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2020届高三10月联考试题 语文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 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 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 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 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 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 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 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在儒家的社会等级理论中, 统治者阶层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 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要“泽加于民” 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 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 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立身惟正的理念,也对现实政治和吏治产生了积极影 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 “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 “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 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人君若 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我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 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 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一一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 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 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驾驭臣下: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 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 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的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 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 现实中的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 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 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 道家的主张和理论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 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 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 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 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湖北省黄冈市 2020 届高三 10 月联考试题 语 文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对吏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儒、 法、道各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理论和方案。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 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并从“人性善”的前提出发,对权力行 使者寄予“自我良善”的期待。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 人执政并以德礼约束官员。儒家相信人的道德自觉和内心的自我约束,希望通过 对权力执掌者的道德引导和改造,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孔子有关君子、圣贤的 人格理想和追求,首先是针对执政者提出的,其“庶人之礼”与“士人之礼”的 区别,同样意在给权力执掌者提出更高的道德性要求。在儒家的社会等级理论中, 统治者阶层优越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要与其重大的伦理责任相对应:士者为仕,不 仅要自己修身以成仁,还要为“一国兴仁”,为“天下兴仁”,要“泽加于民”。 儒家的吏治思想内涵存在于其博大的“仁学”理论体系中。这一理论所构建的道 德价值体系和价值标准,为权力执掌者的自我约束提供了标准和依据,其反复强 调和敦促统治者以德修己、立身惟正的理念,也对现实政治和吏治产生了积极影 响。 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 “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下。法家批判儒家喻君臣为父子的 “亲情谎言”,而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在“君臣利 异”及“坏人”假设的前提下,主张对臣下全面防范、制约。韩非子认为人君若 要等待臣下“忠其心、诚其意、不我叛”,必将陷于被动。对待臣子,君主唯有 主动出击,科之以法、驭之以术,方可立于不败。因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法 家吏治思想的核心:严明赏罚,奖功罚过——广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 现、处罚官吏的违法行为,督促官吏尽职守法。在以法治吏的同时,为君主者还 必须懂得和善于运用权术驾驭臣下:暗中试探、观察、发现、控制、打击臣下的 种种不轨行为,以“非常”手段实现权力控制。“法”与“术”相互配合,构成 法家吏治主张的主体框架。 在吏治问题上,道家对现实中的政府权力及制度的合法性心存质疑:“大道废, 有仁义”“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在道家看来, 现实中的圣人及其礼法制度都是失道的产物,它们的存在和正当性于天道无据, 甚至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 限制政府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在现实的吏治问题上, 道家的主张和理论贡献如下:主张“为治之本,务在于安民”的权力价值取向, 为吏治的开展提供前提和方向;以“守道”“无为”为权力运行法则,借此批判 现实政府的扰民之政,主张废止“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恶法”;以效法天道、 抱朴守真、崇俭寡欲等修身理论告诫天下人秉持中和,克服贪欲和自我膨胀,对 执掌权力的官员来说,以上告诫无疑具有特别的意义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士者为仕,自己要修身成仁,也要为“一国兴仁”,其博大的仁学体 系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具备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并希望以此引导改造 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 C.法家的吏治理论否定了儒家的君臣“亲情谎言”,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 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主张使用“法”“术”相互配合。 D.法家和道家的吏治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明显 有别于儒家“人性善”的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儒、法、道三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吏治进行的有意义 的探索 B.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明确地指出了三种吏治思想各自的 特点 C.主体部分对三种吏治思想的阐述,对比色彩明显。法家和道家思想都对儒家思 想存疑 D.作者对儒、道思想持有明显的褒扬态度,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 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但在 本文中却难以找到“君权神授”观点的理论支撑 B.从法家思想“人性自利”出发,统治者在此思想下治理百官,不能被动等待百 官的忠诚,而要“法”与“术”并用 C.因为认识到政治实为“恶之源”,所以道家的吏治思想主张“守道”“无 为”,即现实政府不能有 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 D.道家思想明显不同于儒家、法家思想,但它有很多积极合理的主张,其中一些 主张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各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1984年的北风 韦名 那是1984年的冬。①北风那个吹呀,吹得叫人不敢轻易出门。 市委礼堂里,坐满了人。 “中国第一支股票在上海诞生啦!”礼堂主席台上,某科技公司老总郭学激动万 分地向台下听众宣布,“11月14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人们早 早排队购买中国第一支股票,人龙头尾不能相望,盛况空前 “今天,我们这里也要诞生一个历史性时刻!”郭学提高了音量,“滨海市第 支股票也将要在这里诞生!” 会场四个角落,有人带头鼓掌,但全场响应不热烈
(摘自孙季萍《封建帝制下吏治的努力与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家认为士者为仕,自己要修身成仁,也要为“一国兴仁”,其博大的仁学体 系成为后来选择权力执掌者的标准和依据。 B.孔子认为执政者应该具备君子、圣贤的人格理想和追求,并希望以此引导改造 社会,实现权力的正义本性。 C.法家的吏治理论否定了儒家的君臣“亲情谎言”,以“上下一日而百战”来解 读现实中的政治关系,主张使用“法”“术”相互配合。 D.法家和道家的吏治思想的共同点在于,它们均认为世界的本源是“恶”,明显 有别于儒家“人性善”的思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采用了总分结构,论证儒、法、道三种思想对中国古代吏治进行的有意义 的探索。 B.本文主要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理透彻,明确地指出了三种吏治思想各自的 特点。 C.主体部分对三种吏治思想的阐述,对比色彩明显。法家和道家思想都对儒家思 想存疑。 D.作者对儒、道思想持有明显的褒扬态度,但在对法家的介绍中却暗含一种批评 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解释,但在 本文中却难以找到“君权神授”观点的理论支撑。 B.从法家思想“人性自利”出发,统治者在此思想下治理百官,不能被动等待百 官的忠诚,而要“法”与“术”并用。 C.因为认识到政治实为“恶之源”,所以道家的吏治思想主张“守道”“无 为”,即现实政府不能有 所作为,否则即为扰民。 D.道家思想明显不同于儒家、法家思想,但它有很多积极合理的主张,其中一些 主张对封建统治者来说,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各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7~9 题。 1984 年的北风 韦名 那是 1984 年的冬。①北风那个吹呀,吹得叫人不敢轻易出门。 市委礼堂里,坐满了人。 “中国第一支股票在上海诞生啦!”礼堂主席台上,某科技公司老总郭学激动万 分地向台下听众宣布,“11 月 14 日,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人们早 早排队购买中国第一支股票,人龙头尾不能相望,盛况空前!” “今天,我们这里也要诞生一个历史性时刻!”郭学提高了音量,“滨海市第一 支股票也将要在这里诞生!” 会场四个角落,有人带头鼓掌,但全场响应不热烈
“我们发行股票,宗旨就是-—-”郭学望了望会场,突然站起来,“今天借你 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 会场四个角落带头鼓掌的也站了起来,掌声十分响亮 这是滨海市首支股票认购会。台上激情四溢的是发行股票的公司老总郭学 人称“郭大胆”的滨海市前副市长,退休后发挥余热,与人合办了一家高科技公 司 尽管认购会在市委礼堂举行,也坐满了人,可会场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好奇来 看新鲜,有的碍于面子撑台面,有的干脆不屑一顾看笑话 ②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 “上海离我们太远!” “股票是什么东西?” “一张纸的玩意有用吗?” 台下小声嘀咕着。 要让大家掏出“真金白银”来换一张企业的内部认购纸,很多人舍不得 “股民投资就是要有回报,给股民最大的利润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郭学慷慨激 昂 正在这时,一个人神色匆匆地从礼堂左边小跑上主席台,递给郭学一张纸条。 郭学停了停,折起纸条,放进口袋 “我们为什么只发行2000万股?多发行点不行吗?我说,绝对不行!我们要对 投资者负责,让投资者有高回报!”郭学顿了顿,“刚才,秘书递给我一张纸条, 吓了我一跳,让我很为难!” 台下稍稍安静下来。 郭学眼光扫了扫会场,一脸难为情。 送纸条上去的秘书却一脸煞白! 刚才啊,秘书告诉我,我们计划发行2000万股,可目前登记认购数量已超过 2000万!”郭学掏出纸条,认真看了看,轻轻拍在主席台上。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我们滨海人的创新精神让我感动!”郭学语气高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 滨海市第一支股票,我看只能这样,在认购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律按登记认购 数额的80%给!” 会场起了点小骚动。 “把20%留给更多的滨海人!”郭学完全变成了从前的副市长角色。 阵更大的骚动过后,很多人悄悄离开了座位。 ③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动员讲话结束后,郭学带着三名副总经理从容走下主席台,到礼堂左侧贵宾室休 息 工作人员忙着引导大家到礼堂入口处登记认购股票。 秘书心急如焚,急冲冲跑进贵宾室,“郭总,您看错数了,目前只认购了210 万,不是2100万啊!” “啊?!”三名副总张大嘴,瞪大眼,不知所措。 “我看错了吗?210万股,对啊!”郭学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纸条,认真地看 了看,严肃地说:“对外统一口径,就是2100万!
“我们发行股票,宗旨就是----” 郭学望了望会场,突然站起来,“今天借你 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 会场四个角落带头鼓掌的也站了起来,掌声十分响亮。 这是滨海市首支股票认购会。台上激情四溢的是发行股票的公司老总郭学---- 人称“郭大胆”的滨海市前副市长,退休后发挥余热,与人合办了一家高科技公 司。 尽管认购会在市委礼堂举行,也坐满了人,可会场里的人各怀心事:有的好奇来 看新鲜,有的碍于面子撑台面,有的干脆不屑一顾看笑话…… ②北风呼呼地吹,从礼堂洞开的木门灌进来。 “上海离我们太远!” “股票是什么东西?” “一张纸的玩意有用吗?” …… 台下小声嘀咕着。 要让大家掏出“真金白银”来换一张企业的内部认购纸,很多人舍不得。 “股民投资就是要有回报,给股民最大的利润是我们企业的责任!”郭学慷慨激 昂。 正在这时,一个人神色匆匆地从礼堂左边小跑上主席台,递给郭学一张纸条。 郭学停了停,折起纸条,放进口袋。 “我们为什么只发行 2000 万股?多发行点不行吗?我说,绝对不行!我们要对 投资者负责,让投资者有高回报!”郭学顿了顿,“刚才,秘书递给我一张纸条, 吓了我一跳,让我很为难!” 台下稍稍安静下来。 郭学眼光扫了扫会场,一脸难为情。 送纸条上去的秘书却一脸煞白! “刚才啊,秘书告诉我,我们计划发行 2000 万股,可目前登记认购数量已超过 2000 万!”郭学掏出纸条,认真看了看,轻轻拍在主席台上。 台下顿时鸦雀无声。 “我们滨海人的创新精神让我感动!”郭学语气高昂,“为了让更多的人能买到 滨海市第一支股票,我看只能这样,在认购数量不变的情况下,一律按登记认购 数额的 80%给!” 会场起了点小骚动。 “把 20%留给更多的滨海人!”郭学完全变成了从前的副市长角色。 一阵更大的骚动过后,很多人悄悄离开了座位。 ③北风还是呼呼地吹,直灌会场。 动员讲话结束后,郭学带着三名副总经理从容走下主席台,到礼堂左侧贵宾室休 息。 工作人员忙着引导大家到礼堂入口处登记认购股票。 秘书心急如焚,急冲冲跑进贵宾室,“郭总,您看错数了,目前只认购了 210 万,不是 2100 万啊!” “啊?!”三名副总张大嘴,瞪大眼,不知所措。 “我看错了吗?210 万股,对啊!”郭学不慌不忙从口袋里掏出纸条,认真地看 了看,严肃地说:“对外统一口径,就是 2100 万!
“可是,到时认购数量不足2000万,股东大会就开不成,意味着我们股票发行 失败!”一位副总颤抖着说。 “今天来的都是冲着郭总您的面子,不是真来认购股票的!您还要按照认购数额 度来打折,怎么发够2000万股?”负责动员市里方方面面来撑台面的副总先前 吃了不少闭门羹,对参会人员会不会认购,心里明镜似的。 “当初就不应该搞什么融资发行股票,这下骑虎难下,搞不好要难堪了 ④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 “都给我稍安勿躁,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郭学依旧不慌不忙。 经过极其漫长的三天煎熬等待,210万的认购数量当真变成了2100万-—很多 人认为这么多的人抢着买,股票肯定是个好东西,也跟着去买;还有的听说认购 数量要打折,生怕买不到,还托关系要求多认购… 周一股东会如期举行。“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标语挂满了市委 礼堂四周 那是1984年的冬。北风那个吹呀,吹生了滨海市的第一支股票,也吹响了一个 叫“郭大胆”的人的传奇故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主人公郭学看错秘书纸条上的数字,以致在股票发行动员会上信心满满, 结果反而促成了股票 发行的圆满成功。 B.尽管老总郭学慷慨激昂、口若悬河,但发行会上人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反映了 人们对股票这一当时 社会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也表现出人们的经济并不宽裕,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 国社会真实现状的写照。 C.小说的故事并不特别复杂,但作者通过语言、环境、表情、动作等描写手法的 综合运用,使情节跌 宕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中1984年11月14日是中国第一支股票发行之日,滨海市新成立的某科 技公司也试图借此东风发行本市第一支股票。 8.结合文本分析主人公郭学的形象特征,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6分) 9.小说行文中反复对北风进行描写,试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分析其在情节过程中 的作用。(6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土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 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 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 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 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 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 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 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 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
“可是,到时认购数量不足 2000 万,股东大会就开不成,意味着我们股票发行 失败!”一位副总颤抖着说。 “今天来的都是冲着郭总您的面子,不是真来认购股票的!您还要按照认购数额 度来打折,怎么发够 2000 万股?”负责动员市里方方面面来撑台面的副总先前 吃了不少闭门羹,对参会人员会不会认购,心里明镜似的。 “当初就不应该搞什么融资发行股票,这下骑虎难下,搞不好要难堪了!” …… ④北风呼呼地吹进来,贵宾室里,三名副总如坐针毡。 “都给我稍安勿躁,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郭学依旧不慌不忙。 经过极其漫长的三天煎熬等待,210 万的认购数量当真变成了 2100 万----很多 人认为这么多的人抢着买,股票肯定是个好东西,也跟着去买;还有的听说认购 数量要打折,生怕买不到,还托关系要求多认购…… 周一股东会如期举行。“今天借你一桶水,明天还你一桶油”的标语挂满了市委 礼堂四周。 那是 1984 年的冬。北风那个吹呀,吹生了滨海市的第一支股票,也吹响了一个 叫“郭大胆”的人的传奇故事。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主人公郭学看错秘书纸条上的数字,以致在股票发行动员会上信心满满, 结果反而促成了股票 发行的圆满成功。 B.尽管老总郭学慷慨激昂、口若悬河,但发行会上人们的反应并不热烈。反映了 人们对股票这一当时 社会新生事物缺乏了解,也表现出人们的经济并不宽裕,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中 国社会真实现状的写照。 C.小说的故事并不特别复杂,但作者通过语言、环境、表情、动作等描写手法的 综合运用,使情节跌 宕起伏、一波三折。 D.小说中 1984 年 11 月 14 日是中国第一支股票发行之日,滨海市新成立的某科 技公司也试图借此东风发行本市第一支股票。 8.结合文本分析主人公郭学的形象特征,并谈谈你对他的看法。(6 分) 9.小说行文中反复对北风进行描写,试结合文本,任选三处分析其在情节过程中 的作用。(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祐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 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 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 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 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 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 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 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 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 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
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 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 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 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 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 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 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 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 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祐,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 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 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 历任数职;宋朝初 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 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 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 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县令听说后,仓皇失 措,仲宣却泰然处之。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5 分
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 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 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 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 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 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 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 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 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 (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 B.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 C.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 D.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 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乾祐,指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文中还有“显德”“开宝” 等。 B.漕挽,“漕”指水路运输,“挽”指陆路运输。“漕挽”指水、陆运输,也指 运输粮饷。 C.赐绯,赐给绯色官服。指官员官品不及而皇帝推恩特赐准许服绯,以示恩宠。 D.权,暂时代理官职。一般指官吏补充缺职,也可指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考中进士及第;后周时 历任数职;宋朝初 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 B.许仲宣精明能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和江南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 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件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如数交付。 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形势不利,他上奏请求罢兵;未得到 朝廷答复就让军队分驻各州,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 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与县令分掌县印时,县印丢失,上司下令逮 捕县府所有小吏,且把县令及主簿的家人也投入狱中审问。县令听说后,仓皇失 措,仲宣却泰然处之。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5 分)