也很容易找到合适的主题和题材。 现在的历史剧、历史小说、影视连续剧之所以常常受到批评,因为大部分编导和作者 缺乏当代意识。一旦他们不能以上述价值观念作为创作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他们的作品就会 陷入价值迷乱的状态,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一些早已过时的价值观念,如王权至上、等级秩 序、男尊女卑、江湖义气等等理解为自己推崇的价值观念。这样一来,他们的作品不但不能 促进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反而充当了这一发展的消极台柱。尽管《夜宴》、《无 极》、《英雄》、《投名状》这样的影视作品获得了较高票房价值,但蕴含在这些历史题材 作品中的价值观念对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来说又有什么积极意义呢? 值得指出的是,在所有历史题材作品中,某些以维护社会公正作为主导性价值观念的 作品,如《包青天》、《海瑞》、《神断狄仁杰》等等,客观上对今天的市场经济和现代化 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在当代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社会公正既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也是最敏感的社会神经。所以,这些作品都具有很高收视率。这里提到“收视率”也不能单从 票房价值角度看问题,而首先要从受众普遍关注这样的主题角度来看问题。这些作品对当代 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的发展有意义,但并不等于说,这些作品的作者和编导都已具备自觉的当
代意识。事实上,夹杂在这些作品中的许多错误观念,如王权崇拜、清官意识、为民做主、 男尊女卑等等,也是随处可见。何况,这类作品也像其他历史题材的作品一样,加进去诸如 性、暴力、好勇斗狠等等配料,以致在受众心理上造成这样的印象,即包公没有展昭就无法 断案,狄仁杰没有李元芳也无法破案,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对侠士、武功和力量的 过分倚重,给受众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即社会公正只能通过超法律的“江湖力量”来维护。这 就大大冲淡了这些影视作品原来主题的严肃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摆脱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确立当代意识,不仅是历史研究者,也是当代 中国人的理论自觉 (选自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文汇报》2010-0925)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 两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这一口号是错误的,因为人无法回到真正意义上的 过去。 B.当代人去研究历史既为了发思古之幽情,亦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 C.历史学家看历史资料时,比一般历史剧、历史小说、影视连续剧的编导和作者更容 易找到合适的主题和题材 D.编导和作者缺乏当代意识,则其作品票房价值较高;编导和作者确立当代意识,则 其作品收视率高。 E.《包青天》、《海瑞》等作品的作者和编导未必具备自觉的当代意识,然而这些作 品还是瑕不掩瑜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历史主义口号中“不懂得过去所说的过去”,与当代意识表现形式中“就无法理解过 去"所说的“过去”意思相同 B.历史主义口号中“就无法理解现在”所说的“现在”,与当代意识表现形式中“不懂得现 在"所说的“现在”意思相同 C.第一段中“纯粹的过去”与“真正意义上的过去”,两个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D.第一段中“当代人理解的过去”与“现在的过去”,两个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14.作者引用马克思的“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这一名言有何作用?请简 要分析。(4分) 15.根据文意,说说如何才能“摆脱历史主义的思维,确立当代意识”。(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 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老爸的难题 吴明宇是一名公务员,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过着平淡的日子 最近这几天,吴明宇心事重重。原来,前段时间吴明宇在深圳的一个同学给他打来电 话。同学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想高薪聘请吴明宇去做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接到同学的邀 请,吴明宇是左右为难,去深圳吧,舍不得公务员这么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再说深圳离家那 么远,他走了老爸、老妈将来谁来照顾?不去深圳吧,自己现在办公室里做后勤,也是前途 渺茫,而且做技术也一直都是吴明宇的梦想
代意识。事实上,夹杂在这些作品中的许多错误观念,如王权崇拜、清官意识、为民做主、 男尊女卑等等,也是随处可见。何况,这类作品也像其他历史题材的作品一样,加进去诸如 性、暴力、好勇斗狠等等配料,以致在受众心理上造成这样的印象,即包公没有展昭就无法 断案,狄仁杰没有李元芳也无法破案,甚至连自己的生命都保不住。对侠士、武功和力量的 过分倚重,给受众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即社会公正只能通过超法律的“江湖力量”来维护。这 就大大冲淡了这些影视作品原来主题的严肃性和感染力。 综上所述,摆脱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确立当代意识,不仅是历史研究者,也是当代 中国人的理论自觉。 (选自俞吾金《历史主义与当代意识》(《文汇报》2010-09-25)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 两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这一口号是错误的,因为人无法回到真正意义上的 过去。 B.当代人去研究历史既为了发思古之幽情,亦出于现实生活的需要。 C.历史学家看历史资料时,比一般历史剧、历史小说、影视连续剧的编导和作者更容 易找到合适的主题和题材。 D.编导和作者缺乏当代意识,则其作品票房价值较高;编导和作者确立当代意识,则 其作品收视率高。 E.《包青天》、《海瑞》等作品的作者和编导未必具备自觉的当代意识,然而这些作 品还是瑕不掩瑜。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 分) A.历史主义口号中“不懂得过去”所说的“过去”,与当代意识表现形式中“就无法理解过 去”所说的“过去”意思相同。 B.历史主义口号中“就无法理解现在”所说的“现在”,与当代意识表现形式中“不懂得现 在”所说的“现在”意思相同。 C.第一段中“纯粹的过去”与“真正意义上的过去”,两个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D.第一段中“当代人理解的过去”与“现在的过去”,两个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14.作者引用马克思的“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这一名言有何作用?请简 要分析。(4 分) 15.根据文意,说说如何才能“摆脱历史主义的思维,确立当代意识”。(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 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老爸的难题 吴明宇是一名公务员,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过着平淡的日子。 最近这几天,吴明宇心事重重。原来,前段时间吴明宇在深圳的一个同学给他打来电 话。同学在深圳创办了一家公司,想高薪聘请吴明宇去做公司的技术部经理。接到同学的邀 请,吴明宇是左右为难,去深圳吧,舍不得公务员这么一份有保障的工作,再说深圳离家那 么远,他走了老爸、老妈将来谁来照顾?不去深圳吧,自己现在办公室里做后勤,也是前途 渺茫,而且做技术也一直都是吴明宇的梦想
这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吴明宇的老爸给他打来电话,说是晚上要请吴明宇吃饭。吴 明宇心里暗暗称奇,老爸平时节俭惯了,怎么突然舍得要去奢侈一顿?老爸说:“咱爷俩不 去大饭店,就去夜市上吃麻辣小龙虾 晚上八点,夜市上人头窜动。吴明宇和老爸对坐在桌子前,一人拿着一瓶啤酒吹“喇叭”。 啤酒喝完后,老爸说:“明宇,老爸今天给你出道题。”老爸说完,从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 元大钞,他把钞票卷成一卷,塞进空啤酒瓶子里。钞票进入啤酒瓶子后,自然地伸展开。老 爸让吴明宇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 那伸展开的钞票,面积远远要大过瓶子口。吴明宇把一个手指伸进瓶口,想用手指把 瓶子里面的钞票钩出来。可是瓶口长,吴明宇的手指头短,他尝试了几次,连钞票的边都碰 不到 老爸看着儿子笨手笨脚的样子笑了笑,又说:“这样吧,允许你找一样工具,把瓶子里 面的钞票取出来。” 吴明宇从桌子上面拿起一根筷子伸进酒瓶,尝试了几次也都无法成功。他又把一双筷 子都伸进酒瓶,想把钞票夹出来,可是瓶口太小,那双筷子根本就无法施展。那张钞票让吴 明宇捅来捅去的,很快就被残留在酒瓶里面的啤酒液体粘在酒瓶壁上,这一下想把钞票取出 来就更难了。吴明宇摇了摇头,把装钞票的啤酒瓶递给老爸,想要看看老爸是怎么把钞票取 出来的。 老爸接过啤酒瓶后并没有着急取钞票,他左右环视了一下,发现附近有一个要钱的乞 丐。老爸招手把那个乞丐叫过来,把酒瓶子递给乞丐。老爸对乞丐说:“你只要能不借助任 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这一百块钱就是你的了。”乞丐不知所措的看了老爸 眼,然后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 吴明宇来了兴趣,他倒要看看这个乞丐能有什么本事!突然,那个乞丐举起酒瓶子“啪 的一下子摔到地上,然后捡起地上的钞票,冲着老爸鞠了一躬,头也不回地跑了。吴明宇 下子愣住了,他结结巴巴问老爸:“把.把酒瓶子摔碎.这也算?” 老爸“哈哈”大笑起来。老爸说:“我的儿子,人生有些时候就像那张钞票,想要出来就 必须突破瓶颈。如果找不到突破瓶颈的办法,也许把瓶子摔碎就是最好的办法。” 听完老爸的话,吴明宇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老爸的良苦用心。 老爸对吴明宇说:“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 途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吴明宇问:“我如果去了深圳 将来你和我老妈谁来照顾?”老爸得意地说:“我和你妈已经商量好。你前脚走,我们后脚跟 着你去深圳,给你当管家、抱孙子去。"吴明宇的眼睛马上就模糊了,他被父母这份浓浓的 无私的爱所感动 老爸在吴明宇的肩头拍了一下,说道:“多大年纪了,还哭鼻子!快去找个扫把,把碎 酒瓶子扫到一边,不要只图自己痛快,扎破了别人的脚。 (摘自《上海故事》2009年第02期作者 老妖) 16.第8段说乞丐“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 (4分) 17.结合作品,请简析“老爸”这一人物形象。(5分 18.文中说到:“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 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你认同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这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吴明宇的老爸给他打来电话,说是晚上要请吴明宇吃饭。吴 明宇心里暗暗称奇,老爸平时节俭惯了,怎么突然舍得要去奢侈一顿?老爸说:“咱爷俩不 去大饭店,就去夜市上吃麻辣小龙虾。” 晚上八点,夜市上人头窜动。吴明宇和老爸对坐在桌子前,一人拿着一瓶啤酒吹“喇叭”。 啤酒喝完后,老爸说:“明宇,老爸今天给你出道题。”老爸说完,从兜里掏出一张崭新的百 元大钞,他把钞票卷成一卷,塞进空啤酒瓶子里。钞票进入啤酒瓶子后,自然地伸展开。老 爸让吴明宇不借助任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 那伸展开的钞票,面积远远要大过瓶子口。吴明宇把一个手指伸进瓶口,想用手指把 瓶子里面的钞票钩出来。可是瓶口长,吴明宇的手指头短,他尝试了几次,连钞票的边都碰 不到。 老爸看着儿子笨手笨脚的样子笑了笑,又说:“这样吧,允许你找一样工具,把瓶子里 面的钞票取出来。” 吴明宇从桌子上面拿起一根筷子伸进酒瓶,尝试了几次也都无法成功。他又把一双筷 子都伸进酒瓶,想把钞票夹出来,可是瓶口太小,那双筷子根本就无法施展。那张钞票让吴 明宇捅来捅去的,很快就被残留在酒瓶里面的啤酒液体粘在酒瓶壁上,这一下想把钞票取出 来就更难了。吴明宇摇了摇头,把装钞票的啤酒瓶递给老爸,想要看看老爸是怎么把钞票取 出来的。 老爸接过啤酒瓶后并没有着急取钞票,他左右环视了一下,发现附近有一个要钱的乞 丐。老爸招手把那个乞丐叫过来,把酒瓶子递给乞丐。老爸对乞丐说:“你只要能不借助任 何工具,把酒瓶子里面的钞票取出来,这一百块钱就是你的了。”乞丐不知所措的看了老爸 一眼,然后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 吴明宇来了兴趣,他倒要看看这个乞丐能有什么本事!突然,那个乞丐举起酒瓶子“啪” 的一下子摔到地上,然后捡起地上的钞票,冲着老爸鞠了一躬,头也不回地跑了。吴明宇一 下子愣住了,他结结巴巴问老爸:“把……把酒瓶子摔碎……这也算?” 老爸“哈哈”大笑起来。老爸说:“我的儿子,人生有些时候就像那张钞票,想要出来就 必须突破瓶颈。如果找不到突破瓶颈的办法,也许把瓶子摔碎就是最好的办法。” 听完老爸的话,吴明宇恍然大悟,他终于明白了老爸的良苦用心。 老爸对吴明宇说:“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 途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吴明宇问:“我如果去了深圳, 将来你和我老妈谁来照顾?”老爸得意地说:“我和你妈已经商量好。你前脚走,我们后脚跟 着你去深圳,给你当管家、抱孙子去。”吴明宇的眼睛马上就模糊了,他被父母这份浓浓的、 无私的爱所感动。 老爸在吴明宇的肩头拍了一下,说道:“多大年纪了,还哭鼻子!快去找个扫把,把碎 酒瓶子扫到一边,不要只图自己痛快,扎破了别人的脚。” (摘自《上海故事》2009 年第 02 期作者: 老妖) 16.第 8 段说乞丐“盯着酒瓶子里面的百元大钞发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 (4 分) 17.结合作品,请简析“老爸”这一人物形象。(5 分) 18.文中说到:“选择固然痛苦,但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选择自己最有兴趣和最有前途 的事情去做。学会突破和放弃,生活才能变得更加精彩。”你认同吗?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1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