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八月月考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 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 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 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 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 染上了人的性灵。 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 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 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 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單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 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 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 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 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 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 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 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0 届高三八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 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时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 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 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苏东坡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 羲之云:“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 染上了人的性灵。 所以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 是美感诞生的时候。所以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 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舞台的帘幕,图画的框廓,雕像的石座,建筑的台阶、栏干,诗的 节奏、韵脚,从窗户看山水、黑夜笼罩下的灯火街市、明月下的幽淡小景,都是在距离化、 间隔化条件下诞生的美景。 然而这还是依靠外界物质条件造成的“隔”。更重要的还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司 空图《诗品》里形容艺术的心灵当如“空潭泻春,古镜照神”,形容艺术人格为“落花无言, 人淡如菊”,“神出古异,淡不可收”。艺术的造诣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遇之自 天,泠然希音”。 精神的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欧阳修说得最好:“萧条淡泊,此难画之意, 画家得之,览者未必识也。故飞动迟速,意浅之物易见,而闲和严静,趣远之心难形。”萧 条淡泊,闲和严静,是艺术人格的心襟气象。这心襟,这气象能令人“事外有远致”,艺术 上的神韵油然而生。陶渊明所爱的“素心人”,指的是这境界。他的一首《饮酒》诗更能表 现出诗人这方面的精神状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 “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 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晋人王荟说得好“酒正引人入胜地”,这使人人能自远的酒正能引人入胜地。这胜地是 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 (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就能创作出艺术作品。 以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呈现着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 C.与物象形成距离,使物象孤立绝缘,自成境界,美感才有可能产生。 D.美景的诞生,除了依靠外界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心灵内部的“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借助“空”这个抽象的概念,阐释、分析了美感诞生的条件。 B.文章中举舞台的帘幕、建筑的台阶、栏干等例子意在说明距离产生美。 C.文章多处引用表明其美学观点是在具体分析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 D.文章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了艺术境界中“空”与“实”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东坡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 B.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是强调物我交融的创作原则。 C.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强调人的境界和品格对艺术的影响 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说明人类语言的局限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 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 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 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 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 材料二
陶渊明爱酒,晋人王蕴说:“酒正使人人自远,”“自远”是心灵内部的距离化。然而 “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才能悠然见南山,并且体会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 艺术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由此获得“充实”,由“心远”接近到“真意”。 晋人王荟说得好“酒正引人入胜地”,这使人人能自远的酒正能引人入胜地。这胜地是 什么?不正是人生的广大、深邃和充实? (摘编自宗白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就能创作出艺术作品。 B.以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呈现着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 C.与物象形成距离,使物象孤立绝缘,自成境界,美感才有可能产生。 D.美景的诞生,除了依靠外界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心灵内部的“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借助“空”这个抽象的概念,阐释、分析了美感诞生的条件。 B.文章中举舞台的帘幕、建筑的台阶、栏干等例子意在说明距离产生美。 C.文章多处引用表明其美学观点是在具体分析艺术作品的基础上形成的。 D.文章结合具体例子分析了艺术境界中“空”与“实”的关系,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东坡诗“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 B.周济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是强调物我交融的创作原则。 C.司空图“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强调人的境界和品格对艺术的影响。 D.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说明人类语言的局限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 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 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 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大 众榜样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 年 8 月 30 日) 材料二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 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 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 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 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 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赀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 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 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 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 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 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 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 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 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 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 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凤”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 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給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 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 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 课程体系边緣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
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 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 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 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 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 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 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育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 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 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 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 2018 年 9 月 6 日电) 材料三 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 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 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 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 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 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 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凤”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 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 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 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 年 10 月 4 日) 材料四 自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 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
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 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 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 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 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 “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年1月17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 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 化品格的提升。 C.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 园文化生态异化 D.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 自身教育优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 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 联系 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6.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 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 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 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 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 “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潘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 年 1 月 17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 美为“审丑”。 B.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大众群体文 化品格的提升。 C.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 园文化生态异化。 D.社会转型期难免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 自身教育优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 正常。 B.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 影响。 C.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 联系。 D.新时代军人身上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引领时代潮流。 6.如何更好地发挥审美文化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犁之梦 张金凤 大雪覆盖着村庄,北风在树梢吹着口哨。倚在墙角的犁铧透过半透明的油纸,目光越过 矮墙,看了看远处:村外田野一片苍茫,梧桐的树枝,却结满密密麻麻的骨朵,那些美丽的 紫色喇叭花,现在就在孕育着梦想了呢。正午的阳光煦暖,屋檐滴滴答答开始化雪,犁铧打 了个哈欠,做一个酣畅的梦吧,奔波了那么久,漫长的冬夭,犁铧歇下来,在墙角听见风吹 门环、雪扫屋顶的弦乐。一闭上眼睛,它就梦见了热火朝天的春天 开犁了。一头牛,一副犁铧,昂然屹立在春天的大地中央。农夫微微前倾着身体扶犁前 行。那是一种膜拜的姿势,是对脚下养育众生的土地的膜拜,是对一头拉起生活重载的牛的 膜拜,是对深入土壤进行翻新、耕种和收获的犁铧的膜拜。 犁铧经过的土地是有希望的土地。犁铧默默游走在土地深处,如一条水湑的蛇蜿蜒着平 平仄仄的诗行。犁铧知道,再坚硬的木架,再锐利的铧尖,都需要牛力的强大,都要那看似 轻轻扶着犁的手在把握方向。锐利的犁铧不轻狂不张扬,即便遇到一块石头,它也不叫喊, 暗中与它较劲,要么把它擒拿起来,扔到地表;要么被它狠咬一口,在雪亮的刃口上撕出 块疤痕。 有些长满青草的荒地闲散惯了,不喜欢犁铧的打扰,不想过循规蹈矩的日子。荒地跟犁 铧打游击,它要用茅根草蔓缠络犁铧、用胸中暗藏的石块狠狠地咬犁铧。它不知道,犁铧内 心装着多少爱,犁铧藏在冰冷后面的火焰要将它煨热,煨成一片高贵的土地 铧不做声,驯服和教化哪有那么容易?它咬着牙激情四射地耐心翻地。一个农夫要在庄 稼地里打磨成形,保持锐利的刚度;一副犁铧,要在耕种中变得强大,屹立如山。犁铧深入 大地,划开的土地开着各色花朵,散发着土地深处的泥土香味。有时候,犁铧的花朵上开着 前一季残留的麦根豆根;有时候犁铧的花朵里挑起一条雪臼的蛴螬;有时候,犁铧攻破了隐 藏在地垄间的田鼠洞穴,将翻拣出它储存的口粮;有时候,犁铧挑断了茅草那暗度陈仓的侵 略之根,粉碎了它攻占良田的阴谋。 犁铧像农事的总管,没有一个细节它不劳心。收获了的土地要耕耘耙平才能涵养住水分 保住墒情;给土地下粪肥、开沟播种、垄土覆盖;在平田播种小麦、玉米、大豆,如平水行 船,一帆高悬,顺风顺水;地瓜、土豆、萝卜、芋头等则需要筑起高台安放。犁铧翻来覆去 地隆土,铸成庄稼们春华秋实的舞台。 土地犁得深浅不是铧片能自己主宰的,得那个经年扶犁的农夫把握分寸。播种的深浅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犁之梦 张金凤 大雪覆盖着村庄,北风在树梢吹着口哨。倚在墙角的犁铧透过半透明的油纸,目光越过 矮墙,看了看远处:村外田野一片苍茫,梧桐的树枝,却结满密密麻麻的骨朵,那些美丽的 紫色喇叭花,现在就在孕育着梦想了呢。正午的阳光煦暖,屋檐滴滴答答开始化雪,犁铧打 了个哈欠,做一个酣畅的梦吧,奔波了那么久,漫长的冬天,犁铧歇下来,在墙角听见风吹 门环、雪扫屋顶的弦乐。一闭上眼睛,它就梦见了热火朝天的春天。 开犁了。一头牛,一副犁铧,昂然屹立在春天的大地中央。农夫微微前倾着身体扶犁前 行。那是一种膜拜的姿势,是对脚下养育众生的土地的膜拜,是对一头拉起生活重载的牛的 膜拜,是对深入土壤进行翻新、耕种和收获的犁铧的膜拜。 犁铧经过的土地是有希望的土地。犁铧默默游走在土地深处,如一条水滑的蛇蜿蜒着平 平仄仄的诗行。犁铧知道,再坚硬的木架,再锐利的铧尖,都需要牛力的强大,都要那看似 轻轻扶着犁的手在把握方向。锐利的犁铧不轻狂不张扬,即便遇到一块石头,它也不叫喊, 暗中与它较劲,要么把它擒拿起来,扔到地表;要么被它狠咬一口,在雪亮的刃口上撕出一 块疤痕。 有些长满青草的荒地闲散惯了,不喜欢犁铧的打扰,不想过循规蹈矩的日子。荒地跟犁 铧打游击,它要用茅根草蔓缠络犁铧、用胸中暗藏的石块狠狠地咬犁铧。它不知道,犁铧内 心装着多少爱,犁铧藏在冰冷后面的火焰要将它煨热,煨成一片高贵的土地。 铧不做声,驯服和教化哪有那么容易?它咬着牙激情四射地耐心翻地。一个农夫要在庄 稼地里打磨成形,保持锐利的刚度;一副犁铧,要在耕种中变得强大,屹立如山。犁铧深入 大地,划开的土地开着各色花朵,散发着土地深处的泥土香味。有时候,犁铧的花朵上开着 前一季残留的麦根豆根;有时候犁铧的花朵里挑起一条雪白的蛴螬;有时候,犁铧攻破了隐 藏在地垄间的田鼠洞穴,将翻拣出它储存的口粮;有时候,犁铧挑断了茅草那暗度陈仓的侵 略之根,粉碎了它攻占良田的阴谋。 犁铧像农事的总管,没有一个细节它不劳心。收获了的土地要耕耘耙平才能涵养住水分 保住墒情;给土地下粪肥、开沟播种、垄土覆盖;在平田播种小麦、玉米、大豆,如平水行 船,一帆高悬,顺风顺水;地瓜、土豆、萝卜、芋头等则需要筑起高台安放。犁铧翻来覆去 地隆土,铸成庄稼们春华秋实的舞台。 土地犁得深浅不是铧片能自己主宰的,得那个经年扶犁的农夫把握分寸。播种的深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