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09.1 本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颤抖/嬗变咖啡/雪茄裨益/偏裨 B攫取/诡谲针砭/玷污参差/出差 C.骁勇/霄汉笨拙/罢黜朝觐朝廷 D塑料/溯源哺育/果脯盛饭/繁盛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极目远处,只有白色的水鸟悠然自得的在江面上缓缓飞着。 B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了 C.他们是磕头碰脑的邻居,经常是这家有事,那家就热心相助 D有一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我室友也觉得没什么,我却一直耿耿于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去年以来,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除不断发现新景点外,还陆续恢复梅花山等一批历史人文 景点,大力开展朱明洞景区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 B不管是真的由于系统问题,还是出于舆论压力导致核查服务暂停,对于推出这项服务的 公安部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件尴尬事 C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从2009年1月1日起,决定取消或停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暂 住证工本费等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促进依法行政。 D通过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反映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 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记得小时候对雨有一种强烈的厌恶感,特别是像春天和现在的连绵细雨。 ②觉得天空像是经过了某位水墨画大师挥毫泼墨过的宣纸,让人心中产生莫名的压抑与 闷 ③那时还是住在郊外爷爷盖的那栋老房子的时候 ④于是心中盼望着快点雨过天晴。 ⑤然而这连绵的秋雨似乎偏要与我作对,一下就是好几天。 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只能困在房子里不能随意出去玩 A③①⑥④⑤②B①②③⑥④⑤C⑥③①②⑤④D①③②⑥④⑤
惠州市 2009 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09.1 本试卷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 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 2.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必须写在答题卷的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 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一、本大题四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颤.抖/嬗.变 咖.啡/雪茄. 裨.益/偏裨. B.攫.取/诡谲. 针砭./玷.污 参差./出差. C.骁.勇/霄.汉 笨拙./罢黜. 朝.觐/朝.廷 D.塑.料/溯.源 哺.育/果脯. 盛.饭/繁盛.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极目远处,只有白色的水鸟悠然自得 ....的在江面上缓缓飞着。 B.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各种五花八门的新潮家具也相继登堂入室 ....了。 C.他们是磕头碰脑 ....的邻居,经常是这家有事,那家就热心相助。 D.有一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我室友也觉得没什么,我却一直耿耿于怀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去年以来,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除不断发现新景点外,还陆续恢复梅花山等一批历史人文 景点,大力开展朱明洞景区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 B.不管是真的由于系统问题,还是出于舆论压力导致核查服务暂停,对于推出这项服务的 公安部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件尴尬事。 C.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决定取消或停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暂 住证工本费等 100 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以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促进依法行政。 D.通过日常的凡人小事、常见情景,反映重大的主题,把题材放入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时代 高度,让文章跃动时代脉搏,传递时代信息,表现时代精神。 4.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意思完整、前后衔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记得小时候对雨有一种强烈的厌恶感,特别是像春天和现在的连绵细雨。 ②觉得天空像是经过了某位水墨画大师挥毫泼墨过的宣纸,让人心中产生莫名的压抑与 沉闷。 ③那时还是住在郊外爷爷盖的那栋老房子的时候。 ④于是心中盼望着快点雨过天晴。 ⑤然而这连绵的秋雨似乎偏要与我作对,一下就是好几天。 ⑥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只能困在房子里不能随意出去玩。 A.③①⑥④⑤② B.①②③⑥④⑤ C.⑥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⑥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 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 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 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 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 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日:“君以此权子母②,母 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日:“此 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日,在颜渊为叹圣,在与 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 者称焉 曲江廖燕日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干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 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昊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 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 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9 题。(22 分) 金圣叹先生传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 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 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 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 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 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 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 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 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 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 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 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 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 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 略如此云。 注:①排:批驳。 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
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②其余评论尚多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 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3分)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 述为务。(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
③鼎革:指明清易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一以贯.之 贯穿 B.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考虑 C.吾已为君遣.之矣 遣返 D.因为诗吊.之 悼念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在颜渊为.叹圣 ②予其为.点之流亚欤 B.①一日以.千金与先生 ②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C.①先生辄起而.排之 ②而.莫知其处 D.①无不供其.齿颊 ②其.余评论尚多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言行的一项是(3 分) A.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 B.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 C.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D.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金圣叹讲经时,所讲的东西全都来自自己的稿本,所用的稿本从来不给人看。 B.金圣叹为人豪爽,不到一个月,就将王斫山给他用以补贴家用的千金花费干净。 C.明清易代后,金圣叹绝意仕进,更改名字,表现出了古代士人常有的气节。 D.作者经过吴县家门,拜访了金圣叹的故居,并写诗作传来凭吊金圣叹。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 分) 曲江 廖 燕 曰予 读 先 生所 评 诸 书领 异 标 新迥 出 意 表觉 千 百 年来 至 此 始开 生 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3 分) ②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 述为务。(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
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 《逍遥游》)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3)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 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 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 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 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 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 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 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 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 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 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 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 因为在鯀死……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 人们依稀看岀,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 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
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 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空缺的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 《逍遥游》)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3)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 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题。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龙无疑是古人的一种艺术创造。它是从鱼、鳄、蛇和云、电、虹等 一个个具体物象而来,经过由众多人参与的模糊集合,形成一个建立在各个具体物象之上, 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新的形象。它的形成过程,是“美”的因素集纳的过程,用一句人 们常说的话,就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其间渗透着、灌注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 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图腾(Totem),原为美洲印第安鄂吉布瓦人的方言词汇,意思是“他的亲族”。图腾崇 拜的核心是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始祖和亲人, 从而将其尊奉为本氏族的标志、象征和保护神。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既古 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做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经有过图腾崇拜,其残 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氏一多。闻先生在他的一篇专门谈论龙凤的文章中这样说道: “就最早的意义说,龙与凤代表着我们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 因为在‘鲧死… … 化为黄龙,是用出禹’和‘天命玄鸟(即凤),降而生商’两个神话中, 人们依稀看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我说原始夏人和原始殷人,因 为历史上夏殷两个朝代,已经离开图腾文化时期很远,而所谓图腾者,乃是远在夏代和殷代
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 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 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20世纪40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 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 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 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 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 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 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岀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岀,将中国古文物上岀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 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 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 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 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 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 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其残余在近现代一 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C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他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 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以前的夏人和殷人的一种制度兼信仰),因之把龙凤当作我们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 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 那么,龙图腾是如何形成的呢?闻先生在他的名篇《伏羲考》说:龙这种图腾,“是只 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 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龙图腾说由 20 世纪 40 年代起步,至今流衍不衰,一度还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观点。到 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一些学者开始质疑龙图腾说,并出现一些否定性观点。如:“无论如何, 图腾物总是自然界中实有的物体。因为说到底,图腾制体现的也正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 系。因此,如果依据通行的理论和被学界接受的材料,龙作为一种图腾同时又不存在于自然 界中是难以令人接受的。”(阎云翔)“迄今为止,考古学、历史学均无可信资料证明在中国 历史上曾有过一个强大的以蛇为图腾的氏族部落,至于兼并与融合其他以马、狗、鱼、鸟、 鹿为图腾的氏族部落的说法更是完全出于臆想。” 学者们还指出,将中国古文物上出现的动物造型或纹饰视作图腾的表现形式,也是非常 错误的。因为考古学中的某一类型文化与社会学中某一氏族部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 时空范围上讲,前者比后者大得多。因此,某一类型文化中的某种纹饰与某一氏族的图腾划 等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还有的学者从图腾文化的基本特征提出悖论,如:图腾是氏族群体 成员崇敬的对象,是不得损伤、杀害和食用的,而在中国的古代典籍和神话传说中,不乏贬 龙、辱龙、斗龙、斩龙以及食龙的载述。 (节选自《中华文艺·龙文化》)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 分) A.龙图腾是建立在鱼、鳄等具体物象之上,又涵蕴着各个具体物象的一种艺术创造,它的 形成渗透着古人的神话猜想、宗教体味、审美快感和艺术情趣。 B.图腾崇拜这一既古老又奇特的文化现象曾经存在于世界上许多民族,其残余在近现代一 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C.最早提出龙图腾说的是闻一多,他认为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龙同凤一样是我们民族发 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