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2013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模) 2013.04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赡养/擅离职守 麻痹/俾众周知 职称/称心如意 B.媲美/筚路蓝缕 对峙/恃才傲物 牢笼/烟笼雾锁 C.马厩/一蹴而就 缱绻/卷帙浩繁 宁可/宁死不屈 D.驿站/自怨自艾 船舷/弦外之音 行伍/字里行间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某名校因借助奥数选拔学生而被《人民日报》不具名批评,此后教育部门史 无前例的针对性整治措施也随之出台。 B.一些乐于为国出力,而怵于受奖的同志,主要慑于嫉贤妒能者的非议,不愿 当“出头鸟” C.足球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偶然性,强大的一方可能在弱小的一方门前久攻不下 而弱小的一方却可能抓住机会反戈一击夺得胜利。 D.老王家藏那个汉代的陶罐,据说价值连城,可是前几天被他孙子失手打碎了, 变得一文不名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迅是明治维新后建立了极不成熟的“民主制度”的日本留学生,而胡适则 是在被马克思称作“天生的现代国家”的美国的留学生 B.各位乘客,本次航班飞往广州,经停长春。到达长春机场时,前往广州的乘 客请随同所有旅客下机,在候机大厅等候通知。 C.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 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变得紊乱, 从而促人早衰和引发某些疾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况且 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 也未可知。 ①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②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 洛阳去看的。③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④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 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一一好一座五彩缤 纷的牡丹城。⑤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A.③①②④⑤ B.③①④②⑤ ②③①⑤④ ⑤①③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广东惠州 2013 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模) 2013.04 本试卷分必考和选考两部分,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赡养/擅离职守 麻痹/俾众周知 职称/称心如意 B.媲美/筚路蓝缕 对峙/恃才傲物 牢笼/烟笼雾锁 C.马厩/一蹴而就 缱绻/卷帙浩繁 宁可/宁死不屈 D.驿站/自怨自艾 船舷/弦外之音 行伍/字里行间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某名校因借助奥数选拔学生而被《人民日报》不具名批评,此后教育部门史 无前例的针对性整治措施也随之出台。 B.一些乐于为国出力,而怵于受奖的同志,主要慑于嫉贤妒能者的非议,不愿 当“出头鸟”。 C.足球的魅力还在于它的偶然性,强大的一方可能在弱小的一方门前久攻不下, 而弱小的一方却可能抓住机会反戈一击夺得胜利。 D.老王家藏那个汉代的陶罐,据说价值连城,可是前几天被他孙子失手打碎了, 变得一文不名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鲁迅是明治维新后建立了极不成熟的“民主制度”的日本留学生,而胡适则 是在被马克思称作“天生的现代国家”的美国的留学生。 B.各位乘客,本次航班飞往广州,经停长春。到达长春机场时,前往广州的乘 客请随同所有旅客下机,在候机大厅等候通知。 C.中西部地区劳动力扩大,而东部地区的薪酬吸引力在下降,两种因素共同作 用,导致东部地区出现某种程度上的“民工荒”现象。 D.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人体的生物钟功能失调,正常的生活节奏变得紊乱, 从而促人早衰和引发某些疾病。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______况且 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 也未可知。 ①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②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 洛阳去看的。③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④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 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 纷的牡丹城。⑤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A.③①②④⑤ B.③①④②⑤ C.②③①⑤④ D.② ⑤①③④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1题。 张郃字俊乂,河间鄭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 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 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 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 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 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郃甚喜,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丛攻邺,拔之。从讨柳城,与 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 破之。丛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鄘贼梁兴及武都氐 又破马超,平宋建。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 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 守汉中,拒刘备。邹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为 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 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榑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 火,从他道与备相遇,渊遂没。郃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 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 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邹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 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则将军事去矣去:失败 B.郃快军败快:加速。 C.别征东莱别:分兵 D.遣使假郃节假:交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张郃字俊乂,河间鄭人也②郃计非也。 B.①与张辽俱为军锋②遂推郃为军主 C.①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②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 D.①为备将张飞所拒②刘备所惮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张郃屡建战功,堪称郭淮所说“国 家名将”的一组是(3分) ①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②从攻邺,拔之③与夏侯渊讨鄘贼梁兴及武都 氐 ④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⑤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⑥今日事急,非张 将军不能安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东汉末年,张郃应征入伍,讨伐黄巾军,在韩馥部下担任军司马的职务。韩 馥失败以后,张郃带兵投奔了袁绍 B.淳于琼等人押运粮草驻扎乌巢时,曹操亲自领兵攻击淳于琼所部。张郃劝袁 绍应该尽快带兵援救淳于琼,但袁绍却听信郭图的话导致全军崩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11 题。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 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 “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 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 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 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太祖得郃甚喜,拜郃偏将军,封都亭侯。授以众,从攻邺,拔之。从讨柳城,与 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别征东莱,讨管承,又与张辽讨陈兰、梅成等, 破之。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氐。 又破马超,平宋建。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 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 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进军宕渠,为 备将张飞所拒,引还南郑。拜荡寇将军。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 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其后备于走马谷烧都围,渊救 火,从他道与备相遇,渊遂没。郃还阳平。当是时,新失元帅,恐为备所乘,三 军皆失色。渊司马郭淮乃令众曰:“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 非张将军不能安也。”遂推郃为军主。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 乃定。太祖在长安,遣使假郃节。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则将军事去矣 去:失败。 B.郃快军败 快:加速。 C.别征东莱 别:分兵。 D.遣使假郃节 假:交给。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①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 ②郃计非也。 B.①与张辽俱为军锋 ②遂推郃为军主 C.①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 ②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 D.①为备将张飞所拒 ②刘备所惮 7.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张郃屡建战功,堪称郭淮所说“国 家名将”的一组是(3 分) ①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 ②从攻邺,拔之 ③与夏侯渊讨鄜贼梁兴及武都 氐 ④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 ⑤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⑥今日事急,非张 将军不能安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汉末年,张郃应征入伍,讨伐黄巾军,在韩馥部下担任军司马的职务。韩 馥失败以后,张郃带兵投奔了袁绍。 B.淳于琼等人押运粮草驻扎乌巢时,曹操亲自领兵攻击淳于琼所部。张郃劝袁 绍应该尽快带兵援救淳于琼,但袁绍却听信郭图的话导致全军崩溃
C.曹操率领大军到汉中征伐张鲁的时候,派遣张郃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开路前锋。 结果,人马一到阳平关,张鲁就献城投降了。 D.刘备驻扎在阳平关,夜间对驻扎在广石的张郃发动突然袭击,虽然没能攻克 广石,却在混战中杀死了夏侯渊。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4分) (2)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3分) (3)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注]本诗是作者谪居惠州后所作 (1)诗中如何表现岭南佳果品种丰富这个特点的?(3分) (2)请就本诗的思想情感作简要赏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作答,多答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6分) (1)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 于国也》)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 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杜甫《登岳 阳楼》) (4)羌管弄晴, 。千骑拥高牙。(柳永《望 海潮》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C.曹操率领大军到汉中征伐张鲁的时候,派遣张郃带领五千步兵作为开路前锋。 结果,人马一到阳平关,张鲁就献城投降了。 D.刘备驻扎在阳平关,夜间对驻扎在广石的张郃发动突然袭击,虽然没能攻克 广石,却在混战中杀死了夏侯渊。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4 分) (2)从破马超、韩遂于渭南。围安定,降杨秋。(3 分) (3)郃出,勒兵安陈,诸将皆受郃节度,众心乃定。(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惠州一绝 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注]本诗是作者谪居惠州后所作。 (1)诗中如何表现岭南佳果品种丰富这个特点的?(3 分) (2)请就本诗的思想情感作简要赏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作答,多答只按前 3 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 1 分)(6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 于国也》) (2)幽赏未已,高谈转清。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 花园序》)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岳 阳楼》) (4)羌管弄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骑拥高牙。(柳永《望 海潮》)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有一个欣赏者审美趣味的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 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 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 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 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 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 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 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 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一一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 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 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 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 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 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 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髙谈玄理,品第风流, 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 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 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 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 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 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 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 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 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 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 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法欣赏 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 书品亦低”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 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 身精神的自由。 (选自2005年7月22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欣赏之前要“去蔽”是指事前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以免影响自己独立 的欣赏趣味。 B.北朝的书风苍茫刚硬棱角毕露,而南朝书风软媚轻滑。 C.所谓“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获得个性的审美 体验。 D.要得欣赏真谛,就不应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让具有地域审美局限的人拥有评判权柄,对艺术欣赏来说害莫大焉。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 A.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抱朴子说得好:“观听 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 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 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 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 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 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 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 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 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 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 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 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 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 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 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 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够了 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轻滑。欣赏缺乏兼容的胸襟 与视野,走入极端,就成了畸形欣赏、难以转捩的不健康欣赏观。如果持这种欣 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 这是古人早已批评过的。 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从作品欣赏出发, 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 层面的欣赏。晋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 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 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那种把书法欣赏 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所谓“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 书品亦低”的欣赏,既简单又粗暴,更达不到欣赏真谛。 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 身精神的自由。 (选自 2005 年 7 月 22 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 分) A.欣赏之前要“去蔽”是指事前不应接触相关的欣赏定论,以免影响自己独立 的欣赏趣味。 B.北朝的书风苍茫刚硬棱角毕露,而南朝书风软媚轻滑。 C.所谓“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是说欣赏者从作品本身出发,获得个性的审美 体验。 D.要得欣赏真谛,就不应把书法纳入道德范畴,以人品论书品。 E.让具有地域审美局限的人拥有评判权柄,对艺术欣赏来说害莫大焉。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产生差异”的原因的一项是 (3 分) A.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B.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形成了诸多的流派
C.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D.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14.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4分) 15.作者认为怎样才会有健康的书法欣赏?(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3小题,共 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英雄 张海霞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 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 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 起来扔出去,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 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 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脸上, 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 她终于还是没过去
C.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卷帙浩繁,已成不二法门。 D.优秀的书法作品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 14.本文提及的“精神自由”的含义是什么?(4 分) 15.作者认为怎样才会有健康的书法欣赏?(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英雄 张海霞 一 他二十岁的时候,她正好十岁。 她坐在台下,晶晶亮的眸子中全是台上英武的他。 他是学校请来的英雄,笔挺的军装上一张黝黑却棱角分明的脸,因为激动透着健 康的红晕。 他在台上大声地念着手中的演讲稿,只剩下三根手指的右手高高举起,如同一面 灼目的旗帜。在一次实弹演习中,面对一颗滋滋作响的手榴弹,他毫不犹豫地拣 起来扔出去,挽救了被吓呆的战友。 她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朦胧中台上的他是那么高大英俊,连他那浓重的乡音都显 得那么亲切。 “他真是个英雄,我会一辈子记住他的。”她在心里默默地想。 二 他三十岁的时候,她二十岁。 学校组织去农村体验生活。 如果不是村干部郑重地向大家介绍他曾经是英雄,她是一丁点儿也认不出他了。 埋头在田里劳作的他跟其他的农民已没什么两样,披着一件灰扑扑的褂子,失却 了红晕的脸还是那么黑,却变得暗沉,村干部介绍的时候,他憨憨的笑,脸上, 怎么也找不到十年前年轻的影子。 他坐在田头抽着烟卷,好几次她都想走过去跟他说几句话。看着烟头一明一灭, 她终于还是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